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受人尊敬的演讲风格(1)

不同的人,演讲时给人的感觉会很不一样。有的人演讲让人觉得沉重而深刻,有的人演讲却让人觉得轻松而真挚。有的人喜欢微言大义,通过一点点文字表达出很多内容。有的人喜欢婉转含蓄,希望人们自己去琢磨话外之音。不同场景下,可能需要不同的演讲风格;而同一场景下,不同的演讲风格可能取得截然不同的沟通效果。风格是语言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必须树立自己独特的讲话风格。

(第一节 )演讲语言的风格美

演讲风格,是不同个性的演讲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进行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的选择、加工、锤炼而形成的。要使演讲词能达意,妙语连珠,多姿多彩,就要精心追求演讲语言的风格美。

一、凝练的美

凝练的风格,是由演讲者从表达演讲内容出发,恰切运用蕴含丰富、意义深刻的词语和修辞方式,使句义的缀合以单独连接为主而形成的。用语集中而丰满、简洁而味长,是凝练的主特征。如一位演讲者对女英雄刘胡兰的赞颂:

敌人一口气铡死了六个同志.让十五岁的你看什么叫死。你早知道那是怎么回事,没眨眼就走过去,让誓言变成画面。当你的头枕在铡刀另一边,你告诉刽子手:不怕死的,就是共产党员!你是站起又倒下的,但归根结底,你是倒下又站起的!

演讲运用生动凝练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刘胡兰的形象气吞山河、光照日月,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加之他选用的词语音节整齐、铿锵有力、寓意高深、适境得体,给演讲平添了悲壮感人、余音不尽的音响和色彩。

二、繁丰的美

繁丰,就是泼墨纵笔,不惜反复,话说得痛快尽致,意思表达得酣畅淋漓。其特点是句义复合意义缀合,即在一个语义段落中,围绕一个命题或中心思想,反复描述或说明,加重语气,深化主题。如孙泱的演讲词《理解万岁》:

乘着创世纪的诺亚方舟,理解是那只窥探到大自然,衔回了橄榄枝的鸽子;

沿着千回百折的汨罗江,理解是屈原感叹社会而传唱于今的骚体长诗;

拨出高山流水的琴声,理解是蔡锷、小凤仙人生难得一知己的知音一曲。

反复的同义回环,渲染气氛,造就气势,强化节奏,加深情感,使理解之歌响遏行云、荡气回肠。

三、朴实的美

朴实的语言特点是质朴无华、平白如水、清新自然、不加雕饰,少用比喻而多用白描,使语境语义纯净、真诚、厚重,形象亲切、生动、感人。语言的自然天成,是一种美的极致。“理不直指,情不显出。”作者的感慨情致和见识,自然贴切地表露出来。

也许,平庸会对你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哪条大路平稳走哪条,保你一生快乐。如果这样,你在平地上走了一辈子,临终时你依然在平地上;而别人在高峰上尽管只攀援半步,但他已经站在你的平地之上了。

《路,在你脚下》的演讲,格调厚朴、境界大方、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以高瞻远瞩的境界开拓攀登之路,鼓励听众“迈开无所畏惧的坚实脚步,走向憧憬,走向希望!”

而这些美好哲理的表达,却是通过朴素简明的语言来点拨的。

四、绮丽的美

绮丽,是与朴实对应的语言风格。它多用形容词语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以及句子的整齐组合和双声叠韵词语的运用,力求达到绮美绚丽、情感浓郁。演讲者要把事物的形状和事件的背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听众,必须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色彩的明暗、感触的硬软以及声调的响亮与沉郁,使演讲情景交融、丝丝入扣、出神入化、灿烂可观。如冯艺的演讲词《我们正年轻》:

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我们的心声呀,就是我们开始自由呼吸的时候流出的,流出积蓄已久的真挚的爱,流出绿绿的幼稚,流出皎皎的天真,流出殷殷的血丝,我们一定能养育出那森林、那牛羊、那鲜花;当五彩的世界还在梦中,我们就毫不犹豫地仰起那红润的迷人的嘴唇……

演讲以绮丽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的画面,并且通过每段落内部的意思衔接,蝉联而下,一气呵成,表示了事物之间的连锁、因果关系。

五、庄严的美

庄严就是庄重肃穆、沉稳典雅的语言格调,它给人以高雅严谨、雄浑壮丽的感觉。庄严风格的形成因素,多因古词语的大量运用,以全称来称谓事物或运用正式交际场合的词语等。它常用于政论演讲及气氛庄重的场合。如:

我经常到天安门广场散步,那规模浩大、气势宏伟的广场使人心旷神怡。广场中央屹立着用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的巍峨纪念碑,高高的碑心石上,用镏金板镶嵌着八个闪闪发光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每当我瞻仰碑的雄姿,心中就激起无际的波澜: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岁月中,革命先辈和广大爱国人民、青年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血肉之躯铸成的,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魏久明《用青春建造新时代的丰碑》的演讲词,读来庄重典雅,慷慨激昂,气脉贯通,逻辑严密,演讲者用壮美多姿的语言于神圣拜谒的庄严场合,因而使人感受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远博大,雄伟永恒。

六、灵秀的美

灵秀的语言能给人以错落有序、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源于使用绘声绘色的词语、利用语义语句的错综奇变以及句段篇章的词义重叠或变形多义组合等,它能增强演讲的鲜明性、生动性和抒情感。如了烈钧的演讲词《赞美你,太阳》:我赞美你,太阳!你照亮了人间的道路,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孕育出一部壮美多姿的史诗。

想一想:秦时明月,汉时雄关,郑和帆影,虎门销烟;

听一听:辛亥钟鸣,“五四”怒吼,北伐枪声,卢沟惊雷;怎禁得住赞美的歌吟——南湖船头熹微的曙光,井冈山烂漫的朝霞,延水河畔艳红的旭日,中南海里明媚的煦阳……

演讲词灵巧地缀合多层语义,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景物到抒情,从对比到印证,层次清晰、有条不紊地绘出一幅争妍斗奇、恢弘奇伟的历史巨卷。这组句群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四段话,承上启下,句序合理,条理清楚,照应严密,加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遂使演讲词句群形似锁链,环环相扣,句句相连,相互媲美,对称生辉。

七、豪放的美

豪放就是澎湃宏阔,激越高昂,豪壮刚健,英武奔放的语言风格,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其特色主要表现对词语声音色彩的选用上:“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刘大魁《论文偶记》)豪放的语言风格听来使人感到博大高远,气势宏伟,雄阔俊伟,豪气英发:

朋友,你看过名山大川的飞瀑吗?

那简直是力与美的化身!它那飞流直下的风姿似骏马奔驰般洒脱,它那砰然千里的气势如大江东去般雄浑。远远望去,仿佛一条驾雾腾飞的猛虎。

于是我突发奇想,思索着一个人生的命题:积聚与腾飞!

芦锡铭的演讲词《飞瀑前的沉思》,如强弩连发,激浪淘沙,直抒胸臆,直泻感情,语言气势与演讲词豪迈激越的思想内容和谐一致、有机统一。加之句式齐整、抑扬有致的词语运用,烘托了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

八、柔婉的美

柔婉就是轻柔委婉,纤秀清丽,平和潇洒,曲折生姿的语言风格。柔婉风格的形成,出自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有机结合,构成了语言的柔婉美:

为黄土地添一抹新绿,在凛冽的寒风中倔强地追求,虽然弱上,毕竟想成长;虽然幼稚,毕竟想成熟;虽然局限,毕竟有梦想;虽然默默无闻,毕竟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显示看自己做儿子的价值,这就是黄土地赋予我的性格。

王安的《黄土地,我的理想大地》的演讲词,通过细腻多姿、一波三折的抒情比喻,将作者对黄土地的希望、理想和感情有滋味的逐层托出,用语言声调描绘出奋斗之歌的多层次旋律,使听众在逶逶迤迤的情绪意蕴中,领略黄土地的博大情怀和坚强性格。

演讲语言的风格美同演讲者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个性特征等个人因素,同其所处的民族风俗、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紧密相连。不同的时代、地域、民族,不同的文化、生活阅历和思维模式,构成了演讲者语言修辞的不同地方、民族、语体、语言习惯等的不同风格基调,这也是值得演讲者格外注意的。

(第二节 )如何做到语言言简意赅

微言大义,是所有演讲大师的追求。惜字如金,是所有善于讲话的人共同遵守的一个习惯。如果观察一下,不难发现,现实中讲话最受欢迎的,不是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而是那些言语不多,但字字千钧的人。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紧张,时间安排紧凑,没有人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听别人唠叨,只有那些言简意赅、片言只语就能把话说清楚的人,才能既让人有耐心听讲,又能完整地传达出应有信息。言简意赅是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讲话者修养与风度的体现。

一、准确传达意义

言简和意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的要求,是使语言表达既能传达完整信息,又不需要费太多词句的讲话技巧。言简意赅的首要点是意赅,把要说的话说清楚、准确、完整。

1.科学使用概念与术语。语言准确性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概念与术语。用的概念和术语应该是听众比较熟悉、能够理解的,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概念与术语。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术语,应该想办法加以解释。另外,汉语中有许多的多义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如果使用这类多义词,应当加以说明解释,让听众明白此时此刻的含义。

2.正确组织语句。语句的组织要符合逻辑规律,符合语言习惯,使大家都听得明白,容易理解。由于思想的速度总是快于讲话的速度,如果不用逻辑来约束语言,讲话将变得非常零乱,漏洞百出,或者词不达意。

3.语句的选用要与场景符合。讲话要准确,还必须考虑到场景因素。一句字面意义相同的话,在不同场景下传达的信息是有很大差距的。有些话语可能本身并没有语法上的问题,但放在特殊场景下却会惹出麻烦。比如一位领导去看望家中出了事的下属,该下属的儿子因为车祸丧生。领导问:“家中有几个孩子?”答:“三个。”领导说:“幸好有三个孩子。”此场景下,这样的问答本身就不应该,更不应该的是最后那句话“幸好有三个孩子”所传达的信息让人很容易理解为“死了一个没什么大不了的”。

二、朴实自然

最让人感动的话,不是用华丽辞藻说出来的话,而是用生活语言说出来的话。生活的语言是大众的语言,是经过千百万人使用、经过时间洗礼的语言,是最朴实最自然的语言,往往也是最精炼的语言。一般而言,生活的语言也是最容易打动人的语言。1976年1月,联合国大会讨论是否为周总理的逝世降半旗致哀,当时联合国还没有为哪个国家领导人的逝世降半旗致哀的先例,西方国家为了打压中国的国际地位,找出种种理由来反对。这时,联合国秘书长出来说:“他(周总理)的国家有十亿人民,他自己却没有儿女;他是一个如此大国的领袖,却没有一分自己的存款,哪位能做到这两点,以后联合国都会为他们降半旗致哀。”这里没有列举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只是列举两个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例,无儿女、无存款,足以说明这位总理一心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高风亮节。这样的话语很朴实,却极具震撼力,所有反对的人听了之后,都不敢也不愿意再反对了。

三、精炼

语言的精炼,就是用简单的形式、最少的语句,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

语言的精炼,不但体现了用词的经济,更是讲话者内在修养的体现,尤为重要的是,它还体现了讲话者对对方的尊重。啰嗦的话语,不仅耽误听众的时间,考验对方的耐心,而且会让对方觉得不被信任,因为过多的解释很可能被对方认为是对他们智慧和理解能力缺乏信心。

我国古代文人特别讲究讲话与著作的语言精炼,如果能用一个词表达出来的含义,绝不会多费字词多用一句话来说。一部《道德经》,只有五千字,但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现代哲学可能用百万字都说不清,而《道德经》正是老子口述,别人记录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总共也不过五万字,但其中蕴藏的政治、哲学、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内涵,却不亚于一部百科全书,《论语》是孔子的讲话记录。从这些古典名著中,可以学到很多精炼语言的技巧。

当然,语言的精炼简洁不等于简单,不是不顾内容的省略。相反,语言的精练是在保持内涵丰富、蕴意深刻基础上的语句缩减。不注意内容的随意省略,不但不能使表达简洁,反而会妨碍意思的完整,增加听众理解的困难,使语言变得苍白而肤浅。

要做到言简意赅,对讲话者的知识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那些知识面广博,词汇量极其丰富,阅历很多的人,才能够全面把握好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表达得完整全面,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方式是关键。同时,也要求讲话者具有良好的语言处理技巧,能够准确地选择词句,能够巧妙地搭配话语。言简意赅是语言艺术的重点,是考验讲话能力的起点。想让自己成为讲话大师,不要追求口若悬河,先从学习节约话语做起吧!

(第三节 )如何使演讲含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