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13

第13章 校长场景讲话态势的运用(2)

在态势语的历史演变中,最早是有声语言、文字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对它的巨大冲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的社会交往进一步扩大,人类表达与交流的需要促使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形成与应用,态势语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完全的变化,成为一种次要的语言形式。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人们注意和讲求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技巧,于是态势语又从交流中偶尔的无意识的运用,进而演变为一种讲究时机与技巧、讲究风度与魅力的必要的言语表达形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态势语几经起落,最终演变为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要求的必要的语言辅助形式。

就校长的态势语而论,其形成与演变除了具有上述态势语演变的历史共性以外,还具有自身所特有的特定阶层性、相对固定性和追求艺术性特点,而且这三个特性又相互包容、互相交织在一起。校长的手势、眼神、表情,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内、一定群体中,总会形成一定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又会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对态势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过程,就是校长态势语逐渐走上艺术化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到今天,每一位有头脑的校长,都已注意到态势语的重要作用,并在言语表达中予以恰当的运用。总之,校长态势语的演变历史,是领导艺术演变历史中的重要一部分。

第二节 校长态势语的分类介绍

校长在实际工作中,除通过有声语言表达意见和感情,与对方交流外,还应该重视通过无声的语言,主要是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形体语言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具感染力。因此,它若能与有声语言相辅相成,并和校长出众的口才和不凡的举动结合起来,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次握手、一个微笑,但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双方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沟通。

本节将对校长态势语言进行分类,并分别加以论述。

关于态势语言的分类问题,由于角度的不同,其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头、臂、手、腿、眼、鼻、耳等,都可以表示某一类态势语言艺术,都可以成为其载体;时间、空间、服装,甚至桌椅等,也可以表示某一类态势语言艺术,也都可以成为其载体。

那么,究竟怎样划分才更科学、更准确呢?语言学界除了对文字语言的划分外,还把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类。有人把无声语言等同于形体语言,那是不科学的。因为无声语言中的默语就不属于形体语言的范畴。默语是话语中短暂的停顿或沉默,表达说话者一定的意旨意图,属于无声语言,但并不是靠形体表现出来的形体语言。这里所说的形体语言,实际上就是态势语言。因而,态势语言的分类必须以形体的运用方式为标准。据此标准,态势语言应如下分类:态势语动态体语肢体语首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微笑语、静态体语姿势语、界域语服饰语服装语、饰品语。

所谓动态语,是指人们运用自己的形体,通过动态的动作来表达旨意的态势语。而静态语则是人们通过静态的姿势、服饰等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树立自己的形象。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主要的态势语。

一、肢体语

(一)首语

首语是通过头部活动来传递信息的,包括点头语和摇头语。一般说来,点头表示肯定,也可以是表示致意、感谢、顺从等意义;摇头则表示否定,还可以是表示对抗、不屑的意思。

但首语因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表示肯定的:塞孟人是将头向前冲;巴基斯坦旁遮普和信德人是把头向后一扬,然后再靠近左肩;斯里兰卡人是将下巴俯垂,然后朝下往右移等。表示否定的:土耳其和阿拉伯人一般将头抬起。而更有表达内容恰好相反的,如在保加利亚和印度的一些地方,他们的首语是点头表否定、摇头表肯定。

首语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需要运用的。对于校长来说,运用首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优雅得体,切忌动作过大过猛;二是要注意场合、对象、事件性质等因素的制约性,点头与摇头都要考虑到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三是要态度明确,切忌滥用首语,形成不良的习惯,那样将会损及自己的威信和形象,并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二)手势语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一位政治家曾这样说:“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够理解。”可见,人们运用手势语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也是生活中极为常见和极为重要的。

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存在着丰富的手势语,用以传递发现猎物的信息以及动物的种类等信息。卡尔·施特雷劳研究澳大利亚中部的阿兰达部落时曾统计过,阿兰达部落的各种手势符号多达2 950个。现代社会交往也离不开手势。英国心理家麦克·阿尔奇发现,在1小时的谈话中,芬兰人做手势1次,意大利人做手势80次,法国人120次,墨西哥人更是高达180次。

既然手势语应用如此频繁,那么它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就是十分丰富的。校长在工作中需要传递出大量的自我意旨信息,因而了解和学习掌握手势语是十分必要的。

1.手势的作用

(1)沟通信息。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手势的传达信息功能。

①轻拍。成人之间用手轻拍手背、手臂或背部,表示默契、理解或安慰。如上司轻拍下属的肩后部,则表明他真诚地赞许下属;轻拍肩前部或从上往下拍,表示他很倨傲而又故意显示宽容。而成人轻拍小孩子则是爱抚的表现。

②以手触头。手被称为是最具破坏力的武器,而头则是人体最敏感易受伤的部位。因此,自己以手触头表明“自我亲密性接触”。如手支头部,表明思考或女性需要安慰;手敲头部,以手抱头等表示陷入长久思考;手轻拍额头,表示腼腆、困惑;手抓头发,表示不满、困惑、害羞或痛恨自己。

允许他人以手触自己的头,表明对对方信任以及彼此关系亲密。如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双亲以手触对方的头。而男人之间以手触头,表明向对方伸出援助之手或给予祝福或施予攻击。判断属于哪类信息,需结合“姿态”及环境来考虑。

③用手指或笔敲打桌面、在纸上乱涂抹,表明不同意对方说法,借此来消除紧张感或不耐烦的情绪。

④咬指甲。这是婴儿吮吸自己手指的延续,表明此人心理上、个性上尚未完全成熟。

⑤玩弄物件,如打火机、手帕、头发、首饰等,表明心理紧张或为打击对方说话故意转移视线,或者利用手中玩物提高自己的气势(如将烟灰缸、茶杯等推到对方一边,侵犯对方的合理空间,扩大心理上的势力范围)。

⑥两手并拢成尖塔形,置于颚下倾听对方讲话,表明镇静或震慑,高傲或自信。

⑦两手垂于膝前,双手交握,表明宁静或虚心或女性化。

⑧将手插入裤子或上衣口袋中,是不让对方看破自己内心警戒心理的表现,不信任对方。

⑨摊手,有时加上耸肩,表明坦率或无可奈何。

⑩交叉双腕,表明解决手的放处或防患对方。

握拳交叉,表明攻击或敌意。

“4”字交叉,表明不安或缺乏自信。

交叉双臂身前倾,表明批判地听,多半准备拒绝。

手摸下颚,表示评价对方的人或所听的话。

从上到下摸脸,表明为难。

以手摸鼻,一般交谈时表示怀疑;求人时对方摸鼻,表示准备拒绝。

交谈时摸耳垂,表示准备插话或厌烦对方。

(2)反映做手势人的修养、性格。比如说握手,这个小小的手的动作,就可大致看出握手人的性格、修养、心态。

①乞讨型握手。掌心向上,表明被动、劣势、软弱、干不成大事的性格;也表明此人谦和,可以支配。

②控制型握手。掌心向下,表明优势、主动、支配的性格或心态。如丘吉尔的握手就是控制型握手。但这种握手一般用于敌我之间,在社交场合是不礼貌的,特别对待上级或长辈,用这种握手方式易引起反感。而校长要慎重使用这种握手方式,因为它容易使人对你怀有戒备心理,不利于开展工作。

③无力型握手,也叫“死鱼式握手”。握手的力量很轻,表明此人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没有气魄、缺乏热情。在生意场上不要用这种握手方式,因为这样容易被人控制。例外情况:手上有关节炎症的人或外科医生、艺术家、音乐家等出于保护手的目的也会伸出软弱无力的手。

④力量型握手。握手的力量较重,表明此人性格热情主动,也表明此人有朝气活力。

⑤先看一下对方的手,然后再握手。先看一眼对方的手是一种视觉侵犯,表明此人缺乏修养、无礼、傲慢、不友好。

⑥抓指尖握手。一种不标准的握手方式,是为了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而实行的。纵然态度诚恳,也会给人一种冷淡的感觉,事实上这种人的个性是缺乏自信。

⑦施舍型握手。伸出四个手指给对方握。表明此人缺乏修养、傲慢、绝不平易近人。但也有例外,如欧洲中世纪时贵妇人和男子握手。

⑧伸张型握手。离握手人较远时就手臂伸直,五指张开,多半加语言,表示热情欢迎,也表明此人热情豪爽的性格。

⑨自在型握手。陌生场合与别人一一握手。如歌星、影星的握手,表明他们旺盛的自我表现力;主人接见客人时的自在型握手表明礼貌。

⑩手套型握手。两只手抓住对方的手。表明对对方的热情或谢意或有求于对方。领导者注意,不能把手套型握手用于初见几面的人或仅有几天交情的人,尤其是异性,因为它会令人怀疑你的动机和意图。

潮湿的手。握手时发觉对方手潮湿表明此人很紧张,炎热的夏天除外。手潮湿,医学上认为是“精神发汗”。当人的精神受到震动以后,刺激信号传到大脑,大脑发布命令,经交感神经刺激汗腺,于是就有微量汗排出。

握手时间如果很短,表明握手双方友谊一般或属于陌生人。握手时间长,表明友谊深厚。和初次见面的异性长时间握手,是不礼貌的,并且让对方认为你心怀叵测。

握手的方式也表明亲密度。如双手相握一左手握腕一左手握臂一左手按肩一左手拥肩,表明愈来愈亲热的关系。

除握手外,很多手势都可以反映人的修养、性格。手势过于频繁的人,一般说来思想较丰富、情感多于理智。

(3)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仍以握手为例,法国人在进出一个房间时都要握手。而德国人只握一次手;一些非洲人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清脆的响声,表示自由;而美国人的握手像力量竞赛。典型的美国式握手是所谓“政客式”握手。在竞选的时候,候选人以右手抓住对方一只手,再以左手握在上面;或以右手握手,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前臂或右肩臂。因此,通过观察握手的方式,就可以判断出握手双方的民族文化。

其他可反映民族文化的手势如:日本人观看演出时以频频鼓掌来表示对演员的欢迎和鼓励,而同样的有节奏的鼓掌在英国被认为是表示对演员的不满、哄演员退场。在欧洲如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讲拉丁语系的国家以及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把三个手指头按在嘴上并发出亲吻的声音表示对演员的赞许,而在巴西人中这个动作是表示对演员的不满。在拉丁美洲国家用右手半握画弧表示招呼,而在美国则表示滚开,缅甸掸族人招呼的方式却是手掌向下,手指做出类似弹钢琴的样子。

2.手势的构成及学校校长手势的类型

。手势由三部分构成: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一般说来,速度越快,活动范围越大,表达的感情越强;反之则越弱。空间轨迹是指人的手势在空间留下的是“直线”还是“曲线”。直线给人的印象强硬、果断、有力,但缺乏温和;曲线则相反,体现柔和、恬静的感情。速度快、活动范围大、空间轨迹是直线的手势,适用于鼓动性演讲、宣传、指挥、部署任务等一般社交场合、私人交往场合。

校长的手势语言艺术,其范围很广,种类很多。

据有关资料介绍,仅在演讲中,手势语言艺术就有上举、下压和平移等几类;在各类中又分双手、单手两种,每种又可以分为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根据其功能,我们可以做如下划分:(1)指示性手势语言艺术。指示性手势语言艺术,是校长在领导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态势语言艺术。我们在电影和电视中就常看到,在战场上要冲锋时,我军指挥员往往右手一挥,高喊:“冲啊!”这个“右手一挥”,就是指示方向、目标的手势语言艺术方式。

恰当的指示手势语言艺术,既有助于表达感情,又具有很大的信息包容量,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达情性手势语言艺术。达情性手势语言艺术,其主要作用是表达感情的。诸如,好朋友久别见面要握手,两人分别时要招手表示再见,情绪愤怒时挥拳头,摊开双手表示没办法,等等。

(3)达形性手势语言艺术。达形性手势语言艺术,是指校长为了给人一个比较具体、实在、明确的印象,而对事物形状所进行的模仿。例如,校长在演讲中讲到某物时,可以用手来比拟其形状。

(4)比拟性手势语言艺术。比拟性手势语言艺术,是指校长为使下属对抽象事物有一种具体感、实在感,用手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情和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校长作报告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时,可以紧握拳头。再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号召大家要为伟大祖国献出一颗火热的心,可以做双手捧物上奉的姿势;号召大家要压倒一切困难,可以做手掌朝下,用力一压的姿势,等等。

3.校长手势语的正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