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17608300000007

第7章 美国(6)

麻省理工学院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一流学府,既有过要被哈佛吞并的经历,也曾徘徊于前进的十字路口。1930年起它开始了从工学院向理工学院的转变。这既与当时美国的发展状况有关,也不能抹杀当时的院长康普顿的个人作用。20世纪30年代,科学与技术、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系日益加强和明显。美国政府营业部认为,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是使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和手段,科学及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持续进展为基础,基础科学和工业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美国工业生产及科研水平的发展,基础科学在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直接和明显,办单纯的工科大学越来越不适应美国工业的需要。过去的一二百年,由于科学发展的速度不快,工科所用的科学基础知识是较为稳定的,工科大学过去所需的科学基础知识比较少,且可满足学生毕业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需要,所以过去开些数理化基础课程就行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比过去快,从基础理论的成果到工业上应用,需要过渡的时间大大缩短,较少和较低的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缺乏不断补充最新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已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几年之内的需要。因而,麻省理工学院从1930年起开始加强理科建设,注重理工结合。康普顿首先把物理系从只为工科学生教授基础课改变成培养研究生及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系科,使之更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的演变历程表明,大学的办学方向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达到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相互促进。加强理科、理工结合也促进了工科的发展,提高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麻省理工学院理工结合最密切的是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物理系的关系几乎到了不分彼此的密切程度,在各系学位教学计划中,物理及数学在三、四年级的课程中日益重要,在许多新领域内缺乏基础科学的坚实基础就无法创造性地进行工作。1930年,理科在麻省理工的地位主要是给工科开设基础课,这使第一流的科学家不相信麻省理工学院能向他们提供培养研究生及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条件。19世纪20年代末,工业已开始重视理论研究。二战对军事科技的要求提高了,特别是在基础科学方面,麻省理工学院在1930-1940年加强了理科、理工结合,因而经受住了考验。

放眼未来的发展战略

麻省理工学院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命运都取决于它所培养的学生,因而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是它的一贯传统,如何保持这个传统而又使学生对学习不至于产生厌倦情绪,以便为日后个人的创造和对社会有所建树打下坚实的基础便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麻省理工学院既拥有一流的科学、工程学和管理计划,也有令人称赞的艺术、人文科学、建筑和社会科学计划,这为培养学生非凡的创造力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智力环境,也为21世纪的大学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前景。

在未来社会里,经济实力和国家的地位绝大部分由技术上和组织上的革新所决定,这种革新必须建立在对科学、工程学和管理进行新的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不再仅限于国家防御,也关系到经济活力、环境问题和国民保健;历史上,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和研究使其处于优先地位,这是源于联邦政府的巨大投资和其他捐赠,而今,预算压力和国家重点的转移使政府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对麻省理工学院的拨款减少,而高等教育的实际成本继续增长。这些都表明它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已走到另一个历史性的交叉路口,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使命以使她对未来的学生和捐赠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对未来社会、科学和大学自身研究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致力于研究基础科学,但应在把研究、学习和行动整合成一体的新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致力于学术、探究和批判精神,并擅长把工业、政府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探索、解决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继续保证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强大计划;致力于扩大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能力,但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把服务于国家作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则,但要认识到这需要全球性的参与、合作与竞争;开拓新的财政来源,增加公民、联邦政府和商业界对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

这些都是确保麻省理工学院在21世纪继续保持研究型大学地位所必需的目标,也是将给麻省理工学院带来更辉煌未来的保证。

雄厚的科技实力

麻省理工学院毫不讳言地称自己为一所“科技学校”。这里所有的科学系都出类拔萃,走在全美大学科技的前端。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是全美国公认的第一。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物理以及规模不大的航空系和天文系都是声誉极高的专业,医学科技和生物工程都是该领域的领袖。不过,总的来说,纯科学的领域所受欢迎的程度比不上工程和电脑科学领域。

学院强调的是“关心人生价值和社会目标的”科技与工程,因此,在人文方面尽管选择相对较少,却也很下工夫,吸引到不少经济、政治、管理、程序设计规划、现代艺术等等“非科技的”和“跟电脑沾得上边的”人文系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最有名的教授是语言学的权威诺姆·乔姆斯基。而且选这些科目的学生们因为人数极少,得到的个人关注也令别的大学的学生们艳羡不已。

校方认为未来的工程师们不仅要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还要具有对社会系统的深刻了解。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大纲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培养社会意识。学生们必须在毕业前上八门诸如文学传统或是政治制度的起源之类的人文课程。也许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把所做出的重大科技发现公布于世时能够引人入胜,学生们还要上两学期的写作课。主攻科技的学生们还可以选择一门非科技的副科,比如哲学,甚至妇女研究。另外,学生们得上四门体育课,还得在一年级的结束之际通过游泳考试才能升级。

并驾齐驱研与学

不甘于光是学习,也想同时搞些研究的学生绝不少见,而校方也尽量给他们机会和方便,麻省理工学院在教育上最成功的一项发明正是它的“本科研究机会规划”(UROP):让学生与教授搭档来同搞研究,学生可以得到额外的学分或是挣得一些资助——当然,更大的收获是学到了本事。UROP是全国同类项目中最好的,也是使许多学生们选择麻省理工的主要原因。

“试验学习组”则让一年级或是二年级学生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和“自己的速度”来学习,而不用去跟一二百人挤在大礼堂里听课。学校里各种科技设备应有尽有,如果校园里没有的,在波士顿也一定有。学院图书馆系统由五大图书馆组成,共收集了500多万种不同种类的书籍、期刊等,学校著名的电脑网络“雅典娜”只是它庞大的电脑系统的一小部分。

典型的MIT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是麻省理工的典型学生?在高中是不可一世的数学、科技奇才,全美考试SAT中的数学部分拿满分(当然,语文部分也名列前茅),是学校数学和物理的头一把交椅,市城、郡里、州里科学竞赛的冠军。在别的方面,他也绝不比人差。他很可能是辩论比赛的冠军,是够专业水平的小提琴手或是钢琴手,更有可能是体育健将。麻省理工学院对体育极为注重,它有全国第二多的校体育队,仅次于哈佛大学。男子长跑、网球、女子曲棍球、击剑和划船都在全美国高等学府中排得上名次。更为丰富多彩的是校内非竞争性的体育活动,从打乒乓球到篮球、排球,每个人都可以从学院的体育设施中得到乐趣。校内的各种各样的组织、俱乐部,也是全美国大学中最多的,从“热带鱼社团”到“摇铃者集会”,学生们的选择应有尽有。

学生学得努力,玩得也一样努力。这一点也体现在校园里兄弟会、姊妹会的泛滥。多达50%的男生和30%的女生都参加了兄弟会、姊妹会,每到周末大开派对,引得附近学校的学生们都来参加。著名的建筑巴尔克科学图书馆,是校园中为数不多的不以编号称呼的建筑。学生们对这座楼情有独钟,它那拱顶曾被恶作剧的学生装饰成番瓜、人脸等模样。

加州理工学院

历史回眸

她在南加州明媚阳光的普照之下,迪斯尼、好莱坞等娱乐胜地以及洛杉矶都近在咫尺。她是科学的摇篮,承受着学业的压力。科学是她唯一的主题。这里有美国大学中最现代化的实验室,有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盖克望远镜。在这里一共出了3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是在这里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发现。她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所有的课程都由教授来教,这不是全美所有的大学都做得到的。她最出名的系是物理系,直至今天这个系仍然使世界各地的物理高材生们趋之若鹜。其他的课程,如化学、生物、植物学、天文和地质也同样非常引人注目。她就是美国一流的科技理工类学院——加州理工学院。

学校简介

加州理工学院创建于1891年,这所私立大学的宗旨是“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迄今为止,它已培养了21000多名学生,其中有大批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各种科学学术奖项。该校坚持“学科不求过多,范围不求过宽,严格保证学生入学和学习质量”,至今仍只有六个系。近年来,该校先后有30名校友或教授获得了31次诺贝尔奖,47人获得国家科学奖章,10人获国家技术奖章。中国著名科学家赵忠尧、钱学森、胡宁、郭永怀、孟昭英、谈家祯、郑哲敏等都是加州理工毕业生。加州理工学院在2001年全美大学综合排名中名列第四,它被誉为“美国一流的科技理工类学院”当之无愧。

该校学生人数较少,2004年仅录取2100多人。学校治学严谨,提倡学生一进校就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学生多为立志献身科技事业的青年,他们发奋读书、刻苦钻研。这里的人际关系非常和谐——“当你学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其他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它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施援手,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学校六大学科是:生物学、化学及化学工程系、工程与应用科学、地质学及行星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物理数学和天文学,还包括各学科间的交叉学科及内部研究领域。研究生课程由各学科专业教授担任,研究生选择其中一门研究课题后,就同负责此课题的非正式的教授组联系共同进行科研创作。该院研究生课程门门都出类拔萃,其物理专业在全美大学研究生院中排名第一,数学第八,生物学第五,计算机第十一。

该校科研设施先进,著名的科研中心有布斯计算中心、黑尔天文台、地震实验室、KerckhOff海洋实验室、大熊太阳系观测站、Palomar天文台、Owens峡谷射电天文台、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环境质量实验室,新成立的位于夏威夷的亚毫米观测站、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等。

精英学府的典范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精英学府的典范,自创始以来一直秉承“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学校校园面积小,只是斯坦福大学的1/50。但加州理工学院却大师云集,其成功的内在因素,有如下几点:

重视学生培养

该校多年来始终遵循“学科不求过多,范围不求过宽,严格保证学生入学和学习质量,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办学方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质量高。加州理工的学生入学平均分为全美最高,学生入学后学习的刻苦程度也属罕见。但即便如此,加州理工的学生毕业率仅为85%,而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则分别为92%和97%。

二是对学生的投入高。该校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支出超过19万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大学。

三是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风气浓厚。

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在建校之初,加州理工就十分重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二战之后,学院一直保持六个系,仍对基础学科高度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加州理工也是重视开课质量,不盲目追求课程的数量。科学研究方面也重在质量,避免大而全,只选择特定范围的尖端科学做重点突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聘用的教授和讲师都是一流的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得主及其他科技奖得主。

加州理工学院建校以来逐渐形成的良好校风和特色文化是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这包括学生刻苦学习、互相扶持,使学院充满学术自由的学风;科学研究上讲究多学科交叉,研讨和充分自由交流的研究风气;追求质量、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整个校园充满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的学术风气等。

斯坦福大学

历史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