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曦园语丝
17603100000064

第64章 大学生的心声——周毅《私心与天籁》序

在人生的旅程中,大学时期的生活是最富有诗意的。它不像中学生活的单调,也不像就业之后的务实,而最富有理想主义,充满浪漫情调。大学生们正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个个都非常自信,对前途充满着憧憬,思想敏锐,感情丰富,活得相当潇洒。

只是这浪漫和潇洒也需要有客观条件。1957年以后,左的思潮愈演愈烈,阶级斗争的弦愈绷愈紧,大学生亦要斗来斗去,经过多次捶打,才能放出山门,弄得人人自危,谨小慎微,当然也潇洒不起来了。

但周毅是幸运的。她是80年代的大学生。这时的大学校园里,虽然还有些风涛,但毕竟时令不同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校园里处处透露着青春的气息,大学生们的心苏醒了。

周毅是个有灵气的姑娘,温暖的气候使她才华焕发。还在读本科时,就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过专业论文,被老师们列为可造就之材,毕业后又直升为研究生,得以在大学里继续深造。但她并不是书呆子,同时还能歌善舞,会画喜游,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她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兴致勃勃,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投入。她用心去感受一切,将感情融入生活,因而她的文章、舞蹈和绘画都充满了感情。她在尽情地享受她的大学生活,这本《私心与天籁》就是她对大学生活感受的记录。所以本书不重在叙述故事,而长于抒发感情,它是大学生活的赞歌,是大学生的心声。

忆昔青少年时,曾读过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对于剑桥大学的学生生活甚为向往。但英伦远涉重洋,无缘得去。现在周毅把80年代的复旦校园生活写得这般富有诗情画意,使我这个身处复旦园的人,真想再做一回大学生。可惜青春不再,今年我们班级的老同学要聚集到母校来庆祝入学四十周年了。虽然海峡对岸某老有诗句云“不信青春唤不回”,豪情自然可嘉,但时间毕竟无法逆转。四十年后的重聚与四十年前入学时的相会,在心境上毕竟是不同的。这样,我又羡慕起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因为他们正准备跨入大学校园来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大学生的生活是美好的:学习、娱乐、追求、创造、爱情、烦恼……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富有情趣。青年们正是在这样的生活里尽情地享受青春的快乐,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生长、成熟。

在政治冲击一切的时候,曾经有过大学还要不要办之议;现在,在商品大潮中,大学的价值似乎又跌落了。我们批判过实用主义,但实际上又崇尚实用主义;我们反对过“立竿见影”的学习方法,却常常要求所学知识能“立竿见影”地付之应用,这样就把自己逼到一条狭路上去。删夷枝叶者得不到花果。有些知识,看似无用,其实是有用的,大学生活,看似浪漫潇洒,有点自由散漫,其实却是培养人才的良好土壤。进不进大学,对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大学里混上四年,气质、眼界也会不同于一般。说来似乎有点炫,但这是事实,盖文化教养使然也。

青年人,跨进大学的门槛吧!

大学生,尽情地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吧!

——发表于1993年7月3日《文汇读书周报》,收入1996年11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之

《私心与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