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这么快就交出你的寂寞。让它刺得更深一点儿吧,让它将你发酵酝酿腌渍入味,成为人中之人甚或是神圣原料之罐。今晚我的心缺了一角,那缺憾使我的双眸轻柔宽厚,使我的声音变得慈爱十足,我已经十分明了自己对上天的索求。
那一天,我在禅修室内,让寂寞更深入地刺进心中,我几乎快承受不了那椎心刺骨的痛。我好渴望,但不是渴望某个人,而是渴望爱。
我渴求投入某个伟大的祈请对象的怀抱。“我的心缺了一角”,对我而言,就像一个撕裂开来、痛彻心扉的破洞。我愈深入这仿佛在啃噬我的空洞,就愈能完全地敞开心扉接纳爱。如同诗人哈菲兹对上天的索求,我很明了自己对亲密交流的渴望。
随着渴望的愈来愈强烈,悲悯甜美的境界生起了,我清晰地感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广境包围着我,呵护着我的伤痛、我脆弱的生命。我融入这既温暖又闪亮的广阔悲心之中,周围只剩下染着淡淡悲伤的慈爱。
一开始我们也许是透过向外的方式来祈祷,以此寻求温暖与安全感,然而,只有向内触及孤独与恐惧的原始感受,我们的祈祷才逐渐地扎实生根。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深入植根于土壤,才能根深叶茂,向着光源全然生长。痛苦虽深,但我们愈全面性地接触它,就愈能够放松自己,进入无边无际的慈悲之境。
许许多多客户和学生都发现,具有觉察力的祈愿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一天之内数次感到不满和痛苦时,他们会停歇一下,向内倾听、感受痛苦,然后对着爱与悲心伸出双臂。
对于虔诚的人,这样的方式应该是再自然不过了,不过有些自认为“不爱祈祷”的人,也会很惊异地发现,这具有觉察力的祈愿竟然使得他们的生命大为改观,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家园,也就是心中的慈爱,从此不再把自己困在批判和恐惧的痛苦中。
因为日常生活琐事而焦虑时,我们也可以转而进行具有觉察力的祈愿。也许我们才接到因机械故障取消航班的消息,因为没受邀请参加聚会而觉得受伤,抑或保姆刚刚来电请假,使你不知如何是好;倘若这时能忆起“这些状态可以唤醒悲心”的祈愿,我们的经历就会有所转变。透过觉知自己的不满并祈请悲心,我们的心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宽广、更松缓。
如同任何一种禅修,稳扎稳打的练习使得具有觉察力的祈祷变得更震撼、更具力量。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忆起,自己是多么渴望变得温柔慈爱,然后让自己全然安住于渴望之中,悲心自然就会觉醒。犹如诗人哈菲兹所说:
向那位朋友请求爱,再求他一次。因为我已经知道每一颗心都会得到它所祈求的最爱。
每每觉得心灰意冷、受到伤害或无法宽恕时,我们若能深吸一口气,轻轻碰触自己最原始的痛,持续观照它,即可将痛苦化作悲心。
犹如诗人鲁米所说:让这光芒进入。呼气的时候,感受自己渴求关爱,并放松自我,进入那广阔的光芒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交付于梦寐以求的光耀璀璨的大爱之中。吸气,呼气,拥抱自己的痛苦,让痛苦被无远弗届的悲心所接纳。
既是拥抱者也是受拥者
当我们的心将痛苦转化为悲悯时,我们就会体验到自己既是伤痛的拥抱者,又是脆弱的受拥者。通过具有觉察力的祈愿,丹尼尔发现他可用具有治愈力的觉性拥抱自己的伤痛;当玛利安将绝望释入上帝无远弗届的悲悯之中,她发现这悲悯之心不仅容纳了自己的痛苦,也容纳了女儿的痛苦。
在明了自身的痛苦即是到达悲心的真正途径之后,我们就会从痛苦的状态中觉醒,从而仁慈地接纳自己的愤怒,这一刹那,我们不再认同自己的本性就是嗔恨,也不再觉得嗔恨是缺陷或沉重负担。我们开始看清嗔恨的本质——其实每一个人的嗔恨、恐惧及悲痛都是与生俱来的。
要知道,个人的痛苦是一种普遍性的痛苦,它能使我们敞开自己、全面地彻底接纳。我们的沮丧、恐惧和嗔恨并非一种麻烦,而是“托付给我们”的,能帮助我们觉醒。倘若我们以接纳一切的仁慈态度拥抱自己的痛苦,而不是以悲苦的心抗拒之,那么,我们的心就会成为无垠的悲心之海,我们便可如世界之母一般,以仁慈的态度拥抱不断生起又消逝的痛苦波涛。
拥抱苦痛
悲心源自于以爱心拥抱生命的能力。察觉自己在受苦时,倘若能够给予自己关爱(可以通过观照、言语或抚触的方式),悲心自然而然就会觉醒。这个禅修对于解除心灵的痛苦特别有用。
选择让自己舒服的姿势,自然地呼吸并放轻松,一段时间之后,转而观照你可能正在遭受的伤痛或悲伤、羞辱或恐惧。你可以利用呼吸来深入观照这种痛苦——吸气时,直接触及伤痛处的感受;呼气时,体验接纳了此种伤痛感的觉性,允许痛苦在你的身体和心中不断增强、随性游走。
现在,请对着你内心最脆弱之处说说关怀的话语。你可以悄悄地说:“我希望脱离痛苦。”或如一行禅师建议的,对自己说:“亲爱的,我关心这种痛苦。”你也可以表达特定的祈愿:“愿我脱离痛苦。”或者:“愿我感到安全且宁静。”持续祈愿之际,你也可以把手搁在脸颊或心口上,让抚触所蕴含的慈爱来引发悲心。
在关心自己的痛苦时,要注意心中的感受,你是否觉得诚恳、宽广或仁慈?还是觉得呆板、封闭或麻木?如果有冷漠疏离之感,不必担忧,请再度确认你的发心是真诚且仁慈的,并继续保持关爱的态度。假使你真的想要变得慈悲,久而久之你的心自然就会变得柔软且开阔。
这样关怀自己的同时,注意情绪性痛苦的知觉与感受如何变化,是变得更强烈?还是开始消退?抑或变成了另一种不同的情绪?以慈爱拥抱自己,你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但无论你感受到什么,都要以关怀和慈爱的心态去拥抱这种感受,犹如拥抱自己挚爱的孩子一样。
请尽情尝试任何一种方式,以便将关怀真正地传达给内心。你可以轻声说出关怀的话语,或用手拥抱一下自己,或想象把自己像孩子一样抱着。花点时间听听内在的声音,感受一下什么样的话语或态度最能让你感到安慰,只需以温柔关怀的态度承认自己受伤就够了。练习久了就会发现,每当感到恐惧或受伤害,你真的能够以自然而温柔的悲心给予回应了。
祈愿挚爱者到来
当我们感到孤独、寂寞、害怕的时候,总是盼望依偎在佛陀、爱或其他智慧化身的怀抱中。当你渴望被如此拥抱时,请先向被你视为挚爱的慈悲化身伸出双臂求助,让自己重新联结自身的觉醒之心。
选择舒适的坐姿,静静地坐好,深呼吸几次。柔和且开放地观照你的身心所感受到的恐惧或伤痛,表达出你想要被拥抱的渴望。
心中想着某个人,抑或一个被你视为悲心化身的精神象征或本尊,譬如奶奶或知己的脸庞,或者佛陀、观世音菩萨、耶稣的影像,你也可以想着仁慈的上帝。心中默默祈请,请所想的对象出现在你身边,想象对方正抱持无私的爱,慈爱悲悯地看着你;这时,就注视着对方体谅你、全然接纳你的双眼,并观照自己的心,觉察自己的渴求。
接着,请想象对方散发出璀璨闪亮且无远弗届的光芒,观想并感觉自己被这温暖的明光所包围,让你的伤痛和恐惧、痛苦和忧伤被对方的悲悯所消融。你要允许自己全身心地融入,与这慈爱的觉性融合。如果你再度感到怀疑或恐惧,就温柔地感受这种痛苦,并再次向慈悲的对象求助。
不断地练习祈请悲心的化身,你会发现,这即是寻回自我觉醒之心的道路;随着每一次伤痛的消融与挚爱合而为一,你对真实本性的信心也就不断加深,你将拥有接纳一切痛苦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