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发动后,陈硕贞自称文佳皇帝,以妹夫章叔胤为仆射,建立农民政权。同县人蒋宝率众响应。起义军杀死官吏和地主,攻陷睦州属县、桐庐(今浙江桐庐)、于潜(今浙江昌化东南),进攻歙州(今安徽歙县),不克。陈硕贞命童文宝率四千义军掩袭婺州(今浙江金华),“凡在僚属,莫能拒捍”。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兵顽抗,义军大败。十一月底,崔义玄与扬州长史房仁裕联兵进攻义军,陈硕贞、章叔胤不幸被俘,英勇牺牲。这次起义,是唐前期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一次农民反抗斗争,给上台不久的唐高宗沉重打击。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起义领袖陈硕贞是一位女子,说明中国古代妇女在反封建斗争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姚州(今云南姚安),自龙朔年间(公元661—663年)设置都督府以后,官吏“唯知诡谋狡算,恣情割剥,贪叨劫掠,积以为常”,引起当地蛮民强烈不满,长史李孝让、辛文协被杀。唐王朝遣郎将赵武贵讨击,被蛮民打败。又命将军李义总等征讨。蛮民首领设蒙俭、和舍等凭借山险,连接十部蛮首,徒众五万,攻扰边疆。左三军子总管刘会基率军暗设伏兵,右三军子总管高奴弗率军扼南山南部要害之地,左一军子总管孙仁感率军阻北山北部,切断义军退路,妄图一举消灭义军。义军毫无惧色,英勇抗击官军。翌日,中郎将令狐知通、银州刺史李大志、嶲州都督府长史梁待辟,右成卫龙西府果毅都尉康留买等,又分别领兵增援,战斗十分激烈,“飞尘埃而匝地,白日为之昼昏”,自卯及申,转战三十里,结果义军失利,损兵千余。义军夜间收集余部保守重岩,准备乘机突围。官军诸路齐进,将义军四面围困。次日,义军又与官军激战。义军再次失利,义军首领诺没弄、杨虔柳等壮烈牺牲,首领和舍等降敌,首领蒙俭等突围,继续坚持斗争。
胜州(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西南)州界,长期以来一直有依托山险劫夺富豪财物的义军。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胜州都督田仁会发骑兵将义军镇压。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琼州(今广东海南岛安定东北)都督李逸,“控驭失所”,当地洞僚起兵反抗,攻占该州,唐王朝一直无法将其镇压下去。
咸亨初(公元670—672年),关中发生旱灾,饥民遍地,“盗贼公行”。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正月,姚州蛮民又奋起反抗,唐王朝发梁、益等十八州兵募五千三百人,以太子右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前往镇压。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缑氏(今河南洛阳东南)景山,为太子弘营筑恭陵,陵将竣工,又嫌其不够壮丽而改筑,“功费钜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留役滑、泽等州丁夫数千人,过期不让回家,丁夫“夜中投砖瓦以击当作官,烧营而逃”。
仪凤中(公元676—679年),形势险要的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兴起一支起义军,潮州(今广东潮安),泉州(今福建泉州)人群起响应,声势浩大。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关中水、旱、蝗灾相继,瘟疫流行,“死者枕藉于路”,京师长安人相食,“盗贼纵横”。唐高宗被迫就食东都,“虑道路多草窃”,特命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车驾前后,以防农民起义军袭击。攻打潮州的义军被官军击降。
唐高宗在位末年,农民反抗斗争掀起新波澜。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四月,绥州(今陕西绥德)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领部落稽人发动起义。这是一次利用佛教、经过长期准备的反抗斗争。白铁余先埋金铜佛于地,聚乡民发掘,乡民以为神,白铁余乘机说:“见圣佛者,百病即愈”。一、二年后,数百里内,“乡人归伏”。白铁余遂正式发难。起义军占领城平县,进攻绥德、大斌二县,杀官吏、豪富,焚毁其住宅财物。白铁余自称“光明圣皇帝”,置百官,建立政权。所谓光明圣皇帝,大约是比喻唐高宗是黑暗皇帝,白铁余本人是光明皇帝,光明必定战胜黑暗。唐高宗诏右武卫将军程务挺、夏州都督王方翼将兵征讨。官军攻打城平县,火焚义军营栅,义军失利,白铁余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眉州(今四川眉山)蛮民聚众起义,唐王朝多次讨伐,均以失利告终,遂以名将徐世之孙徐敬业为刺史。义军风闻新刺史至,闭营以待。徐敬业带一、二佐吏前往义军营寨,对义军说:“国家知汝等为贪吏所苦,非有他恶;可悉归田,后去者为贼”。又召义军首领,杖数十后让其回家,其余人一律不问。起义就这样被瓦解了。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绥、宋二州,“屡奏乱常之党”,荆(今湖北江陵)、并(今山西太原)两府,“频言构逆之徒”。武则天敕令天下州县长吏提高警觉,防止民众“或妄说妖讹,潜怀聚结”,“或自衒医占,诱惑愚昧”。如果爆发起义而又不能镇压,或本地造反事为外地告发,情节轻者、州县长吏年终考核时贬为下等,情节重者、则随时解除官职。她还派遣御史和台郎至各地访察州县长吏执行情况。
尽管各地官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但是起义仍在不少地方不断爆发。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潮州蛮民又聚集起义,漳州镇将陈元光征讨,被义军杀死。长寿年间(公元692—663年),姚州、嶲州(今四川西昌)蛮民起义,武则天命监察御史裴怀古前往招抚。在他“申明赏罚”的欺骗下,不少起义者归附朝廷,裴怀古遂俘获起义首领。果州(今四川南充)起义军,夺取富豪钱财,官府视其为患,屡次讨伐,也无法消灭义军。唐王朝应果州流溪县丞邢昙之等奏请,将利州刺史于知微调至果州,才把义军镇压下去,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武则天命容州都督张玄遇进讨岭南僚民起义军。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宰相狄仁忧心仲仲地上疏武则天:“方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则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不浅”。圣历年间(公元698—700年),由于契丹和东突厥的残酷杀掠,武则天频征赋役,官吏又从中牟利,致使广大农民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家道皆破,逼得河北地区许多农民“露宿草行,潜窜山泽”,而“山东群盗,缘兹聚结”。在蓬州(今四川仪陇南)、渠州(今四川渠县)、果州、合州(今四川合川)和遂州(今四川遂宁)等地的深山老林里,则有被统治者诬为“光火大贼”的三万余逃走户,他们是“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剥夺既深,人不堪命,百姓失业”,而逃亡到这“不属州县”管辖之地的贫苦农民。这支起义军不仅使朝廷失去了三万余户缴纳的巨额赋税,而且“攻城劫县,徒众日多”,被视为“蜀川大弊”。武则天接到臣下这一报告后,自然不能容许他们存在下去。新任眉州刺史冯元常对起义军“喻以恩信,许其首露,仍切加捕逐”,虽有一些义军将士面缚归降,但无法彻底摧毁这支起义军。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因不满地方官吏“侵逼”,始安(今广西僮族自治区桂林)欧阳倩聚众数万举兵自救,“剽陷州县”,夺取财货。武则天以裴怀古为桂州都督充招慰讨击使。裴怀古行至南岭,就“飞书招诱,示以祸福”;及至始安,又亲赴义军营寨“慰谕”,义军溃散。
唐中宗恢复帝位后,不仅没有革除武则天统治时期、特别是晚年的一些弊政,而且朝政更加腐败,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因米价上涨,东都洛阳“盗窃甚众”。唐王朝不开仓赈济饥民,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张仁愿还“一切皆捕获杖杀之,积尸府门”。翌年六月,姚州蛮民又起兵反抗唐王朝压榨,被姚嶲道讨击使、侍御史唐九徵击败。唐中宗时爆发的宣州(今安徽宣城)钟大眼起义,声震常州(今江苏常州),刺史薛登惧而“严备”,诬之为“狂寇”,足见其威势之大。原汝州武兴县主簿张昭奉命征讨。他用“明之以信,示之以威”策略,使起义农民各归乡党,将起义瓦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也有起义军行踪。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底,监察御史李知古奏请发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民,蛮民降附后,他又奏请筑城,征收重税。唐睿宗不顾大臣反对,发剑南兵筑城,置州县。李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姚州西贰河蛮民愤怒无比,酋长傍名联合吐蕃攻杀李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同州河西县(今陕西合阳东)有起义者。太极元年(公元712年)五月,益州(今四川成都)僚民起义。
唐玄宗继位后,立即改革武则天晚年以来弊政,力图振兴李唐王业。由于积弊较深,难以迅速消除,所以农民反抗斗争继续在一些地方出现。
先天年间(公元712—713年),广州都督周利贞,肆无忌惮地压榨岭南夷僚,夷僚忍无可忍,群起反抗。唐玄宗被迫下诏按问,将周利贞贬为涪州刺史。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唐王朝发布《禁断妖讹等敕》称:“比有白衣长发,假托弥勒下生,因为妖讹,广集徒侣,称解禅观,妄说灾祥,或别作小经,诈云佛说,或辄蓄弟子,号为和尚,多不婚娶,眩惑闾阎”。这是指农民利用弥勒下生发动起义。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些农民和僧人利用弥勒下生发动起义,故初唐统治者曾严禁弥勒净土弘扬,只许弥陀净土传播(其实二者均属净土宗系统信仰,无本质区别)。敕令所说上述活动“触类实繁,蠹政为甚”,并责成地方刺史、县令“严加捉搦,仍令按察使采访,如州县不能觉察,所由长官并量状贬降”,说明弥勒净土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在开元初年被农民当作组织起义的工具。
开元七年(公元718年),抚州(今江西抚州)刺史卢元敏奏请复置南丰县,以加强对农民反抗的控制,因为这里“川谷重深,时多剽劫”。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四月,六胡州爆发了一次规模相当大的康待宾领导的少数民族起义。“苦于赋役”的兰池州胡,在康待宾领导下,据长泉县发难。他自称叶护。攻占六胡州,有众七万,进逼夏州(今内蒙古自治区白城子)。唐玄宗命常侍赵元通、御史大夫韦抗前往招慰,以防事态扩大。可是,起义群众“俱不禀承”。于是唐玄宗诏朔方大总管王睃、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共同围剿。王睃贪功求赏,上表声称“朔方兵自有余力,请敕(郭)知运还本军”。而郭知运已领兵来会。二人不和。王睃所抚降者,郭知运复纵兵击之,故降者再抗。唐玄宗又以太仆卿王毛仲为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天兵军节度大使张说相知镇压康待宾,并于同年五月发布敕令:如能“生擒及斩获康待宾等一人,白身授五品,先是五品以上授三品;如临阵先锋能破北胡部落,所获资财、口马、牛羊,并使入立功人等,一切不须官收,仍别加官赏”,为其将卒打气;同时,又用“叛人内有能自杀获送者,应酬官赏,乱尝(常)之罪,一切并原”作诱饵,分化瓦解义军。为了打破官军的围剿,康待宾联合党项攻打银城(今内蒙古自治区神木南)、连谷(今内蒙古自治区神木北),“以据食粮”。张说将一万步骑出银城东合河关掩击义军,康待宾大败。唐军追至骆驼堰,党项叛变,反戈击康待宾,义军西撤入铁建山。讨击使阿史那献以“党项翻覆,请并诛之”。主张“伐叛柔服”的张说向朝廷奏置麟州,镇抚党项余众,孤立康待宾。七月,王睃击败义军,康待宾不幸被俘,押送京师,唐玄宗召集四夷酋长,将康待宾残酷地杀害,还屠杀义军将士三万五千骑。
康待宾余部退至山谷沙薮间坚持斗争。唐玄宗命夏州都督阳钦明、左监门将军安庆前往招辑,各令复业,并威胁道:若不顺从,犹豫观望,则另加处分。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八月,康愿子在庆州方渠县(今甘肃环县)再次起兵反抗,自称可汗。攻打州县,“谋掠监牧马,西涉河出塞”。唐玄宗命朔方军节度大使张说率兵征讨。九月,官军与义军大战于木盘山,义军失利,三千余人被俘,康愿子及其家属被解往长安杀害。为了防止这里少数民族继续反抗,唐玄宗将河曲卞州残存胡民五万余口,强行迁往许州(今河南许昌)、汝州(今河南临汝)、唐州(今河南泌阳)、邓州(今河南邓县)、仙州、豫州(今河南汝南)等地,空黄河以南朔方千里之地。
康待宾起义是唐前期规模较大的一次少数民族反抗斗争。唐统治者动用了陇右诸军、河东九姓马骑、三城士卒和六郡骁骑的重兵,费了一年半之久,才将起义勉强镇压下去。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朝廷欲废仙州建制,中书侍郎崔沔极力反对。认为该州历来是逃亡农民聚集之处,“旧多劫盗,兼有宿寇”,故特意“置州镇压”。一朝废弃此州,恐后患无穷。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溪州(今湖南永顺东)蛮覃行璋领导的起义,拥众数万人。从唐玄宗称其“破伤州县,残害吏人”来看,这支义军曾攻占州县,杀死官吏和地主豪绅。唐玄宗以监门卫大将军大宦官杨思为黔中道招讨使,率六万大军征讨。义军战败,覃行璋被俘,杨思残酷杀死三万余义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