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创造力
17683900000031

第31章 创新型校长的品德教育策略(3)

教师们普遍认为,将《小学德育大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个纲领性文件所涉及的问题确定为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太理想;如果将这些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按照“由厚到薄、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归纳提炼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至关重要的20个项目,即:爱国爱校、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诚实正直、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热爱集体、勤奋好学、热爱劳动、自律自强、自护自理、自学自立、遵守公德、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安全防险、勇敢顽强、刻苦磨炼,将是简便可行的。然后,对每一项赋予一定的评价标准,并把每一项作为学生们日常行为竞争的一颗小星,这一争星行动可称之为“双十星”教育活动。实践证明,“双十星”活动不仅是养成教育有效的载体,而且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更是贯穿于整个品德教育始终的中心工程。

二、“双十星”活动的评价标准

拟定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双十星”评价标准,直接关系到此活动的成败。为了便于操作,建议每颗星的评价都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这样做,不仅能为“双十星”活动提供较为科学的品德规范,又能为“双十星”活动提供全过程的质量检测尺度。

三、“双十星”活动的实施方法

(一)建设两支队伍,提高教师对“双十星”活动的指导能力

加强政教、班主任两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对“双十星”活动的指导能力,是搞好“双十星”活动极其关键的一步。基于这种认识,在开展“双十星”活动之前,学校应加强对这两支队伍的培训工作。

首先,应成立由校长亲自挂帅的“双十星”活动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就“双十星”活动的内容、实施策略、实施办法及评价细则进行专门研讨,共同拟定“双十星”活动的方案。在这一工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政教队伍指导能力提高的问题。一方面通过研讨“双十星”活动实施方案让全体政教人员进一步掌握养成教育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政教处与少先队两大部门的密切合作来增强政教队伍的合力,政教处从“双十星”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评价上想问题,少先队则从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双十星”月份主题活动上拿方案。两个部门分工明确、合作得力,可大大增强学校抓“双十星”活动的指挥力度。

其次,要抓好对班主任的培训。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双十星”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所有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可以这样说,“双十星”活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指导能力。为此,在“双十星”活动实施方案出台后,政教处对所有班主任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培训,使班主任对“双十星”活动的每一个实施步骤和方略都了如指掌,为“双十星”活动的全面铺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月份主题活动,实现“双十星”活动的局部突破

“双十星”活动是一个涉及养成教育全部内容的整体性活动,要想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内将“双十星”活动高质量地开展好,从时间和效果上看难以实现。面对这种现实,可采取每学期初针对学生所存在问题先确定出“薄弱星”,然后在本学期内开展以月份为单位的主题活动,通过月份主题活动达到“薄弱星”的转化,即实现“双十星”活动的局部突破。比如,新学期伊始,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可把“勤俭节约、自律自强、热爱劳动、爱国爱校”确定为本学期“双十星”活动中的“薄弱星”;之后,围绕如何转化这几个“薄弱星”精心设计月份主题活动方案,并扎扎实实地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在开展月份主题活动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自我塑造能力,应特别注意方法的灵活运用。

1.注意运用重实践的方法

认识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重在实践,重在行为,这是养成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在组织“双十星”月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实践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劳动、生活等各种实践活动中磨炼,实现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同时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开展“勤俭节约”主题系列活动中,可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征文比赛。举办征文比赛旨在提高学生对勤俭节约的认识,但决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上,而是紧接着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经过亲身实践会改掉许多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2.注意运用捕捉学生身边具体事例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空洞地讲解道德伦理,他们最不愿意接受。只有用具体的事例、典型的形象去启迪他们的心灵,把道德伦理深入浅出地渗透在具体事例的讲解中,他们才会真正提高思想认识。基于上述考虑,在每一个“双十星”月份主题活动开展之前,应尽力挖掘和捕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典型事例,然后围绕某个中心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从中寻求答案,提高认识水平。例如,开展“树立小学生良好形象”主题系列活动之前,可把一些具体事例提供给全校的每一个同学,同时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由于所提供的事例都是在学生们身边发生的,而且切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因此产生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后不管在校内校外,都要自觉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注意树立起现代小学生的良好形象。

四、评价—保证“双十星”活动的全面提高

开展“双十星”活动评价,不仅是“双十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双十星”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更是保证“双十星”活动全面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为此,应把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双十星”评价机制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去抓,要精心策划,把“双十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中关于小学生德育考核结合在一起,采取“双轨合一”的办法,建立以学期为周期的“双十星”评价机制。在对每一个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阶段性评价思路,力争做到评价的客观、全面、公正。

(一)诊断性评价阶段

诊断性评价是实施“双十星”评价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可安排在每学期初进行。目的在于让师生双方都了解在争创“双十星”活动中已经达到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为今后开展“双十星”活动和实施评价提供参照点和客观依据;同时,也使师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把这一阶段的评价组织好,可将《“双十星”评价标准》印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评价标准的内涵,找准差距。诊断性评价结束后,可将每个学生获星情况用一块统一制作的“双十星”标牌展示出来,每生一块,挂在自己课桌的一侧。

(二)形成性评价阶段

形成性评价一般在每月月底集中组织一次。每月结合学校重点开展的“双十星”月份主题活动,选择1~2个星作为评价重点,以此带动其余各星的评价。评价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助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将自己标牌上的获星标记进行变动,有的标记继续保留,有的标记摘掉,有的标记上牌。每月一次的“双十星”形成性评价能激发学生争星的积极性,在学生中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争星局面。

(三)总结性评价阶段

总结性评价放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先自我评价、再小组评议、再家长评价、最后班主任评定的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双十星”争星情况进行总评,确定评价等级。之后,将结果填入《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表》思想品德评价栏内,与学生家长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