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性的“新大陆”
17516200000030

第30章 满负荷工作法与人性(2)

(五)深化改革。改革是推行满负荷工作法的主要手段。“满负荷工作法”是改革的产物,必须依靠改革来推动和推进满负荷工作法的开展和落实。应当围绕着实现每项内容和每项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当前,主要是抓好内部分配,分离服务,精化机构,内部银行等,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二、机构保证

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要突出厂长的中心地位和指挥权威,要更好的发扬民主,加强职代会的监督保证作用,以保证厂长指挥有方、决策有素。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干,以缩短指挥的距离,减少指挥的环节。

机构的设置要与满负荷工作法的内容和目标相适应,或者基本适应,指标突出(如质量指标),机构也要突出(如质量管理部门)。

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人员的减少,如综合办的设立,就可以减少很多机构和人员。

分厂的建立和服务的分离也必须有利于精减机构、精减人员、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人员的配备要一专多能,一人多职。如一人一职,就要增加人员,而工作量又不易满负荷。因此,要求管理层的人员要成为多面手,干什么都能胜任。

三、管理保证

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采用,是对满负荷工作法内容和指标的专项保证和专项措施。要认真推行行之有效而又符合企业现状的一些管理方法。切忌形式主义和摆花架子、搞时髦。当前我们就是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系统工程,量本利分析以及微机处理。在经营上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联合联营。

§§§第五节满负荷工作法的考系

考核体系是推行满负荷工作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的考核办法,没有与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责任制,满负荷工作法是无法推行的。即使能推行,效果也不会理想。我们推行满负荷工作法的考核体系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由指标部分、分解部分、报酬部分、标准定额,四部分组成。

一、指标部分

共分23个指标,这23个指标分别划给决策层(领导层)和管理层的质量、经营、技术、生产,内部银行及生产调度六个部门。各部门要千方百计组织实施,并将具体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与报酬挂钩。如一吨薄膜耗电、耗水、耗汽、耗料、费用、工资等,计算在目标成本内,与报酬挂钩。

二、关于标准定额

标准定额是我厂新推出来的一个改革方案。其目的:ST为了便于考核每一个人的工作量是否满负荷;(2)是为了纠正过去自然状态下的粗线条的定额办法,实行先算后定,让人心服口服;(3T便于职工对照找差距,激励前进;(4)便于向国际目标奋进,力争更快的赶上世界先进管理水平。

标准定额共分四个系列:

(1)标力系列,即标准人力。又有分项定额、分类定额、专业定额和定额考核。

(2)标资系列,即标准资金。又有分类定额(如储备产品、生产资金定额等)。

(3)标能系列,即标准能源。分电能、水能、煤能,又有分类(生活、生产等),专项定额(产品、工种、车间)等。

(4)标产系列,即标准固定资产。又有分类定额(生产、生活),分项定额(产品、工种、车间)等。

下面重点说一下标力定额系列指导思想及计算办法。

“标力”就是标准人力。其功能:

1标力=1000斤里=50x20公斤(8小时)

!0.1马力!0.735千瓦

“标力”按其功能又分标体(重复的体力劳动)、标员(重复的脑力劳动)、标脑(半重复的脑力劳动)、标智(不重复的脑力劳动)四种形式。

在企业内部,主要是前两种劳动形式,半重复的脑力劳动很少,不重复的脑力劳动更少。

“标体”主要是车间的生产劳动;“标员”主要是科室的管理工作。其定额另定。根据“标员”的定额原则,我们又制定出“标会”、“标管”等定额。

要测定某一个工作人员的有效劳动时间,可根据记录查对考勤表和工作纪录表,然后累计,即为某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工作时间。另外,还有环境的不同,责任大小和技术复杂的状况,适当增减有效时间就可以了。

三、报酬部分

采用“一酬多挂”的办法。即把工资、奖金捆在一起,和劳动、任务、指标挂起钩来。这种办法有三个特点:(1)简便易行,可以和任何指标挂钩;(2)职工领导心中有底,易于计算;(3)管理上省事。因为是效益工资,不管你怎么干,不管你干多长时间,一律以效果为准,付给报酬。

§§§第六节配套改革

为了保证满负荷工作法的顺利推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精简机构

1985年前,我厂二三线人员(不包括机修、车队和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为322人,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40!。如果加上机修、车队和各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共410人,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非生产人员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形成“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不正常现象,挫伤了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为了逐步作到“人尽其力”,我们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精简机构。精简机构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压缩非生产人员,精简机构;第二步是提高素质,精简机构。精简机构的第一步,首要任务是压缩非生产人员:我们采取精简的办法有四个:一是机械减员(给各非生产部门下达硬性减员指标,限期完成)U二是自然减员(凡是调走、离休、退休、死亡的二三线人员,不再补充);三是分离减员(分离服务);四是分散减员(到社会上搞承包)。第二步是对留在二三线工作的职工,组织业务学习进行专业培训,实行一人多职、一专多能,减人不减工作或增加任务不增加人。两年多来,我们先后精减了五批,共压缩非生产人员86名,为原二三线人员的26.7,现在还有二三线人员236名,占职工总数的29.3!;以后还要继续精减,我们的目标是把二三线人员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

精简机构促进了职工的正向流动,吃管理饭的人员减少了,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增多了。在职工总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我们3年内更新改造了4条生产线,建立了4个分厂,还开办了招待所、商店等第三产业,所需人员都是通过精简机构解决的。后来又上一条湿法人造革生产线,所需100多人,通过内部劳力挖潜得到解决。

二、分离服务

“大而全”、“小而全”,是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一大弊端。这一弊端的根源是分配上的大锅饭。反过来它又促进了大锅饭的扩大和发展。在一个企业里(何止是企业),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企业,职工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生理上的生、老、病、死:智力上的育、教、学、培;流通上的运、搬、扛、抬:维修上的车、铣、刨、磨;建筑上的水、暖、木、瓦;治安上的保、破、收、存;厂容管理上的环、卫、绿、灭(灭蝇、灭蚊、灭鼠"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难怪有人说:“工厂办社会,除了火葬不办,其它什么都办”。企业在这方面需要投很大的资,费很大的劲,用很多的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0#左右",并且投人不计产出、产品不计成本、工作不计效益。更主要的是分散经营者的精力,使经营者每天都得考虑一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问题,处理一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事务。企业的服务部门,实质上是孕育在企业母体内的一个“怪胎”。这个怪胎,吃得多、喝得多、浪费得多,并且大有膨胀之势,是企业的一个沉重包袱,也是社会的一个沉重包袱。分离服务,就是把这个怪胎从母体中游离出去,把包袱变成发展生产的动力,变成对“母体”、对社会有用的东西。我厂分离服务的具体作法是4把与塑料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服务性部门分离出去,另起炉灶,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并逐步推向社会,实现企业服务社会化、社会服务定向化、企业经营专业化。我厂分离服务的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把托儿所、澡堂、食堂、基建维修和厂院卫生绿化等生活服务性部门分离出去,成立生活服务分厂,这一工作于1987年底完成。服务分厂向厂和广大职工提供定向服务,具备条件的服务项目也可以面向社会。母厂和职工个人按照预先制定的服务价格付给报酬。如职工到澡堂洗澡,每人一次1角钱;子女到托儿所人托,每8小时收费4角等等。服务分厂职工的报酬,根据各服务项目营业收人的多少按比例提取,与母厂的经营效果彻底脱钩。第二步是把机修车间、汽车队分离出去,成立机修分厂和运输队,于1988年度内完成。第三步是把所有服务工作全部经营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于1989年全部完成。

各服务分厂成立后,“母厂(即总厂一一下同)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母厂逐步撒手脱钩。第一阶段,采取承包的办法,母厂对分厂实行费用包干,只罚不奖。第二阶段,采取租赁的办法。母厂对分厂实行定额补贴,由过去暗补变为明补,使服务部门由无底洞变成有底洞。第三阶段,各服务分厂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与母广的业务往来采取合同或协议的形式搞定向服务。各服务分厂独立后,为二级法人。所有制不变、财产归属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待改革深人发展,条件成熟后,可彻底与母厂脱钩,完全实行服务工作社会化、企业化。

分离服务,促进了企业经营工作、服务工作,都走向专业化,使经营者能够集中精力从事本行业的经营管理,促使技术、业务精益求精。在服务工作上打破了服务人员的铁饭碗,服务人员由吃企业的大锅饭,变成了自食其力的经营者。各服务部门的经营观念、效益观念增强了,一改过去办事大手大脚的“阔少爷”作风,处处精打细算,努力开源节流。如生活服务分厂成立后,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又新增了厂内产品包装、厂内管道维修、澡堂小卖部、综合商店、招待所、对外餐厅等服务项目。分离服务既调动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叉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一举两得。

三、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实行“一酬多挂”

“一酬多挂”,就是把工资、奖金、劳保福利、各种津贴等捆在一起作为报酬,与工作任务和各项指标(产量、质量、成本、物耗、安全等)挂起钩来,打破计时工资制,实行计件工资制,破除按时间付给报酬的旧习惯,树立按效益分配报酬的新办法。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劳罚闲,促进人们心甘情愿的去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在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理顺分配关系

通过精简机构、分离服务、开办内部劳务市场,把吃管理饭的非生产人员逐渐压缩下来,使企业的人员结构日趋合理,使绝大多数职工的报酬与其本身工作质量、数量挂起钩来,把分配关系理顺。

(二)在劳动报酬的分配上,实行“一酬多挂”

1.对生产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制。

基本报酬=工资+奖金×实际产量

计划产量

基本报酬与产品质量、成本、物耗、安全等挂钩。一级品(按件计——下同)按基本报酬的100%付给;二级品,按基本报酬的7%付给;如生产的是级外品则不给报酬;如成本降低1%,加奖基本报酬的3%,如成本提高1%扣去基本报酬的5%……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职工报酬每月分两次付给,月中预发生活费,月底算总账,多退少补。

2.对经营计划部门实行费用包干。

报酬=工资+奖金+费用×实际销售额

计划销售额

每月借支一次,月底算总账。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3.对机修车间,其报酬直接与生产车间的产量、质量、安全挂钩。如锅炉房,以各生产车间的平均报酬为基数,与各生产车间的供汽情况挂钩,具体考核办法是:一个车间临时停汽或汽压不足影响生产4~8小时、两个车间3~5小时,全厂1~3小时,视为停汽一次,每月只能停汽一次。如全月停汽一次以上,每多停一次扣罚其报酬的10%,停汽不超过一次,加奖其报酬的10%。如因操作不慎造成事故,除按停汽处理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另行扣罚。其他班组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按各生产车间平均报酬的100"计酬。承担大型改造任务,则另计报酬。

4.对管理人员,按照各部门和人员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规定了不同的计酬系数和考核办法。分别与本部门主管的工作和经济技术指标等挂钩,如决策层与产值挂钩、技术开发与设备完好率挂钩、内部银行与资金周转挂钩等。

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拉开了分配档次,朝着按劳分配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各生产车间加强了全面经济核算,做到了原始数据完整,填报数字准确,内部信息反馈及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量大幅度增长,成本、消耗指标也一年好于一年。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作用得到了加强。内部银行严格控制、合理调配资金,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产品开发部门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更新花色品种,为企业发展增加了后劲。

四、设立内部银行,强化财务管理

为了充分挖掘资金潜力,实现资金周转满负荷,我们在实行二级核算的基础上,把社会银行的部分职能引进企业,以原来的财务部门为基础成立了企业内部银行。

内部银行的职能有七个,一是筹措资金;二是内部信贷;三是内部结算;四是开办部门储蓄;五是成本核算;六是股票发行;七是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