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45

第45章 春风化雨细无声

在湘潭教育界,提起周家乾先生无人不晓,久负盛名,众人景仰。1994年,周先生80寿辰,湘潭市委书记范多富、市长孔令志均分别题词庆贺。范多富称其为:兴教之典范,修德之楷模。

周先生是我家乡石潭镇景泉乡人。祖父为清正一品正威将军、提督;父亲清正三品武翼都尉、参将。母刘氏,四川江津人。周先生少时喜文,聪颖过人。13岁即有诗文见于报章。1939年,周先生考入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在校曾与大作家丰子恺等主编《遵义周报》、《黔声日报》,专撰社论,毕业后,分配至国民党教育部与中央宣传部工作。任前,回湘潭省亲。时值日寇入湘,长沙告急,各中学纷纷内迁,致湘潭城郊、易俗河、石潭和乌石等地学子,无校可进,无书可读。周先生毅然放弃重庆履新高就之机,以全部家产创办湖南私立化民中学(现为市二中)为国育才。

在日寇侵占期间,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率领师生转战全县各地,采取“敌来我散,敌去我集”的教学办法,坚持教书育人。据《湘潭民报》载,周先生办学坚持民主进步,按现今说法是与时俱进。在当时白色恐怖下,他所在学校曾印《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刊,他利用父亲所遗田产作为基金,创设“贫寒优秀学生奖学金”,让不少家境清贫的学生免费入学。

1944年,周先生为化民中学校题写校训“笃行”,其意深远。时光流转,业已成为市二中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周先生说,笃行宗其母校浙江大学“求是”校训,引而申之,意“实事求是”“践履笃行”。周先生认为,阳明学说,注重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应以笃行贯通之,是即知行合一之学说。凡此心信其为是为善者,不问如何困难,当断断乎行之,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精神何等痛快!

周先生是个实在的实干教育家,他多次告诫学子:我们要有极笃实的科学功夫,日新又新;又要有极超旷的哲学修养,根深蒂固,以为安身心立命之地。我们之胸襟,要坦坦荡荡,上下与天地同流,判然于生死之分,泊然于生死之外。更有何于小利小害,患得患失之见。必如是,方能鼓励我们这一代的青年顶天立地,继往开来,毕生勤勤恳恳,为着工作、服务、贡献而努力不懈的勇气。他的这种教学风格与湖湘文化联系实际的“学以致用”思想一脉相承,受此熏陶,学子多为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

有关化民中学轶事,莫过于周先生与近代文化名人的交情。如化民中学校名由著名的湘潭黎氏八俊黎松庵先生亲笔题写,学校创办的《化民丛报》报头系音乐家、《桃花江是美人窝》作曲人黎锦熙先生墨迹。而众生喜好、争相传唱周先生作词的校歌《惇裕化民》,不论时光久远,最让师生记忆犹新:

大哉中华,日跻昌明;于维我校,惇裕化民;砥砺廉隅,敬业乐群;步趋先正,风起云从;既修名而立德,亦纬武而经文。此时桃李,他日干诚,开来既往,革故鼎新,止于至善,大道以行!

周先生是老师,博古通今,也是诗人,才华横溢。著有《双玉馆诗选》、《湘湘地理志》,其《双玉馆诗选》是他与妻子闺中吟咏唱和之作,诸多诗作歌咏他俩生死白头坚贞、浪漫的爱情。夫人早逝,他无意续弦,故有“三树梅花两溪雪,更谁相与竞芳妍”之叹。

由是观之,化者,教化、感化也。当初,周先生取名化民中学,实其教化民众掌握知识,革新思想,以图“他日匡时济世,蔚为国用”。而今,周先生初衷已达,桃李满天下,其学问道德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留言荟萃

天台之路:名师出高徒。

何去何从:希望湘潭市二中恢复化民中学校名。

阿云:原来湘潭市二中还有这样的历史啊!不看君的文章还真不知道呢!

江南雪舞:周老先生的告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真的是金玉良言!

我是蛇:“三树梅花两溪雪,更谁相与竞芳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