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41

第41章 教育科研的实施与管理理(5)

(5)总结性资料。包括学期、学习或专题的研究总结、论文、报告。

三、课题的过程管理

(一)科研计划概述

1.中学教育科研计划的涵义。

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中学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关于教育科研计划的内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教育科研是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案。根据这种解释,各种不同的教育科研方法有不同形式的研究计划。例如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就要制定具体的调查计划(设计方案),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就要制定具体的观察计划(设计方案),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就要制定具体的实验计划(设计方案)等等。另一种解释是教育科研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按照这种解释,有了教育科研计划,开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这样解释的教育科研计划也称为“开题论证报告。”在本节我们按教育科研计划的第二种解释进行阐述。

2.中学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1)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制定出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出整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就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如果没有研究计划,盲目地凭感觉去瞎碰,绝对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也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科研课题确定后便无声无息,或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研究计划。

(2)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研究课题必须具体化、可操作。有些同志对课题有不少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使课题具体化,使课题研究可操作。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使课题具体化、操作化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步骤。在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去实施具体研究。

(3)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说,设计蓝图、制定工程计划决定着一项工程的质量,那么一份教育科研计划也直接关系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质量、研究价值乃至成败。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就等于完成课题研究的一半。这是颇有道理的。

(4)制定教育计划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了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照计划检查自己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也有了依据。

(5)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协作研究。课题研究计划是保证明确研究人员职责范围、内部协调、工作同步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中学教育科研的实际参加者,不可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看成一种形式。“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可以使教育科研奠定在目标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使课题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中学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

尽管中学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科研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中学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是: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的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4)研究的方法、途径;

(5)研究对象和范围;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7)成果的形式;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经费预算。

(二)教育科研应继承和借鉴哪些内容?

1.指导思想的继承。古代教育家对教育问题的研究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但却渗透出鲜明的指导思想可供我们借鉴。如孔子对教育的主张,多发端于“仁”、“礼”等政治观点和哲学观点,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要以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指导思想,是很有意义的启示的。卢梭、裴斯泰洛齐以个人人格发展为出发点研究教育,它对我们借助心理学研究教育,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近代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主张把教育放在社会的整体中去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教育研究思路。

2.教育科学知识上的继承。中国古代教育科学知识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但是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及学校的组织管理等方面,也揭示出不少有益的规律,对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3.研究方法上的继承。教育研究方法是从哲学方法而演进到科学方法,其间经历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一套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这些仍然是我们今天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要借鉴中外古人在摸索研究方法时的经验教训,创造出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新领域的新问题。

4.教育及其科学研究经验事实材料和继承。中外教育及其科学研究的历史中蕴藏着宝贵的遗产,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批判继承,即不能采取“国粹”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既不崇洋媚外,也不闭关排外。要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及科学研究体系所用。

(三)计划制定的步骤和方法

1.课题的明确表述。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中学教育科研中,在课题名称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第二,课题名称外延太大,研究对象的表述含混不清。第三,课题名称表述中研究的范围不清楚。有的学者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2.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即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3.研究范围和内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否则,研究就无法进行。

①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了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中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欠发达地区中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就非常重要。

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②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所以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例如:“化学教育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指学生动手实验。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称为“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在中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在中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结构指标的方式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分析一个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生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使课题研究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通过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确定其操作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包括对所有关键概念下定义。如“在培训工作中提高中学校长政治素质的研究”中,不仅要对“政治素质”这一概念下定义(即政治理论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工作作风素质),还要指出“政治素质提高”的研究范围,即只涉及培训工作中校长政治素质的提高。

给变量下抽象定义,确定其结构指标,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

(2)研究的内容。

研究范围限定以后,就要着手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很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中学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如“班主任德育素质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这个课题,属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试的班主任进行“德育素质评价”,分析当前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与班主任的德育素质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出研究成果。比较简单的研究课题也要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如“某职业高中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第一,分析几年来自费生的报名情况,从招生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二,对几年来自费生与公费生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从培养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三,对几年来自费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从分配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四,如有需要,对有关职业高中办学模式与收费政策进行可行性的相关研究。

4.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中学教育科研的每一项题目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对中学青年教师的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般总要用到经验总结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的教育方法,则宜采用实验法。在中学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例如,我们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时,当然主要采用实验法,但也要使用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进行测验),也可以用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了解学生的反映)。再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