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校园礼仪实精选
17608400000005

第5章 礼仪的重要性(2)

根据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拉底的研究,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一般而言,胆汁质类型的人,为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勇敢、敢于承担责任,但情绪易激动,脾气暴躁,有时甚至独断专行,故在社交场合中,容易获得他人好感,不容易得罪他人。这种脾性的人就特别应该注意发扬优点,避免自己的弱点,在社交场合,特别应该控制自己的性情,遇事不要过分急迫而自信,多一份谦虚的容忍。在与他人交谈时,多听少讲,一个热情的听众比热情的说客更好。

多血质类型的人,往往活泼好动,情感丰富而外露,反应迅速敏捷,但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多变,做事有时虎头蛇尾,甚至投机取巧。在社交场合,往往很容易投入,也能成为社交中心人物,但难以持久。故要求这种人特别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恒心和耐心,以诚取信,凡事要持之以恒,以“认真”二字去对待人和事,以取得他人的信任。

粘液质类型的人,往往沉静,稳重,少言谈,能忍耐,情感内向不外露,反应较慢,比较固执,不易接受新事物。这种人在社交场上很难顺利入圈子,交际不广。故要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应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脾性,如在与人相处时,多一些热情,多一份信心,礼字当头,礼多人不怪。你知礼行礼,那么即便你少言寡语一些也仍然会受欢迎的。

抑郁质类型的人,往往感情细腻丰富,善于察觉别人未觉之事。但往往又孤僻,心事重重,不善交际而孤芳自赏,行动迟缓,刻板、守旧。这种人往往很难打开交际的场面,要想改变现状,唯有努力改变一下自己的个性,多与人交住,多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让现实逐渐打破自己气质抑郁的枷锁,争取创造一个崭新的个人形象去面向社会。

潇洒的风度是指一个人受人欢迎的内在的素质修养和他外部行为等的总称。这种风度具体表现在人的形态、言谈、举止、装束打扮等等方面,这是生活中逐步凝练而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人形象是否优美,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个人的风度体现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如果得体优雅,风趣幽默,那么大家会认为他很美。同时,如果他在装束打扮上非常邋遢,不整洁,那么即便他言语如何,同样也是不美的。可见,个人形象之美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内涵,也需有外在的表现。

(二)组织形象塑造

人是社会的人,大部分的人总隶属于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即人是组织化的个人。人在工作中,总是代表着自己为之工作的组织的利益,显然,工作中的各种形象也就代表着组织的形象。与个人交往时,你若不喜欢交往的对象,那么你就可以不必与之交往。但在工作中,你没权选择,工作的需要,组织的形象,是首选的条件。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给组织带来无穷的社会效益。从礼仪角度而言,任何组织内的个人,均应重视社交礼仪的学习和再教育,自觉掌握现代社交礼仪的常识,为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服务。

二、沟通信息

沟通信息是现代礼仪的第二职能。

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种礼仪行为均可以表达一种甚至多种信息。根据礼仪表现的方式,可以把礼仪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这三种类型的礼仪行为均具有很强的信息性。

言语礼仪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一种礼仪,即直接用语言来传达的某种礼节,比如问候语“你好”、“早安”、“身体好”、“万事如意”等等。这种礼貌问候语本身就包含一种很强的信息,通过语言本身的字面含义传递给对方这样一种信息,或是祝福,或是尊重,或是一般性礼貌,或是一种随意的问候等等。

行为表情礼仪是指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一种礼仪行为。人的身体语言属非自然语言,也称无声语言,有时也称“态势语”、“体态语”等。它泛指人际沟通中除却语言信息之外的一切由人类行为所产生的信息。它可作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辅助的工具。如果说人的有声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物质外壳,那么,人的肢体语言可以说是人的行为和情感的物质外壳。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人类学家霍尔的看法: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得多。国外心理学家甚至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信息的传递=7%词语+38%语音+55%表情。我们且不论此公式有多大科学性,但它强调无声语言在人际传播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比如手势语言在人际传播中所占的比重是有很大现实性的。握手是社交活动中最频繁的动作,而不同的握手姿势所表达的信息显然不同:如用双手紧紧握住对方并使劲摆动,自然表示了一种久别重逢或深深的感激或浓浓的鼓励;如松松垮垮握一下对方的手,可能传达不重视或希望快结束等等的信息。可见,手势的不同,传递的信息是全然不同的。

饰物礼仪是指通过服饰、物品等表达思想的一种礼仪。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经常通过服饰打扮或各种物品来传情达意、表达一种礼仪。不同的饰物所具有的礼仪信息是不同的。比如红色衣服适合喜庆场合,黑色衣服适合隆重、庄严的场合,白色表示纯洁、高尚等等。又如现在社交场合盛行的送花礼仪就特别有讲究。花作为一种礼物,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已赋予花许多象征意义,所谓的“花语”也即花所能代表传递的信息。

三、联络感情

联络感情是社交礼仪第三大职能。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表现为一些礼节、礼貌、仪式等。这些礼节、礼貌在社交活动中不仅表示一种礼数。更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为个人或组织营造一个和睦的人际环境和顺畅的社会氛围,比如现代社交礼仪中的宴会礼仪,它作为招待亲朋好友迎来送往的一种礼节,首先表达的是一种礼数。

这种礼数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宴请已成为社交场合一种有效的礼仪手段。

联络情感不仅是社交礼仪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交礼仪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表达感情、联络情感既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目的,同时,行使礼仪行为的基础又必须是情感。故情感既是行使礼仪的基础,又是礼仪的重要职能。所谓有感而发,礼仪行为也如此,一定的情感基础,才能产生和颜悦色的礼仪行为,否则,礼仪只不过是一套僵化的程序和手段而已。我们在一定的社交场合,向对方施行礼仪行为时,只有在真挚的感情基点上,生发出一系列的行为,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行为是真诚的、友好的,否则就会产生虚情假意之嫌。比如与他人握手时,你心里还想着刚才发生的另外一件事,以至于你的眼神也是不专注的,手势也是无力的,这样的握手势必让对方感受到你缺乏真诚,让人觉得不够重视,也许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而丧失。长此以往,就会给你的社交生活带来重大损失。故必须充分认识社交礼仪的“情感”特征。

社交礼仪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由此,礼仪联络感情的职能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四、增进友谊

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又一职能。现代社会由于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被现代的高科技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减少。

一般而言,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更能加强相互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故在现代社交中,社交礼仪往往能更快更顺利地带人进入社交的境界,为双方的交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能迅速地增进双方的友谊,为此后的友好发展铺平道路。

当今时代,是个全面开放的社会,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协调作用也就显得更加必要,更加活跃,更加不可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