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影响力
17683800000048

第48章 提高校长的管理影响力(3)

我们努力做到:计划在交流研讨中形成、决策在议论纷纷中做出、总结在集体反思中产生。我们力求在共同的办学规则的制定、执行、完善的过程中,提高全体教师以及校长自身对办学实践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全校上下的一种办学能力和自觉行为。我们力求在办学规则的制定、执行、完善的过程中,提高全体教师以及校长自身对办学实践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全校上下的一种办学能力和自觉行为。每一项规则的产生,一般我们都遵循了这样的程序:宣传动员——征集意见——分工起草——校务会议讨论——教代会初审——全体教师讨论——反复修改——教代会审议通过——正式试行。由于办学规则都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学校自发的;不是校长个人制定的,而是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制定的,所以不仅能被教师接受,而且能逐步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由于我们让全体教师参与办学活动的全过程,致使教师对学校发展比较清楚,心中有数,因此,行动也就比较一致,比较自觉,也就逐渐物化为办学的实际成效。

第三节 校长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学层次的高低,不仅仅看其硬件建设的水平,从根本上说还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那么,校长如何在治校中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呢?

一、校长要努力致力于学校的制度建设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职工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这也是一个校长高超领导艺术的体现。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可以说,一切制度、规定,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都将变成一纸空文。

二、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校长职责第一条也规定,校长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否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张,是一个校长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缺乏理论指导的学校管理实践是比较盲目的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职务是一种学术地位,校长应有一种学者风范,校长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因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校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和格调,提高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施以情感管理、观念管理。

三、校长要形成自己的管理风范

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办成一所名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累。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特色立校。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扬弃、总结提炼,把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范。

四、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抱负

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管理层面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分上。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用开阔的眼界和抱负,认真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诸方面全面发展。校长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

五、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理性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高考制度及内容的改革向中小学校长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教学如何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小学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得到自然健全的发展,为将来知识积累作准备?这是每一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思考的深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勤勤恳恳工作、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的另一种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根本途径。

第四节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一、必须要有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以及捍卫自己理念的毅力和勇气

南开中学的老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必须把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突出的地位。他一再强调南开是造就活孩子的,不是造就死孩子的。他说:只知道压迫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他宁可学生在当时(1934年)的会考中成绩不佳,也绝不放弃自己的理念和追求。大教育家陶行知对此大力赞赏: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南开也并未因学生成绩不佳而损其声誉,相反正是在这样一位具有人文修养、人格魅力、有着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的校长的坚持和努力下,南开中学成为名校,张伯苓先生也成为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著名的书院,外国许多著名的私立学校,又有哪一个不是因为有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而声名远扬。

现在我们仍有一些学校的校长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但那是追求高录取率、升学率,其实这正是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产物,是全然不顾学生主体的个性特征。校长成了被功利奴化了的校长,全然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高尚的道德人格、旗帜鲜明的教学主张,因而他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二、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活跃积极的思想、富于创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长期以来,学生所受的教育是做好学生,而界定好学生的标准是听老师的话和考试成绩好,其他诸如是否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等都被忽略不计。而作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必须引导教育教学方式。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侧重于激发并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着力营造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利益,毋宁展个性。他反对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校长要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比如,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向同学们讲述身边发生的事、学习中的问题和当天的新闻,然后进行评比,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手让学生独立去观察问题、查找资料,自己分析资料,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到讲台上向大家宣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就好比登山,自己一步一步登上山顶,与坐索道上山顶获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获取真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进而形成积极进取精神和乐学品德。

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振奋精神,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激发其奋斗精神,培养其竞争意识。要教育孩子懂得,理想的境界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创造、去拼搏,靠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学生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目前,由于学生升学的独木桥模式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某些偏轨情况,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也有许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其脆弱,使得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有创新精神的校长必须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抗挫折能力。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升学压力或将来走向社会,生存竞争是难免的甚至是极其残酷的。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即使高校扩大招生,供求比例达到1∶1,要考大学的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不了,因为学校和专业也有层次之分,考生也要通过考试竞争那些名牌学校和紧俏学科、专业,竞争的压力也依然存在。

三、必须能率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

目前,学校处在十分尴尬的两难境地,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百般难。一方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机制,即以学科的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成绩。正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答《中国教育学刊》记者问所说的,如果我们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评价制度仍然是高考指挥棒,那么,素质教育就很难形成一种相应的运行机制。要真正实施素质敦育,就必须真正以素质为标准来建立评价制度。

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要敢为天下先,顶住家长、社会等种种舆论压力,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使学校教育偏离应试教育的轨道,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最终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但这样做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甚至要经受失败的考验。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将逐步尝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甜头,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机制将会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而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将会在千千万万有创新精神的校长的努力下逐步建立。

每位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必须要具有前卫意识,走在时代的前列,同时也要意识到,前进的道路可能是极其寂寞孤独的,也许会遭到别人的误解,但只有坚定地走自己的路,闯出一条世上本没有的路,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之所在。

第五节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

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许多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已逐步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就必须改变凭经验进行管理的习惯,逐步实现学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要做到这一点,目前关键是要提高校长的素质,主要理由如下:

1.21世纪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校长。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各国都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与急剧变革及激烈竞争等多方面的矛盾与挑战。能否在挑战中取胜,关键在于教育能否适应新的形势,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我国各项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整个社会都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不断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素质不高的校长是无法适应新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