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7508900000078

第78章 德清乡村行(三题)

一位枇杷老人的“养老经”

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人称“枇杷村”。

一条穿行而过的河道,岸边一棵合抱粗的香樟树,树旁一幢3层楼房正在装饰中。这是沈寿松老人的家。

进门,满脸喜庆的一家人热情接待了我们。品尝着自产的枇杷,我们的话题就从枇杷聊起。

“老人家,您家种了多少枇杷?”

“一亩7分旱地,除了3分桑树,其他都种了枇杷,差不多有50棵。”老人说道,“我还承包了村里12亩枇杷园,都9年啦。”

“您今年高寿?一个人管得过来?”

“70啦。”老人很健谈。当年,他是担心村里的枇杷园被毁,出于保护的想法主动要求承包的。他有一个儿子,今年41岁,在镇农电站做电工,儿媳在村里一家丝厂上班,夫妻俩每年也有3万多的收入。

说起种枇杷的技术,老人的话更多了。杨墩人自唐代就开始种植枇杷,有“塘栖枇杷数杨墩”之说。塘栖是与杨墩相邻的一个镇,隶属余杭,有名的“枇杷之乡”。

曾得前辈真传的沈寿松是一位有心人,为了管好枇杷园,不只是用上了他的全部经验,还先后3次请来浙大教授,枇杷园里当面请教,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

“不管种什么,不信科学不行。”老人由衷感叹道。

和我们一起,老人述说了他带领村里老人一起种枇杷、传授技术的故事。

“一棵枇杷树管好了,一年收益500多元,种上30棵,养老金什么的都有了,日子好过,家里也和睦了。”老人说,这是他经常宣传的一句口号。

“没有村里老人的努力,我们村恐怕早与‘枇杷村’无缘了。”这时,一旁的村干部插话说,还告诉我们,老沈是位老党员,曾当过20多年的村干部。

“我是1960年10月15日转为正式党员的,现在人老了,只能在种枇杷上作点示范了。”老人的话让在场的人都笑了。

一位瓜农的“品牌梦”

6月5日下午,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的东新西瓜园根法西瓜基地的大棚里,种植大户闻根法与记者聊起了“西瓜经”。

今年37岁的闻根法,初中毕业,在同乡“瓜王”佘国兴的影响下,9年前开始种瓜,现有60亩规模,在雷甸镇也称得上是“大户”了。

瓜棚里有点闷热,大家谈兴更热。闻根法告诉记者,近两年家里的收入明显增加,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新的楼房盖起了。

“自5月13日‘早春红玉’瓜上市,我一直在想着一桩事,一样的品种一样的甜,我的西瓜卖到4元一公斤,可佘国兴的品牌西瓜要卖到5元。”闻根法说。

“那到底为什么呢?”

闻根法实话实说,虽然两家西瓜的质量没什么区别,甚至自家的瓜口感似乎还好一点,但佘国兴的西瓜知名度高,在全镇乃至周边地区都有名气,卖个更好的价钱也在理了。

“他们的品牌效益比你的好。”

“对,对,就是你说的意思。”闻根法一听记者的话马上接口说道。

闻根法表示,今年等西瓜落市后,计划的一件大事是为自己的西瓜起个响亮点的名字,注册个商标,设法扩大知名度,让自己的西瓜也走上品牌之路。他还指着不远处的杨墩休闲农庄透露说,随着农庄知名度的提高,来这里休闲的游客成了他西瓜的重要顾客。他将和农庄紧密合作,缩短自己走品牌路的路程。

一位村支书的“为官之道”

6月7日一早,我们在蒙蒙细雨之中来到武康镇宋村村。这是德清有名的“平安村”,有“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之说。村民的团结和村班子的凝聚力让这个只有1240人口的小村远近闻名。

进了村,眼前6层高的宋村大厦,大气中不乏精致。村支书胡长寿说:“这可是向村民借钱造起来的。”

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当时,村里决定建这幢大厦的时候,有几位老板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入股投资。胡长寿和班子成员再三合计,试着向村民公示了这项建厦计划。没想到,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们捧着现金来到村里,一周内凑起300多万元。就这样,投资770多万元的宋村大厦于去年建成。当年,收回租金20多万元,全部返还给了村民。

走进村两委会安排在大厦二楼的办公室,室内十分整洁、有序,但地面却没经过任何装修,还是水泥地。胡长寿似乎看出记者的心思,笑着介绍说,当时办公室放在二楼还是六楼,他们也曾经犹豫过,六楼每年的租金有6万元,但有几个老板看中的是二楼,出价就是11万元,但他们最后还是狠狠心,把办公室安置在二楼,为的是村民办事方便,不用跑那么高的楼层。之所以不铺地板、地砖,也是担心老人来办事地滑,宁可每天多清扫几次。

2000年以前,还是县级贫困村的宋村,抓住城市化推进的机遇,现已成为武康镇的“首富村”。去年村集体收入1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200元。但过惯了“穷日子”的胡长寿他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确定一条“底线”:每年村里的招待费用不得突破5万元。

“村民不得实惠,干部没有威信”是胡长寿他们的“执政理念”。这些年来,他们踏踏实实地为村民做事。村党支部委员陆建国说:“村干部每年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村民的私事,但村民的私事就是我们的公事。”一次,大雨过后污水流进了村民的鱼塘,受波及的农户赶到村里,老胡连忙安慰他们说:“别急别急,如果你们相信我,就交给我来办。”于是,老胡开着他那辆破旧的摩托车跑这个局、进那个企业,一连忙了3天,直到村民满意地拿到补偿。说到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胡长寿说,这几年无论是村民委员会的海选还是村党支部的改选,所有的村干部都是以90%以上的高票当选。

(原载2006年6月8日、9日枟湖州日报枠,组合时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