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48

第48章 学校其他日常工作管理理(2)

4.在大规模活动进行过程中,负责随时监控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生事故,负有首要的组织抢救、应急疏散、维持秩序等责任(未直接参加的活动除外)。对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负有主要责任,代表学校及受害师生依法向有关责任单位追索民事赔偿,以维护学校及师生正当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5.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学校方面的原因引起时,校长要代表学校承担主要的法律责任(一般主要指民事责任);若事故中校长本人有失职甚至渎职行为时,要负直接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6.负责活动结束后组织进行安全工作小结等。

五、学校的交通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学校交通安全工作顺利、持续、稳定地开展,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工作规程。

(一)交通安全应制定的几类规章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校长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确定对学生交通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的学校主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政教处、教导处、团队和学生组织等部门以及各年级、各班级的岗位责任制,主要是确定有关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交通安全工作的责任。

2.学习培训制度。主要是确定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施教者事前参加有关交通安全知识学习培训的规程,这一制度是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的主要保证。

3.随机教育制度。主要是针对学生交通活动的多样性、动态性,确定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适合这一特征,随学生交通活动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保障交通安全教育随时到位。

4.检查评价制度。有本学校的自我检查评价制度和上级对下级的检查评价制度。在上级对下级的检查评价制度中,有学校对政教处、教导处、团队和学生组织等部门及各年级、各班级的检查评价制度。检查评价制度主要是确定本学校自我交通安全工作的判断或上级对下级交通安全工作的判断,是学校交通安全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的保障。

(二)在制定学校交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制定前,应充分酝酿、广泛讨论,要使广大干部、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具有正确认识;

2.要把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既要符合工作要求又要切合实际;

3.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制度的内容成为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意志,要避免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包办代替;

4.制定的条文应力求简明、具体,便于记忆、执行和检查;

5.制度制定后,要公之于众,以便相互监督,共同遵守,落到实处;

6.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随着形势和情况的发展变化,还要及时修改、补充。

六、维护学校治安秩序

(一)学校要对学生人身安全提供保护

学校的师生员工都应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校园内违反法律、法规、校规的活动。学校要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保护。

(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1.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

2.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对流失生、有劣迹的学生,要进行全面调查,督促、动员那些参与违法犯罪的学生主动坦白交代,区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育处理。要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特别要把女生宿舍作为重点,要有人管理或设专人负责,要加强夜间值班制度。要将设在校园内的经济实体、出租房屋与教学区、生活区分开,校园内原则上不准设与教学无关的经营性网点。

3.加强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防、自卫能力。应结合形势,组织学生参加适合其年龄特点、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体和公益活动,切实加强人生观教育,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发动师生积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在校园内外大力弘扬正气。

4.建立健全专群结合、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应在公安机关帮助指导下建立健全基层治保组织,组织人员加强对校园、教职工和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要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地区的治理,严防敌对势力、犯罪分子伺机破坏。对在学校周边200米以内区域开设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要按有关文件规定予以处罚或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校园居住的外来人口要进行认真清查,凡不符合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迁出校园;未经学校批准,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校园开展活动。

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重点部门、关键部位配置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监控设备。要建立健全群众治安保卫组织,联防联治;要充分发挥学校安全保卫队伍的骨干作用,并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的积极作用;要加大对师生员工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和自防自救教育,有条件的中学校都要聘任法制副校长。要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教学、后勤设施,落实到学生宿舍和校外学生公寓,责任到岗位,责任到人。

5.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校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及治安的情况;保护案发现场并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校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6.参加所在地区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7.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减少“流失生”,帮助“后进生”,防止在校学生犯罪。学校应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社会的支持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认真抓好“后进生”的辅导、教育工作,建立“后进生”工作的责任制,指定干部、教师对其进行具体帮助,力争不造成一名学生掉队。

(第二节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

一、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原则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校体育卫生和学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组织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现学校体育卫生任务,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一)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科学管理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负有重要责任,我国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各级中学的体育卫生工作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是学校进行体育卫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遵循。同时,由于学生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年期,身体发育的水平和状态都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保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科学性。

(二)体育工作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

所谓普及,就是面向全体,从广大学生的基础训练抓起,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使全体学生都成为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谓提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普遍提高,使广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都得到提高;二是重点提高,使部分基础较好、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得到提高,一方面进一步带动群体活动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体育活动培养骨干,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普及与提高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又互为条件,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学校的体育工作要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不同于专业运动训练,它的根本任务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所以,学校的体育工作以普及为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所有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打好身体基础。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三)卫生工作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以预防为主

在学校的卫生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预防和治疗的关系,应该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和治疗紧密结合起来。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加强卫生教育、卫生监督、卫生保健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

(四)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

学校的体育工作和卫生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发育的两项不同工作。体育是通过身体锻炼引起身体量和质的变化,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卫生是通过对疾病的防治,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持机体的工作能力。然而,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这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要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在积极开展体育运动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卫生工作;要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在积极防治疾病的同时,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学校管理者要采取措施,使学校体育组和卫生室的教师及工作人员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研究和不断改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和卫生工作。

二、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现状,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工作,摆正体育卫生工作的位置,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为增强学生健康水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

(一)保证国家有关体育、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首先要用政策精神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认识,使“健康第一,体育为本”的思想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其次,要造成一种有利于强化学生健康意识的环境氛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简称两个条例);再次,做到三个“必须”,即体育时间必须保证,领导抓体育必须到位,体育经费必须落实。

(二)建立健全体育与卫生工作管理机构

根据学校情况,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有的成立“体卫处”,作为一级职能机构;有的组建“体育卫生工作指挥系统”,统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无论什么组织或机构,其任务是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学校有关体育、卫生工作。要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尽职尽责。

(三)制定体育卫生管理目标和计划

用目标和计划统一人们的行动,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首先,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出经过努力,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实现的体育卫生工作总目标,并根据总目标,由各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出实现总目标的分目标或实施计划。如:体育教学工作目标和计划、运动队训练目标和计划、卫生工作目标和计划、课外群体活动目标和计划等。

(四)制定体育卫生管理制度

用制度规范人们工作的行为,实现有序管理,主要有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学校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学校体育设施管理制度,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学校体育竞赛奖励制度等等。制度一经公布,就要严格执行,避免形成一纸空文。

(五)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改善体育卫生条件

基础建设包括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两项内容。学校领导应把这两项基础工程视为学校管理战略性内容,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长远,逐步建设好。基础建设不能只靠国家,应该主要靠自己,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六)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规范的管理

1.学校体育工作规范的管理

(1)体育课管理。

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体育教学。它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顽强的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教学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理论课在室内讲授,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等。实践课在运动场馆训练,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课的管理主要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

体育课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抓教学大纲的贯彻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它指明了体育教学的方向,是国家指导体育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学校管理者要组织全体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按大纲的精神指导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