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34

第34章 学校教学管理(2)

学科特色建设是发展学校特色的核心工程,更是学校的品牌工作,管理者应从学科建设有方向、教研有理论、教学有创新、学生有特色、社会同行有影响几方面考虑学校学科特色建设。

教学管理中还要注重学校科研,研究课题的确定要结合校性,走校本化的路子,这样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科研要考虑到三个因素:(1)师资和生源。包括教师的能力水平、特长状况和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这是确定项目的人力基础。(2)办学条件。包括场地设施、教学设备等,这是确定项目的物质基础。(3)教学环境。指家庭、社会对学校项目的帮助,及社会资源的利用,这是项目确定的群众基础。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项目确定要从各校的校情和特点出发,选择、确定办学理念和策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之路。管理者要考虑学校教学科研应以应用研究为主、以微观教育为主、以行动研究为主。如果不认识和把握学校自身实际、特点及科研方向,他们就无法面向学校的现实和未来作出理性思考,作出正确选择,所确定的课题就缺少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新世纪对人才规格要求的主要内容是:要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人。教学管理者评价学生是否具有重要价值,除了评价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要坚持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来评价。只有树立正确的“人人都可以成长”的新型人才观,摒弃“一把尺子量度所有学生”的旧观念,才能改革传统教育的精英淘汰制、应试教育服务传统教学管理的弊端,为实现基础教育从“英才”教育向通才教育、大众教育的转变,为实现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开辟道路。

(第二节 )教学管理步骤的制订

不论大中学校,由于学校的主体工作是教学,学校的绝大多数活动都是围绕教学工作进行的,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显得内容多,而且零散,有时工作起来理不出个头绪,教学管理人员每天忙忙碌碌很辛苦,但总会忽视其一问题或是乱中出差错,将一些急需解决的工作内容漏掉。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改变,过去往往只凭经验管理,教学主任拿主张,走一步算一步,工作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当然,由于过去学校的规模一般较小,而且教学的内容单一,经验管理的方法勉强能应付。随着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扩大,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在渐渐增多,还沿用经验管理手段就跟不上时代要求了。

管理工作要讲科学性,外行领导是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的,一方面对管理的对象不熟悉,一方面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性质和意义。过去,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学校的教学管理也经历了一段曲折,许多学校的领导认为,只要把握好大方向,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办学就行。这种观念的不足之处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但具体到本学校如何根据这一思想完成教学任务时,那就是学校自己的事。目前,学校的教学领导和人员都迫切需要学习管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一些先进经验。在做好工作的诸多步骤中,对自己工作的内容应有一个全盘的了解。这种了解不仅只限于自己知道工作职责内有些什么工作内容,应该怎样去做,还应该知道这些工作内容的关系怎样,是主次关系,还是层次关系。作为校长,了解工作内容的主次关系和层次关系,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组织下属去完成;作为一般教学人员,了解工作内容的关系可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一、教学管理工作的类别

(一)从计划及工作程序分

1.工作计划。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应有一个具体的工作计划,由领导制定,全体人员完成,这也是教学人员的“课程表”,一旦计划做出并经校领导审阅通过,就必须按照计划工作。

2.执行记录表。有了工作计划,就按计划一项一项地去完成。每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何,必须有一个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由谁负责完成、完成情况如何、未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原因何在等等,以备进一步完善。缺乏这一项记录,会使工作效果失去控制。

3.资料保管。国家、省、市地区各级的教育行政通知、指示、文件,以及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要有专人保管,以便随时查阅。

4.档案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奖惩记录、教师的教学情况等内容,都应有所记录。

5.制定校历。学校每学期、每学年的开学、期中、期末考试、节假日放假日期及寒、暑假日期都应作出计划,打印成表,发至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手中。

6.制定课程表。包括全校的总课表、年级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以及教师课程表,发至有关人员手中。

7.教师工作安排表。也即教师工作调度表,明确显示每位教师在本学期、本年度的工作内容。

8.课程临时变动情况表。该表记录学校中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教学未按原计划执行的各种原因及处理方案。

9.备忘录。记录学校临时安排的全校性质的活动,如学生的体育活动、参观、教学观摩及教师的业务进修学习等,记录好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负责人等。备忘录应像台历一样放置在较醒目的位置,以免遗忘。

10.工作总结。教学人员的工作总结、教务处的工作总结、各项工作的工作总结及教师个人的工作总结,统一审阅,汇编存档。

各种计划和记录资料,都应在学期工作结束前后进行整理,然后保存起来,以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二)从教学工作管理分

1.教师教学进度表。记录教师教学进度及完成教学计划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教师教学质量情况记录。对各科教师的抽查;听课的记录,分析教师的教学态度,保证教学按质按量完成。

3.教师变更记录表。以建立教师责任制度,不因有教师的变化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4.各教研室、组活动情况记录。督促各教研室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总结活动。

5.考试成绩登记表。记录各年级、各班的期中、期末、平时考试及升学考试、统考成绩。

6.统计分析报告。将已掌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参考。

7.对图书资料、教材的管理。经常检查保管、使用的情况。

8.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包括教学演示仪器、教学实验仪器、电化教学设备和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等。

9.组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

(三)从教师管理分

1.教师的学历登记表。

2.教师工作总结及教学评估情况记录。

3.教师的教龄分析及教学经验分析。

4.全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各年级、学科的教师性别、年龄结构报告表。

5.教师的培训计划。

6.师资队伍的建设构想。

7.教师的思想状态记录。

8.教师家庭情况记录。

9.教师参加科研、教研活动的情况记录。

10.教师职称情况。

11.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安排。

(四)从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分

1.体育课外活动的安排表。包括早操、课间操、下午的体育活动,经常性的比赛及全校性运动会。

2.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定期为学生组织体检,注意学生体质、视力的变化情况。

3.每周的全校性大扫除计划,各年级、各班之间的卫生检查和卫生评比计划。

4.全校体育达标人选、学校体育达标计划和达标措施。

5.学校体育运动队员的学习成绩特别记录本。

6.学校体育运动队的训练教学安排。

7.每周、学期学生因病请假、休学的人数。

8.教师身体状况卡。

以上的分类是一种粗略的描述,以便对教学工作的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当然,分类之后并不意味着各类工作之间就各自独立了。从总体上看,教学管理工作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以上的六类工作,也均是围绕教学而展开的。工作分类之后,有一个好处是教学领导能很好地组织工作,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每个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有侧重点,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管理的理论固然重要,经验也同样很重要。有些学校的教务处对自己的工作有不同的分类,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有些工作较细,一些学校目前还不一定能完全做到,只要坚持教学工作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及工作方法,教学管理工作的功效是会上升到更高水平的。

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校教学工作是一项内容繁多、持续时间长的育人工程,要做好这一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能只凭经验行事,更不能凭主观意愿行事,要遵循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办事。

(一)管理人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管理素质

学校教学工作目的是培养人才,尽管某些教学人员当过教师,对教学工作多少有些了解,有的还是优秀教师,但教学经验代替不了管理知识和经验。教学工作对教师而言是个体劳动,具备专业知识教学,两者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差别很大。有些学校将一些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提拔当教学领导,主持教务工作。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助于做好工作,但可能由于管理水平不高,虽尽心尽力,但总不见成效。最不应该的是外行人员来主管教学,由既无教学经验又缺乏管理知识的人主持教学工作,无疑是给学校造成损失。

(二)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上级的指示和精神

教务处的工作应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如果教学管理人员水平不高,自己理解不透或理解有偏差,精神贯彻不好,必定会使全校的教学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之间出现偏差。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大纲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偏离教学计划和大纲,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

(三)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一种措施,对管理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约束,能方便管理工作,但任意制订规章制度是不适当的。管理的意思是将工作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关系理顺,使之正常地按规定计划逐步向目标靠近。管理者仅仅是起协调和疏导的作用,具体的工作均由教师来完成。规章制度使全体师生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也应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和管理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特点。一项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的规章制度的作用应该是:既保证工作的统一性,又能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只有达到这种水平,管理的机制才有活力。

(四)处理好管理者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角度讲,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师的上层领导,教务处有权支配每个教师的工作。但这种职权不能滥用,更不能以此作为“整治”教师的手段。教务处所组织的工作,应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工作完成得怎样,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教务处安排是否适当,二是教师工作是否尽心尽力,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安排教学任务时,不可能完全做到均衡和公平,这不免会使有些教师产生误解和不满情绪,以致在工作上采取不合作态度。对这种情况,管理者一定要以理解、真诚的态度加以解释和说明,切不可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居高临下的态度压人。教务处和教师的关系不好,会导致教务处的管理工作的失败。

(五)建立反馈渠道,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建议、反馈渠道。任何一个有生机的机构,都具有一套信息反馈装备,以调整不适当的工作状态。教学管理也一样,组织工作的效果怎样,是否有成效,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应及时传送到管理人员手中,作为调整工作的依据。外校的经验,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的新发展、新动向,都是提高本校管理工作的可靠手段。思想僵化、顽固保守的管理人员是难以使工作水平逐步提高的。

(六)处理好教学同学校整体工作的关系

教务处是学校中的中层管理机构,要处理好同学校工作的关系。虽然教务处主管着学校的教学,但在教学决策、制订计划时,需要校长的审查和校务会的批准。教学工作虽然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后勤、总务、人事等等也都是学校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务处的工作应和各个部门的工作有协调性,不要在管理工作中职权越级,也不要缺乏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出应有的管理职能。

(七)管理工作要做得细致,但绝不是复杂化

教学工作内容虽然复杂,但管理体制要简明,分工要明确,手续要简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每位管理人员都具有工作责任制,该解决的问题有专人负责,办事不拖沓,有工作效率。同时,有分工,又有协作,使整个管理机制有效率地运转起来。

(八)通过有效管理,发挥教学工作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