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25

第25章 校长的会议主持(6)

4.认真贯彻执行

。校长在会议的最后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件事:(1)在会议结束时进行总结;

(2)重述要采取的行动,并使所有参加会议的人表示已理解并愿意进行这些行动;(3)会议要有一个书面文件作为结束,这可以是简报或其他形式;(4)要确定下一次会议的大致日程;

(5)要使会议的决议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贯彻执行。

5.提高会议成功率的其他措施

。会议有效性也称为会议的成功率。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会议的成功率:(1)人在一天中活动能力有两次高峰期,一次是在上午9时至11时,一次在下午4时至6时。会议若在下午高峰期举行,能使与会者为了结束会议而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2)会议的频率要适当控制。不要为了单纯地降低会议的频率,而将许多内容都放在一个马拉松式的长会上讨论;也不要将可以适当集中的会议放在分散的时间里召开,以免过多地提高会议的频率。

(三)高效率会议的组织模式

成功会议一般都遵循以下的组织模式:

成功会议组织模式的顺序可作如下的说明:

1.讲清形势

。校长必须说明当前的形势怎样?有些什么重要事件?然后,要把全部事件按重要性的大小顺序排列下来,以此确定会议中要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2.提出问题

。校长要提出当前形势中有没有不能令人满意的事物?是否有可改进之事?同样,按重要性的大小、轻重缓急顺序排列提交会议讨论。

3.点出难题

。校长要点出当前形势的基本因素是什么?最主要的难题是什么?会议中应该对这些难题加以重点的讨论。

4.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

。校长要善于提出有哪些可能的解决办法?有哪些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要提出几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5.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

。校长要善于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有哪些解决办法结合起来是最好的?集体一致同意的是什么办法?

6.规划统一行动

。校长要落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如何付诸实现?什么时候,谁做什么,可能出现什么结果,这些具体都要统一规划,并要有预见性。

7.评价绩效

。校长要及时检查成果,并向会议参加者及时作出报告。

8.跟踪检查

。校长要明确,由谁来负责跟踪检查和报告跟踪检查的结果?决议执行程度如何?下一步应该如何规划?

如果校长掌握了上述模式并循序进行,那么,一次解决问题的会议肯定会有秩序而高效率地进行。反之,如果会议校长不遵循有组织的模式,那么就会导致效率低下。

(四)重视会议主持方法的培训

在西方国家,为了培养管理者掌握开会的基本技巧,通常要在小组中由合格的会议领导方法教师进行八至十次领导与训练,每次两个小时。这种培训会议领导方法所花的时间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在此后的工作中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大大提高会议的效率。

我国的许多会议效率甚低,为了提高校长会议的技能与技巧,制定适合我国特色的会议组织模式,然后对校长进行培训,实乃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六、校长主持会议的误区

有些校长在具体主持会议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某些误区。要想成功地主持一次会议也并非易事,因为会议的种类与情况各不相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校长在每种类型会议时的每一句话怎么说,都提供现成的答案。每一次会议的开头和结尾,会议的气氛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校长在主持会议时,千万注意不要被某种思维及观点引向误区,结果造成所主持的会议归于失败。

(一)准备不周

现在有些校长也不知是因工作太忙,时间紧张,还是因自己太懒,会前的准备工作总做不好。还有些校长认为,开会有什么难的,根本不需要准备,到时候大家聚到一起,讨论讨论,研究研究,不就行了吗?这些都是影响会议成功的因素,是校长主持会议的误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经过一个准备的阶段。如果准备工作做得好,那么我们在以后的过程中就做得顺手,而且省时又省力,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费砍柴功”。

(二)开头结尾无力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个好的开头和结尾。自古以来,人们做文章都十分讲求开头和结尾,追求“龙头凤尾”。主持会议其实是一篇口头文章,也应该在开头和结尾上下一番工夫。因为好的开头可以先声夺人,给人以深刻印象,吸引人们继续听下去;而好的结尾,可以让听众回味无穷。大多数校长在主持会议时,就不太注重开头和结尾,会议开始,三言两语,意不明,言已尽,给人以茫然之感,使与会者不明白会议的议题,失去对会议的兴趣,就像看一些较差的文章一样,看了第一句就没有兴趣继续读下去。一个好的会议结尾能对本场会议有促进作用,甚至能将其升华,推向高潮。

(三)照本宣科

在会议上,校长和与会人员同处在一个环境之中,在语言上不能呆板拘谨,否则将影响会议气氛,不但不利于沟通与会人员的思想,而且也与会场气氛不大协调,不利于会议的成功。有些学校领导干部在会议之前由自己的秘书写好稿子,会上拿着讲稿一字一句地读,照本宣科,就显得机械呆板。校长应尽量把讲稿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即使庄重会议的重要报告,虽不宜擅自离稿、穿插、解释,也应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读的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觉,而不至于使与会者听得味同嚼蜡、昏昏欲睡,看起来更像在念教科书,而不是在讲话。当然,有许多场合下必须照本宣科,比如庄重严肃的会议主题的发言,有法律效力的条文,敏感的政治决议等。

(四)大喊大叫

有些校长主持会议时不太重视语言艺术,或者是机械的说教,或者是以势压人,总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两种方法均来源于同一个错误:讲话者对听众不敏感,校长权威意识压倒了民主思想。请记住,你的任务是诱导而不是强迫。作为校长,作为主持人,你几乎统帅了一切。所以,即使你在讲话中有上述缺点,听众也拿你没办法,但他们虽“敢怒不敢言”,强烈的反感却会使他们对你的美好印象产生扭曲,他们把这种讲话看作粗暴、专横、褊狭而不予理睬,即使你的看法是正确的。

只要词语、技巧运用得当,完全不需大喊大叫就可以引导听众按你的意思作出决议,如果发现与会者的注意力有所分散,不必提高声音,相反有时候把声音压低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比任何方法都能更有效地吸引听众。

(五)呆板呆滞

主持会议的校长运用无声的语言艺术和与会者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往往至关重要。这无声的语言主要是指讲话人的表情和姿势,它们是会议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听众,讲话者传递给听众的不仅仅是话语,其脸上的表情、身体的姿势、手势也无不影响着听众。懂得讲话艺术的校长是善于以姿势辅助讲话的。将有深刻内容有感染力的话语、丰富而得体的表情、灵活而适当的姿势融为一体,不但能给听众以思想上的启发,还能给其以审美的享受。同时,表情和姿态还有助于语气的表达。平时,我们在激昂时,常伴之以比较大的手势;在急切地呼唤时,常伴之以头部的动作。因此,当我们用声音再现这些情境时,如果身体直挺呆板地没有相应的动作,就会让人觉得别扭,发音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讲话者的表情和姿势,是随着讲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可以反映讲话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能够帮助听众理解并跟上讲话者的思路,也有利于沟通讲话人和听众的思想感情。如校长在布置工作时要表现出沉着、冷静、坚定的神态;在庆祝胜利的大会上讲话,要表现出喜悦而自豪的情绪;在追悼会上致悼词时,要表现出悲痛;在致欢迎词时要表现出热情等。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听众,使讲话人与听众处于融洽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