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17535500000020

第20章 课外活动的管理(5)

社会公益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和生产性的公益活动。其中服务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包括:为军烈属和病人、残疾人、孤寡老人做好事;宣传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卫生常识,帮助搞好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等。生产性社会公益劳动有:参加厂矿劳动和农忙收割;为城镇、生产队植树造林等等。

有些社会公益活动,也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之一。但是社会公益活动要尽可能地结合教学、教育进行,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参加活动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同时还应该争取社会的配合。

6.国防教育的实施管理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目的

在小学、初中进行国防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逐步了解国防知识,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树立阶级分析观点和群众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四有”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原则

小学、初中学生国防教育,采取结合各科教育和有关课外活动,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则,不单独设立教材,不增加课时。

教育要点

主要包括: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防卫观念;热爱人民解放军、敬慕英雄,崇勇习武的尚武观念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制,维护国家团结的观念;热爱传统文化,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阶级分析的观点。

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北京,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2.了解国旗的意义,尊敬、爱护国旗,积极参加每周升旗仪式。

3.认识军旗,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日,知道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严明组织纪律性的人民军队。

4.认识党旗,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5.进行爱家庭、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培养尊敬师长,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中年级

1.知道创建和领导过党、国家和军队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2.知道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都是人民。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公民有建设、保卫国家的义务。

3.懂得劳动人民创造了社会财富,要珍惜劳动果实,养成勤劳、朴素的习惯。

4.认识科学知识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学习科学家爱国求知、勇于创新,为国家多作贡献的精神。

5.懂得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以雷锋为榜样,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小学高年级

1.知道我国是一个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了解我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

3.懂得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革命先辈流血牺牲、长期奋斗得来的。要提高警惕,防止国内外敌人的颠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巩固国防,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的重任,要从小锻炼体魄,学好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本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初中一年级

1.进行国防历史教育。通过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的教学,渗透我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斗争历史的教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史教育。

2.进行国防地理教育,通过地理等课程教学,渗透国家领土、领海、领会知识教育,了解我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从而增强热爱祖国山河、保卫祖国不受侵犯的思想感情。

3.进行国防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课教学,开展军事体育活动,强化队列训练,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作风,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

4.进行国防精神教育。通过语文、政治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精神的教育。

初中二年级

1.进行基本国防理论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渗透国防理论时国防建设指情导作用的教育,了解国防理论的重要作用。

2.进行的防常识教育。通过有关课程的教学,了解基本军事常识,增强尚武精神。

3.进行国防精神教育。通过政治、语文等课程教学,渗透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社义教育,培养学生为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进行国防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课教学,进行投掷、攀登、跨越等军事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

初中三年级

1.进行国防法制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防法规,明确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2.进行国防科技教育。通过数理化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防科技发展情况,为献身国防事业打好基础。

3.进行初步军事技能训练。通过军民共建活动,进行基本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军事生活,掌握一定基本军事技能,为高中阶段军事训练奠定基础。

4.进行国防义务教育。通过政治、公民课程教学,渗透国防义务教育,使学生了解公民必须履行的国防义务。

据分析统计,在小学所设学科中,能结合进行国防教育的篇目约占本学科总篇目的比例为:语文10%,思想品德10%,历史8%,地理8%,自然3%,音乐5%,体育10%,美术3%。

在初中所设学科中,能结合进行国防教育的篇目课时,约占本学科总篇目总课时的比例为:语文21%,政治43.3%,历史60.9%,地理36.2%,数学9.72%,物理15.5%,化学11.5%,植物8.7%,英语10.5%,音乐25%,体育25%,美术10%。

教育方法

1.坚持结合各科教学,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则。特别在语文、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体育等学科的教学中,运用教材固有的思想性和知识性,渗透国防教育。要讲出国防教育的特点,防止牵强附会。

2.着眼学生特点,既注意教育的阶段性,又注意教育的连续性。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前后衔接,突出重点进行教育。

3.坚持国防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军民共建等活动多渠道向学生进行教育。

4.坚持教育内容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多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增强教育效果。

教育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分工专人负责制定和落实各科渗透国防教育的实施计划安排。建立对教育效果的检查评估,通过考试,听取社会和家长的意见,考核学生的行为表现,组织实践活动等方法,考查教育效果。

课外国防教育活动参照表(此表需重做)

时间教育活动内容目的要求

1月拥军优属活动

通常要求学生为烈军属或驻军做一件好事,从而增强热爱戍边保目的军人及亲届的感情。

2月寒假活动

新年春节期间,开展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军事体育活动和少年军校等,教育学生爱军习武。

3月学习雷锋活动

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开展为人民群众做好事活动,使学生养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4月消明节祭扫革命先烈陵园活动

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5月庆祝“五一”、“五四”节活动

向工人阶级学习,向革命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的革命传统、“五四”革命传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6月“六一”儿童节活动

教育学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接好革命班。

7月庆祝“七-”党的生日活动

通过教育,使学生加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感情,从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

8月学军、庆“八一”夏令营活动

通过暑假组织军事夏令营、学习军事知识,了解军事生活,使学生爱军尚武,爱国求知。

9月纪念“九·一八”事变

让学生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10月庆祝国庆节活动

通过教育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11月庆祝十月革命

使学生了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翻了“三座大山”

12月纪念“-二·九”运功

纪念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学生发动的抗日救国运动,使学生振奋民族精神,为国之振兴贡献力量。

说明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可适当调整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八五”期间发展计划要点

为促进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特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的精神,制定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八五”期间发展计划要点。

一、“八五”期间是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本世界最后十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从事勤工俭学工作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勤工俭学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把勤工俭学工作做好。

(二)“七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一九九0年,全国有73.35万所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普及率达84.5%,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师生有1.5亿人;建有学农基地45.2万个,校办工厂7.73万个,第三产业9万个。一九九0年全国勤工俭学年总产值为227.5亿元,是一九八五年的4.5倍;纯收入为40.8亿元,是一九八五年的3.1倍;学生人均收入23.54元,是一九八五年的3.18倍;拥有固定资产净值45.5亿元,流动资金63.8亿元。五年中,全国勤工俭学总产值年均增长35.1%,累计达713.5亿元,纯收入累计达137.3亿元,年均增长25.3%。其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70.4亿元,占纯收入总额的51.2%;用于发展生产基金的33.7亿,占纯收入总额的24.5%。全国省、市、县(区)普遍建立了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从事勤工俭学活动的职工达141.2万人(其中教育事业编帛的14.4万人),比一九八五年增加79.6万人,增长129%。涌现出一批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勤工俭学事业的发展,不少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学生开展了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起到了积极作用。所有这些,为“八五”期间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七五”期间勤工俭学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有些地区对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工作抓得不足,中央已经颁发的与勤工俭学有关的政策还未完全落实;有些地区勤工俭学普及率不高,对学生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有些校办企业还未很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一些校办企业的设备陈旧简陋,基础管理工作和技术力还较薄弱,有些地区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与事业发展规模不相适应,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所有这些,各地必须认真调查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四)“八五”期间,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努力促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勤工俭学必须从教育的总目标出发,不断求得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发挥好育人的功能,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确保全国教育事业上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施做出新的贡献。

二、“八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努力提高勤工俭学普及率。计划到一九九五年农村学校校勤工俭学普及率达90%,基本普及校园经济,城镇学校普及率达到6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有一个或几个开发校园经济的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