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哈代名篇名句赏读
17689400000002

第2章 社会百态(2)

他同他的妻子在一起不愉快,但离开他的小女儿也不愉快,在这种互相牵制的境况下,简直无处可以逃避。

· 《蓓蒂》

费劳逊也许比淑大二十岁,但是年龄差这样大而婚姻却美满的也并非少见。

·《无名的裘德》

按照公祷书上所载的礼文,我是新郎自动并且自主选择的,而新郎却不是我选择的,得另外有一个人替我作主,把我给他,好像我是一头草驴,或者一只母羊,或者任何别的畜类似的。

·《无名的裘德》

因为法律总归是法律,眼前这个女人,虽然和他像东方和西方那样毫无联系,而在教会看来,却和他是一体。

·《无名的裘德》

他对我能怎么好就怎么好,他完全不干涉我的行动——岁数大一些的丈夫,普通都这样。

·《无名的裘德》

别人都叫我理查·费劳逊太太,我也跟叫那个名字的人一同过着一种安静的结婚生活。但是我可并不是理查·费劳逊太太,我只是一个孤零零的人,让离经叛道的情欲和讲不出道理来的怨愤搅得一时也不得安静。

·《无名的裘德》

人家都说,一个女人,在刚结婚的时候如果有什么厌恶的东西,过了五六年以后,就习惯成自然,觉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了。不过这种说法岂不跟说把胳膊或者腿锯掉了并没有什么痛苦一样吗?因为经过相当的时期,用木头腿或者木头手也可以习惯了,也会觉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呀!

·《无名的裘德》

我认为,一个人,对于自己这样糊里糊涂地作出来的事,应该完全有权取消。我敢说,陷到我这样烂泥里的女人还有的是!不过她们屈服了,而我可要反抗就是了。

·《无名的裘德》

使我觉得可怕的,就是我有履行契约的义务,得在这件事里硬有某种感情,而这件事本身,可基本上得自发自愿才成。

·《无名的裘德》

把一个女人带到教堂里,给她戴上一个戒指,就有可能,把一个人搅在这样一种白日黑夜,没完没结的惨剧里,像我跟她现在这样!

·《无名的裘德》

喜欢结婚的女人,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多。她们所以结婚,只是由于她们认为,结婚可以给她们一种体面。

·《无名的裘德》

许多人,完全知道,他们结婚,大概是要用一辈子的苦恼换一个月的快乐的。但是他们还是照样不断地结婚,因为他们不能抵抗自然的力量啊。

·《无名的裘德》

在这件事里面,男人也并不比女人好。有女人看不到这一点,因此她们不去反抗环境,而倒去反抗男人;其实男人只是另一个牺牲者就是了。

·《无名的裘德》

契约的用意是不错的,而且对于许多好人也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咱们,这种办法可是欲益反损。因为咱们老是古怪的人,一遇到家庭关系含有强制的成分在内的时候,就没有热心肠了,也鼓不起兴头来了!

·《无名的裘德》

你瞧她鳔住了他那个劲儿!哦,是啦——想必是他们还没结婚,要是结了婚,他们就不会彼此这样亲爱了,我想大概是没结婚!

·《无名的裘德》

婚姻契约里的种种条件会把他们的爱消灭了。

·《无名的裘德》

孩子惨死这种打击好像把她的推理机能完全摧毁了。她从前有过的那种敏锐的眼光现在变得模糊不清了。

·《无名的裘德》

这一对夫妻——一个大腹便便的男子、一个花花绿绿的女人——就和信基督教的国家里一般的夫妻那样,你怨我恨、扭天别地。

·《无名的裘德》

家庭的法律应该照着人的脾气规定,而人的脾气应该分成多少类。如果有些人,脾气特别,那么在同样的法律之下,别人觉得舒服,他们就要觉得痛苦了!

·《无名的裘德》

他本来是一个不懂世务的人,现在却为了世务而一心一意在那儿挣钱、攒钱了——这个世务就是指着养活一个太太而言。

·《无名的裘德》

至于他的父母到底是谁那种卑鄙的争论,说到究竟,算得了什么?你要是仔细一想,那么,一个孩子,在血统上是不是你的,有什么关系?所有咱们这个时代里的小孩子,统统都是这个时代里咱们这些成年人的子女,都应该受咱们的照管。

·《无名的裘德》

咱们两个二次结婚都是出于神志昏迷。我是醉了的时候办的事。你也和我一样。我是叫酒灌醉了,你就是叫宗教迷醉了。这两种醉法都让人失去了高尚的目标。

·《无名的裘德》

咱们家的男男女女,做起事来,总得自己情愿,才侠义、大方;但是一逼他们,他们就老要反抗。

·《无名的裘德》

爱情可能会使一个实际上软弱的人产生力量;婚姻则会使人由丧魂失魂变为坚定刚毅。

·《远离尘嚣》

一般的男人娶妻室好像只是由于不结婚便不可能占有,而一般的女人嫁汉子也好像只是由于不占有便无婚姻可言。

·《远离尘嚣》

有个好老婆固然不错,但是,最好的老婆也不如干脆没老婆。

·《远离尘嚣》

在男女之爱那个国度里,结婚就是唯一的事业,男女双方的心和手就是唯一构成那个国度的分子。

·《还乡》

求婚的人,受了拒绝,就和无窠可归的蜜蜂一样,自然要任意游荡了。

·《还乡》

愤世嫉俗的人说,结了婚免得焦心,也免得爱了。

·《还乡》

婚姻本身并不是什么不幸,只是结婚以后发生的意外才是毁我的原因,我这实在得说是想得无花果却得到蒺藜了。不过,时光要产生什么我怎么能知道哪?

·《还乡》

一家人,形体多日隔离而心灵却息息相通。

·《还乡》

我既是你的太太,和你有福同享,有罪同遭了。

·《还乡》

要听家丑,总得离家。

·《还乡》

四海之内,几乎没有一个做母亲的,听到她儿子对于一个新来的女人流露出热烈的感情而能不心烦的。

·《还乡》

保护自己的儿女,本是人人都有的本能啊。

·《还乡》

独身的人,自然有随便咒骂自己的权力;但是一个有了太太的人,呼求上天惩罚他的时候,可关系着两个人哪。

·《还乡》

假如全世界的人都结婚的话,结合得愉快的人数一定等于现在不结婚的人数。

·《贝妲的婚姻》

男人一天不结婚,总有几分还属于年轻的一代,不管他年龄多大;可是只要一结婚,有了儿女,他就属于上一代了,不管他年龄多小。

·《贝妲的婚姻》

婚姻关系,一经确立,比任何个人的智慧更能巩固你的地位。

·《贝妲的婚姻》

女人的感情是不值得要的。只有一种情感具有一点神圣性、永久性或者价值,那是家人骨肉之间的爱。

·《贝妲的婚姻》

一个接近破产的人娶一个穷而懂事的老婆,反而比有钱而愚蠢的老婆好。

·《贝妲的婚姻》

一个有出息的、诚心诚意求婚的男人现今是值钱的,不管什么大小。

·《贝妲的婚姻》

家庭中总要有人从实际上来看问题,不然的话,会搞得我们大家同归于尽的。

·《贝妲的婚姻》

我看到过一些婚姻可以说是一定应该幸福的,后来反而糟透了;我也看到过一些本来前途一片漆黑,结果却成为很愉快很舒服的日子;我又看到过一些婚姻既不愉快也不苦恼,完全由环境造成,当事人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张。

·《贝妲的婚姻》

那次的婚约使她成为这么一种女子,所有蕴藏较深的真情至性从来就没有能够激动起来。

·《在西部的巡回裁判》

当女人把神学的道理跟子女的幸福利害权衡起来,哪有不把神学当作风马牛不相及的呢?

·《德伯家的苔丝》

她们母女们构成了一幅图画:前面走着的是诚实的“美丽”,两旁围着的是烂漫的“天真”,后面跟着的是头脑单纯的虚荣。

·《德伯家的苔丝》

做妈的有的是快要消灭了的迷信、妈妈经、土话和口传的歌曲;做女儿的是在大大地改进了的“新教育法典”之下,跟着国家训练出来的教师,受过普及的国民教育的。所以她们娘儿俩相差真真地足有二百年。她们俩在一块儿的时候,仿佛是詹姆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并列在一起。

·《德伯家的苔丝》

她的追求比较深入,是同样情况的别的女孩所未曾有过的,她母亲每逢感到无力帮助她探求什么,就要叹气。

·《卡斯特桥市长》

好男人给坏老婆糟蹋了,特别是许多有为的青年,因为轻率的早婚,便使他那崇高的目标和希望受到挫折,也耗尽了他的精力。

·《卡斯特桥市长》

时间巧妙地把母亲先前如春天般的特质转移给第二个人——她的女儿,不过母亲知识里的某些事实,在女儿的心里似乎暂时还没有,由一个思考这些事实的人来看,难免认为这就是自然遗传的一种奇特的缺陷。

·《卡斯特桥市长》

她的孩子自从在学校里学到了一些贵族式的知识,连同他的那套语法以及对于某些事物的憎恶,不知怎样地就失去了孩子们所有的广泛的同情心,甚至连太阳和月亮都不喜爱。他和旁的孩子一样,生下来原也有着这种同情心,他的母亲既然也是一个满怀天真的儿童,所以也正是为了他的这种同情心,才去爱他的。

·《儿子的否决权》

他所受的教育,到了这个时候已足够充分摧残自己的仁爱之心,所以态度表现得更坚决;尽管他的母亲原是可以和她那个忠实的卖蔬果的人过着乡村的生活,尽管世界之上谁也不会因此而变得坏一些。

·《儿子的否决权》

他既无从衡量她这些罪过所含的真正却又十分细微难辨的价值,更不能认识她那诚挚的爱了。假如他能够住在家里,跟她一起,他会获得这爱的全部;但是处于目前的情况下,他需要这爱的地方,似乎如此之少,于是这爱便依旧藏了起来。

·《儿子的否决权》

我有一个儿子,我有时自己觉得太凄凉,便会想到他哪里是我的,只不过是我替死去的丈夫保管着一个人罢了。他直接属于我的地方,好像如此的少,他整个都是他那死去的爸爸的。他受的教育这么多,我受的这么少,所以我觉得我自己的身份,也不够做他的妈妈。

·《儿子的否决权》

索菲这样的女子,是男子所能获得的最最美好的配偶,虽然在社会交际方面,她有一些缺点。她对于琐细的家政,只要是关于穿衣和仪表方面的事情,都表示一种天生的兴趣;可是在所谓文化或教养上,她却不够敏感,不够直觉。

·《儿子的否决权》

我情愿送一百幢我现在造的新屋子给他,假使他能给我像你这样一个快乐的家庭。

·《同乡朋友》

新婚生活是甜蜜的,然而时光流逝,爱情也会随之淡化。但愿新婚时甜蜜的爱情持久不衰,但愿一个时辰像一年,东方的启明星久不偏西,烈火永远燃烧,不会熄灭,不会化作一堆白色的灰烬。

·《仓促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