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17630600000013

第13章 2011年上海电影院线、发行与票房市场场(1)

第一节 2011年上海电影票房市场综述

一2011年上海电影票房市场特点

2011年,上海电影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新增银幕数、电影消费能力继续创造历史新高。电影票房、观影人次、放映场次三项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同步增长。2011年电影票房达到10.91亿元,较2010年增长16.23%;共有2792.18万人次观影,较2010年净增504万,增幅22.04%;放映场次达到75.98万场,增幅39.09%。全市票房收入、观众人次、放映场次连续5年保持同步增长。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上海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在全国各省市保持第三的位次;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在全国影院的票房超过13亿,排名全国院线公司第三。上海万达国际影城夺得全市影院票房之冠,全国第五,全年票房收入达到6506.6万元。永华影城和上海正大星美影城分别位列全国的第九和第十。同时,新世纪影城、和平影都、大光明电影院、上影星汇影城、上影希杰莘庄影城、上海影城、今典世纪放电影院等10家影院进入全国100强影院排行榜。

2011年6月举办的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总票房达到879.63万元,观影人次16.31万人。较2010年票房增长27.2%,观影人次增长22.2%。

2011年上海电影票房市场特点如下:

1. 本市票房过千万元收入的影片共31部。其中国产影片占15部,单靠国外进口大片支撑电影市场的局面正在改变。

2011年本市票房过千万元收入的影片共31部,这些影片的票房收入达到7.64亿元,占全市总票房收入的70%,其中国产电影有15部,占48.39%。面对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冲击,国产电影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发展上不断探索进取,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显著提高。《建党伟业》、《辛亥革命》、《金陵十三钗》等一批大制作影片,力求商业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协调共融,奠定了国产大制作影片在电影市场中的领军地位,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首肯和丰硕的市场回报。《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和《喜羊羊与灰太郎》系列电影等一批中小成本影片,在电影市场中以其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定位准确、意蕴独特的优势,冲破了投资规模、市场认可、商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影院市场票房超亿元,成为国产电影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31部过千万元的影片中,超过两千万的影片共有13部,国产影片仅为5部,占36.46%。数据表明,在15部过千万的国产影片中,66.7%的影片在一千万至两千万的梯队内,市场总体还是向进口大片稍稍倾斜。

2. 在生产作品的影响力上,北京仍旧拥有强大的优势,上海虽位居第二,但差距较大。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在15部过千万的影片中,北京出品高达11部,上海仅为2部。其中一部为炫动传播出品的“喜羊羊”系列第四部,另一部为上影集团与香港的合拍古装大片《关云长》,这两部影片均为国有影视公司出品。与上海的情况不同,北京的11部影片中,民营出品则高达8部,占比72.7%,以星美、博纳、华谊兄弟等代表的民营影视公司,企业实力较强,作品生产数量大,在社会上已形成一定影响。上海的国有影视企业的作品市场占有率小,影响力较弱,民营影视在全国市场上更是“难觅踪迹”。

二影院布局趋向均衡发展

2011年本市新建25家影院(其中6家改建),增加银幕103块,增加座位15136座,这些新增影院的银幕产生电影票房达到1.1亿元,净增289.6万人次观影。全市影院的银幕数量达到512块。从新增影院的分布来看,各类社会资本已投向市郊商业较为发达的区县、街镇地段的影院建设。

院线方面,上海市现有的98家经营性电影院分别加入了来自全国14家电影院线公司。3家在沪注册电影院线公司拥有的60余家影院,另有11家跨省电影院线公司投资建造的近40余家影院落户上海。其中,2011年新成立的上海弘歌城镇数字电影院线立足于开发、发展上海市郊电影市场,投资改造,服务管理现有闲置的乡镇影剧院,以及部分新建改建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影剧场),学院礼堂,俱乐部等电影放映场所。上海弘歌院线以解决好上海市郊观众同步看到一线电影市场上映的国产电影,在经营性电影市场和公益性电影配送服务之间做好中端国产市场的衔接为目标,首批已签约了金山、青浦、闵行等区11家乡镇影剧院。该院线的成立标志着乡镇影剧院的电影放映将趋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实施意见》,2011年上海设立了上海电影院放映数字化发展专项资助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影院建设,首批1450万元资金投入市郊29家乡镇影院的电影放映数字化改造,青浦区的重固影剧院、练塘影剧院,奉贤区的金汇影剧院,浦东新区的三林影剧院和闵行区的闵行剧院已陆续投入运营。由于这些影剧院长年停止经营,处于经营状态的培育过程,将通过一两年的市场培育和探索,集聚当地的观影人群,逐步走向市场。此项举措将方便市郊观众和市区观众同步看到高质量的当今电影,还将对本市电影市场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三院线票务经营多元化发展

2011年,全市有37家影院的票房收入超过千万元,这些影院的票房收入达到8.95亿元,观影人次2065.58万,分别占了全市总票房收入的82%和总观影人次的73.98%。超千万元影院比上年度净增9家,增幅32.14%。

2011年,网络团购市场火爆,上海市近80%的影院在经营网络团购售票业务。网络团购一方面带来低票价,一方面也存在扰乱票价体系,导致电影市场恶性竞争的不良结果。网络团购兴起的同时,网络售票也开始逐步普及化。全市55家影院,分别与8家网上票务公司签订了网络售票协议,全年通过网上售票获得的电影票房达到1.08亿,有258.13万观影人次享受到了网上售票的快捷方便,网上电影票的平均价格在41.98元左右。这是2011年上海各大影院能保持票房持续增长的要素之一。

2011年,全市可统计票房和观影人次分别为10.91亿元和2792.18万人次,平均票价为39.08元。全市的平均票价比2010年的41.03元降低了近2元,降幅达5%左右。观影人次较2010年净增504万,增幅达22.04%。这表明电影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和平民化,正在使电影逐步回归大众,看电影仍然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消费方式。

第二节 上海电影院布局分析

一上海市区主要商圈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上海,飞速的经济发展成就体现在一个又一个纷繁活跃的商圈之上。如今,上海全市大小商圈星罗棋布,如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商圈等更是驰名全国。较大规模的商圈在全市各个行政区皆有辐射分布,而嵌入在这些主要商圈中的电影院,则是人民群众进行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同商圈的数量以及它的辐射面的广狭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一样,商圈中的影院的数量及分布,也在一定程度反映某一地区居民的文化消费力和主动性。

目前,上海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的商圈有十余处,分别是: 南京西路商圈、南京东路商圈、淮海路商圈、徐家汇商圈、豫园商圈、四川北路商圈、五角场商圈、中山公园商圈、闸北不夜城商圈、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商圈,较远的则有莘庄、七宝等新兴商圈。金名: 从内部结构来看,这些商圈各有特色,功能也不尽相同,但都是集购物、餐饮、文化等于一体的消费场所。因此,考察上海的电影消费时,商圈及嵌入其中的电影院的分布就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二上海市区影院分布概况

上海市区电影院的历史布局对当下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内环城区内电影院大多集中在市东北的虹口区。在热闹的黄浦、卢湾和静安区,分布的大多是头轮的豪华影院,如大光明、南京、国泰、大上海等;在沪西、沪东和闸北等地,多为工人和个体经营者的聚居区,仅仅在曹家渡附近有一些国片电影院或者四、五轮电影院;地处郊区的青浦、南汇、金山、奉贤等地,则没有电影院。1949年以后,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大量的居民聚居区内建立起了电影院。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市全市各个区域都建立起了电影院。随着改革开放,尤其在进入新世纪后,很多老旧的影院不再能适应影片的放映需求,新一轮的专业电影院建设和数字放映的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

目前,上海市电影院的布局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所不同。在历史上影院过于集中的面貌已变为散点布局。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商业中心带、商圈和文化副中心地带的兴起。同时,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也深刻影响了电影院的分布,如徐家汇、五角场等城市副中心的迅猛发展。历史上电影院集中于人民广场辐射范围的布局状况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另外,上海市的各个郊区影院的发展也得以长进。总体来说,上海的电影院分布要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数量更加平均、分布更加广泛(见图32)。

在分析完各商圈中电影院的布局模式后,将上图的影院数量整理成能够清晰进行对比的影院数量图(图33),便会发现影院在商圈内的密集程度。如图所示,在南京东路商圈、南京西路商圈和淮海路商圈中影院数量最多,为6家。这三个商圈也是上海最负盛名的商圈,其中南京东路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淮海路商业街是上海最繁华、历史最悠久的商业街之一,而南京西路沿线则有LV中国最大旗舰店、万宝龙全球最大旗舰店、GUCCI上海旗舰店等彰显个性、文化、时尚特征的品牌的旗舰店。因此,在这个范围内异常繁盛的商业活动所带来的人气,也是在电影院进行文化消费的重要保障。

结合图32也能看出,上述三个商圈的辐射范围更大,电影院专业化程度也最高。另外,在五角场商圈中,坐落着目前上海地区票房最好的五角场万达影城。在虹口区四川北路商圈里,有高端的金逸国际电影城、星美国际影城以及历史悠久的曲阳电影院。在新世纪异军突起的徐家汇商圈里,则有位于港汇广场6楼的永华电影城以及美罗城5楼的海上国际影城。这两家影院都坐落在大型购物广场之中,能够有力地拉动影院副消费。在虹桥商圈和中山公园商圈的辐射范围连接起来的区域中,有上海影城、龙之梦影城、虹桥世纪电影城、万裕国际影城汇金天山店、世纪仙霞影城许多先进的多厅专业化电影院。在真如商圈中,有专业电影院博纳银兴国际影城以及历史悠久的曹杨影城等。

整体来说,这些影院大多数是已经完成多厅改造和数字放映的专业电影院。还有一些则是有一定历史传统的旧电影院。商圈中的这些影院与周边商户能够互相促进,能够根据附近商户的特色调整和适应新的营销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的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商圈中的影院建设也方兴未艾,如上海星美正大国际影城、国金百丽宫影院、新世纪影城等一批专业电影院(见图34)。这些影院分布在地铁二号线沿线,并呈纵深散点状推进。一方面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依靠如陆家嘴金融中心、新上海商业城等众多店铺汇集的地方,成为这些电影院票房来源的重要保障。

三城市影院布局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上海电影院分布的特征是围绕商圈呈带状聚集分布。形成这种分布形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化、商业化进程快速发展。新兴的城市副中心—商圈逐步分散了旧中心的消费承载容量。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城市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旧的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路商圈不再是城市中唯一繁华的商业区,新兴的五角场、徐家汇、闸北大宁等商业区逐渐繁荣起来,聚集了大量人气,分散了城市旧中心的消费承载。上海市区内轨道交通的全面贯通也使得人流能在轨交沿线自如穿梭。影院向商业中心汇集,不仅由于人口流动量大,流动速度快,还因为在商业中心附近活动的人群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商业中心汇集了各种商场、专卖店、餐饮机构等,城市区位空间功能性显著增强,电影院的坐落与这些设施形成了有机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