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
17611800000013

第13章 神圣的战争(4)

连“闪击英雄”古德里安都逃跑了。希特勒简直不敢相信。在元首的会议室里,传来了他同古德里安通话的声音。据当事人回忆,希特勒几乎是对着听筒吼道:“古德里安!您一定要顶住!我会派兵支援您!我要动员我的全部力量!您放心好了!请您坚持住,您无论如何要坚持住!”

可是,古德里安根本没有战斗的欲望。一个月以来,他的装甲集团军一直受阻于图拉城外,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第50集团军司令员(伊万·博尔金中将)挡住了去路。

说起这位博尔金中将,也算是个能折腾的人了——善于逃跑是出了名的。苏德战争爆发时,他是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在明斯克被德军合围,后逃跑;在维亚济马战役中,他又被围住了,最后还是屁颠屁颠地跑了出来。第二次成功突围后,罗科索夫斯基和他曾有过一段对话,他问:博尔金中将,卢金同志呢?他不是跟你在一起吗?

博尔金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哎呀,把他忘后面了!”

就这样,所有人都瞧不起博尔金,他的职务也一降再降,变成了第50集团军司令员,参加图拉防御战役。鉴于他面对的是古德里安,朱可夫根本就不相信博尔金能够守得住图拉。当德军围困图拉后,朱可夫就打电话揶揄说:“喂,博尔金同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你第三回被合围了。我已经告诉你,让你迁到拉浦特沃。可你是木头脑袋。不执行我的命令!”

博尔金回答说:“司令员同志,倘若我的司令部迁走了,图拉可能早被德军占领,情况会比现在还要坏。”

总之,博尔金中将对于坚守图拉表现出了绝对自信,令朱可夫刮目相看,于是朱可夫决定全力支援博尔金。在接下来粉碎古德里安对图拉的合围行动中,朱可夫派出一个坦克师从外往里打,博尔金派出一个团从里往外打,经过17个小时艰苦奋战,终于打通了莫斯科—图拉公路,在德军合围铁壁上打开了一条补给通道。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古德里安又是迂回,又是夜袭,无所不用其极,但就是攻不下图拉,它像颗钉子那样一直威胁着德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不得不分兵监视图拉,无法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

所以,后来有人很奇怪,莫斯科战役的时候,德国最能打、最能折腾的“闪电侠”去了哪里?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他一直都在图拉啃砖头呢。

现在,时间是1941年12月16日。第2装甲集团军正沿着图拉公路飞快后撤,根本不在乎希特勒的命令。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称,“是良心迫使他这么做的”,因为他不忍看着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被活活冻死。他这样写道:我最近在夜间经常失眠,脑子里一直在转念头,想用尽一切的方法来帮助我这些可怜的士兵。在这种奇冷的天气中,他们还是露宿野外,真是太可怕了,简直无法想象!OKH和OKW中的大人物们从来不曾到过前线,所以当然也不知道前线的实际情形。他们还是把许多无法执行的命令送了下来,而对于我们的要求和建议,一概置之不理……

就在那天深夜,古德里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希特勒突然打来电话并向他承诺,只要坚守阵地不后退,就会派援兵来。说到援兵数字却太荒谬了——增援一个加强营。古德里安起先还以为是听错了,用一个加强营去阻止实际上是6个集团军和1个骑兵军的进攻?堂堂的国家元首不至于开这种玩笑。

于是希特勒又以不容置辩的口吻重复了一遍。“没错!古德里安。”他说,“我会空运500人来!请你务必坚持住!”这后来成为了二战史上最有名的一个笑话。

可是,第2装甲集团军的阵地已被突破,苏军进展神速。虽然古德里安及时后撤避开了苏军的锋芒,却导致了在德军战线中央出现了一个约40公里宽的缺口。苏军由此大批拥入,并迅速向克鲁格第4集团军的大后方,也就是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尤赫洛夫一线挺进。苏军以精锐近卫第1骑兵军为先锋,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和戈利科夫的第10集团军紧随其后,他们一路滚滚向西,沿途杀光所有落单或者胆敢抵抗的德国士兵,有两个步兵师几乎为苏军全灭。为了堵住缺口,克鲁格派出了他最后的预备队——法国志愿军组成的军团(4个营)。

不幸的是,这些法国人根本抵挡不住苏军强攻,几天之后,就不得不把他们从前线撤下来,送回法国。克鲁格起初也想过撤退,像古德里安那样一跑了之。可是,克鲁格在元首面前缺乏勇气,思来想去,也不敢做出古德里安那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我们知道,战线之间讲究的是保持平衡。古德里安愈是后撤,第4集团军的侧翼就愈是暴露无遗。12月18日,希特勒钦点克鲁格为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接替因病去职的博克元帅。这样一来,古德里安的靠山再也没有了,因为撤退是在博克和勃劳希契的默许下进行的。克鲁格非常直接,他出任总司令做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元首那里告御状,指责古德里安“惊慌失措”,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主义者。

克鲁格掌权当天,古德里安就意识到自己离“末日”不远了。12月20日,他乘飞机回到“狼穴”,以为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定会迅速解决这一误会。尽管希特勒对古德里安的突然造访感到意外,但还是允许他用5个小时阐述为何撤退的理由。古德里安向元首生动地描绘了第2装甲集团的现状:部队筋疲力尽,和敌人相比,数量上也处于劣势,地面被冻得结结实实,冻土深度达到5英尺,挖战壕固守是不可能的。

希特勒马上反驳:“那么,就用你的榴弹炮炸出弹坑啊!”他甚至还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军就采用过这种办法挖战壕。

古德里安冷静地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军每一个师平均防守宽度为5公里,而且每一个师都有两三营重榴弹炮的支援,现在每一个师的防守宽度为50公里,而每一师只有4门重榴弹炮,每一门炮又只有50发炮弹。假使我们来制造弹坑,那用什么去阻止苏联人呢?

希特勒理论不过,但还是坚持他的命令。古德里安说那样会造成巨大的人员牺牲。希特勒转而提到腓特烈大帝指挥士兵所做出的牺牲。“你认为那些掷弹兵想死吗?”希特勒喊道,“他们也想偷生!但国王有权让他们做出牺牲。我相信,我也有权让所有德国军人做出牺牲!”

就这样,古德里安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前线。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希特勒转过头来对凯特尔说:“我还是没能说服那个人!”他悲怆地感觉到,古德里安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古德里安了,以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闪电旋风”去了哪里?他百思不得其解。

与此同时,克鲁格继续火上浇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告诉元首,他拒绝再与古德里安共事,如果古德里安留下,明天他就像龙德施泰特那样卷铺盖走人。总之,有他无我,有我无他。

为了安抚“心灵受到创伤”的克鲁格,希特勒给他回了电话,承诺:“古德里安将被立即解除指挥权!”

于是,古德里安在圣诞节的第二天被列入退休名单。对外界公布的原因是大将患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

总攻的继续

其实,古德里安还不算最惨的。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另外一批高级将领也被解职了。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普纳上将仅仅说了句“业余战略指挥家”这样的话,居然被认为是在影射希特勒,克鲁格向最高统帅打了小报告,结果赫普纳被赶回德国,军服都不能穿,最后连享受大将津贴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另外,在遥远的克里米亚战区,一位名叫汉斯·冯·斯波纳克的将军被希特勒下令逮捕,判处死刑!原因是12月29日苏军从他背后的海上登陆,他把一个师及时地撤了出来。

到了1941年年底,在苏军强大攻势下,克鲁格远远没能守住希特勒原先指定的防线,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继续向西溃败,被敌人赶出150~200公里,几乎回到了10月17日的出发阵地。更可笑的是,克鲁格刚刚达到目的——成功地将古德里安赶走,现在却弹起了同样的调调——请求撤退。希特勒不厌其烦地对这位陆军元帅大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他在佛兰德当传令兵时,是怎样和他的同志们顶住了连续十天的炮击,最后坚守住了阵地的。

克鲁格反驳说:“我的元首,您毕竟没在零下25摄氏度的天气里战斗啊!我的一位军长告诉我,如果再令他的步兵师坚守,那么士兵们是不会服从的,因为他们已筋疲力尽了。”

这种直率的言论令希特勒大为不快,他粗声粗气地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德国陆军的末日已经到了!”他结束了谈话。

希特勒的空军副官冯·贝洛在他的回忆录中承认:“几乎每时每刻,我都看见希特勒抓着那连接他和克鲁格以及东线的长途电话,几个小时讨论,翻过来,覆过去,讨论的题目总是顶住还是后撤。”

为了增援东线,希特勒采取了紧急措施:将那些失掉卡车和马车的车手作为战斗士兵,派往特别吃紧的地段上去。许多人的武器甚至就是一杆步枪,一个基数的子弹。在靠近前线的机场上,偶尔从斯摩棱斯克、奥尔沙或华沙来的运输机在这里降落,带来少量的补充人员,据德国人记载,那情景活像火车站黄牛党抢票——补充的新兵一下飞机就看见一大批被冻僵的雪人朝自己扑来,不由分说硬拉上车。他们常在当天夜里就被送往前线,一跳下卡车就直接投入战斗。京特·布卢门特里特将军无奈地写道:这样,这些两天前还生活在华沙设备良好的兵营里的士兵,48小时之后便被抛在莫斯科城外即将崩溃的前线了……

克鲁格显然已经智穷了,在他看来,苏军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令他特别不解的是,俄国人可以在完全没有补给来源的情况下坚持作战三周以上。例如,他们的坦克经常同坐在雪橇上的步兵一起前进,这些雪橇用绳子拴在坦克或者骑兵马鞍的后面,雪橇上还堆满了食物和弹药。试想一下这是多么滑稽的一幕:坦克拉着雪橇,滑雪部队和骑兵并驾齐驱。长长的、连绵不断的骑兵后面都坐着步兵,他们没日没夜地前进,在森林里神出鬼没,将德国人搅得晕头转向。一般而言,苏军的前进与其说是一个反攻,毋宁说是一个连续不断向前“流动”的过程。他们绕过一个又一个德军的抵抗据点,从它们中间穿了过去。有时,德军还在前面奋战,却发现一夜间敌人就突然出现在自己身后。而且,苏军从不强攻,继续“流动”,这种情景实在熟悉不过了,简直就是两翼战术合围山寨版的重现!苏联人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计划在北部和南部同时进攻,对整个中央集团军群实行大包围,并计划在后方某处合拢钳口。

斯大林确实是这样想的。现在,当他再次凝视统帅部的“战时地图”时,他的目光已不再局限莫斯科周边了,他的野心已经远远超出了苏联边界。加之又联想到拿破仑1812年的失败,便开始幻想在一次冬季战役中将敌人悉数全歼,他甚至谈到了攻克柏林的问题。1941年12月,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伊登参观完莫斯科近郊战线后,发表声明说:“苏联人已经两次到过柏林,还会有第三次!”

在这种乐观情绪驱使下,斯大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了。他甚至认为,“德国已处在崩溃的边缘”,完全忽视了补给品不足、运输条件落后以及红军士兵已连续作战一个月的现实情况。1942年1月5日,斯大林召集所有国防委员和最高统帅部成员开会,阐述了自己准备发起一个总体攻势的计划。他计划在北部战线发起进攻,切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后路,同时在中部和南部,继续进攻,收复失去的斯摩棱斯克、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半岛。总之,在波罗的海至黑海3000公里的战线上全线战略大反攻,打垮东线德军。与会者之一的朱可夫几乎被斯大林这一庞大计划惊得喘不过气来。

他警告说:“我军在列宁格勒和西南方面军方向继续进攻是不合适的……”因为没有强大的预备队,不可能突破敌人防线,他甚至认为,斯大林的这个计划,会置苏联于彻底失败的境地之中,将刚刚取得的优势拱手相让。

于是斯大林就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朱可夫说:我主张西方方面军继续进攻,其他方面军力求固守。

我们都知道,斯大林手中的预备队有9个崭新的集团军。而朱可夫只得到了其中3个。设想一下,如果斯大林将9个集团军一股脑地交给朱可夫,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拿什么去抵抗呢?也许战争1942年就结束了吧。

可是,朱可夫的建议遭到了最高统帅的断然拒绝。其他方面军司令员难免会想,难道就你朱可夫懂战略,要我们都眼巴巴地蹲着看你玩吗?结果,9个集团军被瓜分一空,最后的结果是:铁木辛哥西南方面军分得一个、切列维琴科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新任司令员)一个、科涅夫加里宁方面军一个、列宁格勒方面军两个、西北方面军一个,而朱可夫大将既然已经得到三个集团军,就不用再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