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17590200000011

第11章 马铃薯的露地栽培(2)

(5)结薯期管理此期主茎已经生长成熟,慢慢变为以块茎生长为中心,有80%的产量形成于此期。也是马铃薯需要水肥的高峰期,促进地下部生长属于田间管理的重点,促使结薯,抑制地上部的生长,将促控结合起来,还要保叶防病,延长茎叶生长,以保证足够的光合产物转运和积累到块茎,延长结薯期。应在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根据植株的生长势决定施肥量。刚结薯还没有封垄的时候深松土1次,停止中耕;在块茎快速膨大的时候应当及时供水,满足块茎膨大需水。通常5~7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开花后通常不再施肥,如果后期有脱肥早衰的现象,可用磷钾结合微量元素并结合对晚疫病的防治叶面喷肥2~3次。结薯后期要少量供水,保证土壤见干见湿,以降低块茎含水量,方便贮存。封垄后尽可能减少田间作,以免碰伤茎叶。

(七)收获与贮藏

(1)收获时期应当以收获用途为依据,商品薯适合早收,种薯适合晚收,但是9月之前要全部收完。食用马铃薯的最适收获期就是生理成熟期;种用块茎的收获要提前5~7天,以防止霜冻低温影响种性。

生理成熟是有标志的,如下所示:

①叶子逐渐从绿转为枯黄,此时茎叶中的养分基本不再向块茎输送。

于块茎脐部容易和着生的匍匐茎脱离,小力拉一下就能和匍匐茎分开。

③块茎外皮有较大的韧性、较厚的皮层、正常的色泽和变硬的周皮,含干物质量达到最大限度。

(2)准备收获应根据需要准备足量的苫布和收获工具,防止降雨。收获前20天就应检修全部收获器械并使之处于作状态。收货时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冻工作。

(3)杀秧杀秧在收获前5~7天,杀秧机调到打下垄顶表土2~3厘米,以不伤害马铃薯薯块为宜,尽可能放低,打碎地表的表土层和秧,这样对收获有利。应在晴天抢收,不可使薯块暴晒在烈日下,以防止马铃薯发青,降低品质。不管是机收还是机蹚,蹚后都要晾半天,然后再经人工归堆,选择和归类要严格,装袋拉回堆放。

(4)贮藏在贮藏期间,块茎的生理生化变化是:新收获块茎的呼吸作用旺盛,温度为5~15℃时产生较高的热量,假如升高温度或者块茎受伤感病了,会使呼吸强度更高。块茎的水分在贮存期间散发,经过贮存,块茎损失6.5%~11%的重量。新收的块茎含很少量的糖,在休眠结束的时候会显著增高,因为萌发时有自身消耗,因此含糖量又会降低。在10~15℃时块茎中淀粉含量较稳定,10℃以下时含淀粉量会下降,含糖量逐渐增加。

贮存的基本条件为:入窖之前完成预贮措施,保证通风晾干,促使后熟、形成木质层,选薯要严格,去净泥土。贮藏前对块茎分级,然后摊晾7~15天,开始预贮,使伤口愈合、薯皮紧实、呼吸强度减小。预贮可直接在地上进行层堆,再覆土,厚度大于等于10厘米。或者在室内盖毡预贮,以方便装袋运输或入窖。预贮时薯块绝对不能被淋或被晒。入窖时要尽可能根据用途和品种分别贮藏,避免混杂。还要将杂、烂、畸形薯剔除,再入窖。最适贮存温度为1~4℃,最高为7℃。种薯适温为2~4℃。

加工用薯短期贮藏适温约为10℃,长期贮存时,温度先为7~8℃,在加工前的2~3周升到16~20℃条件下回暖处理。贮存时的适宜相对湿度是85%~90%.

贮藏场所主要使用棚窖、永久式砖窖等。要求马铃薯入窖之前对贮藏窖消毒(甲醛熏蒸消毒+高锰酸钾)并进行通风。将温度限制为1~3℃;湿度限制为85%~90%,要求光线暗;为使窖内空气清洁,应适当通风。加工薯和商品薯要求避光条件。温度低时容易冻窖,必须每天对窖内进行检查,还要记录测定结果,防止冻窖,以使种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八)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有较多病害,常见的有病毒病、环腐病、青枯病、疮痂病、癌肿病和晚疫病等。防治地下虫害是防治马铃薯虫害的重点。地上主要害虫有蚜虫和瓢虫等。详细的病虫防治技术见本书第八章。

§§§第二节中原二季作区的露地栽培

一、春季露地栽培

由于中原二季作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栽培过程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栽培技术有些复杂,要求较严。其中春季栽培最主要的是“早”,这个字包含之前说的选择早熟品种、最大限度提早生长发育、不误农时早管和适时早种早收等,在炎热多雨天气来临之前完成结薯期,以实现避免腐烂和抑制退化的目标。为实现“早”,确保马铃薯能高产稳产,一定要清楚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满足马铃薯对外界气候条件的要求。

依据中原地区的气候变化,早春时低温,露地马铃薯不宜生长,高山地区4月之后,平原地区2月之后,气温慢慢升高并趋于稳定,气候适合马铃薯萌动发芽,就能播种。高山地区5月中下旬、平原地区4月上中旬时,马铃薯苗长出,温度还会上升,此时适合马铃薯茎叶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平原地区6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有25℃,此温度不适宜马铃薯块茎的膨大,此外马上要到多雨季节,所以要尽快收获。因为高山地区的海拔不一样,故存在很大温差。浅山地区7月中旬收获,高山地区气温较低,早熟品种的收获在8月中旬、中晚熟品种的收获在9月中旬。

二季栽培区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春季时间少,气温逐渐上升,日照时间也不断变长。故中原二季春季栽培一定要考虑气候的变化,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阶段,使用对应的前促后控的管理措施,如此才能使春季马铃薯稳产高产。

(一)深耕整地

马铃薯的产品是地下块茎,而且其须根有很差的穿透力,疏松的土质对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好处,故要选地势平、方便灌排的沙质壤土,太黏重的土壤不适合种植,尽可能不和茄科作物连作。深耕能松土,增加透气性,还能提升土壤保肥、蓄水以及抗旱的能力,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使马铃薯的根系能充分发育、薯块能快速膨大。耕作深度为20~30厘米,通常翻耕深度不低于25厘米。如果土壤墒情不佳,要提早灌溉,然后再深耕。中原地区发生春旱时,不要先整地,播种前再浇水,以防播种时地温低且土质黏,播后生根很慢,苗出土时间久,对早熟高产不利。早春整地的时候要先浇水,然后再整地,确保耕后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土中的水、肥、气、热比较协调,可以使出苗早、出壮苗。

(二)肥料准备

需要注意,中原地区为大陆性气候,冬天很少下雪,春天很少下雨,土质较干,所以如果墒情不佳,可进行春灌或冬灌,来弥补马铃薯在萌发出苗时的水分不足。早春解冻后,应及时结合春耕施基肥,应边耕边耙平,就墒播种。马铃薯属于喜肥作物,其整个生长期需要的80%的营养成分来自基肥,故供足基肥可以有效增加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最多的是钾肥,其次是氮肥,磷肥稍少。以农家肥为主要施肥种类,化肥为辅。由于有机肥富含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慢慢分解在土中,有较长的肥效,对改善土壤环境有利。要依据地力决定施肥量,通常每亩施4000~5000千克农家肥,如果地块肥力较差,则每亩多加50千克复合肥,就能有效提高产量。

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的是精确施肥,所以施用基肥可以以了解土壤成分为基础,同时根据马铃薯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如此既能有效提高产量,又能降低投入的盲目性,降低多余投入。所以,种植人员要跟随时代发展,采用科学的施肥方式。

(三)选用良种

中原地区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春季时间较短,所以选择品种时较严格。一定要选休眠期短、结薯早、膨大迅速、抗病高产优质且抗逆性强的脱毒种薯。二季作区的适宜品种为:中薯3号、郑薯4号、郑薯6号、费乌瑞它和东农303等。最好选择符合“GB4406种薯”和“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品种,每亩用120千克种薯。还应当依据用途选取品种。比如,间作套种要选择株型直立、植株略矮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出口产品要选薯形椭圆、外皮光滑、芽眼很浅、皮为红色或皮黄肉黄的品种;加工淀粉要选择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炸片或炸条要选择淀粉含量不低于14%、芽眼浅、顶部和脐部不凹陷的品种等。

(四)播前催芽和切块

在播种前,应选择完整、没有病虫害、外皮光滑、没有冻伤、颜色佳且符合本种特性的块茎当做种薯。春播每亩约需120千克种薯。春季播种前20~30天将种薯放在15~20℃环境中催芽,整薯可直接催芽或切块沙埋。

1.催芽

(1)催大芽现在进行早熟栽培的主要催芽方式就是催大芽,通常于种植前25~30天进行。将块茎切块后,以1:1的比例和湿润的细土或细沙搀匀,摊成25~30厘米厚的催芽床,床的长、宽根据催芽环境决定,使温度保持为15~18℃,最低为12℃,最高为20℃,等芽有3厘米长时,就能播种了。催大芽既能在室内进行,又能在室外的塑料棚内进行,最主要是把握好温、湿度,温度太高、湿度过大时易烂,温度过低、湿度过小时出苗缓慢。

(2)赤霉素浸种催芽赤霉素的浓度是赤霉素催芽的关键。

浓度太低,催芽效果不佳;浓度过高,苗会很弱。所以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种薯休眠时间的多少,来选用适宜的浓度。早熟品种整薯浸种浓度通常在5~10毫克/升,时间为10分钟。切块浸种浓度是0.3~0.5毫克/升,常为30分钟。

2.切块要求

将每千克种薯都切成40~50块大小均匀、每块重量约25克的种块,保证每个切块都有1~2个芽眼。依据薯块大小决定如何切块:低于25克的薯块,只要切去脐部就行,刺激发芽;低于50克的薯块要纵切成2块,这样可以利用顶芽,增强生长势;重约80克的薯块,应上下纵切成4块;较大的薯块,先从脐部切,切到中上部时,再十字上下纵切;对大薯块,也可先上下纵切成两半,再从脐部的芽眼分别切块。芽眼和切口不宜太远,这样可以促进快发芽,使出苗早。消毒:分为种薯消毒和切刀消毒。消毒目的:防腐烂、防病、补钾。方法:用0.5%高锰酸钾或75%酒精对切刀进行消毒。用农用链霉素1000倍溶液或者200~250倍甲醛(福尔马林)溶液处理种薯。切块后摊晾开,使伤口愈合,以防烂种。

催芽方式是:将湿土(或湿沙)按照1:1的比例混匀,摊成厚30厘米、宽1米,顶上和四周用湿土(或湿沙)覆盖7~8厘米。还有一个方法是将湿土(或湿沙)摊成厚7厘米、宽1米、不限长度的催芽床,在上面放一层马铃薯块,然后盖一层湿沙,沙的适宜厚度为刚刚看不见薯块,可摊放3~4层,然后在顶上和四周盖7~8厘米湿沙(或湿土)。保持温度为15~18℃,最高为20℃。等芽长有1~2厘米时扒出来,在散射光下进行晾种工作(维持在15℃),在芽变绿、变粗壮时就能用于种植。

(五)适期早播

中原二季作区春季栽培重在“早”,其中早管、早收的基础是适时早播。

适时有3个原则:

①高温多雨季节来临前已形成产量。

于使结薯期的气候为最佳,而且维持较长的时间。

③断霜齐苗。

因为这一地区南与北、沿海与内陆、山地与平原的物候条件有很大不同,此种不同在早春温度不稳定时尤为明显,这就使得中原二季作区的具体播种时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时候甚至能相差1个多月,同一省份的播期也不尽相同。比如河南省,平原地区2月下旬之后,气温会慢慢上升且会稳定下来,适合马铃薯的萌动发芽,因此能够播种,马铃薯的出苗在4月上中旬,温度会继续上升,适宜马铃薯的茎叶生长及茎块膨大。高山地区则要进入4月后,才有播种需要的温度要求,马铃薯的出苗则在5月中下旬。这两个地区播种期差别就很大。

即使播期差异很大,不过只要依据适期早播的3个原则,各地都能根据断霜期确定,向前推30~40天,就能将播种时间确定,注意宁可早种,也不要晚种。有些种植人员担心早种会受冻,事实上马铃薯比较耐寒,就算出苗时遭遇霜冻,也只是顶部被毁掉,下部依然可以重新长叶,这种情况的产量还是比晚播多。中原各地长久以来的经验显示,播种期每推后5天,就有10%~30%的减产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播种方式,常见的有开沟播后起垄、朝阳坡播、点(穴)播、平播、垄播和平播起垄等,不同地区要依据当地习惯选用合适的播种方式。

(六)田间管理

春季马铃薯从出苗到收获约有60天,所以,应在管理上遵循前促后控的原则,重点是要早:早中耕、早浇水、早追肥。春季温度逐渐升高,前期温度适合块茎的膨大,后期温度适合茎叶的生长,总要求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不仅要防止后期茎叶早衰,还要抑制后期茎叶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