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17639700000056

第56章 个人成功的方法(1)

有媒体宣传“知识改变命运”,有人说只要“坚持不懈”就可成功,索罗斯说人“要勇于犯错”,还有人说“跟随你的激情”,但这些对成功的诠释和建议并不全面。那么,走向成功到底需要什么呢?

索罗斯在说人“要勇于犯错”时,没有讲到还需要努力从错误中学习,总结经验和教训;有人在说“跟随你的激情”时,却忘了说还需要比别人有更强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其实,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常常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最为核心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道德、态度、习惯、能力和方法。书本知识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而个人的道德、态度、习惯等方面通过教育进行优化。这个优化过程,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和自身感悟实现,可能从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征得夏寿民先生的同意,本章的撰写主要基于他的“个人成功的方法”讲稿,同时,结合了笔者的理解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

第一节 什么是个人成功

人人都希望成功,即使是得道的高僧、看破红尘的大隐,也是在经历了很多磨难以后,才悟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对人生的看法。

成功是什么?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以前,曾有人将成功简单地归结为红帽子、黑帽子和黄帽子:红帽子指个人在仕途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黄帽子表示个人通过创业或其他方式挣得很多钱;黑帽子则表示个人在学术专业上做得非常出色。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常常受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的影响。因而,人们对成功的看法都普遍且不自觉地受到世俗习惯和看法的影响。因为成功是抽象的概念,无法用量化的标准进行定义。有的人将成功理解为一种状态,认为个人的成功就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他所要的可能是名望、财富,也可能是成就、幸福和快乐。有的人将成功理解为具有快乐的人生、幸福的生活和满足于现状。

其实,在成长过程中,个人对名望、财富、成就、幸福、快乐的欲望是不断变化的,甚至还会不断膨胀。因而,其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不同的人对成功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应该根据不同人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个人成功进行一种层次化的界定:

层次一: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生活有保障,同时具有满足感。

层次二:在上一个层次基础上,创造社会价值,具有幸福感,成就感。

层次三:在上一个层次基础上,淡泊名利,具有较为明确的人生目标。

层次四:在上一个层次基础上,超脱于名利,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能为社会,人类做出一定的贡献。

笔者每年与大学新生入学见面时,看到一个个年轻、充满朝气和期盼的面孔,看到一双双炽热、渴望的眼睛,常会想起自己考上大学、从农村走向大学校园的经历,当时就有一种成功的感觉。随着人生轨迹的逐步推进,笔者追求的目标也在逐步变化。年轻时苦苦追求、很难实现的某些目标,现在可能轻而易举就能实现。如果当时能实现那些目标,笔者就会有很强的满足感,但现在看来,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那些目标却难以带给笔者很强的成就感。

一个靠种地为生、年收入仅几千元的农民,如果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他可能就会非常满足。但一个年收入上百万的商人,即使他一天之内挣得一万元,其带来的满足感远不如前者那么强烈。

人常常具有社会趋同性,所以,世俗价值观和认识导致很多人对成功持有某种单一的看法,如挣得足够多的金钱,获得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其实,未来难以预见,年轻时的很多想法并不太现实,随着一个人逐步走向成熟、取得成功,其人生目标也会更加现实、具体。

古语有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可是,又有几人能达到如此洒脱的境界呢?芸芸众生皆“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表现的却是无可奈何。只有很少的人能淡泊名利,甚至超脱名利。在现实中,很多看破红尘、超脱名利之人起初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只因其聪明才智未被认同,从而有一种报国无门的无奈。

第二节 个人成功的五个要素及其关系

一、个人成功的五个要素

成功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结果,而走向成功却是一个过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是一个过程。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充满竞争,在竞争过程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依然有效。我们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在竞争中,只有最强者才能胜出并走向成功。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和努力。

在努力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多种选择,如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养成品格等。其实,成功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些主要且必然的共性因素。成功学的研究表明:个人成功取决于个人能力之硬件、能力之软件、行动之决心、行动之精力及个人所处的环境五个主要因素,如图7.1所示。

从上图可知,人的成功取决于其付出和环境,可表示为公式①。如果环境不变,那么成功将与个人付出成正比;如果个人付出不变,那么成功将与环境成正比。一旦个人付出或者所需的支持环境缺其一,那么个人成功将无从谈起。

①成功=付出×环境

个人付出取决于其能力和行动,可表示为公式②。如果付出的行动不变,那么付出将同能力成正比;如果能力不变,那么付出将与行动成正比。假如能力或行动二者缺其一,那么付出将为零。

②付出=能力×行动

能力取决于个人的硬件和软件,可表示为公式③。硬件指大脑和身体人在出生的时候,与生俱来的头脑和身体只是个人能力硬件的基础,并不是硬件的全部。而且,这个硬件随着人的成长,不管是大脑还是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个人的软件也得到发育培养。,其中大脑是个人硬件的核心;软件包括出生以后学习掌握的所有技能(包括道德、态度、习惯、能力、方法和知识)。如果硬件不变,那么能力将与软件成正比;如果软件没有增加,那么能力将和硬件成正比。针对某个具体任务,假如硬件或软件二者缺其一,那么终将无法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

③能力=硬件×软件

行动取决于决心和精力,可表示为公式④。如果决心不变,那么行动将和精力成正比;如果精力不变,那么行动将与决心成正比。假如决心或者精力二者缺其一,那么就不会付诸行动或半途而废。

④行动=决心×精力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人的成功取决于五个因素,可表示为公式⑤。影响个人成功的五个因素也相互影响,如果具备了所有这些良好的特质,那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反之,缺少任何一个因素,取得成功的希望都将很渺茫。

⑤成功=硬件×软件×决心×精力×环境

看看身边的成功人士吧,不管是创业成功,从政平步青云,还是做学问如鱼得水,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哪一个不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哪一个不是这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呢?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现在提前了,“富二代”和“官二代”们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而言,条件较好的第二、三代子弟,不管是官宦家庭出身还是富裕家庭出身,他们所拥有的硬件、环境、精力通常都没有问题,但其软件、决心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决心。从小时候开始,家长们生怕小孩吃苦吃亏,往往忽视这些方面的培养,很多二代子弟们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于是乎,富不过三代,“富二代”、“官二代”的问题现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其根源即在于此。

二、成功的要素分析

(一)个人能力之硬件

人的头脑就像电脑一样,具备一些处理单元和记忆体。在出生时,人就从他的父母那里继承了大脑基因。由于生物的遗传和继承,某些先天的生理缺陷和智力差异总是存在的,如某种遗传性的疾病,甚至先天遗传对后天某个方面发展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

受遗传影响,不同人的大脑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所有人口中,具有先天智障者不到3%,绝顶聪明的天才也只有2%左右。所以,对占90%以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先天的智力差距并不是很大。由于人脑存在一个生理发育过程,大脑发育可被极大地提高,尤其是在三岁以前。人脑发育对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遗传对后天智力发育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

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人脑的发育逐步成熟。一个生理发育成熟的成年人,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20%甚至更高的头脑思维能力。在大脑生理发育过程和成年后的训练过程中,教育是训练思维最为关键的手段。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指书本知识的教学。

人脑的生理遗传和生理发育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事例来阐释:一颗遗传基因非常好的种子,具有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果实的先天条件。但如果这颗种子被播撒在杂草丛生或贫瘠的田野中,人们不去除草施肥培育它,那么,这颗优秀的种子和其他劣等种子又有何异?同样地,一个人即使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再好的先天遗传基因、具备再好的先天条件,如果没有结合他的大脑生理发育过程进行持续的教育,他也难以成才。

我们常听说一些婴幼儿医疗事故。在生病治疗过程中,医疗处理不当会导致人智力发育的障碍。狼孩之所以不能接受正常人的思维训练而成为正常人,其主要原因是他错过了人脑正常发育的时机。“伤仲永”的故事也说明,即便有再好的天赋,如果某个人没有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也难有所成。大脑的遗传基因和后天教育之间,可以看作电脑的硬件配置和软件安装的关系。即使硬件性能配置最好的电脑,如果没有安装有用的软件,这台电脑同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个人能力之软件

个人软件包括学习掌握的书本知识和其他方面,其中其他方面包括道德、态度、习惯、能力、方法、决心等。如果将所有个人软件看成与他人竞争的技能,那么,个人技能皆能通过后天学习、培养而获得。人未来的技能水平可以用公式⑥表示。

⑥未来的技能=当前的技能+学习速度×时间

这个公式说明,个人未来的技能(软件)水平取决于现在的技能水平、学习速度(效率)和学习时间。虽然不同人的头脑可能会有较大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很难改变,但现在的基础只会影响现在的水平,个人技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提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努力,人就能学习并掌握所需的技能。树立积极的态度、学习正确的技能以及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个人技能可以提高10倍以上,大大地提升个人软件水平。而个人态度、习惯方面的差异有时会导致事情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可以带来更加显著的差异。

人们常说“赢在起跑线”,其实,“起跑线”只决定了人的“当前技能”,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技能”,更不能决定能否获得成功。改善、提升和创造成功机会更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增值。如公式⑦所示,只要掌握了更好的技能,就可能比他人更容易成功,即便在智力上不如他人聪明。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指在校的知识学习。自我价值并不能靠简单地学习书本知识实现增值,更需要道德、态度、习惯等软知识的训练与培养。

⑦2分脑力×1分技能<1.5分脑力×2分技能

(三)个人行动之决心

决心就是个人意志力,包括面对事情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两方面。树立正确的态度可以强化、改善人的决心。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指的就是在面对目标时,应该积极地采取行动。在决心的帮助下,个人的意志力可以将实现目标的欲望转化为行动。有时,个人的态度、决心、习惯和性格常常纠缠在一起,都可以归结为个人的软件。

人总有惰性。在面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或思考时,我们常常会处于做复杂的或做简单的、做多或做少,甚至做或不做的状态与选择。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择后者,尤其是走向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人以后。这也许是很多大学生心理上的本性所在吧,他们宁愿玩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自甘颓废,也不愿静下来阅读、听报告和思考。然而,也许就是这么一点点选择性的差异,其背后所表现的却是人与人之间在决心、态度和习惯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的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将是巨大的结果性差别。

因此,决心越坚决,就越容易坚持不懈;越坚持不懈,就越勤奋;越勤奋,就越容易付出行动。那么,在“你要勇于犯错”的时候,如何“坚持不懈”呢?以下的建议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1.保持激情,树立决心

人人都希望实现目标、获得成功。若要实现期望的目标,就得树立实现目标的决心,并全身心地投入。决心会被人的态度和所受到的激励影响,可表达为公式⑧。其中,态度会强化决心;人所受的激励与行动成正比。激励来自两方面: 第一,认识到当下缺什么;第二,认识到目标实现后可以获得什么。

⑧决心≈(正比于)态度×激励

2.分解目标,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