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校园礼仪实精选
17608400000014

第14章 教师语言表达礼仪(4)

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工作安排情况及学生思想状况与情绪表现。如学生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发火,此进不易谈话。如学习太忙,学生也会心不在焉。地点、场合的选择对个别谈话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应选择清洁、舒适的,而不是杂乱无章、难以置身的地方。应选择比较清静易于定心,不受外来干扰的场所,应尽量避开人多的场合,应选择学生感到亲切、自在的地方。比较严肃的,应单独找学生谈,以引起重视。一般情况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劳动时间,也可借故与学生同路,与其作非专题性交谈。

三、谈话要有明确的目标

找学生谈话,要有明确的谈话主题,即要明确谈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找学生谈话,通常有下列目的:①掌握情况,便于下一步开展工作;②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排忧解难;③鼓励进步,激发向上;④布置工作,明确责任,指导方法;⑤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但谈话不能企图同时解决许多问题,谈话的目标要尽量集中,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时间不可拉得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要适可而止,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谈话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意谈话的一些技巧

谈话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广博的学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信息学、美学等综合知识,找学生谈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需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想使谈话达到理想的目标,除了遵循上面的一些原则外,还需灵活运用谈话的技巧,这样,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一)与学生平起平坐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顾虑与拘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也就是与学生平起平坐。

让学生与教师平起平坐?这恐怕是许多教师想也没有想过的。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不仅教师习以为常,而且学生们也习惯了这种做法,双方都没有感觉到有何不妥之处。这其实是教师在把认识的误区转化为行动。虽然我们平时经常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但在实际行动中呢,却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人格,“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的谈话形式便是其典型的反映。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无须充当“卫道士”的形象,应该要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妨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先坐下来。这尽管是毫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却能反映出教师的良苦用心,说明我们教师已经真正让认识变成了行动,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对此也无疑会心存感激、“受宠若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进行的谈话又怎么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请学生坐下来,一方面能使谈话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真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学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炽热的感情,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神飞”。唯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将内心袒露无遗。

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可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亲朋好友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共同打乒乓球、踢毽子、做游戏,在大家在心情愉悦、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引人话题。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在谈话过程中,如果教师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三)尊重学生

找学生谈话时,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要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疙瘩、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诉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要与人为善、正面引导、鼓励帮助;不要高声训斥,挖苦讽刺,话难听、脸难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为之倾心,与之交心。

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因事施法,不可千人一面。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表现情况,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要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对方接受不了。

(四)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

1.循循善诱

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如有学生问:“早恋在中专生中普遍存在,老师您怎么看呢?”班主任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大家都才十八九岁,产生恋情是正常的,但过早恋爱我不赞成。大家想想。葡萄还小的时候,摘下来吃,那是什么滋味?是酸的!而当它长熟了呢?那是什么滋味?是甜的!恋爱不也是这样吗?等大家各方面都成熟了再恋爱,岂不更好?”这样的回答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觉得教育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之功效。

2.目标激励

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作为教师,往往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愈深,对学生的短处就“恨”之愈切。这样难免就会高谈阔论,用大话说教,处处加以批评指责。可是,学生并没有听进去,反而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或者当作耳边风,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报复情绪。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3.理解安慰

对遭受挫折、打击,或非主观原因成绩骤然下降的学生,一方面要体贴安慰,表示理解,帮助抚平其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

4.击中要害

对某些问题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学生,谈话时不要回避矛盾,含糊其辞,要单刀直入,击中要害,讲明政策,分析利害,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

5.有理有据,有趣有序,有节有度

谈话时始终要把握不容置疑的道理,要运用恰当的说理方法,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所涉事实要有理有据、准确无误。

为营造宽松、愉快的气氛,话语要幽默诙谐、生动有趣。同时,话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在和学生谈人生价值问题时,先从具体感性认识引入——据科学家计算,一个人身上的脂肪,只能加工成七块肥皂,所有铁质只能制成一根两寸长的铁钉。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创造,只有那些对社会不断做出贡献的人,才能在人类历史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要创造,先决条件是必须有知识,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同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伦纳德·斯塔尼,用自己的知识为法西斯服务,而爱因斯坦却为人类进步事业尽力。前者为人唾骂,后者受人称赞。所以,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多做贡献——学生听了这段话,自然非常信服。

话语要注意分寸,适可而止,批评不可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弄得对方垂头丧气,毫无自信。表扬不可把对方说得完美无缺,吹得对方头脑发昏,得意忘形。同时,话语要做到散而不乱、活而有度、张弛相间、刚柔相济、进退有序。

(五)把握好自己感情态度

表情亲切谈话时表情要友善、亲切,目光温和,充满爱心,不可面若冰霜,也不可嬉皮笑脸。

手势得当谈话时要根据话语内容辅以必要的手势,以便于沟通情感,体现言语意图,但手势不宜过于频繁,幅度不宜过大,不宜手舞足蹈,不可翘脚架腿。

语调适度谈话时要随着情绪和气氛变化,采用适当的语调,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以更好地传递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