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17608300000050

第50章 日本(3)

作为知识和智能的象征,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藏书总数500多万册,利用者达180万人次。图书馆不仅拥有许多国宝级图书,同时也拥有庞大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所有学术领域的学术信息都实现了在线搜索,其图书目录数据库被国际最大的图书目录利用机关所采用,供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利用。此外,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也非常多,设有影像、复制、微缩等多种服务,成为辅助教学和自学的最佳场所。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保障人的安全,国家规定建筑的地下室二层以下不能有人,所以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的地下书库中采用了自动取书设备,只要在电脑上敲出所要书的名称,地下书库的机械手就自动将书取出。而这一先进的技术正属于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人工智能技术。

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早在1964年就开始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在纪念德国古典音乐家巴赫200周年时,早稻田大学研究的机器人演奏了巴赫的乐章,大获成功,并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兴趣和注意。而作为办学独具特色、阵容最强的政治经济学部,更是蜚声国内外。

政治经济学部是(早稻田大学的)第一个学部,是早稻田大学的母亲,早稻田大学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学生质量很高,很用功地研究,有一部分学生很自在,不那么用功。可是在1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人才,特别是政治经济学部中,政治系比较好,还有媒介方面有很多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人才,人家说NHK(日本广播协会)中1/4的人才都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从这些现象来讲,早稻田大学在日本的政治界、经济界和社会当中,甚至在(日本)私立大学中都是影响最大的一所大学。作为拥有许多权威教授和学者的早稻田大学,培养了众多人才,活跃在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在日本社会都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历代首相中有6名是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这些优秀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在求学时所开创的求实学风依然影响着今日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日本的知名政治学家永井柳永郎,他在1902年创办的早稻田大学雄辩会,如今在日本的大学中仍享有盛名,从中走出了许多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

早稻田大学雄辩会是学生们练习演讲的地方,他们叫他大隈演练台,之所以选择这儿是因为这里人很多,在众人前大声说话,需要锻炼学生们的胆量。他们的讨论强调问题意识,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希望能够反映社会。正是这种问题意识渗透在早稻田大学的教育之中,提醒生活在早稻田大学的每一个人,远离社会现实的学问是无用的,而给予这种实用精神更为生动诠释的是早稻田大学的建筑。虽然20世纪以来,建筑多以驰骋想像、崇尚个性为特征,但聪明的早稻田大学人在此基础上还是提升了建筑的实用概念。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学科,几十年来,建筑学科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建筑师,早稻田大学18层的理工大楼,就是他们自己设计建造的。除了美观大方之外,每个小小的空间都被充分利用,发挥着应有的效益。早稻田大学的建筑在形态、气氛、格调等方面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心理精神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隈讲堂是为纪念大学的创始人大隈重信先生建立的,它那独特建筑风格已成为早稻田大学的标志。设计者将钟楼建在讲堂的一端,而不是传统的中心对称位置,目的在于强调个性与自由,暗合了大隈先生强调学术独立,倡导独创性的钻研精神。不仅如此,广场前的大道也不正对着讲堂,而是斜着,目的在于要融入周围的社区环境,在张扬个性同时,又强调了融合和开放。

早期的早稻田大学没有围墙,人们常来学校参观,甚至借用学校的场地开会,形成以邻为友、和睦相处的局面。这种同市民群众保持很好联系的做法,一直受到社会赞誉,是早稻田大学所特有的平民风格。如今的早稻田大学学生经常参加早稻田大学周边地区的活动。为建立一所向社会和各年龄层开放的大学,早稻田大学为校外人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其中老年人入学是早稻田大学的一大特色。

学生和社会人员在同一场所学习,由此而激发的学习热情创造了早稻田大学蓬勃向上的校风。早稻田大学教育的开放性同时也体现在与其他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上,1997年,开始实行和其他大学间特有的学生互派制度。

以创始人大隈重信所倡导的“东西文明相调和”为出发点,学校一直积极致力于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大学校园曾迎来了爱因斯坦、萧伯纳、克林顿、金泳三等知名人士和国家首脑,这些世界名人的不断到来,无疑推动了早稻田大学朝着教育国际化不断迈进。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市民”,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早稻田大学每年向海外派出约600名留学生,同时也从海外迎来约1100多名留学生,居于日本私立大学之首。

在早稻田大学,有专门为留学生的日语水平开办的日语教室,同时实行指导员制度,雇用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或博士,帮助新来的留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工作,帮助他们熟悉早稻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其实早稻田大学和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文化交流活动,1905年早稻田大学成立清国留学生部,第一年即招收中国留学生762名,规模之大在日本各大学居于首位。李大钊、廖仲恺、彭湃等著名革命家曾赴日求学。如今又有300多名中国留学生来到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学是一所尊重个性的大学,早稻田大学对庆应大学的棒球赛是感受早稻田大学学生个性的最好机会。早稻田大学有2000多个校园俱乐部,其中早稻田大学漫画在日本大学中具有很大影响。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研究、自发的俱乐部,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融入氛围之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以便于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在《朝日新闻》等报纸的评价中,对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评价最高。而学校在毕业生的工作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专门针对学生开办“就职课”。

在过去100多年里,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并希望能通过国际网络将这些人类的共同财富更加广泛公开。学校还利用世界最先端的科学技术,为更多的人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研究机会,培养更多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特色看点

学校出了许多人才,日本的历代首相曾有六位毕业于该校,不仅如此,在文学、戏剧电影、广播电视等领域,这里的毕业生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学校在21世纪的重大课题就是培养拥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行动力的青年,还将继续普及大众教育,并回复到建校的原点,复兴早稻田学术自由、学问实用的精神,为全世界培养实用人才。

正如早稻田大学创始人大隈先生所说的“世界的道路通向早稻田”。100多年的历史,建校时就有柔道和剑道二个部门,九段大泽庆已在全日本的柔道比赛中多次加冕。70多岁了,退休之前一直是早稻田大学教练。

早稻田大学国际学生友好会创立于1956年,早稻田大学国际留学生友好会(WIC)是学校所有国际活动俱乐部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友好会,有100多名成员。活动主要是针对亚洲的学生开展,通过活动向他们介绍日本的文化,交换留学生计划从1997年开始实施,但其实在大隈先生建校的时候,就因与同志社大学的校长相交甚好,而出现过交换留学生的现象。早稻田大学设有第一和第二两个文学部,第二文学部采取夜间制,主要为那些半工半读、对文学又非常热爱的学生设立的。

一百多年来,早稻田大学已经创造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这一文化特征对日本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坪内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和教育家。在早稻田任教50余年,对小说戏剧有很深的造诣,晚年将其私人财产献出,以兴建戏剧博物馆。

在早稻田大学老师的名片上多印有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第一是强调学术独立、倡导独创性的钻研精神;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讲究理论的运用;第三是以上述精神造就模范公民,以利国家社会,跻身于世界。

在早稻田大学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是大隈先生的私人财产,学校的许多建筑物都是学生和校友们自愿集资筹建的。大隈讲堂的1/4经费是由商学部的学生承担的,体育部的学生在各地公开比赛,以其全部收入捐赠给学校。早稻田大学校园内那些值得夸耀的建筑物大部分是靠这些捐献建成。这些举动都被光荣地载入了早稻田大学史册。

生活是自由的,学习方式也灵活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程,挑选自己最崇敬最向往的博学多才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