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17543000000004

第4章 千奇百怪——不为人知的战争起因(3)

“你这个小姑娘,连怎样戴头盔都不知道,怎么能上战场呢?”军官问她。

“我有决心和勇气,我能学会战斗。”贞德以坚定的口气回答这位军官。

“你一个人怎么和英国军队作战呢?”

“我有祖国和人民,还有国王。我要先解救奥尔良城,然后让国王正式加冕。”

贞德的话使军官大吃一惊,他派七名士兵陪她去见国王。国王查理七世被贞德坚不可摧的意志所感动,同意让她带一支三四千人的军队去解救奥尔良城。

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剑和一面旗帜。在战斗中,她总是高举旗帜,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帜在哪里出现,法国士兵就奋不顾身地冲上去。经过无数次的战斗,贞德和她的部队来到了奥尔良城下。守城的法军却不肯开城迎接,他们不相信贞德这个女孩子能带兵打败英军,有人甚至认为她是巫女。贞德也不申辩,她巡视一周,看到城的另一边还有一座最坚固的英军堡垒,便指挥法军攻击敌堡。她首先跃过深壕,架起梯子爬上城堡,但摔了下来。不一会儿,她高举战旗又冲了上去。守城的官兵亲眼看到这一切,大为感动,立即开门出击。被英军围困长达209天的奥尔良解围了,捷报传开,整个法国一片欢腾。

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险局面,战争从此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并在兰斯大教堂举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礼。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能容忍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便蓄意谋害贞德。

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并以四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29日,贞德在遭受酷刑之后被活活烧死在卢昂城下,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的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的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和爱国热情。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这产围绕土地的争夺战最后以法国的胜利告终,英国的势力被驱逐出了欧洲大陆,为今天的西欧版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利益的激烈冲突——美国南北战争的背后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又称为美国内战,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他们想统一全国,而南方的种植场奴隶主则想把奴隶制度扩大到全国。而这场战争爆发的幕后是怎么样的?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这其中另有原因。

1857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故对美国铁路投资的破产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二十年提高了两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 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万千米,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 000千米。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着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重要的工业部门的发展。

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 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与国内工业品的激烈竞争,促使美国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南北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北部立足于全国统一,南部想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经济危机的发生使两者在奴隶制度问题上产生的矛盾达到了顶点。

南方的奴隶主企图从经济危机中尽快恢复,想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的全部领土,最终导致了约翰·布朗起义,这是一次以解放南部奴隶为最终目的的武装起义。约翰·布朗为了筹措起义资金及争取著名黑人废奴主义者的合作,多次奔走于新英格兰各地,得到北方一些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人士道义上和经济上的支持。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使南北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强。

南北战争爆发

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1860年北部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民主党遭到惨败,这就成为南方奴隶主脱离联邦和发动叛乱的信号。

南部蓄奴州南卡罗来纳首先脱离联邦,接着佐治亚、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诸州相继脱离,并于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南方奴隶主之所以不惜铤而走险,分裂其先辈和北部同胞共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联邦国家,显然是由于奴隶制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个误解,以为北部不会轻易动用武力。因为在当时,棉花是南部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并且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7%。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北部纺织工业就会立即停滞。

事实上,林肯政府也确实作了退让,在就任演说中,林肯就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和克制。但这种态度,被南方视为委曲求全,所以他们于1861年4月12日,对准联邦在南卡罗来纳的萨姆特要塞,打响了内战的第一炮。

历史证明,南方分离势力低估了林肯为维护联邦完整而不惜一战的决心。面对南北分裂的现实,林肯决定用战争维护联邦的完整。林肯政府于1861年4月15日发布讨伐令,内战爆发。不久,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阿肯色四州退出联邦参加南部联盟。

战争初期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北方有2 234万人口,南方只有910万,而且其中还有380多万是黑奴;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而南方几乎没有工业,铁路也很少。但南方作了充分的军事准备,拥有装备及训练都较精良的军队。而且,内战前夕戴维斯曾设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钱输送到南方去。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一,他担心触动奴隶制度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叛乱者一方,从而失掉边境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由于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隶,因此,在内战的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在1861年7月马纳萨斯和1862年夏的半岛战役中,北方军损失惨重。北方军虽然在西线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从南方军手中夺取了几个重要战略据点,但是这些战果都被东线的惨败所抵消。

在北方军队军事上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及社会上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人士提出解放奴隶和武装黑人的主张。林肯也意识到解放奴隶的必要性。

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表预备性的《解放宣言》,宣布: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自由。消息传到南方后,成千上万的奴隶逃往北方。英国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支持林肯政府的运动,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原来的干涉计划。

林肯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年至1863年实行武装黑人的政策,成千上万的黑人报名参加北方军队,其中主要的是南方的逃亡奴隶;1862年5月颁布的《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即可免费或以极小的代价在西部领取160英亩的土地,在土地上耕种五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此外,林肯政府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清洗军队中的南方代理人。

1863年开始实行征兵法,以代替募兵制,从而增强北方的兵力。同时,林肯调整了军事领导机构,实行统一指挥,任命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格兰特为全军统帅。格兰特和名将谢尔曼共同制定了“总体战略”,即不但消灭敌人的军队,还要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和敌方居民的战斗意志。正如谢尔曼说的:“要使敌人今后几代也不敢发动战争,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如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破坏我们认为应该破坏的一切东西……”北方军队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术,从1863年起,双方进行了三次大战,北方军从第二次战争起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从而为南北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863年,北方军在军事上出现转机。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歼灭南方军2.8万人,成为内战的转折点,战场上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统帅采用新的战略方针: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强大攻势,在东线以消耗敌人的力量为主要目标;在西线用强大的兵力深入敌方腹地,切断“南部同盟”东北部与西南部的联系。

1864年9月,谢尔曼将军麾下的北方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战役,彻底摧毁了敌人的各种军事设施,使南方经济陷于瘫痪。在东线,格兰特将军统率北方军把敌军驱逼到叛乱“首都”里士满附近。

1865年初,奴隶纷纷逃亡,种植场经济濒于瓦解。北方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了南方与欧洲的贸易。同时,在南方内部也出现了反对派,许多小农加入联邦派从事反战活动。南方逃兵与日俱增,粮食及日用品匮乏。1865年4月9日,罗伯特·李的部队陷入北方军队的重围之中,被迫向格兰特投降。美国内战终止,美国恢复了统一。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双方战费消耗150亿美元。北方联邦军伤亡63万人,南方军队伤亡48万人。

战争显示了近代工业的威力,双方都装备了大量新式线膛武器,促进了散开队形、野战工事和步兵近距离作战的运用和发展。铁路和电报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装甲舰、地雷、水雷和潜水艇。

美国南北战争,彻底埋葬了种植园奴隶制,既解放了南方的社会生产力,又加速了广大西部地区的开发,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经济危机的转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和日本军部征服世界的强烈欲望和种族主义、军国主义在德国和日本的盛行,而希特勒和日本军部在这两个国家的上台,以及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两种法系思想在这两国大行其道,则是由于1929年爆发的那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所致。从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来看,这场战争完全是法西斯政府在内部调整无力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危机转嫁的手段,企图以战争来把本国在危机中的损失转嫁到别国头上,所以从间接上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1929年的那场经济危机。

世界大萧条的爆发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各国在经济上有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被誉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英国由于暂时摆脱了与德国的竞争并实行保护关税措施,新工业部门,如汽车、电气、化学、有色金属等在20世纪20年代有较大发展,汽车(包括载重汽车)由战前3万多辆,增至1929年的24万辆。1921—1929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7%。1929年,工业总产量超过战前水平(1913年)5.7%;法国由于德国暂时不能成为竞争对手,经济也有了一定起色。阿尔萨斯、洛林的归还,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基本解决了法国的原料、燃料缺乏问题。又因得到德国81亿金马克赔款并扩大了殖民范围,法国进行了大规模恢复和重建。汽车、航空、化学、橡胶等新兴工业最为突出。1920年生产汽车4万辆,1929年增至25.4万辆。1926年,法国工业人口第一次超过农业人口。工业生产总指数从1919年的57(1913年为100),增至1924年的109,1930年的140,增长速度超过美英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20年的5%提高到1930年的8%。1921—1929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9.4%。

德国1923年进行货币改革,稳定通货;1924—1930年共得到外国贷款和投资326亿马克,解决了资金奇缺的困难;得到美国大量技术和装备;广泛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普遍更新设备,工人平均每周工作55小时。汽车、汽油、摩托制造、炼铝等同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增长迅速。1927年,工业已达到战前水平。1921—1929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7.1%。

而日本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工矿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由1914年的49.5%上升为1919年的61.1%。战后,美国从日本大量进口生丝、纺织品、船只等商品,英、法、德也需从日本进口战时奇缺的民用工业品,日本获得较广阔的国际市场。1919年下半年,每月新建扩建企业的投资达5亿日元。在政府特殊保护下为军事生产服务的钢铁、电力、化学、机械等部门有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