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创造力
17683900000055

第55章 科学管理的带头人(1)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谢在皋

谢在皋同志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长期的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经验,被誉为优秀的中学校长。

一、深化改革的带头人

谢在皋同志担任学校主要领导人之后深感责任的重大。他常说,东北师大附中是我省的一所窗口学校,是一所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校,如果我任职期间不能使学校继续前进,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附中要发展,出路何在?他经过思考,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改革,附中才能发展。

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之中。近三年来,他抓了以下几项重点改革项目,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实施“激励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谢在皋同志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考。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才能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呢?

1994年2月以来,他几次主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会议研究对策,他集中群众智慧,针对当前青少年教育中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具有附中特色的“激励教育”理论和模式。一年多来,通过实践锻炼、劳动锻炼、远足拉练、行为训练、学习磨炼、体育锻炼等途径,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锻炼成才的意识和自觉性普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思想有所提高;劳动观念明显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日常行为规范程度明显提高。附中的激励教育获得了家长的普遍支持,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社会反响强烈。《中国教育报》等十几家新闻媒介作了几十次宣传报道,省市主要领导和省市教委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实验”,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重点中学要带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是谢在皋同志长期以来一贯的主张。为实现这一主张,他顶住了来自社会和家长追求升学的压力,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要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教育思想的转变指导了改革实践活动,在改革实践中冲击着一切陈腐的教育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他亲自领导制定了新的课程改革计划,承担了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主持的《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项目的子课题《高水平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的教改研究任务,在高中全面实施个性化教学实验,该实验打破了过去一贯的一个班级同步授课的模式,采取了行政班统一授课和教学班流动授课的模式,坚持“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从1992年开始,经过4年时间在高中3个年级的运行,这个模式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一个分层教学、个体突破、整体推进的课程、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方法教书育人;学生从不同起点,即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在全面学好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基础上,学有所长,个性充分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大面积提高的同时,一批尖子学生脱颖而出,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人才打好了基础,使长期存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以解决。校园出现了学生个性充分显示的喜人局面,如:江菲摄影展、李昕晖画展、邹文博书画展等受到师生的赞扬。1992年以来,附中先后有冯瑶、魏巍、苑航、马熙、王超、祝捷、所丹妮等7名学生赴美国、日本进行交流,均取得很好成绩,魏巍在赴美学习期间曾获得美国总统克林顿签发的奖状。高三·四班学生张建辉,经中国化学会确定,进入国家集训队,将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2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谢在皋同志撰写的《个体突破整体推进——高中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分别在吉林省实验学校(中学组)协作研究中心首届年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台中学校长研讨会、第11次全国几所重点中学教改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受到一致好评。

(三)改革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这是谢在皋同志的另一突出的观点。近年来,他出访过日本、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中日教育、中美教育进行了认真比较,吸收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尊重学生,以诚待人,采取专人专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帮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等做法都是很宝贵的经验。他十分注意引导教师把这一观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最近几年学校开展了教学百花奖竞赛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指导原则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教给学习方法,把重点放在教给正确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上。他坚持抓住课堂改革的环节不放,在他的引导下,老师们创造了一批好课,受到各界赞扬。凡听过附中课的专家和老师们普遍反映:师大附中学生知识面宽,能力强,会学习,有后劲。

(四)举办理科实验班,为培养拔尖人才打基础

东北师大附中是一所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学校,应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尖子人才。这是谢在皋同志指导学校工作的又一个重要观点。为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为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为探索在基础教育中培养拔尖人才的新途径,1994年3月,他亲自起草了《东北师大附中成立理科实验班的方案》,在向省教委报告并经批准后,于1994年暑期招收了37名学生,成立了高中理科实验班。学校为这个班单独设课,配备了优秀教师,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式,并实施奖学金制,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经过一年的实践,他们已学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学生各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开始招生时,有些地方学校有不同看法。谢在皋校长反复宣传说,我们办这个班的目的,就是要发挥附中的优势,积极为国家培养人才,没有别的企求,学生的学籍可以保留在当地重点中学,升大学计入各校的升学指标。现在,各地的误解基本消除了,省教委经过考察认为这个班办得成功,并批准附中今年继续招生。

二、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

谢在皋同志深深懂得,学生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为此,他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工作:

(一)认真挑选新教师,严格把好质量关

他认为,青年教师是附中的未来,应该挑选素质好的教师来附中任教。近些年来,每年高校毕业分配之前,他都亲自到东北师大去挑选毕业生,面试后再听试讲。近三年来,经他亲自挑选的青年教师有25名,基本保证了青年教师的质量。

(二)精心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