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17631600000033

第33章 倡导基于“共同体”的校本研修

如前所述,校本研修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伴随课程改革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培训为一体的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研修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进修,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需求实施的一种开放的教师研修模式。因此,我们在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把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这“四张皮”水乳交融为“一张皮”,切实提高“研修一体”的水平和实效。

一、 校本研修要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结合

“聚焦课改,决战课堂”,这是上海“二期课改”处于攻坚阶段提出的口号。在全新的课程改革面前,我们越来越意识到: 聚焦课改、聚焦课堂、聚焦教师,既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校本研修必须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的主要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研究的主要目标,以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真正把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一个“抓手”和“助推器”。

二、 校本研修要与开展教育科研相结合

教师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必须走教育科学研究之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科研不是一些专家的专利,中小学教师也有自己的“话语权”。因为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大量的教学感性认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都是开展课题研究最有力的支撑。其实课题研究并不神秘。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善于把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践问题,转化为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研修课题,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管怎样,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参加课题研究是更高层次的教研。我有一种理念,就是教育科研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但是,那种远离教育教学实际的“假科研”,是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的。

三、 校本研修要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专业,目标要求是发展。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其专业发展路径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研修模式。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没有追求卓越的意识,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因此,校本研修要成为教师深度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载体和平台。但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回顾与审视,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一个教师的发展,除了要善于反思,还要善于将反思的意识付诸实践。反思归根到底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他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教学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自我反思,志同道合者的互相学习与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伴互助”。所谓“同伴互助”,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这种研修模式,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如今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靠个人单打独斗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跨学科“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和集思广益,就很难有新的突破和进展。至于专家引领,不只是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总结与提升。从更高层次上说,专家引领凝聚的是智慧,燃烧的是激情,唤起的是灵性,收获的是享受。学校在取得校外专家引领的同时,还可以注重让本校内在教育教学或教育科研等方面有特色的教师作某方面的引领,实现专家引领本土化。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学校校本研修中,建设各种形式的研修共同体,引导教师在其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反思,是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拒绝平庸,实现个人价值,享受专业幸福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