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的实施必定经过了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准备。在部署和准备过程中必定要发生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历史展现给我们的往往只是结果,而结果背后的故事才能让我们看到事件的全貌。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能领略到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卧薪尝胆——勾践灭吴的前前后后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带兵进攻越国,在战斗中被越国大将砍中右脚,伤重不治而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他的王位。三年后,夫差为报父仇,带兵攻打越国,一举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迫使越王勾践投降。夫差把勾践夫妇押解到吴国,关在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为他的父亲看墓和养马。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他一心报仇雪恨,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勾践和他的谋士们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奉上美女惑君王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人,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同时也是在溪边认识了郑旦。郑旦也是个很美貌的女子,两个女孩一边浣纱,一边嬉耍打闹。虽是贫困,倒也自得其乐。
但是很快,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国家的灭亡也影响到了这两个生长在偏僻小山村的女孩子。她们大概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成为 “美人计”的主角,被派去吴国执行任务。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在吴国过了十年奴隶的生活被允许回国。回国后勾践励精图志,一心要打败吴国。于是,他一方面训练军队、发展农业,一方面想从吴王夫差那里寻找缺口,于是在全国大肆搜罗美女,打算送给吴王夫差。吴王夫差虽胸怀大志,但又异常好色,所以 “美人计”在他那里应该是非常奏效的。
而想出这个“美人计”的人是范蠡。范蠡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做人质三年。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想到了施“美人计”。范蠡被越王勾践派往民间寻觅美女,经过千挑万选,选定了西施和郑旦。西施的美貌与纯真打动了范蠡,但是为人一向机智冷静的范蠡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压抑住内心的感情,带着西施和郑旦回京了。国都的人听说来了两位艳冠全国的姑娘,纷纷想要一睹芳容。
勾践亲自把西施和郑旦送到土城,让她们师从老乐师学习歌舞,并让一些人教她们化妆和礼仪。过了三年,西施和郑旦已是才艺俱佳了。勾践决定把她们送往吴国。
恰逢吴王夫差要在苏州建一个高台用于取乐。利用这个机会,勾践派人从深山采伐了两百株大树,带上精心妆扮过的西施、郑旦,令范蠡送往吴国。
本来好色的吴王自然十分欢喜,伍子胥“妹喜、妲己”误国之类的劝谏他根本充耳不闻,立刻将两位美女纳入后宫,对她们宠幸有加。
从此夫差失去了继位之初的进取心,沉湎于酒色之中,吴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替吴国养一只大蛀虫
吴国的大蛀虫就是他们的太宰伯。伯出身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后因家难逃仕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
伯本是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父亲伯郄宛,是楚王左尹,他为人耿直,贤明有能,深受百姓爱戴,因此受到了少傅费无忌的忌恨进谗,被贪得无厌的楚令尹(国相)子常所杀,并株连全族。
但伯竟得侥幸逃脱。他听说另一位遭楚迫害的伍子胥在吴国受到重用,便立即赶来投奔。伍子胥与伯虽无私交,但是因为遭遇相似,同病相怜,就将他举荐给吴王阖闾。吴王阖闾高兴地接见了这位满怀深仇大恨的青年。在伍子胥的大力举荐下,阖闾收留了伯,任伯为大夫,让他与伍子胥一起图谋国事。
前496年,吴王阖闾与越军作战,死于陉地。他的儿子夫差继立为王,任命伯为太宰。前494年,吴王夫差见时机成熟,就调遣了全国的军队,以伍子胥为大将,伯为副将,取太湖水道攻打越国,双方激战于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西山)。吴军耻丧先王,誓死图报,夫差更是亲立船头,秉袍击鼓,全军勇气倍增。恰好北风大起,波涛汹涌,吴军大舰顺流扬帆而下,俱用强弓劲弩,箭如飞蝗。越兵迎风,无法抵敌,大败而走。逼得越王勾践仅以五千甲兵固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越之危亡已系于一发。
勾践在万般无奈之中,只能卷甲求和。他派了一位娴于辞令的大夫文种做全权代表,入吴求和,文种“膝行顿首”而告吴王:“大王,您的亡臣勾践,派在下文种转告您之执事:倘能允许讲和,勾践请为您之下臣,妻子做您之下妾。”吴王夫差正在洋洋得意之中,很想就此答应了事。不料侍立一旁的伍子胥却站了出来:“大王!这次打败越师,乃是上天要把越土赐予我吴国呵!千万不可答应讲和!”夫差被伍子胥一语点醒,登时沉下脸来。求和谈判陷入难以缓解之僵局,文种只好还报勾践。
越玉勾践得知求和不成,当即明告臣下,先杀自己妻、子,再烧毁王宫宝器,然后与吴师拼命、“触战以死”!在这危急关头,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谋:“吴国太宰伯,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子胥同朝却志趣不合。吴王敬畏子胥而亲信伯。若能私下以财色结其欢心,使其言于吴王,则和议事成。”
勾践一听不错,立刻派人在内宫挑选美女八名,连同白璧二十双,黄金千镒,让文种暗中登门拜见伯。伯起初听说文种求见,并没在意。可是当他的随从禀告他说文种是携重礼而来时,立即下令召见。等文种进到营中,伯又“倨坐以对”,神色傲慢。文种跪着致词道:“寡君勾践,年幼无知,开罪吴王,如今愿做吴臣,又恐吴王不受,故遣文种来拜见太宰,望太宰能在吴王面前美言。”说着,将礼单呈上。
此刻的伯,经过二十年之苦心经营,早已不是当年那位志在复仇而勤于国事的规矩大夫了。他官至太宰,成为“天官之长”,权势之显赫已无以复加。作为先王阖闾的托孤大臣,他也完全可以把骄横而缺少心机的吴王夫差玩弄于股掌之间。现在唯一不能令他满足的,便只有对财货的贪求和年轻美貌女子的垂涎了。当文种将一大批金光闪闪的宝器堆在他面前,再把八位花枝招展的美女唤上堂来时,伯那贪婪的目光里,顿时溢满了痴迷、淫邪的喜色。
伯虽然内心欢喜,外表却又假装正经道:“越国旦暮且破,越国所有的财富还怕不全归属吴国吗?你们仅仅用这点礼物,休想收买我。”文种明白他贪心不足,便以攻为守道:“越兵虽败,但还存有几千精兵,仍可力战,即使战败,越国也会焚烧库藏,君臣投奔楚国,吴国又能得到什么呢?即使吴国得到越国的财富,大半也会收入王宫,太宰又能得到什么呢?”接着,文种又点明议和后对伯的好处:“若和议事成,越王并非委身于吴王,而是委身于太宰。那么越国所有贡献,都先经过太宰,再进入王宫,那太宰就可独揽越国的财富了。”一席话说得伯心满意足,于是以宾主之礼接待文种。
世上从来就没有不求回报的贿赂。不过,以如此露骨的形式,诱使对方出卖国家利益,帮助其大敌度过厄难的贿赂,恐怕就不太多见了。稍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接受这样一桩卖国通敌的肮脏交易。伯身为吴之太宰,岂能不明此中利害!然而,他毕竟太贪婪了,甚至可以淹没人性中仅剩的一点良知。
第二天一早文种再次拜见吴王夫差。“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则尽入其宝器、倘若您不肯赦越,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焚毁其宝器,率五千将卒与您拼命!”口气之强硬,似乎比第一次求和更有过之。伍子胥当即出谏:“夫吴之与越,世仇之敌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变这种状况。勾践贤明,文种、范蠡更是良臣。倘若让其求和而返回,将留无穷后患。今不灭越,悔将无及!”反对和解的态度,依然激烈而不可更改。
但正在僵持不下之际,太宰伯却一反当初之沉默,出来帮文种说话了:“我听说古代讨伐敌国的,也不过迫使敌国臣服而已。现在越国已经臣服,我们还有什么可苛求的呢?”
就这样一句话,扭转了吴越和谈的僵局。吴王夫差本就志骄气傲,不把越王勾践放在眼里。听了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即拍案定局,答应越王求和,把围困会稽的大军撤离而去。
骄横的吴王夫差当然不明白:大凡出卖国家利益的卑鄙行当,往往是以最冠冕堂皇的言辞为掩饰的。他于是受了伯的迷惑,放过了本可消灭的可怕敌人。伍子胥则不同。他深谋远虑,早已洞察了此次放过越王勾践的危害。所以退朝以后,即愤愤地告诉臣僚:“越王得此缓解之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二十年之后,我大吴之国,恐怕要化为一片荒沼了!”这也是一个惊人的预言。然而,伍子胥毕竟不知道,使这一幕求和谈判出现逆转的,竟只是文种进献伯的一批“宝器”和八位“美女”!
在勾践卧薪尝胆的同时,伯又利用卑鄙的手段害死了当初对他有恩的伍子胥,为勾践扫除了心头大患,为越甲吞吴打下了基础。
哀哉江南——生灵涂炭的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萧梁时期发生的一次大将反叛作乱的事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江左五十年和平积聚的社会财富付之一炬,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还出家同泰寺,要群臣用巨款为他赎身。迷恋于宗教的萧衍不事朝政,皇室招降纳叛成风。侯景之乱可以说是腐败政治的产物。
引狼入室的悲哀
侯景是羯族人,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侯景率部投靠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参加镇压起义,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侯景又叛归高欢。侯景狡诈多变,残忍酷虐,但掠得财宝皆赏赐将士,故能得将士以死效命,所向多捷。历任东魏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即河南道最高军政长官),拥兵10万,专制河南,权力仅亚于高欢。东魏武定五年(547年),高欢死,子高澄执政。侯景因与高澄不和,自知高澄会加害自己,于是率领自己的兵马和所辖领土归附了西魏。二月,西魏以侯景为太傅、上谷公,要求侯景进京受封,侯景觉察出西魏统治者也容不下自己,所以侯景又遣使致书梁武帝萧衍,请求以所控荆、襄等十三州归附梁朝。
收到侯景请降的书信,萧梁朝中许多大臣都不同意接纳侯景,因为侯景易于反叛的性格已是路人皆知,但梁武帝以自己做了一个好梦,而侯景的归降正合梦意为由接受了侯景的归降,为日后的祸乱种下了祸根。
梁武帝封侯景为河南王,于三月命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湛海珍等率兵3万赶往悬瓠(今河南汝南),运粮接应侯景。五月,东魏司空韩轨等围攻侯景于颍川(今河南长葛西),侯景视梁军为远水,难解近渴,东魏军又攻伐在即,遂以割东荆(今河南泌阳)、北兖州(今江苏淮阴西南)等四城为条件,请求西魏出兵援救。
西魏一面加封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同时,派李弼等率兵1万赴颍川,接应侯景,以抗东魏。韩轨探知西魏军至,撤围还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李弼引兵还长安(今西安西北)。西魏荆州刺史王思政入据颍川,侯景以略地为名,引兵驻扎悬瓠。西魏丞相宇文泰恐侯景有诈,召景入朝,欲解除其武装。侯景不从,王思政又分遣诸军占据侯景所辖七州、十二镇。侯景遂叛离西魏,投归梁朝。
七月,梁援军将领羊鸦仁入悬瓠,接应侯景。八月,梁以南豫州刺史萧渊明为都督,举兵攻东魏。九月,萧渊明进屯寒山(今江苏徐州东南),并在泅水筑坝以灌彭城(今江苏徐州)。东魏徐州刺史王则据城坚守。十一月,东魏以高岳、慕容绍宗为将率众10万疾驰救援彭城,发步骑万人攻梁营被击退,但梁军在追击中却反遭东魏军突袭反击,梁军大败,死伤士卒数万人,萧渊明、胡贵孙等被俘。慕容绍宗引军攻击侯景,侯景退保涡阳,东魏军列阵进攻,侯景命士卒执短刀冲入东魏阵中,砍人腿马足。东魏兵遂败。慕容绍宗撤至谯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侯景领兵进攻不能克,退屯涡阳。两军相持数月。六年正月,东魏慕容绍宗以铁骑五千大败侯景,俘斩5万余人,其余大部逃散。侯景仅率数骑渡淮,收容散兵,得步骑800人,入寿阳(今安徽寿县),慕容绍宗等班师。
自食酿下的苦果
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侯景因反对梁与东魏议和,遂以诛杀中领军朱异等人为名,在寿阳起兵叛梁。并密结临贺王萧正德于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作内应。
梁武帝立即派邵陵王萧纶统军征讨侯景。侯景知梁军来攻,决心争取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建康,九月,留部将王显贵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出寿阳城。十月,侯景扬言进攻合肥,实际上却袭占谯州(今安徽滁县)、历阳(今安徽和县),进而引兵临江。梁武帝征询尚书羊侃讨侯景之策,羊侃请求派2 000人急据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另派一军袭击寿阳,从而使侯景前进受阻,退失基地。由于朱异反对,羊侃的建议未被采纳。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守丹阳郡(今江苏南京西南)。
萧正德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当时梁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3 000巡弋江上。侯景将要渡江,恐遭到王质的突然袭击,便使间谍监视。当时,梁临川太守陈昕向梁武帝建议,采石急须重兵镇守,而王质水军力量较弱,要求增加戍军。梁武帝遂命王质与陈昕换防。间谍将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质与陈昕换防之机,率军8 000自横江(今安徽和县西南)渡江,抢占采石,俘获陈昕。继又分兵袭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俘淮南太守萧宁,主力进到慈湖(今安徽当涂西北)。建康震动。梁武帝仓惶部署建康防务,命宣城王萧大器总督城内诸军,并赦免囚徒以充军。侯景军至朱雀桁(今江苏南京南)。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进围台城,久攻不下,乃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十一月,侯景立萧正德为帝,自为丞相,改元正平,又克东府城(今江苏南京东南角)。乘胜再攻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