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35

第35章 决策行为(2)

第二,思想方法绝对化的毛病比较普遍,对事物的评价常常持绝对的否定的态度,这在十年浩劫期间最为盛行。采用这种思维逻辑对科学、对社会、对个人都是有害无益的。任何好的决策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好与坏、成功与失败都是相对的,纯而又纯的东西在世界上是没有的。社会事物的性质是经历渐变到突变的辩证运动过程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刀切。评价一个人总是要根据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如果主流是好的,或三七开,或四六开,都应该承认是好的。

第三,不同条件就有不同情况,任何事情都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社会现象是时刻在变动的,是因地而异的,认识有明显的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对的东西可能变成不对的东西。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统治了物理学界许多年,而爱因斯坦的理论却证明原来的定律并不完全对。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原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后来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第四,统计规律与个体差异。根据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发现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这作为社会现象来看是对的,但是这不等于在这个年龄区以外的人就没有重大科研成果。那些智力超常的少年“神童”和大器晚成的老年科学家也大有人在。社会现象与个别现象应该有所区别,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对社会规律性的研究就不能从个别现象出发,而要对大量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因为社会事物有许多偶然现象。人所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只有进行大量样本的搜集和统计才能获取反映社会本质的规律性。客观事物的发展,主观意识的认识都有一个形成过程,站在一边,远远地一望就下结论是不行的。认为随便一个什么典型都可以拿来当作普遍规律加以推广,把个别事物当作历史的必然现象,用这种思维成果参与决策,十之八九是要碰壁的。

在大量样本的统计方法中,使用概率论说明一种社会现象的规律性是决策程序中最常见的方法。所谓“概率”是数学语言,是说明一件事物出现的可能性程度,譬如直观预测法的德尔菲法就是使用概率法对参加预测的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的,就是把参加征询的所有专家的回答意见,经过统计运算取得一个中位数、一个上四分点和一个下四分点,用以表示一组专家意见的统计分布的。进行多次循环征询的意见越是协调、集中、用以作为决策依据的可靠性也越大。在决策过程中应用统计概率是十分重要的,不要认为听了专家个人判断的意见就是可行的,专家个人判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专家本身也会存在思维偏离的问题,他们有可能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受个人偏爱和兴趣的影响;受社会的、人事的和心理因素的左右等等。如果把专家所提供的信息输入决策系统,应用科学方法加以处理,将会大大提高重大事件决策的科学性。

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的一面。上面所谈的人们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的距离,人们对决策事件发展的理想期望与社会发展许多不定因素之间的矛盾,决策者主观思维判断的许多片面缺陷以及不能采用科学方法处理异常复杂的信息误差等等,都是说明主客观矛盾的一个方面。但是,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思维与实践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关键在于决策者的努力。如果能够认识到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学习管理科学以及其他新的有关学科知识,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是可能的。

三、决策者应有的思维特征

(一)对思维概念的一些理解

什么是思维?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地指出过,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而这个思维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根据这个论述便可使我们有如下的理解,就是说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各种人才的标准里,思维能力是一个核心条件。人才条件主要是由德、学、才、识等四个方面构成的,所谓“才”,系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诸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在这些能力中,最能代表人才本质的是思维能力。一个管理者或决策者,他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中最不可缺少的便是良好的思维能力。决策者在选择目标和决定方案时,在预见事件发展过程中成败得失的风险时,都需要良好的综合判断能力。决策者在对待决策方案执行过程还应该有足够的决断和应变能力,用以应付事先未曾充分估计到的新的意外情况等等。

(二)决策领导者的思维特征

1.应有广阔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能力,可在不同知识领域,不同实践范围,能深入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并能作出许多重要的抉择。

2.应有善于深入思考的品质。要能够从不被人们注意的一些日常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预见未来发展进程,而不被某种片面虚假现象所蒙蔽。高级决策领导干部的这种思维品质是万不可缺少的。

3.应有独立决断的能力。有这种思维特征的人,头脑冷静,意志坚定,处理问题果断,有魄力,对任何复杂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随声附和,不随风摇摆,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勇于向强大的传统势力挑战。

4.应有思维的敏捷性。决策者的思维敏捷性非常重要,不论领导一个方面的科研、生产或领导一项重大工程建设,都和带兵打仗一样,应能在紧急情况下,当机立断,迅速而正确地处理突然发生的各种复杂问题,否则,任何犹豫、拖拉和不负责任,都会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第三节 决策行为的思想方法

方案准备得再好,最后毕竟还是要领导拍板定案的。因此,领导者能否集中参与决策人员的智慧,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行为,就成为整个决策能否达到科学要求的关键一环。

在科学决策程序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如何科学地采取决策行为,这是管理的关键。

为了很好地担负起这一责任和采取正确的行动,领导者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采取正确的行动。

一、决策行为的价值观

(一)决策行为的价值准则

决策行为的价值观,首先要着重审查决策目标是否有效达到,是否符合当初确定的价值准则。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把决策目标放在首位。偏离目标的方案即使是精细完善的,运用了再多的科学方法、再高深的数学技术,也决不能作为决策行动的依据。达到决策目标的程度,符合价值准则程度,是决策行动的最高准绳。方案和措施都是可以改变的,而目标和准则是不可改变的,如果变了那就是另外一个决策了。醉心于某个方案,顽固地坚持自己喜爱的某些措施,而忘记了根本目标和准则,是领导者采取决策行动时常易犯的毛病。

(二)决策行为价值观的衡量

在专家们的决策工作中,必然广泛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投入和产出的计算。但是一个真正的决策,必然包括了无法用计量比较的内容。例如,一项决策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往往也无法用数学方法定量确定,如果一切都可以用数学精确表达,精确计量,那么就可以用电子计算机去决策一切,而不需要领导者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