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云:我的管理心得
17557300000027

第27章 思想管理:力是你单个的,能是集体的(3)

有一个人到朋友的公司去考察,学习参观,他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他的这位朋友的公司不像其他公司那样鼓励员工加班。他朋友的公司不但不提倡员工加班,反而一到下班时间,行政部门的人就会催促所有员工离开办公区域。

他对这位朋友说:“你真是一个好老板,不让员工加班,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聚。”他的这位朋友笑一笑,说:“其实我们给他们安排的任务,他们回去也还是要加班的,不过让他们下班就回家,是为了给公司省电费。”

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因为员工们都感觉公司的老板不够坦诚,太过于精明,那他们也就没有必要为公司全力以赴了。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那么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会有一群强有力的员工,前提就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以诚相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谐默契,工作起来也才能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卡特彼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之一,公司有专门负责内部沟通的部门Internal Communications,隶属HR。他们通过多种方式与员工定期沟通,内网、每周通过E-mail发送的区域communications板块、每季度的内刊,还有紧急事件的紧急通信。除此之外,选举产生的员工委员会负责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主要是把员工的意见和感受传达给管理层,定期开会保证双方的意见得到及时交换。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的总裁迪特尔·蔡澈,也将“真诚”视为他三个最重要的领导特点之一。

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通过公司的真诚与人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孙子》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企业管理体系混乱不堪,员工们互相猜忌,感情疏远,领导者怀着纯粹“利用”的心态来管理下属,只会动摇军心,也不能任用好人才,不能挽留住人才,造成“人才浪费”。所以说,诚信不仅体现在经营上,更体现在对员工的真诚上。

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你经历了17年的痛苦,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不去想清楚就会变成一个包袱,一定要花时间去想。其实很多时候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个,很难学习,但失败的原因都差不多。你17年走下来都是做这个项目,一定是有自己没有想清楚、没有想透彻的地方。这个项目我感觉不是很吸引人,但是我很欣赏你的学习能力。其实我自己书读得不是很多,创业者最好的大学就是社会大学,我发现学位高,学校名气大,好像都不是很灵。所以我给你这个建议,初中生也挺好,关键是我们在社会创业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比别人更多。但是学习一定要总结,不总结也不行。

——2007年《赢在中国》马云点评

马云管理案例

《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篇第八场。

参赛选手:张奕多,男,1975年出生,硕士,工商管理学专业。

参赛项目:结合网络游戏的技术模式与远程教育的教学宗旨,开发一个游戏平台,把知识有机地融合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

马云:“你在盛大工作过多久?”

张奕多:“半年。”

马云:“当时为什么想要加入盛大?”

张奕多:“我回国的时候,读完了MBA,那是2003年,我已经28岁了,我想我的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去一些大公司里锻炼一下。那时候我就听说了陈天桥的故事,那时陈天桥还不是特别知名,但是已经有了这样的故事,我觉得他这个人非常值得钦佩,我当时就跟盛大联系,回国以后加入盛大公司,我想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马云:“为什么半年你就决定离开盛大?”

张奕多:“我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的是MBA,在盛大应付这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让我去并购,收购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去研究这款网络游戏究竟受不受欢迎,客户究竟怎么看待这个网络游戏,我不行。在网络游戏这个领域,我比不上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人在社会上应该做他最擅长的事情,在网络游戏里面我不如19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我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就出来做商战模拟领域。”

马云:“你离开盛大1个月,就创建了这家公司。”

张奕多:“对。”

马云:“你们公司跟政府有很好的关系,这跟你公司的发展有什么必要联系?”

张奕多:“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你应该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要跟各方面的人打交道,作为一个CEO,70%的精力就是跟人打交道。”

马云:“为什么要强调政府关系?”

张奕多:“我们公司有政府北京天使投资给投资,对推广我们产品有很大帮助。”

马云:“会不会让我联想到,你获6项大奖,你跟政府关系很好,是怎么拿来的,我会乱想的。”

张奕多:“这应该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当初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它是一个教育项目,中国政府提倡科教兴国,提倡创新与创业,他们愿意支持这样的项目。”

马云:“我觉得,你整个计划讲得不错,这个计划也做得很成功。你做事比较稳重,也很理性。但是我觉得这个计划竞争会很激烈,也很难做到。另外一个建议,创业者往往是开拓者,你在MBA学了很多知识,未必可以让你去创业。创业者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在创业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很多时候是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去创业,当你搞清楚以后就不去创业了,所以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马云管理智慧

《赢在中国》节目中有很多优秀的参赛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经历,有着活跃的商业头脑,他们都渴望成功,希望能够创业成功。马云对他们的创业计划一一进行了点评。在马云的眼中,参赛者都有成功的可能,马云并不看重他们的学历和背景,只看重他们的能力和头脑。

在马云看来,上一所知名大学,拥有名牌大学的高学历,未必就能成为成功者,反而是那些在社会中善于学习的人,会更容易接近成功。在一次演讲中,马云就说道:“所谓的成功,并不是你在大学里学了什么,而是你在社会中学到了什么、历练了什么。”

马云还说道:“真正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你所受的挫折和困难。只有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历练,你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而获得成功。”

能力的大小和读书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社会上,很多人的能力都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不管智商多高,都需要后天的锤炼才能得以应用。同样聪明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就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有的人却是一无所有,抱怨不断呢?这其中的区别就是在于能力的大小。能力并不是上学读书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经过社会的考验,所以,马云教育那位创业者,读书少不怕,但社会这本书如果不去用心读的话,那在社会上就无法站住脚。

作为管理者,不要太看重员工的学历,有的时候,书读得多不多,与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在《赢在中国》里,马云对选手的要求比较高,但马云并不看重他们的学历,马云看中的是他们的头脑和能力。在企业管理中,马云也是如此,他招聘员工,也不看重员工的学历,他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学习力。

在社会中学习并成功的例子有很多,著名的演员施瓦辛格就是这样的。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小村子里,在他小的时候,奥地利因为战乱,人们生活比较艰辛,很多村子里的条件都很艰苦,施瓦辛格小时候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为了填饱肚子,施瓦辛格有的时候会替美国人搬运货物,有一位客户见施瓦辛格很勤快,十分喜欢他,有的时候会将施瓦辛格带进自己的屋子里,给他吃点东西。这位客户的屋子十分豪华,施瓦辛格看了很是羡慕,客户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学习,这一切你也会拥有的。”施瓦辛格摇摇头说自己没钱去上学读书。客户说:“社会就是一所好大学,你现在不就是在学习吗?”

这位客户的话给了施瓦辛格启发,他不断在社会中学习进步,成为了健美运动员,后来又做了演员,还经商和从政。施瓦辛格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也靠这些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和学校相比,社会这个学校更大,更严酷,更能锻炼人。马云自己就是通过社会大学的锻造,变得更加强大的。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并不会将学习成绩的好坏放在考核的第一位,但他会要求员工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学习,成绩一定是优异的。只有在社会大学中不断学习进步,人才会变得成熟起来,慢慢经历了风雨的打击之后,才能知道怎样去获取成功。

管理者不但是严师,更是家长

在正式演讲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我的题目是《把电子商务还给商人》,题目听起来很专业,但是我自己不会讲技术。电子商务这两年大家听得很多,听糊涂了,我自己也听糊涂了,今天我不是以技术专家的身份出现的。我经常说,我只会用电脑做两件事:一是收发E-mail,二是浏览sina.com和alibaba.com,我对技术一窍不通。

第二,我讲的时候可能会东窜来西窜去,我自己条理不是很清晰,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所以大家就要将就着听,发现问题,等会儿会有半个小时时间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一下。我刚才看了一下名片,来宾大部分是商人、总经理,还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在两年内,通过所有员工的努力、会员的努力、投资者的努力,阿里巴巴得到了许多荣誉,我们连续两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哈佛也是连续两年把我们作为案例分析。去年我觉得哈佛大学是把我们作为泡沫的典型案例,一家公司在一年之内迅速打入美国、打入欧洲,品牌树得那么大,大家都想看看这家公司还行不行。今年我们收到的报告上说:阿里巴巴逆市而上,我们今天再度把阿里巴巴作为中国区的案例分析。

——马云2001年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马云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