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17391800000033

第33章 先“听”别人的想法

八面玲珑的人在交往中能左右逢源。我们和人交谈,往往要考虑整体的环境、别人的心理、事情的效用,否则你很有可能因为一句话说得不对,毁了自己的前程。

说话的目的不在于说和听,而在于通过交流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需要掌握一些说话技巧。

有些年轻人认为人际场上能说会道的人才是善于交际的人,其实,善于倾听的人才是真正会交际的人。

会说的,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也常有言过其实之嫌,话说多了,给人感觉夸夸其谈,油嘴滑舌,说过分了还导致言多必有失,祸从口出。静心倾听就远没有这些弊病,倒有兼听则明的好处。注意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是专心稳重,诚实可靠。认真听,能减少不成熟的评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而且也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合资单位的经理到大学去招聘职员,他对20对名大学生进行了反复核查,从中挑选出3名大学生进行最后面试。

其中有两名大学生在经理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的能力如何高,如何强,并提出一大堆的建议和设想。

而另一名大学生则与他们相反,在面试时,一直耐心倾听经理的见解和要求,很少插嘴,只有当经理询问他时,他才回答,而且很简练,在面试结束时,他才委婉地说道:“我很重视您的要求,也非常赞同您的见解。如果我能被录用的话,还望您今后多多指导。”

3天后,这位善于倾听的大学生接到录用通知,而那两位夸夸其谈者则被淘汰了。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善于倾听常常会为年轻人赢得别人的好感。而大量事实证明,人际关系失败的原因,很多时候不在于你说错了什么,或是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你听得太少,或者不注意听所致。

比如,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你就抢口强说,讲出些不得要领不着边际的话,别人的话还没有听清,你就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对方兴致勃勃地与你说话,你却心荡魂游目光斜视,手上还在不断拨弄这个那个,有谁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交谈?有谁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我认为这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倾听不是简单地竖起耳朵听,倾听是要用心去听。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是共享快乐,因此倾听的意义远不只仅仅给了别人一个表达的机会。倾听的实质是放下倾听者的架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说话者,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获得对方的喜欢与信任,从而走进对方的心灵。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个小朋友,问他长大了想当什么,小朋友天真地回答要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因为没有燃料而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让飞机上的所有人都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都笑得前俯后仰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他看到,孩子在大家的笑声中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林克莱特凭着主持人特有的敏感,知道孩子还有话没有说完。于是他继续问那小朋友:“你为什么这样做?”小孩子接下来的回答使大家止住了笑声:“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要让我的飞机上的人全部获救!”掌声顿时响起。

如果大家没有耐心倾听下去,如果主持人因为孩子的“自私”而终止了询问,那么孩子那颗纯洁的童心就将被蒙上一层阴霾,而人间,也就少了一段善良而纯洁的故事。

有人作过详细的研究:在人类的各种交际和生活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听的活动来获取信息的机会比其他都要多。听力正常的人都能听,但能听的人不一定会听。会听,不仅要察言,而且要观色,既要充分注意说话者,又要主动分担交往的责任。会听同会说一样,它也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那么,在“听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开动脑筋,努力集中注意力

倾听对方讲话,必须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思考。注意力是指人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心理上的原因,人的注意力并不总是稳定、持久的,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对感兴趣的事物才加以注意,还要受到人们的信念、理想、道德、需求、动机、情绪、精神状态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的影响就更多了。如讲话者的讲话内容,人们说话并不总是套在一定的框架里,有时出于某种需求,要掩饰主要内容,强调不重要内容;有时条理不清,内容杂乱,这些都会干扰和分散听者的注意办。

因此,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克服各种干扰,始终保持自己的思维跟上讲话者的思路。

借助体态语,显示自己的诚意

在听的过程中,倾听者如果能借助得体的体态语,主动而及时做出反应,就能及时表达你对说话人的信任,这对说话者是极大的鼓舞。

如对他的话表示欣赏和赞同,就可不时地点头微笑,或者跷起拇指,显示你的诚恳,表示你很感兴趣;对方讲到激愤之处,应表示凝重和理解的表情;如果你想让对方继续说下去,进行更明确、更深层地交谈,那就可以把椅子移近些,再缩短一点空间距离,或将身体向前倾,也可以给他倒茶水,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当然,运用这些表情语言,一定要得体,不要夸张,否则,会让对方觉得你在矫揉造作适时插话,表达倾听的兴趣中途插话,显得不礼貌,但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不知你是否在听,或是不愿听。理想的沟通方式是边听边交流,但应该以认真地聆听为主,以适时地插话为辅。插话的频率要适度,内容要有所选择。插话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1.对对方所说的话表示赞赏和认可,如“对!”“有道理!”“这种观点我同意!”

2.对自己没听清的话进行询问,如:“你刚才说什么呀?”“你的意思是不是……?”“刚才这话我没听清,你是不是再重复一遍?”等。

3.帮助续接。有时,对方说着说着,突然语言卡壳,或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了,此时,你就可以帮他接下话尾。四是启发引导,如:“后来怎么样?”“能举个例子吗?”“这有什么依据吗?”等。

另外,插话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话;要以商量的口气说;句子形式要灵活。

结合背景,使谈话更投机

为了更好地听出对方说话的意思,听时,还可以结合说话人的背景。说话人的背景,主要包括:

1.对方为什么要说,亦即目的是什么;

2.他的经历如何,他的这种观点和想法与他的经历有没有关?

3.他现在的身份是什么,他的话与自己所处的身份是否密切相关;

4.自己与他的熟悉程度、亲密程度如何等。

结合背景,一方面能帮助自己对话语的理解,有利于及时应对和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感情的交流。如果你在应对时能把他的背景紧密结合起来,经常点出他自己没有说出的意思,他就会像遇到知音一样,非常高兴,谈话就会越来越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