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04

第4章 充分的准备是成功演讲的基础(3)

顾名思义,演讲中的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虽然破旧立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收到出语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讲者在《我们不愿做睡狮》的演讲中说: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所以演讲者鲜明地提出“我们不愿做睡狮”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

四、由此及彼

事物是辩证的,问题总有多面性,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影响,我们在表达某一观点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当然,坚持和强调“这一方面”是应该的,因为它也是正确的公认的观点,但如果我们顾此而失“彼”,就会妨碍认识的深入和工作的改进,因为随着事物的发展,坚持和强调“另一方面”的意义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讲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认现有观点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适当加以强调,就能达到演讲观点深、新并举的目的。如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演讲中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观点“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他说:生活上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就越来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其突出表现就是身勤脑懒,整天东跑西颠,显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费及脑筋的事,却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工夫去深入思索,因而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来……唐代韩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们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进行理论思维。以往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层次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这一点无疑是应该的,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当中,光讲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演讲者提出的这一新观点,对市场竞争中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五、由浅入深

有时关于某一问题已形成结论并被人们当作“定论”广为接受,似乎再也没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只要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风景那边更好”。如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过一本极为畅销的书《始于幼儿园为时过晚》。当时人们普遍认定的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在中学,中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而井深大则把问题再深入挖掘一层,认为还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最后的结论是:不!幼儿园也已经太迟。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生下来的婴儿具有100亿以上的脑细胞,同没有“接线”的计算机一样,在这样的头脑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是否给予刺激,将决定“接线”即组成头脑的形状的好坏,所谓“接线”在四岁时要完成60%,八九岁时要完成95%,十七岁时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儿时,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这虽然不是一个演讲实例,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对演讲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第六节 )如何使演讲具有感染力

一、讲话的误区及困难环节

如果存在下列讲话误区中任何一种,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讲话仍然将丧失它的大部分效力。

1.目的不清。你希望通过特定的方式来激发听众,但是他们绝对无法由你的东拉西扯中摸清楚你的目的所在。

2.缺乏清晰的组织和驾驭能力。你的发言缺乏好的架构,而且从一个要点到另一个要点之间没有必要的逻辑关系。

3.充斥过多信息。你用细节性的信息大大加重了听众的负担,而那些信息中有些是过于技术性的,大部分则毫无必要。

4.对思想、概念和信息的支撑不够。你强制性地提出了某个具有争议的议题,但是却没有通过生动有趣、易于记忆的故事和范例来支持你的理念。

5.声音单调.应付了事。你深信自己的主题并为之激动不已,但你的声音和讲话方式并没有相应投射出你的感觉。

6.未满足听众的真正需求。你集中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而非听众有兴趣听到的东西。

这些失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某一领域的提升将使得你同时也能在下一个领域有所进展。当然,真正磨练口才能力需要耐心和不断的练习,但认识到和消除这6个重要讲话误区却能给予你区别于其他人的竞争优势,并百分百地提升你的讲话能力!

除了上述6个主要的讲话失误之外,讲话者还经常会遇到5个难以应付的环节。对讲话人而言,这些环节上他们往往面临着最艰难的局面,而且也最易失去听众。这些环节是:

1.开头:如何吸引以及继续保持听众的注意力,并以自信的形象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2.结尾:如何避免虎头蛇尾,运用某种技巧保持观众的热烈情绪。

3.过渡:这往往是出色的讲演和平庸的发言之间的区别所在。

4.问题和答案:无论哪位听众提出问题,都必须能够控制局面,维持专家形象。

5.形象化的辅助工具:形象化的辅助工具如果用得不好反而会为其所害;听众90%的注意力都会被它们吸引过去。反之如果运用合宜,你将赢得90%的听众的全神贯注。

二、增强演讲感染力的原则

(一)永莫令人生厌

数年前的一个晚宴上,诙谐风趣的剧作家诺尔·考尔德和匈牙利女影星艾娃·伽伯之间有一席交谈。

“诺尔亲爱的,”艾娃说,“你听说可怜的巴哈纳白的消息了吗?他在西班牙被牛狠狠地顶伤(gored)了!”

“他怎么了?!”考尔德惊慌地嚷嚷道。

“他被一头牛顶伤了。”

“谢天谢地,”考尔德说道,“我以为你说他有多枯燥无味(bored)呢。”

永莫令人生厌。只要你不把听众烦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他们几乎能够宽容任何过错。作为讲话人,你的第一要务就是言语生动有趣;这正是你力量的源泉:你的影响力高低恰恰取决于你吸引听众的程度。如果你讲得既有趣好玩又易于记忆,那么坐在下面的人自然会把你当作是一位效力强大的讲话人了。

(二)吸引、启发和激励

你要让人们大吸一口气、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绝不让他们感到枯燥,从而吸引到你的听众。触及听众内心深处的情绪,擦亮他们的双眼并使之有所感受,从而启发和鼓舞听众有所行动。人们采取行动从来不是因为理智思考的结果,而更多的往往是情感上的受益或恐惧导致激发了他们的行动力。作为讲话者,你必须激励人们思考,并且放开胸怀考虑你提出的理念。

(三)赢得当众讲话的优势

信心和口才总是如影随形。你讲话的次数越多就会越自信——不仅你的表达能力大长,而且你的总体技能也会得到提升。当你能够更加轻松地摆脱恐惧时,你便真正具有了说服你的上级、同事或者顾客的能力。

(四)为演讲设计一个精彩的段落

像警句是一次成功演讲的点睛之笔,精彩段落则是为之泼洒的浓墨重彩.就像警句是一次成功演讲飞溅的浪花,精彩段落则是它高高涌起的潮头。由此可见,警策之句与精彩段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从谋篇布局,表达中心的角度看,段比句更重要,离开了精彩段落,警策之句便成了无源之水。极而言之,一次成功的演讲也许会没有闪光的警句,但是,它不能没有升华主题的段落、归纳中心的段落、畅抒情感的段落、传神描写的段落和讲述扣人心弦事件的段落。

那么,怎样设计演讲中的精彩段落呢?

内容上——最能表现演讲主题的材料。

1.一件难忘而激动人心的事情。这是论证、说明中心的事实材料。许多成功的演讲证明:一件催人泪下的往事追述,常常胜过精彩的论证,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件饱含深情地娓娓道来的事情,由于它的生动具体,不但能磁石般地吸引听众,更能长期地保存在听众的记忆中。被称为现实生活中“牧马人”的曲啸在以《人生·理想·追求》为题的演讲中,许许多多事情令人终身难忘,如被错判二十年徒刑,为了不连累妻子,劝说妻子和他离婚,“就这样我们在哭声中分手了。”又如粉碎“四人帮”后,曲啸被平反昭雪,当他听到“同志”这亲切的称呼时,这位久经折磨也未掉一滴眼泪的男子汉,此刻是“泪飞顿作倾盆雨”。事中见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2.一段精辟而深入浅出的议论。不论是何种功能、内容、类型的演讲,议论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使人信”演讲、论辩演讲、政治演讲,它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深刻的论证、严密的推理和将一个抽象而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只有做到这些,听众才能心悦诚服,懂得你所阐发的道理,相信你阐发的观点,接受你阐述的理论。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被授予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独特的“海明威式”的写作风格,也不是真诚的谦虚和谢意,而是石破天惊般的见解:“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独的生涯。”接着他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说:“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独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说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故弄的玄虚,可是态度鲜明而恳切,感情真挚而得体,使精辟的思想坦然地呈现于听众面前。

3.一则精炼而恰到好处的引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包括别人的语录、名言、诗歌和一段故事。比如著名演讲家李燕杰在《爱与美的凯歌》演讲中就有不少精彩的大段引用,有马克思对爱情的见解,马克思之女爱琳娜对她父母爱情生活的评价,有陈毅与夫人张茜、高士其与夫人金爱娣的幸福生活,还讲了文学作品《简·爱》、《青春之歌》中的爱情故事,还吟诵了《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到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诗句,最后展读一对大龄青年热恋中的书信。恰当地引用,不但有力地表现了演讲的中心,揭示了事物内在的规律,而且由于生动、具体、准确,开阔了听众的视野,丰富了听众的知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这些不断出现的引用形成了一次演讲过程中引人注目、使人兴奋的聚焦处,犹如一段风景中的若干景点。

语言上——最能抒发演讲情感的形式:

1.气势充畅的排比句和排比段。从组句成段上看,排比句是常见的演讲精彩段落的构成方式之一,它可将若干句数、结构大体相同的自然段,分行排列成具有意义段性质的排比段。这种修辞手法,可以集中而完整地反映事物,严密而有力地阐明观点,加强语言的旋律感、节奏感,从而气势充沛而流畅地抒发情感。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发表在《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在回顾了100年前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后,连用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起头的句子表明“黑人仍无自由可言”;在提出这次黑人运动的目的后,又连用三个“现在是”起头的句子阐明现在是实现“自由和正义”的时刻。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激情满怀地倾诉道:“我仍然有个梦想”,紧接着连用四个段落,每段都用“我梦想着”起头构成一组排比段,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令人神往,令人感奋。

2.叙述事例后的抒情和议论。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反法西斯的卓越战士季米特洛夫1933年在莱比锡审讯时的法庭发言,在以大量的事实痛斥检察官和庭长后,面对敌人的非法判决,仍激情昂扬地说道:“伽利略被惩处时,他宣布:‘地球仍然在转动着!’具有与伽利略同样决心的我们共产党人今天宣布:地球仍然转动着——历史的车轮向着共产主义这个不可避免的、不可压倒的最终目标转动着……”把法庭当成战场,将被告转为原告,季氏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用抒情与议论综合的语言塑造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抒情句、议论句组成的段落用在叙事后的好处在于,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由个别性到普遍性的总结,将一件也许是平凡、普通的事件渲染得情意真切,意义深远,使听众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包含的感情,从而激起听众的共鸣。因为作为一次性出现的听觉语言的演讲,若演讲者不对所举事例进行渲染、阐发,听众就不易明白你所举事例的目的、作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