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10

第10章 校长场景讲话的基本内容(4)

。这是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给人的一条忠告,它对谈判者也同样适用。若在谈判中,与对方谈论和赞美他心爱的家人、孩子,他本人的事业、爱好、光荣经历等,只要是出于真诚并掌握恰当的时机,就能引起对方的好感,引起双方的情感共鸣,促使谈判成功。卡耐基就讲过一个事例:纽约一家最高级的面包公司杜维诺父子公司,一直想把面包卖给某家饭店。杜维诺先生想了许多办法,一连四年每天都打电话给该饭店经理,参加该经理的社交宴会,甚至在该饭店订个房间住下,以促成买卖,但均告失败。后来,他发现了该经理的爱好。此人是一个叫“美国旅馆招待者”的组织的主席,非常热衷该组织的活动。于是杜维诺先生见到他时,就开始谈论他那个组织,并得到热烈的反应。他俩就该组织谈了半个小时。虽然杜维诺先生一点也没提面包的事,但几天之后,该饭店的大厨师却打电话来订货了。

2.公事处理的私人化

。许多谈判者一与对方交往,就摆出一种“公事公办”的姿态,并认为惟有这样,才是取得谈判成功的最适宜的方式。殊不知,这种冷冰冰的方法常拒人以千里之外。相反的,若能将谈判对手当作个人朋友来对待,往往能立奏奇效。例如在与对方第一次见面时,就提到你预先了解到的对方的光荣经历,他肯定会对你产生好感并大加注意。因为你首先已表示出你对他个人的了解、关心与赞美;如果与对方是再次见面,你就应该一下子就说出对方的姓名,并问候他的家人与孩子,关心地问起他孩子的作文是否还是写得那么漂亮,他本人是否还是常常去钓鱼……这一切都会给即将进行的谈判产生一种良好的影响。再如在与对方进行信函联系时,打印好的公函或信件往往不如手写的信件亲切,试想一封在打字机打印的“尊敬的×××”中间填上某个人的姓名开头的信件,能使这个人产生什么态度呢?

3.体谅对方的个人处境

。每一个谈判者与自己的组织有两种关系:在谈判对手面前他代表他自己的组织,在自己的组织内部又从属于它。这样他在自己组织和谈判对手两种力量之间,往往处于一种为难的境地。这时他的谈判对手如果考虑他的为难处境,给予适当的谅解,将是一种明智之举。例如在谈判中常常会发生对方改变主意的事,原来答应的订货撤销,原来决定的定价要改变……对方之所以如此,很可能就是因为他接受了他的组织、他的领导的决定。虽然他个人不愿意,但他又必须服从。他的谈判对手多半会忍不住地说:“可是,你曾经答应过的呀?”“你就这样不讲信用吗?”“你在你单位说话到底算数不算数?”诸如此类的抱怨话、风凉话、责怪话,丝毫也不能改变对方的决定,而只能进一步恶化双方的关系。如果对对方的处境与决定表示理解,并寻找另外的解决途径,那么,对双方今后的关系将起有益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学校领导工作中,语言交际对象是校长语言运用中必须注意的一个因素,适应各种对象是提高校长语言艺术的一个基本要求。

校长的言语表达,首先要求思想性和原则性,即要强调观念的正确、材料的确凿和信息的准确;强调不讲空话、大话和假话;强调发扬民主,以理服人。然而,面对学校领导活动中纷繁复杂的人和事,为了工作目标的实现,还必须讲究言语表达的艺术性。

一次成功的讲话,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既有思想的闪光,又有艺术的魅力。因此,一个优秀的校长,要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技巧,把自己的意旨通过正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正确无误的、有权威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沟通,使信息的传递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三节 校长讲话基础训练

讲话是多种知识、学问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讲话者长期生活积累、思想文化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工作情况熟悉的综合反映,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讲话艺术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打基础。

一、善于学习,丰富知识

读书学习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讲话水平的主要途径。书是智慧的宝库,学习则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读书对校长来说大有裨益。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秀灵,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校长要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1.学习是终身任务

。昨天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今天的文盲是不会电脑的人,那么,明天的文盲是谁呢?联合国教科文学校已对文盲作出了新的定义,即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

加强学习才能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作为一个校长,要说服人、教育人,校长要有所作为,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精神境界。“智是进德之基”。掌握的知识越多,学问越多,视野就会越开阔,精神境界就会高起来。学习是形成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加强学习是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崛起,知识更日新月异。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的飞跃。在信息时代,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有人说:只有学习狂才能生存。对于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那些没有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则意味着艰难和渺茫。如果校长不走在前头,不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就不能领先于群众,就会落伍、掉队,失去做领导的资格。

加强学习是提高讲话水平的需要。校长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讲话。作指示、安排工作、部署任务、协调关系等都需要讲话。讲话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校长如果平时不注意学习,不读书、不看报、不批阅文件、不调查研究,头脑空空,腹无良策,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就会束手无策,在群众面前就不会讲话。即便勉强讲几句,也只能是陈词滥调,瞎编乱造,既难为自己,又糊弄群众,长此下去就会失去领导威信。

2.凡成大器者都善读书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话也是这样,读书破万卷,出口能成章。

古今中外,看无数风流人物,凡成大器者都善读书。

3.怎样读书更有效

。读书也有个方式方法问题,读什么书,如何读,大有学问。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各类出版物浩如烟海,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在每年出版的书近百万种。没有选择、没有计划地随意去读,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必须根据职业需要和个人兴趣,采取博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古人说,有“目治之书,口治之书,心治之书,手治之书。”“目治”就是浏览,“口治”就是诵读,“心治”就是认真研究,“手治”就是摘抄笔录。就是说读书有粗读和精读之分,不可平均用力。

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意思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的某些篇章就可以,有些书可以全读,但不必过于细心地读,对于不多的几本书则要精读,且要消化吸收。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之谈,在今天显得更为必要。

对每个学校领导来说,具体读哪些书好,不必读哪些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

4.学习贵在积累。

校长不论讲话、写文章,都离不开翔实的资料。可以说,占有资料的多少,将决定讲话的成败。著名历史学家、作家郭沫若有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诗句是: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意思就是说,讲话、写文章脑子里没有东西不行,只有掌握丰富的材料后,讲话时方能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写文章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知识积累的方式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从学校领导的工作特点出发,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聚集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不论学识多么渊博、记忆力多么好,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不可能逐一记牢。尤其对那些古今中外的典故逸闻、史料传说、名人故事、名言警句等,必须随时记录下来备用。

记录什么内容?从校长讲话的实际需要出发,应重点记录以下内容:新论点、好见解,上级学讲话的要点及关键词句,有力的论据,重要的政策条文,典型事例,统计数据,重要史料,名言警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