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28

第28章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和过程(3)

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亲身的接触和广泛的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收集有关工作和活动的真实情况,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客观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获得某些规律性认识。因此,调查是教育领导者必须掌握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用以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阶段,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只有组织力量,深入调查,掌握信息,预测才有基础。预测是对未来的研究,就是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料、估计、分析、判断和推测,因此,它是领导者进行有效领导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领导者必须运用这个手段在深入调查,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趋势或倾向事先进行研究和分析,作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设想、结论——预测,以指导人们的实际行动。教育调查与预测,是教育领导过程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系统的准备;在揭露事物联系的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决策与计划

决策就是作出决定的意思。教育决策是整个领导决策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人们在教育领导活动中,对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事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计划、行动方案、政策策略和重大措施等,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基本教育规律的决定和选择。决策是领导活动的核心,行动的基础,贯穿于领导活动的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有教育领导活动,就伴随有教育决策。决策是教育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教育领导职能的基础。计划是指开展工作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教育领导的基本活动。有了计划、才谈得上实施领导。没有一个长期的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计划,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教育领导计划,就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划的指导下,在已作出的决策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领导的具体目标,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通过计划的实施、检查和分析,对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与控制,以便有效地、充分地发挥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决策与计划可分为教育领导工作总体决策与计划和各项具体领导工作决策与计划两类,二者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教育领导决策和教育领导计划尽管是有区别的,但在基本结构上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即:一要规定教育领导工作目标;二要规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三要规定时间要求;四要层层落实责任;五要明确各项工作实施的先后顺序和步骤。

(三)执行与检查

执行是教育领导将计划下达到所属各部门,组织他们把计划变为现实的过程。它是教育领导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缺少这一环,即使决策、计划十分科学,设想十分宏伟,都只能是海市蜃楼而已。因此,教育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做好组织工作,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筹措和合理分配、使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组织好人力,即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纵的、横的关系,保证教育领导工作的整体的动态平衡;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其次要抓好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的激励,以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领导者及时检查指导。检查指导是教育领导者督促和推动工作的有力手段。“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检查可以获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信息,了解任务完成与否及其原因,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指导和推动工作发展。检查指导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掌握全部工作的基本事实和数据,找出工作成败的原因,分别进行指导。检查指导工作要及时,使任务实施的每一步骤都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

(四)总结与评价

总结与评价是一定时期领导工作的终结,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通过总结评价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提高领导水平。为此,一是总结要对领导工作的全过程和结果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二是评价领导工作成绩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根据预定的领导目标、决策要求、计划指标所规定的任务、质量标准以及时限要求为尺度。步骤首先必须是领导者自我评价,继而由教育工作者民主评价,最后由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即对领导工作进行最终的评价判断。三是总结评价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重视自己新鲜经验的总结、创造和评估,取得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领导的水平。四是对遗留的问题不可不了了之,必须从实际出发,或者取消,或者修订,纳入新的领导工作计划中去,予以妥善处置。

从调查预测到总结评价,是教育领导活动周期的全过程。在这四个环节中,均应贯彻反馈修正,即在各个阶段都要反馈信息,或者纠正执行政策中的偏差,或者对调查、预测、决策、计划本身进行补充和修改。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使教育领导过程又上升到更高水平上的调查阶段,从而开始一个新的教育领导过程。调查与预测、决策与计划、执行与检查、总结与评价和反馈修正等五个环节前后衔接,互相制约,是教育领导工作符合逻辑的发展。教育领导者在实际领导活动中,必须抓住这五个基本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扎扎实实地工作,方能不断提高教育领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育领导过程的特性和规律

教育领导过程就是教育领导者指挥自己所属的教育工作者为达到预定目标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一)目标的鲜明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个教育目标规定了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及其成长发展所应达到的目标。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领导者必须不失时机地提出一定时期的工作目标,并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财、物,从而使教育系统的教育、教学、生产、科研水平和设施条件达到一定的预期标准,以保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目的的实现。这就是教育领导目标。教育领导目标的制定,是以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的;而教育目标的实现,又是以教育领导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一切教育领导活动,都以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科研、生产和行政管理活动,以完满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因此,教育领导目标的鲜明性始终是教育领导过程的核心,这是其他任何系统领导过程所难以比拟的。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促使教育系统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奋起努力,发挥合力作用,在质量创造过程中朝预定目标逼近。因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对领导目标认识得越清楚,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目的性就越明确,工作和学习也就越有成效。这一点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这个公式表明,如果方向目标是正数,则工作效率与领导效能就成正比,即目标正确,工作效率就高,领导效能就好。反之,偏离了目标,工作效率越高领导效能就越坏。

(二)过程的创造性

从教育系统来说,领导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和指挥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提高教育效益的过程。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不能以为教师不过是把他在学校所学习的教学法或专家的一套现成的研究方法拿出来,或者甚至把更好的教育模范拿出来,或者仅仅是把它们照样地抄写出来,就可以使受教育者成为“四有”、“两热爱”、“两精神”的人了。恰恰相反,它需要教师对教育科学、教学法、心理学里所规定的每个方法,加以创造性的改造,需要教师不倦地改进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需要教师不倦地掌握教育技巧,需要教师决心去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困难的因素,尽一切可能去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教师对青少年倾注崇高的情感等等。那么,教育领导的全过程就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三)程序的连续性

教育的“产品”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周期性长,从婴儿教育开始,到大学毕业,需要23年,少则18年(高中毕业),从大教育观看,则是终身的,活到老、学到老。因而,它要求教育领导过程是连续性的。由调查预测、决策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评价、反馈修正等基本环节有机结合的领导过程,既不能中断,又必须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地连续发展,有序运行。

认识教育领导过程的规律。遵循教育领导过程的规律,是教育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教育领导的活动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运动规律的要求,要适应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要求。但是,教育领导过程也有自身运动的规律性,这就是:第一,系统整体性。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其他子系统之间有着必然的相关性;教育系统内部领导又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能动系统,因此,教育领导者的职责要对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按其固有的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的结合,使组织结构合理化,工作程序规范化,职责分工效率化,质量要求规格化,信息反馈灵敏化,管理手段现代化,领导方法科学化。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系统在整体上达到最佳教育领导目标。第二,有序性。有序,就是事物诸联系的秩序性、规则性,它表现为教育系统诸要素联系有条不紊,诸功能配合协调。这就要求教育领导者端正指导思想、确定目标方向,明确任务责任,事前抓计划和指导,运行中抓控制监督,事后抓总结评价,使教育领导活动始终沿着有序的规则性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尽管教育领导过程的调查与预测、决策与计划、执行与检查、总结与评价、反馈与修正等,是主观设计的工作程序,但它反映了教育领导过程的有序性、层次性和等级性,不能违背,违背了就造成过程发展的无序状态,导致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下降。第三,动态相关性。教育领导过程在发展中,静态是相对的,动态是绝对的,各组成部分的发展,平衡状态是相对的,不平衡状态是绝对的,过程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内部诸因素的动态相关性,即彼此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规律性,这就要求教育领导者更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掌握整体目标,重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协调控制,使上下左右之间、部分结构之间、人与人之间构成积极相关条件,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第四,随机性。教育的社会性,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受教育者(包括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稳定性,都反映教育领导过程可变性大,由偶然性带来的随机因素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教育领导活动的正常运转,冲击计划的实现。这种领导的随机性,要求教育领导者既要有原则性和坚持性,又要有机敏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要从实际出发,重视信息的作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第五,信息反馈的依赖性。教育领导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整个教育领导活动必须依赖信息反馈,以成为指导工作、调整人员配备、决定财务支出、规划事业发展的必要依据。因此,教育领导者要十分重视建立意见沟通和信息反馈系统,以便了解领导和管理目标是否正确,教育规划、措施是否可行,各种组织功能是否协调,教育指导是否有力,教育控制是否有效,教育“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要,等等。只有这样,教育领导效能才能日渐增长。

总之,教育领导活动只有合乎规律的向前发展,其领导过程才能保证实现整体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