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17608300000049

第49章 日本(2)

地震研究所是日本该领域唯一的研究所。1925年设立,理论研究项目有地震波,地震发生机理,火山,海啸,海底地震等;应用研究上有地震、火山、海啸的预测预报,抗震建筑,地震探矿等,还设有强震预测中心和地震预报观测中心,在全国各地设立有近20个地震、火山、海啸观测所(站)。

东方文化研究所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综合研究,下分泛亚、东亚、南亚、西亚等研究室。其中以对中国的研究最为全面,力量最强,资料十分丰富,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历史等领域,附设有东方文化文献中心。

社会科学研究所从研究范围上分为两方面,一是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二是重在比较方面的研究,目光瞄准当代国际社会,从当代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球的比较研究。还设有供外来人员参加研究的现代日本社会研究室。

史料编纂所是历史悠久的史料馆,负责史料的研究、整理编辑和出版。从上至古代、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史料,古书散乱记录,特殊史料均在整理编录之内。

应用微生物所研究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应用,包括发酵工程遗传育种及保存,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工程,活性研究,基因转换等,附设有微细藻类综合中心。

生产技术研究所前身是东京帝国大学第二工学部,主要从事军工产品的生产和运用,现为东京大学规模最大的研究所,设有44个工程技术研究室,其中多元数值信息处理工程研究室为客座教员研究室。并附设有千叶实验场,计测技术开发中心,尖端材料开发研究中心,灾害减轻国际工程研究中心,特殊电子学研究中心等机构。

宇宙线研究所进行天体物理研究,包括超高能量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中子物理、宇宙线的观测及研究等。

原子核研究所着重于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实验研究以及有关的基本理论研究。研究内容有原子核,放射能,高能粒子加速器装置,中子测定,高能粒物理,原子核测定装置等。其中超高真空学、中间能物理为吸收外国研究学者的客座研究室。

海洋研究所是日本该领域唯一的研究所,承担海洋方面的综合基础研究任务。有海洋的物理、气象,海洋的化学、生物学,海底结构及地质,海洋的生态,海洋微生物,海洋资源环境调查,海洋渔业开发等研究室,并拥有两艘海洋考察船。

物理研究所进行材料特性实验研究及有关理论的研究,如物质极限特性、浓缩性、放射性、新材料开发等。其中固体特性、极限特性等二室为客座教员研究部门。

这些研究所中,宇宙线所、原子核所、海洋所、物理所为全国共同使用的研究所。除此以外,东京大学还有三个全国共同使用的大型中心:大型计算机中心,据称是世界上最大计算机中心,装有八台新型M-200H电子计算机系统,容量大,外围设备齐全,分时系统能力很强。由文部省直接支持,为文部省所辖大学服务,这样就构成了以东京大学为中心的东京都的计算机网络,统筹计算机的使用和调度。全东京都的大学教师和学生都有资格成为用户,为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东京大学文献中心,1968年改名为“学术信息中心”,收集全国各大学的学术研究信息,为高校的学术情报提供服务。

气候系统研究中心,根据气候模型进行气候系统的研究,有四个重点学科。

这些全国性共同使用机构,由文部省投资进行设备更新和组织人力,吸收外来人士,包括国外研究学者和国内其他大学教员,设备对外开放,实际上已成为全国性的科学研究中心。

特色看点

东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它保持着传统大学的特征:多学院、多学科。目前全校的学科差不多全是老学科,办学水平很高,几乎所有学科均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对新建学科和教学上的改革持慎重的态度,他们认为必须保持学校的一贯传统,不要人云亦云,方能办出高质量和自己的特色。“以质取胜”、“以质取量”是东京大学的办学目标。全校教职员工是这样认为的: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学术上的高水平是维系学校尊严和荣誉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他们在培养人才方面着眼于高质量,为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为控制学校规模,不宜把学校办得过大,以维持学校运转的高效率,目前一直把本科学生人数控制在15000人左右;强调大学在搞好教学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多出世界前沿的学术成果;精心选择,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授队伍;教学上强调基础知识教育,规定四年制大学生必须有两年时间在教养学部学习共同必修基础课和一部分专业基础课;建立导师带研究生制度,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同时充满爱心,悉心指导等等。

东京大学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现正着手酝酿教育的改革。如1992年4月理学部、工学部就准备进行体制上的改革,一改过去那种研究生院在设施、预算、教师等方面依靠学部的倾向,使研究生院拥有人事权、预算权,教师直接归研究生院管理,并改变以前由少数教授、副教授、助手构成的“讲座”为多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大讲座。这项改革对加强学科间综合、交叉、渗透,加强科学研究方面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日本,学生以入东京大学学习为幸,教师以在东京大学任教为荣,这股风气已在东京大学校园传播开来,成为东京大学的一种无形的凝聚力量。今天,东京大学不仅对国内,而且对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早稻田大学

历史回眸

她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国内外均享有盛名。1882年伴随着“学问要独立”的宣言声,她的前身——东京专门学校诞生在东京郊区的一片稻田里。早在1905年时她就曾开设“清国留学生部”,专门招收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青年。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李大钊、彭湃等都先后在该校学习过。而今,她已发展成为一所完整的综合性大学。这就是具有浓厚田园色彩的早稻田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学生50000多名。现设有政治经济学部、第一文学部、第二文学部、教育学部、商学部、理工学部、社会科学部、人间科学部等8个学部。大学院设有政治学研究科、经济学研究科、法学研究科、文学研究科、商学研究科、理工学研究科、人间科学研究科、教育学研究科、社会科学研究科、亚洲太平洋研究科、国际情报通信研究科等18个研究生院。

目前,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近2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该校学习,其中有不少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该校拥有九个极富个性的本科系及12个研究生院。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实现他们的远大理想,早稻田大学还拥有国际教育机构、媒体网络中心等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所要求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机会。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的学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学校不仅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更有百年来所积淀下的丰富人文资源。

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全译莎士比亚剧作,坪内逍遥先生是其中之一。为纪念这位日本文学界的泰斗,早稻田大学建造了一座戏剧博物馆。门楼上用拉丁语写着莎士比亚的名言: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馆内珍藏了世界各地的戏剧影像资料,其中收有47000多张浮世绘,排在大英博物馆之前,居于世界首位。早稻田大学的另一处宝藏是收有东洋美术资料、考古资料等早稻田独有文化遗产的会津八一纪念博物馆,展品除了陈列之外,还可利用互联网进行情报发送,成为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早稻田大学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