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校园礼仪实精选
17608400000004

第4章 礼仪的重要性(1)

(第一节)我国是礼仪之邦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世界上,中华民族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仪,在我华夏,自有史以来,起着极其重要的规范作用。礼仪,是我中华民族神圣文明的象征。礼仪,历经有史以来的每一个时期,都在不断地进行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礼仪,在悠久的人类社会历史中,确实展示出了无边的道德规范,许多的智慧家、思想家,在礼仪的规范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皇时期就产生了规矩,神农时期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礼仪,继而,又经伏羲、轩辕、尧舜、周公等加以修缮。直到春秋孔子时期,才奠定了极为完善的世袭礼仪制。

《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仅仅用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儒家看来,用礼乐文化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礼记》中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强调的则是以“礼”体现人的身份,用以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所说中国的礼从本质上说是为了从自我约束的层面让人们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从制度的层面来维护社会等级。因此,传统文化的“礼”,是以礼治为核心,由礼仪、礼制、礼教、礼器、礼学等诸方面内容汇会的一种文化集合体,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治理方法。

“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德,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仪”是矩,是准则,也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礼仪,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历史上的周礼,是西周以来政治、伦理、道德的总称。礼仪,是社会之中,人际活动的仪式。《礼记中庸》中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威仪”是一个国家之中极其庄重威严的仪容之举。直至今日,每一个国家、党派、组织,都有各自训练有素的军容仪仗队。各种组织机构在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时,都要举行各种不同的仪式。以至于人们的言行举止、官场、宴会、公共场所、人际交往等等,无不体现出礼仪的范畴。多年来,孔儒正气功的活动都同样举行着特殊、庄严、肃穆的礼仪。正是这无上的礼仪把广大的孔儒正道修炼者带进了这高尚纯洁的境地,人们改变了常规,走上了幸福和谐的康庄大道。故礼仪,是一种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须之道。

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范畴。人类社会要发展,要推进,就必须弘扬、推行礼仪。没有礼仪的地方,是没有文化的地方,不懂礼仪的人,是不文明的人,也是没有道德的人。所以,礼仪的推行是极为至关重要的。因为礼仪是人类文明、道德的体现。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神圣的东方文明古国,以浩如烟海的儒文化风范,滋养孕育着两千多年龙的传人,正如18世纪法国最大的思想家学者伏尔泰说过的:“在孔教的影响下,中国人具有最完备的道德,是超过任何教派的最纯粹的道德。”孔儒思想,仁德观念,礼仪之道,为世世代代的中华民族奠定了高尚文明的基础,同时,在西方文化领域里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故而孔子被称之为东方文化的奠基人,中国历代君王、文人景仰孔子,并袭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尊为“万世师表”,孔子“道冠古今,德侔天地”,被视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孔子儒光“同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同光辉”。

我们要立足社会,要家庭和睦,就需要精神文明和人伦道德,首先要完善自己,修礼以道,修身以德,达修己以安天下,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在平时修炼中必须做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一入世做人的处事原则。要从自己做起,严格律己,以礼为道,以礼育人,以德化人。

一个没有“礼”文化的国度与民族必然是个悲剧的存在,若有了优良的“礼”文化却不能有效的恰当的继承和发扬绝对是对文明的极度亵渎。让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礼”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扬,是丰富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何以恰当有效的方法、方式来完成这个使命是没有哪个部门、组织、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回避的问题。

(第二节)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

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现代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与世界不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人均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归属于一定的民族和阶级,因而人人都处于一种宏观关系中;二是人人都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上下级等人际联系,因而人人均处于一种微观关系中,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与人相处。有时人们以个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时表现的纯粹是个人形象,而有时人们又以个人形式代表组织去与人相处,此时表现的就是组织形象,故人们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总是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个人形象,一种是组织形象。社交礼仪就其职能而言,即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帮助树立优秀的组织形象。

(一)个人形象塑造

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总是以个体形象出现在生活中,人类大部分时间是代表着自身的存在意义,比如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朋友之间,人们总是以自身最好的形象去生活,但有时人们互相相处时,也会出现诸多障碍,某某不拘小节,某某不知礼,某某行为粗暴、态度恶劣等等。那么人类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更有意义,做一个受欢迎、受喜欢的人呢?标准和条件均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潇洒的风度,有人喜欢高雅的气质,有人喜欢率直的个性,有人喜欢有板有眼等等。总而言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不管怎么说,注重礼仪总能帮助你塑出可人的个人形象。何况当今社会,在人们普遍重视气质的前提下,人们也普遍重视起人类交往方面的诸多标准。这些标准就是社会礼仪的规范,那么怎么样的个人形象才是受欢迎的呢?

一般而言,一个具有高尚的情趣,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的人总是备受欢迎的。高尚的情趣,指一个人的性情和志趣高远不低俗。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就得知情知礼,不懂礼不知礼者难成高尚的人。所谓彬彬有礼,然后君子也。比如说,一个人唯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在生活中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着想。在行动上,才能产生乐于助人、不计报酬的行为。如一个人时时想着自己,心中没有他人,生活中势必斤斤计较,寸利必争,甚至为此还会损公肥私,乃至飞扬跋扈,为非作歹。这种人,自然就是一个心胸狭隘、情趣低劣的小人。一个富有高尚情趣的人,必然是一个心胸开阔、心底无私的君子。他既懂得外在礼仪方面的涵养,更注重内在品质的锤炼。优雅的气质也即个人的一种吸引人的个性特征。气质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构成个人个性的组成部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气质,不同气质的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又不同,即待人接物的礼仪就会有差异。如何发扬个人气质的长处,运用礼仪的手段来弥补气质的短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