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36

第36章 决策行为(3)

在不可用计量比较的内容之间,唯一联系它们的因素是价值。因此,领导者的决策就是要权衡和判断它们的价值。价值有三类: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项科研成果可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荣获某种奖金或荣誉,但不一定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具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一项具有很高经济效益的技术发明也可能给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伦理道德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三类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都有特定的客观评价标准,领导者必须对此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才能求得某种有效的权衡,进而采取正确的决策行动。

(三)决策行为权衡的原则

决策权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害原则。它不外乎是有利无害、有利有害和有害无利三种情况。同时,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于害、利等于害和利小于害三类状态。在有利有害、有害无利中,也有利大利小或害大害小之分。领导者在权衡各种利害得失的时候,一般说来得利的多少,可以作为决策行动的依据,但是也并非只有利大于害才是唯一的决策行动原则。在许多情况下,先取小害以图今后之大利,也是采取决策行动的重要原则。例如,军事上放弃某个据点,忍受某些牺牲,以求得战略上的主动;经济调整中为了扭转比例失调,宁肯暂时放慢发展速度,以求得未来的高速发展等等都是常见的事例。总之,没有全局观点,不区分具体情况,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一味追求有利无害,一本万利的领导者,是不可能作出好的决策的。

价值判断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资源条件,不同的国情和地区情况,价值观也有所不同。简单地照搬和套用某种固定程式,是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明的决策者的。

二、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

不同类型的决策行为,要有不同的思考方法。领导者在审查专家们的研究报告并作出最后决断时,要注意区别决策的类型,给予不同考虑。

(一)确定型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

对于确定型决策,既然结果是确有把握的,那么决策就应根据已有情报选择最佳方案。不仅如此,领导者还要以“灭此朝食”的决心,竭尽全力去实现最佳结果。决心不大,实施不力,就会贻误时机,纵然决策是选中了最佳方案,也会因为时过境迁,事态变化而得不到最佳结果,这是确定型决策失误的常见原因。看准了,就全力行动,这是确定型决策的基本思考原则。

(二)风险型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

风险型决策,是指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对于这种决策,领导者应着重考虑以下四点:

1.选择最有希望的方案行动;

2.准备好必要的应变方案,以便在可能的不测事变发生时得以应付自如;

3.运用各种主客观条件,尽量化险为夷。通过试点、实验,及时收集新的情报,使风险型决策转化为确定型决策;

4.留有余地,要有最后的保险手段。如同机器设计中要有安全阀、旁通阀、控制阀等一样,风险型决策要有尽可能有效的保险手段。例如,作战方案中要有预备队,投资建设中要有后备金,以及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对决策的信心,同心同德地去执行等等。它们的作用不仅在于决策实施的关键时刻,可以保证决策胜利,而且万一失败,也可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并且安然地过渡到新的决策上去。

风险越大,上述4点考虑就越重要,风险型决策最忌讳孤注一掷。

(三)不确定型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

对于不确定型决策,领导者又应该怎样科学地思考呢?既然我们掌握的决策条件太少,决策的后果不确定,那末就要考虑以下4方面:

1.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是领导者决策时最基本的原则。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再决定;

2.多方案并进。每个方案都要有原则差别,这样不仅成功的希望大了几倍,而且纵使失败了,也能积累下更多的经验教训,为新的成功的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步子不要太快,快了“摸石头”也罢,多方案也罢,都失去了意义。结果即使方案基本正确,也会欲速则不达;

4.要把力量集中在信息反馈上。要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措施,及时收集情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随时应变,僵化不变,必然失误。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失误往往是难免的,问题是,如果失误了还僵化不变,那就要误上加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此外,如竞争型决策,最主要的是掌握“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出奇制胜,动态对策”等思考方法。

三、决策行为的系统观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情况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系统的层次之中的。同时,系统的局部与全局又有着十分复杂的交叉效应,局部有利的事,并不总是对全局有利的,甚至常常损害全局利益。所以,领导者必须有全局的系统的观念,从战略高度去进行决策。即使是决策一个局部问题,如果没有全局的把握,不了解它在全局中的地位,上下左右的联系,以及各方面的交叉效应,也是不可能达到科学的要求的。具体说来,一个正确的决策行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决策的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到大系统、相关系统以及以往决策的系统,彼此要协调适应;

2.要充分了解决策的后果将要涉及到哪些系统,从而要引起哪些系统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对策;

3.决策本身要系统展开。不仅决策应是一项系统的设计,而且决策的实施也要按系统层层展开。一层层的“子系统”必须服从于上一层次的大系统,才能最后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决策不系统展开,有的认真抓,有的又不认真抓,在实施中必然南辕北辙,这是决策的大忌;

4.从系统观点出发,领导接受或决策的方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方案。只采纳方案的一部分,必须破坏整个系统,纵使这部分再合理也不能发挥作用。

四、决策行为中逆反意见的作用

不同意见对于正确的决策行动,有重大意义:

1.不同意见的发表,实质上等于提出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

2.不同意见之间互攻他短,各扬己长,就使各个方案的利弊得以充分显现,从而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争论可以激发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彼此互相启示,开阔视野,深化思路,从而得到最优方案;

3.不同意见的讨论,也是统一决策认识的过程。一旦决策,就可同心同德,上下一致地实施,既减少了阻力,又不易走样,这就有利于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不同意见的存在,还能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当以后实践证明决策错误时,原来的反对意见往往就是一个现成的补救方案,不致临渴掘井,束手无策;

5.不同意见的讨论,也是领导者避免受人愚弄和左右的最有效的措施。事物是很复杂的,要想比较全面地正确了解情况,作出决策,就必须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经过周密分析,把它集中起来,可以说,听取不同意见,是决策者的座右铭。

在吸取不同意见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开展民主的学术性的讨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远见卓识为评价标准,使不同意见得以充分发表,从而可以抓住问题的科学性的核心。有了这个科学性的核心,就能把理想的目标与现实的情况最大地结合起来。

由上述可见,一个校长要使自己的决策行动科学化,应当有从事决策工作所必须的全局观点和民主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