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41

第41章 运用态势语言为成功演讲添色彩(3)

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就年龄而言,老年演讲者因体力有限,手势幅度较小,精细入微;而中青年演讲者身强力壮,手势幅度较大,气魄雄伟。就身高而言,个子比较矮小的演讲者可以多做些高举过肩的手势来弥补不足,使听众的视感拔高一些,而个子较高的演讲者,可多做些平直横向的动作。

三、手势的作用

1.沟通信息。正常人的手势可以在许多情况下反映出人的心态。外交官最会控制眼睛、脸部表情等以掩饰他的内心状态,但是对手势的控制不佳就会暴露他的真实心态。因此有人说,从外交官的手势上能得到在眼里与脸上得不到的东西。因为,特定手势会传达出特定的信息。而聋哑人则更凭借手势来沟通信息了。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手势的传达信息功能。

(1)轻拍。成人之间用手轻拍手背、手臂或背部,表示默契、理解或安慰。如上司轻拍下属的肩后部,则表明他真诚地赞许下属;轻拍肩前部或从上往下拍,表示他很倨傲而又故意显示宽容;而成人轻拍小孩子则是爱抚的表现。

(2)以手触头。手被称为是最具破坏力的武器,而头则是人体最敏感易受伤的部位。因此,自己以手触头表明“自我亲密性接触”。如手支头部,表明思考或女性需要安慰;手敲头部,以手抱头等表示陷入长久思考;手轻拍额头,表示腼腆、困惑;手抓头发,表示不满、困惑、害羞或痛恨自己。

允许他人以手触自己的头,表明对对方信任以及彼此关系亲密。如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双亲以手触对方的头。而男人之间以手触头,表明向对方伸出援助之手或给予祝福或施予攻击。判断属于哪类信息,需结合“姿态”及环境来考虑。

(3)用手指或笔敲打桌面、在纸上乱涂抹,表明不同意对方说法,借此来消除紧张感或不耐烦的情绪。

(4)咬指甲。这是婴儿吮吸自己手指的延续,表明此人心理上、个性上尚未完全成熟。

(5)玩弄物件,如打火机、手帕、头发、首饰等,表明心理紧张或为打击对方说话故意转移视线,或者利用手中玩物提高自己的气势(如将烟灰缸、茶杯等推人对方一边,侵犯对方的合理空间,扩大心理上的势力范围)。

(6)两手并拢成尖塔形,置于颚下倾听对方讲话,表明镇静或震慑,高傲或自信。

(7)两手垂于膝前,双手交握,表明宁静或虚心或女性化。

(8)将手插入裤子或上衣口袋中,是不让对方看破自己内心警戒心理的表现,不信任对方。

(9)摊手,有时加上耸肩,表明坦率或无可奈何。

(10)交叉双腕,表明解决手的放处或防患对方。

(11)握拳交叉,表明攻击或敌意。

(12)“4”字交叉,表明不安或缺乏自信。

(13)交叉双臂身前倾,表明批判地听,多半准备拒绝。

(14)手摸下颚,表示评价对方的人或所听的话。

(15)从上到下摸脸,表明为难。

(16)以手摸鼻,一般交谈时表示怀疑;求人时对方摸鼻,表示准备拒绝。

(17)交谈时摸耳垂,表示准备插话或厌烦对方。

2.反映做手势人的修养、性格。比如说握手,这个小小的手的动作,就可大致看出握手人的性格、修养、心态。

(1)乞讨型握手。掌心向上,表明被动、劣势、软弱、干不成大事的性格;也表明此人谦和,可以支配。

(2)控制型握手。掌心向下,表明优势、主动、支配的性格或心态。如丘吉尔的握手就是控制型握手。但这种握手一般用于敌我之间,在社交场合是不礼貌的,特别对待上级或长辈,用这种握手方式易引起反感;而学校校长要慎重使用这种握手方式,因为它容易使人对你怀有戒备心理,不利于开展工作。

(3)无力型握手,也叫“死鱼式握手”。握手的力量很轻,表明此人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没有气魄、缺乏热情。在生意场上不要用这种握手方式,因为这样容易被人控制。例外情况:手上有关节炎症的人或外科医生、艺术家、音乐家等出于保护手的目的也会伸出软弱无力的手。

(4)力量型握手。握手的力量较重,表明此人性格热情主动,也表明此人有朝气活力。

(5)先看一下对方的手,然后再握手。先看一眼对方的手是一种视觉侵犯,表明此人缺乏修养、无礼、傲慢、不友好。

(6)抓指尖握手。一种不标准的握手方式,是为了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而实行的。纵然态度诚恳,也会给人一种冷淡的感觉,事实上这种人的个性是缺乏自信。

(7)施舍型握手。伸出四个手指给对方握。表明此人缺乏修养、傲慢、绝不平易近人。但也有例外,如欧洲中世纪时贵妇人和男子握手。

(8)伸张型握手。离握手人较远时就手臂伸直,五指张开,多半加语言,表示热情欢迎,也表明此人热情豪爽的性格。

(9)自在型握手。陌生场合与别人一一握手。如歌星、影星的握手,表明他们旺盛的自我表现力;主人接见客人时的自在型握手表明礼貌。

(10)手套型握手。两只手抓住对方的手。表明对对方的热情或谢意或有求于对方。领导者注意,不能把手套型握手用于初见几面的人或仅有几天交情的人,尤其是异性,因为它会令人怀疑你的动机和意图。

(11)潮湿的手。握手时发觉对方手潮湿表明此人很紧张,炎热的夏天除外。手潮湿,医学上认为是“精神发汗”。当人的精神受到震动以后,刺激信号传到大脑,大脑发布命令,经交感神经刺激汗腺,于是就有微量汗排出。

(12)握手时间如果很短,表明握手双方友谊一般或属于陌生人。握手时间长,表明友谊深厚。和初次见面的异性长时间握手,是不礼貌的,并且让对方认为你心怀叵测。

(13)握手的方式也表明亲密度。如双手相握一左手握腕一左手握臂一左手按肩一左手拥肩,表明愈来愈亲热的关系。

除握手外,很多手势都可以反映人的修养、性格。手势过于频繁的人,一般说来思想较丰富、情感多于理智。

3.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仍以握手为例,法国人在进出一个房间时都要握手。而德国人只握一次手;一些非洲人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清脆的响声,表示自由;而美国人的握手像力量竞赛。典型的美国式握手是所谓“政客式”握手。在竞选的时候,候选人以右手抓住对方一只手,再以左手握在上面;或以右手握手,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前臂或右肩臂。因此,通过观察握手的方式,就可以判断出握手双方的民族文化。

其他可反映民族文化的手势如:日本人观看演出时以频频鼓掌来表示对演员的欢迎和鼓励,而同样的有节奏的鼓掌在英国被认为是表示对演员的不满、哄演员退场。在欧洲如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讲拉丁语系的国家以及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把三个手指头按在嘴上并发出亲吻的声音表示对演员的赞许,而在巴西人中这个动作是表示对演员的不满。在拉丁美洲国家用右手半握画弧表示招呼,而在美国则表示滚开,缅甸掸族人招呼的方式却是手掌向下,手指做出类似弹钢琴的样子。

四、学校校长手势语的正确运用

学校校长运用手势语时要注意手势的幅度、次数、力度等方面。

手势语的运用要大小适度。应注意手势的大小幅度,手势的上界一般不应超过对方的视线,下界不低于自己的胸区,左右摆的范围不要太宽,应在人的胸前或右方进行。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次数不宜过多,不宜重复。

手势语的运用要自然亲切。多用柔和曲线的手势,少用生硬的直线条手势,以求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手势语的运用还要避免不良手势:

1.与人交谈时,讲到自己不要用手指自己的鼻尖,而应用手掌按在自己的胸口上。

2.谈到别人时,不可用手指着别人,更忌讳背后对人指指点点等很不礼貌的手势。

3.初见陌生人时,避免抓头发、玩饰物、掏鼻孔、剔牙齿、抬腕看表、高兴时拉衣服袖子等粗鲁的手势动作。

4.避免交谈时指手画脚、手势动作过多过大。

学校校长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反映了学校校长自身的修养。要想从言行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就需要学校校长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节 )如何在演讲中合适的搭配服饰

体态语是演讲者的身体形态在演讲中表达的信息,是态势语言的一种,它分为服饰和仪表、站位和站姿、移动三个方面。

所谓服饰语言,在领导活动的范畴中是指学校校长利用服装(包括饰品)来提高自己在下属中的良好印象,从而有利于自己开展学校校工作的一种艺术。

关于服装给予他人的影响,人们早已发现并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儒家就有“君子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的思想。

现代社会,随着人际间交往的扩大,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心理状态的变迁,人们对服装和仪表更为重视,甚至把服装与自我相提并论,把服装看成是人体的一部分,是人们的第二皮肤,是自我的延伸。科林伍德说:“服装传递也是一种语言。”就是因为服装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起到语言的功能。

如何给自己学校校长工作中的对象留下美好的印象?这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服饰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有活泼美、华贵美、朴实美、时髦美、端庄美等。每个学校校长应根据自身的素质、气质、性格、选择最适合的服饰基调,在选定基调的基础上装扮自己,追求最佳的学校校长形象。

一、服饰的色彩与款式的搭配

(一)服饰的色彩效果

从视觉效果上讲,服装的色彩在人际知觉中是最领先、最敏感的,而其次就是款式造型。在人们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社会认同水准以及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已经给各种不同的色彩赋予了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含义;对色彩的情感、礼仪等心理效应有了共同认识,并通过教育、传统习惯等方式代代相传。我们只有按照这种共同认识标准去选择适当的色彩和搭配方式,才能适应和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才算是符合服装的选用标准。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知觉者不同的心理效应,给人以不同的象征意义。红色,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兴奋和快乐情感的颜色,对人的感官刺激作用十分强烈,它使人联想到鲜血、生命、太阳和火焰,象征热烈、活泼与浪漫,着红色显朝气、青春与活力。黄色,是一种过渡色,它能使兴奋的人更兴奋,活跃的人更活跃;同时,它也能使焦虑、抑郁者的情绪更难以控制。蓝色,是一种比较柔和、宁静的色彩,蓝色象征宁静、智慧与深远。由于它能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因而给人以高远、深邃的感觉。橙色,是一种明快、富丽的色彩,能引起人的兴奋与欲求。它使人联想到阳光,象征着活力与温暖。绿色,是一种清爽、宁静的色彩,象征着生命活力与和平。绿色能使人想到青春、活力与朝气。着绿色更显年轻、更有朝气。黑色,是一种庄重、肃穆的色彩。它既可象征沉着、深刻、庄重与高雅,也可以代表哀伤、恐怖、黯淡与恫吓。它能使人产生凝重、威严、阴森、恐怖等不同感觉。紫色,是一种华贵、充盈的色彩,象征高贵和财富,给人以富丽堂皇、高雅脱俗的感觉。白色,是一种纯净、祥和、朴实的色彩,给人以明快、无华的感觉,是纯洁、高尚、坦荡的象征。灰色,是一种柔弱、平和的色彩。它给人以平易、脱俗、大方的感觉,象征朴实、庄重、大方和可靠。

色彩能使人产生联觉,即让人从色彩的感觉中产生冷暖、轻重、扩缩等联觉。例如,红、黄、橙等颜色就能让人产生温暖的联觉;蓝、绿、白等色彩让人产生冷的联觉。于是,人们利用这种感觉,大都在冬天穿暖色调衣服,在夏天穿冷色调衣服。又如,明亮的衣服色彩使人产生轻感,着深暗服色则使人产生重感。因此,年轻人常用上深下浅服装颜色搭配,以便让人产生活泼、轻松、飘逸的动感。中老年人则在服装颜色搭配上较多采用上浅下深的方式,以便给人以稳定、坚实、沉着的静感。再如,暖色调的服装具有扩散特性,冷色调的服装具有收缩特性。于是,体型瘦小的人们喜欢穿着色彩透明度较高的浅色服装以显得丰满,而体型肥胖的人们则乐于选用色彩透明度较低的深色服装显得苗条。

现代服装很少是由单一色彩构成的,而是由许多色彩相互交错、辅助、点缀等方式搭配而成的。经搭配后的色彩所引起的观赏者的心理效应,与单色所引起的效应有明显不同。

服装色彩的搭配很有学问。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同色搭配法、相似色搭配法、主辅色搭配法,并由此派生出其他搭配方法。从公关人员服饰的实际礼仪效果考虑,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搭配方法,都应掌握一条基本原则——调和。

调和就是美,调和就是秩序。过于失衡的色彩搭配固然可以招来更多的注意,但恐怕不太适应在比较正式的礼仪场合穿着。当然,调和不等于没有对比,没有变化。调和,既可以是相似调和,也可以是对比调和。掌握色彩的调和原则是很重要的,否则,就可能出现如俗话所说的“红配绿,丑得哭”,“红配紫,不如死”的难堪效果。一般来说,黑、白、灰是配色中的几种“安全”色,因为它们比较容易与其他色彩搭配,而且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同时,应尽量避免深蓝与茶色、红配紫、红配绿,红色配茶色以及四种以上颜色混杂搭配,因为这些色彩搭配法效果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