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
17611800000022

第22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Ⅰ)(3)

蔡茨勒随着他新的任命,被晋升为步兵上将。上任伊始,他便不得不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东线日益严峻的斗争上面。据伊恩·克肖撰述,B集团军群总司令魏克斯将军曾向希特勒再三保证,斯大林格勒将于9月15日之前攻克。

他确实努力这样做了。9月13日,保卢斯在击退朱可夫的反攻后,开始了一次攻城尝试。由第6集团军下辖51军的三个步兵师担当主力,从城北实施猛烈突击。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则从城南推进,策应保卢斯在城北的主攻。

9月14日,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城北潜入市区,旋即与守卫该城的苏第62集团军展开巷战。9月15日,德军对马马耶夫冈高地实施重点突击。马马耶夫冈高地是斯大林格勒地势最高的一块地方,位于市中心。从这里可以俯瞰和控制全城,崔可夫中将的第62集团军司令部即设在这里。经过一天激战,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冈高地,摧毁了崔可夫的指挥所。苏军顿时乱了手脚,眼看局势就要失去控制。崔可夫后来在回忆录中承认:9月14日是苏军最黑暗的一天,第62集团军能否再坚持12小时都是未知数了……

与此同时,“高瞻远瞩”的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同志也玩起了失踪,他曾在斯大林面前信誓旦旦地宣誓要保卫斯大林格勒,可是灾难真正降临时,他跑得比谁都快。在赫鲁晓夫的怂恿下,他将指挥权授予副手戈利科夫,然后乘一艘汽艇逃走了……戈利科夫原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后因作战失利被解职,降为叶廖缅科的副手,奉命戴罪立功。但他同样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听说竟要将他留在斯大林格勒,吓得快要哭了,当叶廖缅科拄着拐杖离开后,他跑到赫鲁晓夫面前,百般哀求,希望不要把他一个人留在城里“在整个战争期间,我从未见过一个人会处于这种状态。”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戈利科夫脸苍白得像纸一样,尖叫着不要把他抛下,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斯大林格勒毁灭了,不要把我留下!不要毁灭我!让我跟你们走吧……”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的将军如此,下面的指挥官跑起来就更欢了,他们抛下士兵,纷纷作鸟兽散——第42特别旅的指挥官,“离开他镇守的岗位,声称要去与集团军司令商讨对策”。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第92特别旅中,尽管它已经得到了海军陆战队的增援,这个特别旅的旅长和政委带着他们的参谋军官一起抛弃部下,也声称“要去与上级商讨对策”。但事实上,他们都逃到了河对岸。

第二天清晨,“当战士们得知指挥官已经抛下他们不管后,大家纷纷拥向伏尔加河岸边,争相为自己准备逃生的木筏”。受伤的人被挤在一边,由于失血过多而死去。许多人开始砍伐树木漂到河对岸,而那些自信水性好的人则只好游过去……很多战士就这样死在了水中。当崔可夫试图指挥一个团执行反冲锋任务,人们却告诉他该团已处于无人指挥状态。一名勇敢的机枪营营长得知旅长已经逃跑、部队陷入一片慌乱之后,立刻接手指挥作战。但他很快便发现根本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因为通信兵也在逃往对岸的人群之中。

此时,苏军的大部分士兵(尤其是步兵),只稍加一点训练,或根本未加训练便投入战斗,所以,一遇战斗便四处奔逃。崔可夫最后的预备队还剩1500人,这些人是城市警察、消防队员和车间工人。为了防止他们也跑了,崔可夫不得不要求这些人找一些坚固的建筑物,然后爬上去,以断绝他们的退路。由于放心不下,于是又找来50~100名共产党员组成督战队,监视民兵的一举一动。崔可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们要在这些支撑点里固守,并坚持到最后!”

然而,对于是否能够守住斯大林格勒,崔可夫不抱任何幻想。德军的战斗力是如此彪悍,令他大为震惊。在夺取了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冈后,德军第295步兵师顺坡而下,一个冲锋便打到伏尔加河岸边,将苏第62、第64集团军一分为二。至此,德军控制了斯大林格勒超过60%的街区,开始了针对苏军的围歼行动。

燃烧吧,伏尔加河!

大清洗期间,崔可夫才得以飞黄腾达,被迅速提升为集团军司令,授少将军衔,以填补那些被清洗掉的高级将领留出的空位。

1939年9月,崔可夫指挥第4集团军参加了入侵波兰的行动。在其后的苏芬战争中他又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

但是,仕途坦荡的崔可夫在这个战场上却没能交上好运,由于极不适应芬兰的严寒气候,崔可夫指挥的集团军损失过半,因此被斯大林解除职务,随后被派往中国,担任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成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在这段时间里,崔可夫制定过不少军事计划,但多数难以获得蒋介石的首肯,因此他干得并不开心。

苏德战争爆发后,崔可夫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开始拼命请战,要求把他调往战斗最艰苦的战区。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942年3月,崔可夫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被任命为第64军团副司令;7月率部开赴斯大林格勒前线,接替丧城失地的洛帕京将军指挥第62集团军。

时间到了1942年9月14日。崔可夫的新指挥所位于一个叫做“察里津地窟”的坑道里,自从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冈后,他就与左右两侧的友邻部队失掉了联系。

当然,好消息还是有的,那就是叶廖缅科保证会给他一个师做预备队——近卫第13步兵师。

可是,第62集团军此时还剩多少部队?能坚持多久呢?

抱歉,崔可夫自己也答不上来,只知道第62集团军的人数已经减至大约2万人。余下坦克不到60辆,其中半数已被打坏,只能半埋于地下,当做固定炮台使用。但是,崔可夫的军队却拥有700多门迫击炮和大炮,他命令将所有重型大炮都撤到伏尔加河东岸去。此时他的首要任务是削弱纳粹空军的空中优势对军队的影响。

崔可夫注意到,德军部队不太愿意近距离作战,尤其不愿意在晚上进行近距离格斗。崔可夫认为,为了让敌人疲惫不堪,他们就“必须要让每个德国士兵都有生活在苏军枪口下的感觉”。崔可夫注意到德军的装甲力量总是配合空军一道出击,而步兵总是要由坦克为其开路。这种战术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但它只适用于开阔的平原,在一座令人窒息、满是废墟的城市里却行不通。因此他得出结论:第62集团军必须突破敌人的作战链条,削弱其空中力量,迫使德军的坦克与步兵在失去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单独作战。崔可夫制定的对策是让己方的步兵去“拥抱”敌方的步兵。

此时,作为预备队的第13近卫师尚在伏尔加河东岸集结,而德军已控制渡口,并用机枪封锁河面。为确保近卫师顺利渡河,14日深夜,崔可夫派出了仅存的19辆坦克和参谋军官组成的两组兵力对德军展开反击,以吸引德军火力。

与此同时,第13近卫师齐装满员的1万名官兵(其中1000多名没有武器),登上渡船,向对岸奋力划去。他们使用了一切可以搞到手的船只:伏尔加河舰队的炮艇、拖船、驳船、渔船、舢板甚至是划艇。朱可夫元帅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罗季姆采夫的近卫第13师起了转折作用。”那晚虽无月无光,但离渡口不远,有一艘被炸毁的驳船在燃烧。在火光折射下,河对岸码头上的德军很快便发现了这群“偷渡者”,他们疯狂射击河面,试图阻止苏军登陆。一名参加渡河作战的红军老战士后来写道:快艇离左岸越来越近时,敌人的炮火更加猛烈。炮弹不时在快艇周围爆炸,掀起根根水柱,伏尔加河水像开了锅似的。不能再迟疑了,营长费多谢耶夫上尉一声令下,快艇迎着炮火急速驶向岸边。战士们没等船靠稳就纷纷跳入水中,涉过浅水,登岸投入战斗……

由于德军占据了河堤,居高临下,近卫第13师伤亡非常惨重,许多人尚未登岸就被打死在水中,更多的人则拾起战友的武器继续冲锋,苏军以人为梯,攀上码头,与德军展开贴身肉搏。由于情况紧急,13师官兵一登岸就整营整营地投入到炮火连天的巷战之中,他们像潮水般涌入,然后消失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里。光是此次登陆战,第13近卫师损失了超过3000名士兵,但是他们成功夺回了码头,赶跑了德军。

后来,那些幸存下来的战士回忆说,他们勇敢战斗的决心“来自于师长罗季姆采夫”。在他的率领下,战士们严格遵守这样的誓言:“伏尔加河就在后面,但是我们决不后退一步!”

马马耶夫冈

在苏军新锐部队的猛烈撞击之下,德第295步兵师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这个师自5月底以来,一直在战斗,未获得任何补充。士兵们故意将红军的实力夸大10倍,借机四散逃命。在重夺码头之后,崔可夫迅速整理了一遍自己的思维,急令近卫第13师,乘胜追击,向马马耶夫冈推进,争取拂晓前夺回那里,并不惜任何代价守住马马耶夫冈的制高点。

于是,苏军又开始跟在德国溃兵后面冲击,将那些来不及逃命的德国人一个个扎了个透明窟窿。现在,围绕着马马耶夫冈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毫无疑问,这个坐落于市中心的制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如果德军站稳了马马耶夫冈,那么他们就可以用大炮来控制伏尔加河,城内的苏军就会被德军的210毫米榴弹炮和170毫米加农炮精准覆盖,斯大林格勒就丢定了!崔可夫明白,夺取马马耶夫冈的机会只有这么一次,“一定要乘敌人立足未稳的时候夺回那里”!

但此时此刻,近卫第13步兵师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原本1万人只剩下320人(一说2700人)。在那天晚上,这个师便奇迹般地消失了……

那么,苏军就没有预备队了吗?不,还有!

崔可夫马上找来了NKVD第10步兵师师长、斯大林格勒警卫部队司令萨拉耶夫上校。自7月以来,萨拉耶夫就一直在斯大林格勒作战,他带领着NKVD的五个团,超过1.5万人的独立军队,控制着伏尔加河上的所有渡口和水上交通。此时此刻,崔可夫已经打红眼了,管你是不是NKVD的人,管你是不是督战队。他双目直视萨拉耶夫,告诉他,如果不服从指挥,那他就会立即给方面军军事委员打电话。最终,萨拉耶夫被崔可夫的意志摧毁了,他像个受了伤的小媳妇那样战战兢兢地答道:“对,没错,司令员同志……我是第62集团军的一名战士!”

督战队打起仗来是挺狠的。9月16日清晨,苏军得到增援的部队一个冲锋,在当天上午就攻下了整个山头。一名叫做肯提亚的近卫军战士,将竖立在山头的德国第295步兵师战旗扯了下来,狠狠地踩了几脚,宣告了马马耶夫冈的易主。

但是,还没等苏军站稳脚跟,天空中就出现了德军的轰炸机,整个高地被炸弹翻了个遍,笼罩在一片硝烟中。德军当然知道马马耶夫冈的重要性,因此调动了第295步兵师的所有兵力向马马耶夫冈反冲锋,力图再夺回高地。由于伤亡异常惨重,师长科尔菲斯少将不得不将各个连队拆散,然后再组成战斗小组投入战斗。这样,双方就在这片不大的高地上展开了殊死决斗。一方被击溃后,即重组兵力去进攻,占领之后,就开始顽强防守。依次循环,反反复复。崔可夫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也搞不清楚马马耶夫冈究竟是在苏军手中还是已被敌人占领,得到的报告经常是相互矛盾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那就是,侵略者并不是铁打的,他们是可以被打败的!崔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应该承认,在城市的废墟上歼灭敌人,比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大草原上要容易多了!”

重点进攻

保卢斯已经尽力了,但他仍不能将第62集团军赶入伏尔加河。最后这5公里他似乎永远也走不完。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战斗旷日持久打下去,苏军预备队便会源源不断出现,而德军则完全没有预备队。

所以,越是这样,保卢斯上将的内心就越焦急。9月末的最后几天,德军改变了进攻战术,他们不再以“师”为单位盲目冲锋,而是为了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发明了一种名为“风暴突击”的战术,进一步缩小进攻范围,不断地改变突击方向。德军以10人为一小组,携带机枪、迫击炮、火焰喷射器等轻型武器,开始逐屋逐层地与敌人打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