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42

第42章 教育科研的实施与管理理(6)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写出。

当前在中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工作经验总结。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很不够。第三,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结论不科学。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是必须解决的。

5.研究对象。

在研究计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对被试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选定具体研究的被试,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景或某一类对象的一般规律性,以使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体范围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这部分内容可写在研究计划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在研究方案中。

6.研究程序。

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7.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并发展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析,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

8.研究组成员。

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

9.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任何科研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研究用品,中学教育科研也不例外。例如研究中查阅文献资料,不论研究资料是购买、租借还是复印,都需要一定的资料费。进行调查,就需要一定的调查费。印制问卷需要纸张和印刷费用,访谈调查有时还需要录音设备。进行实验要有实验设备和器材,要有实验费。最后的研究数据需要计算器和计算机统计处理,需要有计算器或统计上机费。有些较大的科研项目,还要开会研讨,这就需要会议费。进行经费预算,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认真计划,不仅要有具体数目,还要写清用途。从课题管理角度来说,对此要审批,还要监督使用情况,如果发现有使用不当的情况,或者科研任务因研究者主观原因未能完成,要有惩罚措施。

(四)中学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要求

制定中学教育科研计划,要遵从以下要求:

1.认真细致。

认真细致是中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作风。认真细致地查阅资料,认真细致地进行思考,认真细致地讨论修改,教育科研计划才能制定出来。把研究计划看成形式,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对课题研究毫无帮助。

2.明确具体。

制定教育科研计划,必须明确具体,越明确具体越能起到研究计划应起的作用。无论研究课题是大是小,研究计划结构中的项目都是必要的。如研究课题较小,研究人员少,最后两项,即“研究组成员”和“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要求”可以省略。研究计划中不应该有套话、废话,不应该有不必要的修饰词。

3.科学性。

研究计划的制定一定要讲究科学性。要符合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要在掌握一定理论和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计划的制定又要切实可行,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如果制定出的研究计划看似水平很高,但实际上不能实施,这个计划也是无用的。

在具体执行计划过程中,也许会发现原定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原定计划进行某些调查和修改,补充必要的内容,或删掉某些部分,把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必须说明修改理由。并保留原件作为附件,这是科研的基本特点所要求的。

总之,从事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必须重视研究计划的制定,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制定研究计划的能力。

4.计划制定的要求。

制订研究计划的要求是:控制什么条件,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来确定。如果研究教学方法,那就应把所采用的各有特点、截然不同的方法,如发现法与指导法,集中识字法与分散识字法等保留外,将其他条件,如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学习材料、学习时数、作业等条件都控制起来,使它们都处于相同均等状态。

(1)要确定好研究对象与人数。研究对象不能限于某一特殊区、某一特殊单位、某一特殊人,而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单位,并要保持一定的数量,确保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2)要以科学的方式搞好抽样定点。把有意抽样、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结合起来,确保研究方式的科学性。

(3)要选用好搜集材料的方法,安排好研究活动的步骤。选用恰当的搜集材料的方法,安排好合理的研究活动步骤,这是保证研究效率和排除干扰因素的根据措施。要把所选用的方法同所安排的步骤统一起来,并填入表格之内,使之便于实施,便于检查,以提高研究活动的效率性。

(第三节 )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推广

一、科研成果的价值判断及作用

科研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结论和表现形式。科研成果评价指借用现代可行的评价手段,对教育科研成果给予价值判断。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我们取得科研成果后进行的成果鉴定或评审,主要目的是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向提供资助的部门汇报,并获得学术界的认可;第二是在阅读和查阅文献过程中,需要对他人取得的成果进行判断和评价,以确定资料的取舍;第三是对某一课题领域内已取得的大量成果进行整体评价,以提高研究的理论层次。

(一)教育科研成果评价具有提高科研水平的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科研评价机制通过反馈原理具有对科研目标的导向作用,使偏离科研目标的失误得到及时的修正,使研究理论假设的不完善得到充实,也会因情况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而调整研究的设计。例如,上海阐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实验的总结中提到“成功教育”思想也不是一下子概括出来的。最初尽管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清楚的,已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是切实有效的,但是仍不免困惑,只是在科研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归纳和总结”,“着重于对子课题和各种措施和方法的共同点以及内部联系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之后,才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为理性的“成功教育”思想。

(二)具有强化意识、提高教育科研人员素质的作用

教育科研的复杂性和周期性,要求科研人员具有科研的科学意识,而这只有在对科研过程的经常性评价中才会得以实现。所谓科研的科学意识,首先是指对科研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意义的认识。科研能否获得预期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即:目标要清晰、态度要认真、操作要精确、观察要细致、比较要周密、论证要严谨。科研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上述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科研过程中的科学水平,从而使预期的内在、外在效度都获得保障。越来越多的教育科研组织者重视对科研的短期培训和中期再培训,究其原因,就在于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人员素养,而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科研评价中的反馈信息所提供的经验和资料。

(三)教育科研成果评价具有发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改进教育决策的导向作用

成果评价是对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或好设想、好方法的科学论断,必然成为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据。因此,其对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深化改革也必然具有指导意义。不论科研自身所探讨的课题的价值如何,科研评价对科研假设和理论目标的论证的正误将直接涉及到教育发展方向的正误。缺乏科学严肃性的评价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科研成果评价内容

无论教育科研具体探讨的课题是“求真”还是“求善”,其评价至少需要论证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三部分内容来覆盖科研的全过程,以鉴定其“理论目标”、“过程控制”、“成果评定”三个关键环节的科学性水平。

(一)论证性评价

旨在通过理论的研讨、对教育科研的理论假设的科学水平、科研课题的理论根据和科研设计的科学性水平作出鉴定。其大致可包括下列内容:

1.科研理论假设的科学性水平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原理;

(3)现代教育学原理;

(4)现代心理学原理;

(5)现代系统论观点;

(6)(自然的或社会的)学科理论基础等。

据此论证科研的理论假设在下列三个层次上的科学性水平:(1)经验事实的充分可靠性程度;(2)理论依据的正确程序与充分程序;(3)理论假设与相关原理的相容程度。

2.科研课题的科学性水平

(1)科研课题确立的必要性(理论发展的意义);

(2)科研课题确立的可能性(社会实践的意义);

(3)科研课题的先进性(创造性程序,可能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的,国内的,省市的还是什么层次的);

(4)实验课题的社会效应(即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挥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作用的效果如何)。

3.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水平

(1)可归因性程度。即论证科研的共变关系是否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匹配程序,主要无关因素处理是否得当,控制机制是否健全。

(2)可操作性程度。实验变量明确具体地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语言,编定操作规范和程度化序列。

(3)可比性程度。实验教师、接受教育者、条件、环境、管理、设备等诸多因素随机处理的水平,是否具备可比水平。

(4)可测性程度。对于自变量的操作、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标量显示,资料、数据完整的程度等。

上述内容一般采用“优、良、一般和差”四个级别评定,也有做一定的赋值,然后作统计处理的。

(二)形成性评价

1.前期工作水平

(1)科研工作组织落实情况;

(2)科研管理系统、规章是否完备;

(3)评价目标与方法确立的情况;

(4)科研的预测及有关资料完善的程度等;

(5)科研的预测及有关资料完善的程度等。

科研前期工作的质量水平是整个实验的基础,科研的科学性水平往往因前期工作的疏漏或不完备而造成无法补救的缺憾。

2.实验的控制水平

(1)实验因子的操作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对所遇到的干扰采取的对策是否得当,作了怎样的调整,是否会造成实验目标的偏离;

(2)无关因子的控制水平是否有助于实验因子的操作和对实验目标的观察、研究,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否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手段,对原设计中的无关因子及其控制是否调整(如实验人员、对象、设施……);

(3)实验对时间的控制是否符合常态要求而不违反可比原则,对时间控制的具体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其对实验的影响程度如何;

(4)实验经费和教育投入变动情况。

3.科研观察与比较的分析水平

(1)实验因子的操作和无关因子控制的观测记录是否完整、精细,科学性水平如何;

(2)科研全过程中,对科研设计、评价目标的初拟内容、操作控制方案资料是否完整,处理是否得当;

(3)科研过程中的测定、对比资料是否完整,分析是否准确;

(4)科研管理记录及有关分析资料等。

(三)终结性评价

教育科研总体成果的水平,成果理论与实践价值的鉴定,最终集中反映在终结性评价之中。终结性评价的意义远不在于对课题自身的肯定,而在于将决定课题成果的推广与否。因而是教育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关键的一环。终结性评价通常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题规范化水平

(1)课题设计、方案落实的达成度如何;

(2)课题操作和测试的信度;

(3)课题的资料分析与统计推断水平。

2.课题效度水平

(1)内在效度的总体鉴定;

(2)外在效度的分析(适用范围、条件等);

(3)课题的效益分析(教育投入、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