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创造力
17683900000054

第54章 “和谐发展教育”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上海市第二中学校长吴小仲

1995年4月,上海市第二中学第四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紧接着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等众多的荣誉称号接踵而来,又不断传来学校团委被评为上海市“红旗团委”,少先队被评为“金星大队”,学校被评为区艺术特色学校,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区先进党支部的消息。一年中报纸、电台、杂志也不断介绍市二中学的工作。这些既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高度评价,更是对吴小仲校长提出的“和谐发展教育”办学目标的充分肯定。

一、十年树一个“目标”,每年有一个“追求”

吴小仲在市二中学任校长十年(其中两年是任副职),后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她认为:市二中学作为重点中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后备力量的重任;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因此,她总结了前几任校长的办学经验,认真分析市二中学教职工队伍的状况,深入了解市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市二中学实施“和谐发展教育,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发展”的办学目标。十年来,她正是以这样一个“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目标,激励、凝聚着市二中人不断攀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社会上有什么思潮的影响,她都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目标领导学校工作。

她不仅是“和谐发展教育”的设计者,也是实施“和谐发展教育”的组织者。在实施“和谐发展教育”目标时,她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要“五育”并举,有所侧重,分块实施,逐步到位。她先是和负责教学工作的教导主任,根据学校原有的教学工作规范,制定了教导处、教师、学生自我的三级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又和负责德育的教导主任总结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逐步建立学校教育网络,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特色。在全区教育管理现场会上分别向全区校长介绍了本校这个经验,受到各方面好评。上海《中学教育》杂志也作了介绍。紧接着她又狠抓了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每个专题的实施,都经过了理论论证、实践深化、科学总结的过程。每年都有新的要求,逐步深化完善。例如,学校德育工作,在多渠道的教育网络建立以后,就先后进行了青年学生人生观教育系列的实践。她提出了要将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为德育工作规范,完善少年团校、青年党校、十四岁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教育活动,还组织编写了《市二中学仪式教育》一书。她总结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提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使学生的爱国之心与祖国的脉搏共跳动;要让学生的爱国之情与人民的感情共交融;要让学生的爱国之行与五育和谐发展相统一。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很好,1994年5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会在上海召开,学校承担了向国家教委及其他省市教委同志展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的任务。她经过精心设计,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成果以“奉献、责任、理想”的主题活动作展示。在活动中展示的学校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获得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高度评价。参加现场会的云南省教委同志也激动地称赞同学们在支援云南屏边失学儿童活动中表现出的爱国之心。电台、电视台、报纸对这个活动都作了报道。而吴小仲校长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她把目光又投向了新的目标。她组织团队干部、政工教导及时地根据市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的要求,向全校提出开展“孝心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延伸至家庭。于是全校“创造和谐氛围,营造和谐家庭”的活动蓬勃开展,“孝心故事会”、“孝心章设计”、“孝心活动情景演示”等适应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活动应运而生,学生也掀起了“孝心活动”的高潮。

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吴小仲校长在全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作了介绍。又例如,1990年学校侧重研究学校艺术教育。她提出了要不断创设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开设了“电子琴”课、“美育”课;1992年,开设了形体课;1993年,高中开设了“合唱选修课”、“插花选修课”;1994年,对学生提出欣赏名著、名曲、名画的应知应会要求。一年一个台阶,年年都有新的追求。她就是这样不断有新的设计,又带领大家进行新的探索,不断地去争取新的成绩。作为一位校长,她有着强烈的超前意识和独创精神,并能以这种精神感染带动全校教师,使学校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她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分步实施办学目标。其间,学校承担上海市课程改革教材试点工作。她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组织行政干部学习,统一干部、教师的思想,及时地做家长、教师、学生的思想工作,顺利完成了三年课程改革的试点工作。结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她在试点中,对课程的安排、师资队伍的培训、教育科研的开展都作了深层的思考,形成了科学的“课程改革实施步骤的探究”教育科研专题,所写论文被评为市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又被列为市教育科研室主要专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吴小仲校长完成了《建立多渠道德育网络》、《发挥全员管理功能,建立教学质量科学管理网络的研究》、《中学心理健康》等专题研究,中学的艺术教育专题也正在形成过程中。她还撰写了《和谐发展教育办学目标的确立,及学校管理网络的特色》的文章。作为上海教育学院教授,吴校长每学期给上海教育学院就“办学目标的确立和管理网络的构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实践”等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受到好评。

1992年,学校高考升学率略有下降,不少同志有压力,出现了各种思想问题。作为校长,此时的压力比任何人都大,但她毫不动摇办学目标的实施,及时地召开行政会,统一大家的思想。她提出不要因为一次高考升学率就影响我们,要看到我们实施办学目标的成果,也要看到社会各种思潮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要认定一个目标干下去。于是全体干部和教师共同努力,仍坚持“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目标。一年后,学校以向高校输送学生的数量、质量赢得了社会赞誉。

学生在政治上要求上进,每年有近一百名学生参加党课学习小组,有十多位同学写了入党申请书。近年来,学生党员逐年增加,学生的学雷锋服务队和儿童福利院建立长期联系,并积极参加学校附近教育会堂、永嘉街道等单位地区的社会公益劳动,受到好评。学校每年都涌现出一批市、区的三好学生、团员干部。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地为市、区德育工作提供好的经验,起到示范的作用。学校初三年级的毕业生,连年在升学考试中名列前茅,高三年级高考升学率都在97%以上,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工作热情和能力,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优秀学生。每年都有几十位同学获得各学科竞赛奖,学校的体育达标率均超过市的平均值,学校的学生舞蹈、合唱每年都在市里获奖。市二中“和谐发展教育”经过十年的实践,已成为凝聚、指导市二中人不断追求的目标,成为市二中的办学特色。

二、寓“爱”于严格要求之中,造就和培养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吴小仲校长在实施学校办学目标过程中,以明确的办学目标激励教师,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以工作的高标准要求教师,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她对教师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热情。每次教师职称评定,她从不弄虚作假,对教师在学识水平、工作态度、科研能力的评价上实事求是,既充分肯定,又十分中肯地提出不足之处。开始有的教师认为校长不帮忙,吴小仲校长却热情地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师的“长”和“短”安排教师业务进修。她有意识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完成学历进修,主动为一些骨干教师联系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并形成了关心和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工作能力的制度。有一年寒假,她要求12位骨干教师去师大参加教学科研培训,学校为每位教师付出70元进修费。那些同志冒严寒往返几天去进修,结束后就有9位同志的论文先后在杂志上发表,有8位同志先后被评上高级教师,他们从心里由衷地感谢吴校长的关心。每当一个同志的论文发表了,他们都抑制不住地首先要拿着杂志向校长报告好消息。

她根据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要求,敏锐地意识到,学校培养人才要适应上海发展的需要,不仅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高中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现代化办事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她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外语的初级知识,学校有9个部门的教师参加计算机、外语的培训,有10位教师参加上海首批计算机能力初级考试,以后又有近40位教师参加了培训,现在很多教师都能在教学、教育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有6位教师在上不同学科课的同时承担了计算机的教学。在普及计算机、外语初级知识的基础上,她对教师又提出了一专多能,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她根据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个性特长,在任课安排上,注意扬教师之长,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这样的知人善用的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许多教师职工在上自己专业科目的同时,担任“公关”、“插花”、“摄影”、“集邮”、“英文打字”、“计算机”、“建筑装潢”、“服装设计”、“音乐欣赏”、“影视评论”等选修课的教学,使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学识和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了学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上从严要求教师,而在生活上,她又热情关心着每一位教师。她任校长以后,学校建造了锅炉房,解决师生喝开水的问题。修建了教师浴室,购置了净水设备,保证了饮水的水质卫生。购置了频谱仪,为治疗教师的肩周炎、关节炎带来了方便。每年让教师旅游考察,受到教师的称赞。即使在教育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她仍然请市里较好的医院给全校教师作健康检查,有许多教师在健康检查中,才得知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教师通过检查,发现已患了癌症,因而得到及时的治疗,大家都交口称赞校长想得周到。她关心着每位教师,对于有特殊困难的教师,她又以细心的体察,热情的关心,给以温暖。学校卫生室老师的爱人去世,家中两个孩子还小,她又承担着照顾弟妹、父母生活的重担,家庭经济一度很困难。吴小仲校长每年春节必上门拜访、探望,并经常给孩子带些糖果,在孩子读书时及时地给予办理减免费。这位教师很感动,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保证了学校卫生工作年年获得先进,她也评上了市先进个人。像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她对教师的眷眷爱心,换来教师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们也以同样的爱心给学生,给工作,人人都成了“凝聚力工程”的参与者,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学校工作还有什么干不好呢?

三、以“廉”“勤”奉献教育

吴小仲校长从事教育三十多年,当教师时,她将一腔热情注入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担任领导干部后,她又以廉洁、勤政的作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学校。

她不仅担任学校的校长兼支部书记,而且兼任上海教育学院教授,国家教委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特邀教师,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十分繁忙。近几年由于学校各方面工作出了成绩,请她作报告介绍经验的多,会议多,工作头绪多,可她从不敷衍对待任何一项工作。凡是她要做的工作,都要求自己高质量地完成。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全国人大开会之前,她抽出时间接待许多中学校长,倾听他们对基础教育的意见,又拜访了市负责基础教育的领导,根据他们对基础教育的看法,认真进行归纳,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有质量的提案和发言。

对学校工作,她既有布置,又常常深入实际检查,及时地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救。

无论大事小事,她都做得井井有条,保质保量。这一切,靠的是“勤”。她早出晚归,将全部精力用在学校的工作中,将个人生活、健康置之度外。

1994年,她检查身体时,得知肝有囊肿。医生劝她注意休息,不少同志劝她:年纪大要注意保重。可她若无其事地像往常一样工作,还嘱家人要瞒着她80多岁的老母亲。1994年的年头,她脑血管痉挛,医生担心她出危险,叮嘱她休息两个星期,并配以针药,可她只“安分”了两天,又带着“针药”上班了。每天在医务室吊针2小时后,又开始工作。1995年,在健康检查中,医生又发现她肾有囊肿,再次向她发出“休息”的信号,可她把检查单往口袋一塞,又投入了“学校争创一流,创办重点中学”的工作之中。她就是这样一位把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给予教育工作、给予教师、给予学生的校长。

来源:上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