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29

第29章 教育领导方法与艺术(1)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领导者要做好领导工作,必须善于运用领导方法和艺术。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根据同样的领导科学原理,处理同样的问题,有的成功、收效大,有的不大成功,甚至失败?这里有一个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第一节 教育领导方法和艺术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领导方法

所谓教育领导方法,是指各种能够保证教育领导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质量和工作质量的专门手段、方式、措施等等的总称,是教育领导活动的主体作用于教育领导活动的客体的桥梁,是人们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教育领导工作中的体现。因此,首先,教育领导方法是受世界观支配的。社会主义教育领导方法就是要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支配,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教学、科研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一个大方向、大前提,如果违背了它,就不是科学的教育领导方法。其次,教育领导方法也要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教育及其领导方法,“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为掠夺而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教育领导方法无疑是维护工人阶级最高利益的。因此,它必须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最后,教育领导方法还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在继承历史上有价值的、丰富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从现实教育领导工作需要出发,不断创造和发展的,没有一个凝固不变的、“包医百病”的教育领导方法。

二、什么是教育领导艺术

目前学术界大致有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是从广义上解释,认为领导艺术包括整个领导,即所有领导问题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二是从狭义上解释,有的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善于熟练而有效地行使领导职能,完成领导任务的技巧。有的认为,领导艺术不同于领导科学,领导艺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领导技能,领导科学是领导艺术中规范化的知识结晶。有的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精华,是领导方法中现在还不能作出精确规范的部分,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和谐。夏书章同志主编的《行政管理学》指出:“我们认为,总的说,领导艺术属于领导科学的方法论范畴,是整个领导科学的组成部分。具体说,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做领导工作时,为有效地达到领导目标而灵活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的智慧、学识、才能、胆略、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领导艺术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又可分为调整研究艺术、决策艺术、指挥艺术、监督艺术、思想政治工作艺术、人事工作艺术等等。领导艺术可因人因事而异,它都是领导者执行领导职能、提高领导效能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育领导艺术是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在一定的教育、管理、领导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给人们美感的教育领导技能。教育领导艺术往往也是通过直觉善于从复杂事物的相关因素中作出恰到好处的判断。它不是程序化、模式化、定量化的领导行为,恰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教育领导者因知识、经验、志趣、风格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特点。

教育领导艺术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随机性。教育领导艺术是教育领导者运用已有知识思考和处置随机事件的一种应变技能。因此,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即时、即兴而发,是教育领导艺术的运用的一大特点。第二,经验性。教育领导艺术不是完全按照逻辑顺序和规则从理性思维中推导出结论,而是领导者凭借过去在领导活动中的阅历,从长期积累的经验中提炼出新见解和新办法,来处理教育改革中碰到的新问题。因此,教育领导者在处理教育领导工作中的领导艺术总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带有经验印记。第三,创造性。教育领导艺术不是照章办事、坚守成规的产物,而是一种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推陈出新、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技能和技巧。因此,教育领导者在教育领导工作中探索和提高领导艺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革新、不断前进、不断创造的过程。第四,多变性。教育领导艺术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技艺。不仅不同的教育领导者在处理相同事件中有迥然不同的技巧,而且就是同一个领导者在处理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相类似的问题中,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解决办法。

第二节 教育领导方法研究

一、教育领导方法的分类

教育领导方法的分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角度不同,分类也不同。按教育领导方法的内容特征来分,有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经济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等等。按教育领导方法的作用分,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如系统方法)、做人的工作的方法(如参与法、宣传教育法)、专门处理业务的方法(如决策方法)等三类。按教育领导方法的手段分,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说服教育方法等四类。行政方法是指教育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采取行政措施,用行政命令去处理某件事情。行政方法的特点是依靠权威,用非经济的手段直接指挥下属的一切活动,具有直接性、单一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直接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它依靠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原则,直接左右被领导者的一切活动;二是指它由各级党政机关直接影响教育领域,直接指挥下属及其活动,从而保证下级和上级在行动上完全一致,使下级完全置于上级的直接控制和影响之下。单一性,是指下级组织(如学校)和领导者(如校长)只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和指挥;一个领导指令只有一个硬性的行动方案,不是同时提出几个行动方案,由被领导者自由选择。强制性是指行政方法的运用,依靠权力的力量贯彻上级指示,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指示,否则,上级有权立即作出处理。行政方法的强制性是对教育领导活动过程的强制。无偿性,就是上级对下级的人、财、物等的调动和使用不讲究等价交换的原则。法律方法是指由国家机关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对稳定的、带强制性的规范文件,具有功能性、概括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预见性等特点。法律规范同其他的社会规范不同,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如义务教育法),具有强制性。运用法律方法进行教育领导的实质,就是运用强制性进行领导,使人人必须遵守行为规则,以培养有纪律的新人。法律方法对教育领域来说,也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经济方法是指按经济规律办事,在教育领导活动中引进竞争机制、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原则,广泛利用劳务市场,把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挂起钩来,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使被领导者的行动与竞争、商品经济、劳务市场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同时加以引导和控制。说服教育方法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被领导者自觉地人为实现既定目标和任务而努力,这种方法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教育领导学的方法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育领导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教育领导方法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它必须随着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领导职能的发展而发展,其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系统到系统,由建立在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到建立在科学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后勤服务等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性。教育领导方法逐步实现科学化是今后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化,简言之,就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教育领导方法科学化包括两个方法,一是方法本身要科学化;二是执行方法的结果要科学化。方法本身的科学化就是:第一,条理化、系统化。教育领导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而且不是拼凑的、零碎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二,简明化。教育领导方法要简单明确,力戒烦琐。第三,知识化。教育领导方法要建立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符合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是主观臆断、不是凭老经验办事。第四,技术化。教育领导方法既要重视传统的方法,要注意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包括电脑在内的先进仪器和设备,使教育领导活动常规化、程序化,以利领导者集中时间和精力考虑例外性的重大问题和决策。执行方法的结果科学化要有一个标准,一般地讲,这个标准应当是:要有最大的效能,教育经费投入少,收效大,教育质量(学生质量)高,克服“文山会海”的局面,克服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浪费人、财、物、时间和信息资源,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三、现代教育领导方法的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

观念形态的领导方法是客观存在的领导方法的映象,卓越领导者的高明之处,就表现在他善于透过复杂纷纭的客观现象,准确分析领导系统的运动规律,从中找出最佳领导法。领导系统一般的是由领导、群众和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所构成的,它的状态的交替,有其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领导方法是使领导系统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一系列技术、技巧。它建立于领导系统这些规律基础之上,是联系这些规律的规律,揭示了领导系统运动规律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此,教育领导方法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是否认识它、喜欢它,它都存在和经常起作用。客观性是教育领导方法最基本的特性,教育领导方法的其他特征也都是基源于它各自的客观性。

(二)动态性

动态,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点。由于教育领导系统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领导方法也必须变动,以适应新时空条件下的领导系统。在教育领导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同一阶段的领导系统状态参数涨落不同,教育领导方法也不尽相同,必须有相应的变化,方能保证教育领导工作的正确方向。教育领导方法的动态性是使教育领导活动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方位,协调和谐,加速运转,缺乏动态性的领导方法将会使教育领导活动变得生硬僵化,没有生气。当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领导体制不断调整时,领导系统状态的变动(有时甚至是质变)对领导方法的动态性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教育领导系统状态的平稳过渡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动态较强的教育领导方法及时调整教育领导系统,才能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教育领导方法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上也具有稳定性。但是,动态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三)条件性

教育领导方法的条件性是指它的产生和使用与一定条件有关,它是展现在教育领导系统与环境交集上的函数。教育领导者越博学多识,思想敏捷,就越容易及时地根据客观需要提出恰当的领导方法。同时,教育领导者的意志、兴趣、情感等心理特征,也对领导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制约性,因此,在考虑各级教育领导班子建设时,就不能不考虑其心理特性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领导方法的条件性表明,教育领导者可以“移植”军事、经济、科技系统中能为我所用的领导方法,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领导者的领导绩效。

(四)目的性

教育领导方法是为实现教育领导目标服务的,领导者采用什么领导方法,是依据领导实际目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某一种教育领导方法一经选定,那么,它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领导方法的目的性,就是指领导方法有一定的效应,这就是说,教育领导者必须根据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领导方法,在使用这些教育领导方法时,又要随时掌握它们的效能。应当指出,实现同一教育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教育领导方法,同一教育领导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教育领导目标。同时,条件不同,场合不同,教育领导方法也会产生与人们期望目标完全相反的副作用,导致完全相反的目的。

(五)创新性

教育事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领导系统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发展的特性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教育领导工作要除旧布新,不断改革,开拓前进,要求领导者的领导方法不能拘泥于老格局,要有创新性。教育领导方法的创新性,一是要有时代特征。二是充分利用和体现当代科学的新成果,形成独立的新的教育领导方法体系。三是要善于不断用有新意的领导方法来激励、调动师生员工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努力进行质量创造,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

四、现代教育领导方法体系

(一)目标和目标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