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内的数字节目交易中心的建设,主要面向网络视频运营企业,着力解决其面临的版权困局,能促进视频网站企业与版权方的合作,有利于网站间资源共享以降低其运营成本,并且可极大地鼓励较小的节目原创企业或个人,使得节目制作者、内容提供商、传播方及用户的多方利益得到平衡,最终使多方获益。交易中心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将实现版权查询、交易内容发布、交易统计等功能,并规范这些活动或行为的过程,使之合理合法。交易中心通过交易中介服务,便于基地内乃至全国的网络视听企业进行数字内容的交易,加快企业将文化创意转换为经济成果,扩大影视与文化创意类产品的投放能力,完善文化产业市场的流通机制。
基地的节目交易中心包含节目内容交易门户系统和节目内容运营门户系统。节目内容交易门户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 内容文件管理、内容交易任务管理、交易内容发布、内容提供商与运营商管理、存储信息管理、合同查询、版权查询、交易结算、许可证管理、平台设置管理等。节目内容运营门户系统的主要实现的功能有: 合同管理、交易记录查询、数字媒体内容发布、运营商信息管理等。
(四) 以创意创新思维为引领,促进微视频、微电影等影视新产品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精神及《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导建立了“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对于上海市文化创意企业的影视技术创新、自制影视剧集及节目、自制动漫剧等文化产品与项目进行了大力的资金扶持。作为闵行区文化创意企业的聚集地,网络视听基地针对目前影视产品发展的新方向,将建立一系列影视产业服务设施场地及技术平台,进一步落实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D、高清投影、幻象合成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与高清投影设备的发展,影视产品发展出现了“微”与“宏”两个突出特点。“微”是指影视作品在篇幅上更短,多利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投放平台播出,更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宏”是指影视作品利用高清投影技术,投放到山体、建筑、水幕等较大的投影平面上进行放映。针对目前这两种影视产品的发展方向,基地将建设大型多媒体演播厅与影视产品体验工程实验室,引导媒体制作企业在产品创意与产品展示形式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大型多媒体演播厅将为企业的节目录制、直播、转播等提供场所和相关设备。演播场所包括新闻演播区、综合类访谈节目演播区(8—12人)、中小型文艺演出区、智力竞赛类节目制作区、化妆间、设备控制室、观众席等。演播厅设备包括网络多频处理器、控制计算机、高清存储卡摄像机、高清切换台、模拟调音台、视频工作站、三联高清监视器、高标清非编卡、灯具设备、吊挂设备、桥架设备等。其中针对影视制作的微型化,将重点建设中小型演出区,为微型化视频演出创作提供专业的场地与设备,方便影视制作企业的同时,降低企业在场地与设备上的投入,极大地鼓励“微电影”与“微视频”的创作。同时在基地的数字节目投送平台建设上,也将充分考虑网络视频运营企业对“微电影”与“微视频”的投放需要,建立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的下发技术接口,使网络视频更加方便地投放到各种新媒体平台,充分扩大“微电影”与“微视频”的用户群体与影响能力。
影视产品体验工程实验室将为影视后期制作企业搭建多种形式的产品展示平台。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场地包括高清投影室、布景区、弧面与球面屏幕、3D全息投影室等,设备主要包含多台高清投影设备、3D投影设备、幻象合成投影设备等。工程实验室为影视后期制作企业提供探索新的影视产品展示形式提供场地与基本设备,同时结合基地的高清非编制作系统与视频集成渲染系统,鼓励影视后期制作企业对影视放映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带来更好、更新奇的视频产品体验,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
(五) 以人才培养、产业交流、金融服务为支撑,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人才培养方面。基地所在的紫竹高新区大学校区以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核心,两所高校在校学生已达7.4万人,并已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影视产业的学科基础。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媒体与设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传播学院等。基地将依托两所高校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在人才、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高新区已与两所高校签署相关协议,两校将按照入园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企业转业人才,在相关政府部门备案后还可以应企业要求开设相关专业。基地将以“产业引才”为重要渠道,立足企业需求,委托高校培养影视制作、出版、发行与传播的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催化效应,实现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引导企业强化与影视产业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内容制作机构的合作对接,放大“溢出效应”,使各类人才载体成为培育影视文化专业人才的摇篮。基地还将专门建设人才培训中心,定期邀请国内外影视制作、出版等领域的专家,长期聘任或开设课程,对相关企业员工进行入职与在职培训,减少企业在专业人员培养方面的投入。
产业交流方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与上海市政府签署的基地建设部市合作协议的要求,基地将每年承办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在已成功举办的2011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专门设置了内容制作、版权管理等热点议题的讨论,并邀请了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新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杨震华、迪斯尼频道及迪斯尼媒体发行(大中华区)副总裁戴骅等影视产业的领军人物参与论坛。计划于今年12月召开的2012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将围绕“内容、技术、终端、资本”等相关议题,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性、高层次、高水平、富有前瞻性的交流平台。
金融服务方面。紫竹高新区内专门设有2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中心,在规划上体现了知识与人才从大学校园向研发基地聚集的理念,其中已建立有上海紫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紫竹大学生—教师创业中心等企业,并设有YBC上海紫竹创业专项基金等,这类企业和基金为影视产业进行营运管理、企业孵化服务、技术扶持等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并已成功孵化了一批代表性的关联企业。未来,基地还将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通过风险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并购重组、影视产权交易、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等多种渠道,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增强企业的市场生存力与竞争能力,加快创意成果向产品的转化,使入驻企业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推进产业能级提升。
此外,闵行区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战略,加大商业银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基地内的影视文化企业将可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给予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支持。
第二节 上海电影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战略
电影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电影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是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回望过去,上海历来重视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也涌现了一批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近些年,上海乃至国内电影市场日渐繁荣,电影产业化进程加速,电影产业对相关人才的诉求也日趋明显。目前,上海地区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推动和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的人才培养。
一依托传统电视人才培养优势,带动电影人才培养
与北京坐拥北京电影学院——国内唯一的电影学专业学府不同,上海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依托传统电视人才培养优势,带动电影人才培养。以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为例。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在新上海大学组建过程中设立的一个特色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导演谢晋。
电影人才培养方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依托传统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全媒体时代电影产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第一,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教育的前提下,开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影视学院创新实践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制作的电视节目成品主要针对各电视机构征集社会制作力量类型的栏目,即定期为电视台的相关栏目提供一定时段的节目,实战性很强,而全部制作工作都由学生完成,专业教师仅予以指导把关,加强了影视专业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实践操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过去学过的所有相关理论,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习作创意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从创意、制作到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迅速适应社会实际工作各个岗位的需要。该中心参与上海纪实频道、上海教育电视台栏目的制作,共制作(包括撰稿)播出了300多期节目,因节目的量多质佳获电视台的多项表彰。
第二,学院还通过建立或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奥克兰亚洲电影节学生作品竞赛单元平台,为学生的实践作品提供了展示空间,至今已有上百位学生在各类电影电视节、广告大赛及其他学科竞赛中获奖,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Euro Cinema最佳学生短片奖、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短片单元三等奖、第二届中韩大学生电影展二等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给我5分钟”竞赛单元短片风格大奖、第八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优秀纪录片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中美学生短片评展”谢晋评审团特别奖、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特等奖等。此外,该学院还与上海文广集团(SMG)、东航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时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即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等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产学研基地;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密苏里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多所国外学校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学生互访交流平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主动地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练习到创作、从作业到作品、从实验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平台从项目的策划、论证、确立到执行、完成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只负责把关,而实验教学中心提供支持与保障,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其创意力量的释放和执行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实战演练中获得迅速成长。2009年初,由学院投资和监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黄凯执导的电影《上海公园》在联和院线各大影院正式上映。
第三,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以电影学科建设带动电影人才培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电影学科拥有上海地区唯一的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两个省部级电影学重点学科之一,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地处上海这一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当代中国电影制作重镇和中国唯一A类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所在地,具有独特而明显的区位优势。因此,上海大学电影学科建设规划是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与上海影视文化国际发展趋势相适应、服务于上海影视文化事业建设的高层次学术研究和人才培育高地,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学科。
2011年,以电影学学科为龙头,开展了上海大学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项目的“影视媒体与都市文化建构”基地建设。2011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牵头设立“上海扶持电影精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上海制造”的新人新作,以期打破上海电影青年人才外流的困境。当年共有5部反映现实题材的新人新作获得资助。但是,新人新作推向市场频频遭遇困境,大部分作品无法公映。上海大学电影学科承办的“上海电影新青年——上海新导演作品展映与产业推进计划”,作为“专项资金”的后续推进项目,积极发挥学科的品牌优势,联手电影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引导高校展映与师生研讨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介入青年电影前期宣传,使上海电影新青年真正成为推动上海电影文化发展、产业繁荣的主力军。通过电影学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电影学术人才,建设上海电影人才培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