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云:我的管理心得
17557300000035

第35章 自我情绪管理:今天的最强,可能是明天的最弱(1)

马云说:“你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让他独立起来;爱自己的公司,就让比你更懂这家公司的人去驾驭。今天我对这家公司还是正能量,但我总在变老,我不想明天变成负能量。”

永远用乐观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在这个社会上,你一定会郁闷,一定会痛苦,一定会沮丧,一定会觉得这个不爽、那个不爽。不仅你这么觉得,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几乎每个人都郁闷过,每个人都痛苦过,每个人都难过过。但是人类社会永远是一代胜过一代。在座的,你们一定会胜过我们,一定会胜过所有的院长,这是我们的希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要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这世界上会有很多不满的事情、不爽的事情,你改变不了多少。改变自己,才能改变未来。

——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演讲

马云管理案例

当好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是管理好企业的经营运作,给员工发工资那么简单,还要成为企业的核心领袖和精神灵魂。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每时每刻都要令企业充满向上的激情,要振奋团队的士气,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总是一副萎靡不振或者非常悲观颓废的样子,那团队的干劲必定会减弱,所以,管理者要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让员工充满奋斗的动力。

在担任《赢在中国》的评委时,马云说到企业的管理者如何管理自我情绪时,感慨道:“快乐不是一个概念,概念永远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创业者要永远把自己的笑脸露出来,很难想象一张痛苦的脸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是需要展示出来的,你要把自己的快乐展示出去。

“领导者是孤独的,只要是领导者,就一定是孤独的,但是不能把这种孤独显示在外面。当老师的经验告诉我,我走进教室,我今天开心,所有同学都开心;我今天不开心,所有同学都不开心。在公司也是一样,走进办公室我不是马云了,我是公司CEO。”

这是马云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心里话,只有乐观的管理者才能够带领企业走得长远,因为乐观的精神能让大家看到希望,即便是在困难面前,也要保持这种乐观精神。在“互联网冬天”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阿里巴巴难逃厄运,一定会倒闭,只有马云坚持乐观精神,他认为阿里巴巴一定会走出困境。

马云的乐观精神感染了大家,大家在他的乐观中看到了希望,于是坚持了下来,走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马云说:“开心是一种投资,你开心就要和别人分享,然后有一天会还回来。如果你在创业第一天就说,我是来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会变得很开心。我以前去学习做销售的时候,我出去就跟自己讲,今天出去见十个客户肯定一个都做不到,我果然也没做到。我就跟自己讲:‘我多么有远见。’但是万一做到了一个,我就跟自己讲:‘哎呀,我比自己想象得还要能干。’我把所有倒霉的事情都当成快乐去体会,所以,遇到任何麻烦的时候,我都当是给我练功力的机会,看我能不能挺过去。如果真的有挺不过去的那一刻,我就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又是新的一天。其实,创业者只有乐观地创业,才能走得久远。”

因为乐观,马云就很自信,他为阿里巴巴制订了很多目标和计划,在旁人看来是“异想天开”,或者无法完成,但马云就是凭着自己乐观的精神,带领着阿里巴巴的成员,将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了。

马云管理智慧

乐观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在乐观的企业管理者眼中,处处是机会,他们能够在绝境中发现生机,也能够在面临困难时,不轻言放弃,不轻易言败。马云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成就,就与他的乐观精神分不开。不论什么时候,马云都以乐观的心态鼓励着自己,也感染着身边的人。

在2009年5月7日的股东大会上,马云向股东介绍杭州的美景:“股东们知道我来自杭州,杭州公园的门票原来是收费的,但杭州公园的门票取消以后旅游消费迅速增加,那是因为杭州公园对自己的美丽有自信,只有阿里巴巴对自己的服务有自信,才敢降低门票的收入。”

马云认为,虽然美景的确是可以用收取天价门票来增加收入,吸引客人的,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就好像阿里巴巴也不能靠收取高价的服务费来挣钱,那样即便一时挣了钱,也无法长久挣钱。但是面对股东对利润减少的质疑,马云还是很乐观地告诉他们:“我不仅是今天跟你们讲,我跟大家都是这样讲,阿里巴巴挤出利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不用做任何事情,这个月多增加2亿元利润,随便挤挤都能挤出来,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强大的乐观精神感染了股东们,股东们接受并认同了马云的看法,很快事实也证明了马云并不是在信口雌黄。阿里巴巴的财政报表显示,截至2009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的国际和国内两个交易市场的总付费会员净增长数为历史最高,和2008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47%,情况十分可观。

乐观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管理者拥有这种财富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好处。在很多时候,很多人都认为阿里巴巴经营不下去了,在互联网寒冬的时候,阿里巴巴遭遇了危机,在众多大互联网公司崛起的时候,阿里巴巴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危机,但马云作为管理者,始终乐观对待一切问题。

“我从来不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担心,他们几乎没有银行贷款,不是靠负债扩张。过去20年间,这些中小企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毅力和勤劳走到今天。没有人指导他们上网,但他们不断学习,学会利用互联网做生意。目前的艰难时刻,创造工作机会是一切经济刺激计划的核心要旨,而中小企业则可以提供大量工作机会,这使它们成为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家从不言败。

“对中小企业来讲,在乐观主义者眼中,今天是一个机会,在全球经济出现大问题的时候,在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时候,倒下来的一般都是大企业,但是世界上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减小,人们还是要吃穿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现在应该是一个机会。悲观的人看任何事情都是悲观的,乐观的人看任何事情都是乐观的。”

管理者要像马云这样,时时刻刻用乐观的心态、乐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机遇,也看待危机,这样就能带领企业走过沟沟坎坎,走向未来。

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领导人不要怕被冤枉

领导者一定要有胸怀。我常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领导人不要怕被冤枉。阿里巴巴的8000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应该都很聪明。但我们都知道和聪明的人共事不容易,领导者的胸怀此时便很重要。

——2007年马云在台湾演讲

马云管理案例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胸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管理者是否具备宽广的胸怀,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那些豁达大度的人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马云认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容人的度量,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马云经常会发表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因此有人称他是疯子,对于别人的这种称呼,马云通常是一笑过后,依然我行我素。当他为了推销中国黄页挨家企业拜访的时候,不理解他的人又称他为骗子,马云也只是笑称自己终于升级了,不再是疯子。

当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遭遇泡沫危机的时候,阿里巴巴同样也遇到了资金难题,此时外界的质疑蜂拥而至,甚至有人批评说如果阿里巴巴能够成功,无疑是把一艘万吨巨轮从喜马拉雅山脚下抬到珠穆朗玛峰顶。面对人们的质疑和责难,马云并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因为外界因素而产生动摇,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只因为他有宽广的胸怀,在种种质疑声中早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在阿里巴巴,马云与员工之间并没有隔阂,当对一件事情做出决定前,每一个人都可以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在争论激烈的时候,有些人甚至会跑到马云跟前拍桌子与他争吵,但马云并没有生气,而是包容人才,鼓励人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于竞争对手,马云也能够非常包容。马云曾在《赢在中国》的节目中与选手们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6~7年以前,有一家公司和我们竞争得非常狠,当时我出席亚洲互联网大会,我成为主题发言人之一,我的竞争者,他也成为了5个主题发言人之一。要发言之前,他突然发现,他出了5万美金赞助这个会议才成为主题发言人,而我没有出一分钱就成为主题发言人,所以他跟组委会讲,凭什么马云不付钱而我要付5万美金。然后组委会就和他讲,你是你要讲,马云是观众要他讲。他有个非常漂亮的游艇,他说我把游艇开到香港,邀请所有出席大会的主题发言人和演讲者上我的游艇玩,但是有一个要求,马云不能上去。我觉得这是胸怀,如果你不能包容你的对手,你一定会被对手打败的。”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宽广的企业家,我们能够很容易从他身上看到谦虚包容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阿里巴巴还没有成为大企业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才仰慕马云的人格魅力,前来投奔马云,心甘情愿放弃原来公司的高薪厚职,跑来加入阿里巴巴。例如蔡崇信、关明生等顶尖人才,他们不求高薪,也不求高职位,就是纯粹地想和马云一起做事业。

胸怀宽广了,不仅自己过得快乐,也更容易收获成功,马云的脱颖而出正说明了这一点。

马云管理智慧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包容一切的能力,只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才能显示出领导者博大的胸襟,才能收获成功。正如马云所说:“今天我唯一可能拥有的长处,就是我比大家宽容得多一点。”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能够不计管仲箭杀之嫌,在鲍叔牙的力荐下,以虚怀若谷的胸襟接纳他,不仅委以重任,还拜其为“仲父”。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完成了从乱到治、从穷到富、从弱到强的富国强民历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称霸的国君。试想一下,如果齐桓公没有宽广的胸襟,当初执意要杀管仲,他又怎么能够成就如此宏伟的霸业呢?

太平洋建设集团主席严介和说:“高端要胸怀,中层看德行,基层凭才能。胸怀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视野决定事业。”美国管理学者阿里·德赫斯也说:“能长期生存的公司都是宽容的公司,宽容的公司才会长寿。”现代企业家如果没有容人、容物的度量,就难以成就宽广的视野,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其所管理的企业必然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企业的发展自然也就举步维艰。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在刚开始创办蒙牛时,遇到了许多阻碍,有些竞争企业为了自身着想,根本就不愿让蒙牛做大,于是百般阻挠。对于这些阻力,牛根生做出了最大的退让,制定了收奶的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展现了他宽容大度的领导风范。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牛根生是匹夫见辱,即拔剑相斗,必然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又怎么会有今天强大的蒙牛?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智商、能力都相差不大,但是胸怀的差别却是惊人的。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度。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有宽广的胸襟。宽容地为人处世,可以使你拥有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多的支持者;宽容地经营企业,可以使你拥有更多的合作者,拥有更多的顾客。

在别人把你当英雄的时候,你千万别把自己当英雄

一个公司、一个领导,没人把你当英雄,你自己把自己真当英雄的时候,可能失败就已经开始了,悲剧开始产生了。

以我自己走过的路为例,上小学就没有考上重点小学,中学也考不进去,大学考了三年,还只考了个专科生。因为我考的是外语专业,结果由于那一年男生招不满,才把我提为本科生。这种经历比比皆是。只不过我不轻意放弃,白天我上班,晚上我上夜校,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勤奋的。我资质不是很好,而大家看我这个人觉得我很聪明。我这个人是典型的大愚若智,其实是很蠢的,但看起来很聪明,所以我这种人很吃亏,心理压力很大。

——2001年马云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马云管理案例

熟悉马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在公开场合说一些看似狂妄的话的人。例如,在2004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的现场,马云就曾说过那句很经典的话:“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马云之所以能够时常出语惊人,是因为他的自信。其实在生活中,马云做人做事总是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从不自负,除了那些“狂语”,他也经常说出发人深省的谦逊而又富有理性的话。当他感觉某些媒体将他炒作过度时,他会说:“每一个人都很平凡,我马云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几年被媒体到处吹捧,其实自己很难为情。我一点儿也不聪明,也没有先见之明,只是一步一步走来。刚开始创业时,被4家公司骗得晕头转向,但是那些骗人的公司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