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懂蔡元培
17628900000021

第21章 蔡元培著作精选(8)

吾国办学二十年,犹是从前的科举思想,熬上几个年头,得到文凭一纸,实是从前学生的普通目的。自己的成绩好不好,毕业后中用不中用,一概不问。平日荒嬉既多,一临考试,或抄袭课本,或打听题目,或请划范围,目的只图敷衍,骗到一张证书而已,全不打算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人,自己和人类社会有何关系。五四以前之学生情形,恐怕有大多数是这样的。

五四以后不同了。原来五四运动也是社会的各方面酝酿出来的。政治太腐败,社会太龌龊,学生天良未泯,便忍耐不住了。蓄之已久,迸发一朝,于是乎有五四运动。从前的社会很看不起学生,自有此运动,社会便重视学生了。学生亦顿然了解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在人类社会占何种位置,因而觉得自身应该尊重,于现在及将来应如何打算,一变前此荒嬉暴弃的习惯,而发生一种向前进取,开拓自己运命的心。

二、化孤独为共同

“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中国古人的座右铭,也就是从前学生界的座右铭。从前的好学生,于自己以外,大半是一概不管,纯守一种独善其身的主义。五四运动而后,自己与社会发生了交涉,同学彼此间也常须互助,知道单是自己的好,单是自己有学问有思想不行,如想做事真要成功,目的真要达到,非将学问思想推及于自己以外的人不可。于是同志之联络,平民之讲演,社会各方面之诱掖指导,均为最切要的事,化孤独的生活为共同的生活,实是五四以后学生界的—个新觉悟。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从前学生,对于自己的学问有用无用,自己的能力那处是长,那处是短,简直不甚了解,不及自觉。五四以后,自己经过了种种困难,于组织上、协同上、应付上,以自己的学问和能力向新旧社会做了一番试验,顿然觉悟到自己学问不够,能力有限。于是一改从前滞钝昏沉的习惯,变为随时留心、遇事注意的习惯了,家庭啦、社会啦、国家啦、世界啦,都变为充实自己学问,发展自己能力的材料。这种新觉悟,也是五四以后才有的。

四、有计划的运动

从前的学生,大半是没有主义的,也没有什么运动。五四以后,又经过各种失败,乃知集合多数人做事,是很不容易的,如何才可以不至失败,如何才可以得到各方面的同情,如何组织,如何计划,均非事先筹度不行。又知群众运动在某种时候虽属必要,但决不可轻动,不合时机,不经组织,没有计划的运动,显然做不成功。这种觉悟,也是到五四以后才有的。于此分五端的进行:

(一)自动的求学。在学校不能单靠教科书和教习,讲堂功课固然要紧,自动自习,随时注意自己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

(二)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学生对于社会,已经处于指导的地位。故自己的行为,必应好生管理。有些学生不喜教职员管理,自己却一意放纵,做出种种坏行。我意不要人家管理,能够自治,是好的。不要管理,自便放纵,是不好的。管理规则、教室规则等,可以不要,但要能够自守秩序。总要办到不要规则而其收效仍如有规则时或且过之才好,平民主义不是不守秩序,罗素是主张自由最力的人,也说自由与秩序并不相妨。我意最好由学生自定规则,自己遵守。

(三)平等及劳动观念。朋友某君和我说:“学生倡言要与教职员平等,但其使令工役,横眼厉色,又俨然以主人自居,以奴隶待人。”我友之言,系指从前的学生,我意学生先要与工役及其他知识低于自己的人讲求平等,然后遇教职员之以不平等待己者,可以不答应他。近人盛倡勤工俭学,主张一边读书,一边做工。我意校中工作,可以学生自为。终日读书,于卫生上也有妨碍。凡吃饭不做事专门暴殄天物的人,是吾们所最反对的。脱尔斯太主张劳动主义。他自制衣履,自做农工,反对太严格的分工,吾愿学生于此加以注意。

(四)注意美的享乐。近来学生多有为麻雀、扑克或阅读恶劣小说等不正当之消遣,此固原因于其人之不悦学。尤以社会及学校正当之消遣为主要原因。甚有生趣索然,意兴无聊,因而自杀者。所以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但切不要拘泥,只随人意兴所到,适情便可。如音乐一项,笛子胡琴都可。大家看看文学书,唱唱诗歌,也可以悦性怡情。单独没有兴会,总要有几个人以上共同享乐,学校中要常有此种娱乐的组织。有此种组织,感情可以调和,同学间不好的意见和争执,也要少些了。人是感情的动物,感情要好好涵养之,使活泼而得生趣。

(五)社会服务。社会一般的知识程度不进,各种事业的设施,均感痛苦。五四以来,学生多组织平民学校,教失学的人以普通知识及职业,是一件极好的事。吾见北京每一校有二三百人者,有千人者,甚可乐观。国家办教育,人才与财力均难,平民学校不费特别的人才与财力,而可大收教育之效,故是一件很好的事。又有平民讲演,用讲演的形式与平民以知识,也是一件好事。又调查社会情形,甚为要紧。吾国没有统计,以致诸事无从根据计划,要讲平民主义,要有真正的群众运动,宜从各种细小的调查做起。此次北方旱灾,受饥之民,至三千多万。赈灾筹款,须求引起各方的同情,北京学生联合会乃思得一法,即调查各地灾状,用文字或照片描绘各种灾情,发表出来,借以引起同情。吾出京时,正值学生分组出发,十人一组。即此一宗,可见调查之关系重要。

我以上所讲是普通的。最后对于湖南学生诸君,尚有二事,须特别说一说:

一、学生参与教务会议问题。吾在京时,即听见人说湖南学生希望甚高,要求亦甚大,有欲参与学校教务会议之事。吾于学生自治,甚表赞同,惟参与教务会议,以为未可,其故因学校教职员对于校务是负专责的,是时时接洽的。若参入不接洽又不负责任的学生,必不免纷扰。北大学生也曾要求加入评议会,后告以难于办到的理由,他们亦遂中止了。

二、废止考试问题。湖南学生有反对试验之事。吾亦觉得试验好多坏处。吾友汤尔和先生曾有文详论此事,主张废考,北大、高师学生废考甚力。吾对北大办法,则以要不要证书为准,不要证书者废止试验,要证书者仍须试验。

吾意学生对于教职员,不宜求全责备,只要教职员系诚心为学生好,学生总宜原谅他们。现在是青黄不接时代,很难得品学兼备的人才呵。吾只希望学生能有各方面的了解和觉悟,事事为有意识的有计划的进行,就好极了。

第十二节 说青年运动

青年是求学的时期,青年运动,是指学生于求学以外,更为贡献于社会的运动。这种运动有两类:一是普通的;二是非常的。

普通的运动,如于夜间及星期日办理民众学校,于假期中尽有益社会之义务,如中央党部所列举的“识字运动”、“造林运动”等。这种运动,不但时间上无碍于学业,而经验上且可为学业的印证,于青年实为有益。

非常的运动,如“五四”与“三一八”等,完全为爱国心所驱迫,虽牺牲学业,亦有所不顾,这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

青年的学业,为将来事业的准备,目前牺牲了一分学业,将来事业上,不知要受多少损失。孙中山先生所以能创定主义,率导革命,固仗天才,亦凭学力。我们读《孙文学说》、《建国方略》、《三民主义》的演讲,很可知道他的博学而深思。现在我们袭了孙先生的余荫,想把亟应建设的视野刻期实现,觉得很困难;这完全由于专门人才的不足,就是我们这一辈人,在青年时代,大半没有切切实实地用功,现在就想补习,也来不及了。个人成为废物,还是小事,把民族的事业耽误了,这个关系很重大。既往不咎,来日太难,将来的事业,全靠现代青年去担任。一般青年,若不以前一辈人为前车之鉴,而仍旧不肯好好儿求学,比现在还要紧张,怕中华民族,真要陷于万劫不复之地位了。

学业既这样重要,所以非有关乎国族存亡的大问题,断乎不值得牺牲的。若是为小小问题,如与一二教职员伤了感情,或为学校改换名称,要增加经费或校舍等,就认为运动的题目,因而罢课游行,甚至毁物毁人,都所不惜,这就完全失了青年运动的本义了。愿现代青年注意。

第十三节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我们这些似乎很可爱的青年男女,住在学校里,就可以算作现代学生么?或者能读点外文书,说几句外国语;或者能够“信口开河”地谈什么什么主义和什么什么文学,就配称作现代学生么?我看,这些都是表面的或次要的问题。我以为至少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才配称作现代学生。

(一)狮子样的体力

我国自来把读书的人叫作文人,本是因为他们所习的是为文事的缘故,不料久而久之这“文人”两个字和“文弱的人”四个字竟发生了连带的关系。古时文士于礼、乐、书、数之外,尚须学习射、御,未尝不寓武于文。不料到后来,被一些野心帝王专以文字章句愚弄天下儒生,鄙弃武事,把知识阶级的体力继续不断地摧残下去;流毒至今,读书人所应有的健康,大都被毁剥了。羸弱的父母,哪能生出康强的儿女!先天既不足,而学校教育又未能十分注意体格的训练,后天也就大有缺陷。所以现时我国的男女青年的体格,虽略较二十年前的书生稍有进步,但比起东、西洋学生壮健活泼、生机勃勃的样子来,相差真不可以道里计。新近有一位留学西洋多年而回国不久的朋友对我说,他刚从外洋回到上海的时候,在马路上走,简直不敢抬头,因为看见那些孱弱已极、毫无生气的中国男女,不禁发生恐惧和惭愧的感觉。这位朋友的话,并不是随便邪说,任何人刚从外国回到中国国境,怕都不免有同样的印象。这虽是就普通的中国人观察而言,但是学校里的学生也好不了许多。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事业,这句话无论何人都是承认的,所以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

现今欲求增进中国学生的体力,惟有提倡运动一法。中国废科举,办学校,虽已历时二十余年之久,对于体育一项的设备太不注意。甚至一个学校连操场、球场都没有,至于健身房、游泳池等等关于体育上的设备,更说不上了。运动机会既因无“用武地”而减少,所以往往有聪慧勤学的学生,只因体力衰弱的缘故,纵使不患肺病、神经衰弱病及其他痼症而青年夭折,也要受精力不强、活动力减少的影响,不能出其所学贡献于社会,前途希望和幸福就从此断送,这是何等可悲痛的事!

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这样病夫式或准病夫式的学生,怎能担得起将来社会国家的重责?又怎能与外国赳赳武夫的学生争长比短?

体力的增进,并非一蹴而就。试观东、西洋学生,自小学以至大学,无一日不在锻炼陶冶之中。所以他们的青年,无不嗜好运动,兴趣盎然,一闻赛球,群起而趋之。这种习惯的养成,实非易事,而健全国民的基础,乃得以确立。这种情形,在初入其国的,会误认为一种狂癖;观察稍久,方知其影响国本之大。这是我们所应憬然猛省的。

外人因我国度庞大而不自振作,特赠以“睡狮”的怪号。青年们!醒来吧!赶快回复你的“狮子样的体力”,好与世界健儿一较好身手;并且以健全的体力,去运用思想,创造事业!

(二)猴子样的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