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03

第3章 校长的基本素质(1)

校长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这不仅关系到校长自身的地位和声望,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影响到学校师生的整体水平和整体形象。培养高素质的校长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呼唤。校长素质的内容包括哪些呢?概而言之,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几个方面构成的。我国学者自80年代以来,曾对校长素质的结构作过一些研究,其成果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中。这个文件,对校长素质的内容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即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岗位知识素质和岗位能力素质。

(第一节 )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是学校集体的组织者,又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因此对校长有着较高的政治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政治思想素质包括: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共产主义信念、紧持四项基本原则、科学的人生和价值观、工作作风、道德修养等。

一、校长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作为校长要带领全体教师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会遭到挫折和失败。同样,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工作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21世纪的校长应以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二、校长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核心,是一切革命者能始终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的精神支柱。它决定校长的政治方向,更是促进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如果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能产生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动力,就能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具有最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是我们伟大的理想。校长把对理想的真诚信仰,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就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把实现理想的满腔热情投入到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将坚定的信念转化为献身教育的巨大的力量,从身边的具体工作做起,为下一代、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同时,培养年青一代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帮助教师和学生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使他们成为具有坚定信念,勇于为理想献身的合格接班人。

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每个校长的光荣职责。党的基本路线,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路线,校长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并以它指导教育工作影响教师和学生。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并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做共产主义的实干家。不仅要敢想、肯干,而且要会干、敢干,这就要求校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钻研业务,尽快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能手,并且有大胆创新的闯劲,善于调查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怕失败和挫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校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校长必须遵循的思想政治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每一个校长都必须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具备这一素质,才能使校长的管理工作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四、校长要具备科学的人生观

所谓人生观,简单地说,就是对于人生目的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观问题上的表现。

人生观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一般说来,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目的是指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人生态度是指怎样做人和人生道路怎样走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经过个人的生活体验表现出的对人生问题的行为倾向;而人生价值则是指人对各种人生目的和社会行为所具有的意义的认识。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彼此渗透,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和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而对人生所持的态度则是人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因此,这几个方面在人生观的体系中是缺一不可的。

校长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产阶级人生观(也称科学人生观),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生,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最大价值,把为在世界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崇高的人生观。

五、校长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

作风是思想、工作、生活上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作风是校长学习的主要内容,其中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调查研究,掌握客观的真实情况,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历史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能对形势作出正确的估计,提出正确的策略和工作方法,就能促进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因此,校长应该做实事求是的模范,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处理问题先调查研究,按客观规律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主观臆断,不以偏概全,不以感情代替政策;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不夸大,不缩小,不见风使舵;工作踏实,不求虚名,不做表面的文章,务求实际效果。

(二)民主的作风

即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这是涉及到我们党的世界观的一个根本问题,校长所面对的是文化素养较高的教师群体和活泼好动、自立意识日趋增强的青少年学生群体,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密切地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信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遇事同群众商量,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平等待人,尊重老师和学生,不独断专行,这样不仅能调整各方面的关系,还能向群众学习,吸取群众中丰富的智慧和养料。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一作风是克服缺点,改进工作,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有力武器。毛泽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揭示了革命队伍内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人们在实践中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点,经常用批评这个武器不仅会纠正缺点错误,而且会有效地增强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取得相互的谅解和信任,有无正确的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只有敢于揭露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加以改正,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使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诚恳积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勇于承担责任,不文过饰非,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经常检讨工作,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奋进不息。

(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

校长的各项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的,所以正确的对人态度,是校长应有的品质修养。校长应具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

可谓严于律己,就是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先做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不能对别人讲马列主义,对自己行自由主义,只有心胸开阔,宽以待人,才能团结大多数人,才能使工作对象心悦诚服。

所谓宽以待人,就是说校长要和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包括持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同志,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也就是说应该宽宏大量,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做到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培养自己这方面涵养,要养成平易近人的作风,与人接触使人感到和蔼可亲;还要相信别人,以正直、诚恳的态度待人,信任人;也要理解别人,善于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处境,善于谅解别人的无关大局的缺点,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刻板僵硬。

总之,待人要豁达,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六、校长道德修养的一般要求

校长作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书育人是其整个工作的核心。校长是教师队伍的代表,一名好校长首先是一位好教师。一个合格的校长在道德修养上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是校长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热爱与献身教育事业是校长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集中表现和实际行动。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祖国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代新人,是校长和教师的神圣职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爱护学生,诲人不倦

爱护学生是对校长的基本要求,也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中渗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校长不仅要关心教师,更应当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克服歧视、体罚学生的现象,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三)为人师表

作为校长要同广大教职工团结一致,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在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协调上要尊重学生家长、关心和帮助学生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配合家长做好学校工作,教育培养好学生。

(四)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改革进取,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做到认真学法、执法,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用法律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学好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学校管理的实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管好一所学校,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校长道德规范的特殊要求

(一)掌握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正确对待教师

认识决定态度。作为校长,必须首先对教师职业、心理方面的一般特点和本校教师的特点及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有正确和清楚的了解,才有可能采取正确的态度。

教师的工作是以脑力劳动为主;教师的工作既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又有综合效应的一面;教师工作的效果既有现实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具有长期、后效的一面;教师是身兼数职的多重角色: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一代灵魂的塑造工程师,家长代理人、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

从心理方面来看,教师注重知识,尊重权威,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自尊心强。据对208名中学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176人提出校长要多尊重教师的意见和要求。

教师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作风。根据教师的这些特点,校长在对待教师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得当,态度要适宜,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比如,安排工作时要尽量做到使各个教师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注意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以表扬鼓励为主。再如,教师工作中出现了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多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不要动辄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原北京师大附属女子学校校长灵扬深有体会地说:“由于知识分子工作的特点,长期以来形成了他们心理、情感上的特征。他们更多地愿意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他们爱面子、重感情、善辨析。他们对大庭广众中指名道姓地揭发批评不易接受,在感情上易生抵触。对某一教师要进行批评时,最好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这样既不会放松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又照顾到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同时在交谈中也有他们申辩的机会。我的体会,用个别交谈的办法,对教师进行批评,往往易被接受。即使批评得很严厉,他们也能比较冷静地考虑你的意见。即使你批评的不恰当,或者对方不接受,也不致伤感情,以后还可以再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