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哈代名篇名句赏读
17689400000004

第4章 感悟人生(1)

人生

这种工作,不管是什么,他都愿意接受,不过他却只能以临时的性质接受。近代的人那种见异思迁的毛病,表现在他身上的就是这样。

·《无名的裘德》

对于他,人的力量,却永远超过了神的力量。

·《无名的裘德》

我看着大人物们的坟墓,一切嫉妒的念头就都烟消雾散了。

·《无名的裘德》

我对于世路的腾达,现在完全不再在意了。不过,我仍旧还是觉得,我很应该做些有益的事。

·《无名的裘德》

总得多年以后,经过了生活的狂风暴雨、艰难辛苦,受尽了坎坷和孤苦、养生和送死的忧患,然后再回头一想,才能觉到,原来这许多年的时光,漫不经心就溜过去了。

·《无名的裘德》

人类所有的毛病在我身上都有发生的可能。我真这样相信——就是由于这种情况,所以我才觉得我作牧师的想法非常荒谬。

·《无名的裘德》

众人中的每一个,都在总的计划中,有一份力量,使人类世代得到补充。

·《无名的裘德》

我跟淑两个人本来过得非常美满,头脑非常清楚,追求真理的时候非常大胆;但是我们这种情况,可完全走在时代的前头!时代还没成熟到我们那种程度哪!我们的看法,早了五十年,所以这对于我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无名的裘德》

文明硬把我们按在一种社会的模子里,这种模子跟我们实际的样子没有关系。这就好像星座在肉眼里看来的形状,跟星星实际的形状并没有关系。

·《无名的裘德》

他既是还没实际参加这个城市的积极生活,所以这个城市对于他,绝大部分,还虽有若无。

·《无名的裘德》

说到究竟,像他这样,一点也不看一看合乎实际不合乎实际,只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渺渺茫茫地用在所谓刻苦发奋的“自修”上,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无名的裘德》

如果你想和别人一样,在物质和精神各方面也得到一份享受,那你就得按照矫揉造作、学而后知的正义感和公平信念行动才成。

·《无名的裘德》

一种共生天地间的同感,像一道富有魔力的丝线一样,把他自己的生命和它的生命贯穿起来了。它们的生命既是那样渺小,那样可怜,所以和他自己的,非常相似。

·《无名的裘德》

那些鸟儿屡次想啄食而屡次受挫折的情况,到底引起了他的同情心了。它们也正跟他自己一样,本是生在一个不需要它们的世界上的啊!

·《无名的裘德》

他的品性上既然有这种弱点那就等于说,他这个人生下来就是要受尽痛苦的,一直受到他那无用的生命闭了幕,才能脱离苦海。

·《无名的裘德》

到你大了,觉得已经走到了一生的中途,不像小时候,认为自己还站在生命轨道中的一个点上那样,那时你就不禁要打寒噤。

·《无名的裘德》

我死以前,也许可以做点有益的事——也许可以做一个使人警戒的好榜样,告诉他们不要作不应该做的事。

·《无名的裘德》

可怜的裘德!你真是百无一成,有了这样的学问,而受穷、绝望,真使人不可想象!

·《无名的裘德》

所有的人里面,不论是异教徒还是基督徒,都没有由于自己的好心肠而受到像费劳逊允许淑离开他那种麻烦。他在那班讲仁义道德的人手里,曾经受过几乎无法忍受的打击和颠沛:他弄得差一点儿没饿死。

·《无名的裘德》

他已经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里,对于自己天生的正义感和公平信念,完全听从,不加控制,是不能许可的,是不能无罪的。

·《无名的裘德》

他向来喝酒,不是因为喜欢,而只是因为逃避忍受不了的苦恼。

·《无名的裘德》

她又不能自制地悲痛起来。“我们身外有一个声音在那儿说:‘你不要怎样怎样!’头一次它说:‘你不要学习!’以后它又说:‘你不要劳动!’现在它说:‘你不要恋爱’。”他就说“亲爱的,你太辛酸了”。

·《无名的裘德》

他的生活,由外表上看来,简单而规律,对于他那样一个生活老惶惶不定的人,这种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安慰。

·《无名的裘德》

她躺的那个地方有一个窝儿,上面有蜘蛛网。一个女人,因为厌恶一个人,都不顾得害怕蜘蛛了,那她这个厌恶该有多厉害!

·《无名的裘德》

人的天性是高尚的,是坚忍不拔的,并不是卑劣的、腐朽的。

·《无名的裘德》

这个孩子对于人生的看法,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一般的孩子,都是先注意细节,然后推广到一般;先观察近在眼前的东西,然后才慢慢了解到有普遍性的事物;这个孩子,却好像一开始,就注意人生一般的事物,好像从来没注意特殊的事物。

·《无名的裘德》

这种孩子都是新人生观的产物。他们好像还没等到长大,有了坚忍的力量,能抵抗人生里种种的可怕,而就认识到人生里种种的可怕了。

·《无名的裘德》

你这种含羞草一样的人,不该这样悔恨。世界上真正的坏人,才该这样悔恨哪;但是他们那种人,可又觉得没有什么可悔恨的!

·《无名的裘德》

在夜里看起来,完美无疵、合于理想的东西,到了白天,就变成了或多或少带有缺陷的现实之物了。

·《无名的裘德》

不是物体吸收的光线,而是物体反射的光线,使得这些物体各有不同的特色。同样,人也是根据他们憎恶和反对什么来定性的。

·《远离尘嚣》

认真观察人生的每一出戏剧,如果戏是喜剧他感觉不出什么意味,戏剧有悲剧性的结尾时就不能责怪他不严肃对待了。

·《远离尘嚣》

当你决心要避免一场灾难的时候,灾难往往已发展到不可避免的地步了。

·《远离尘嚣》

每天用面包来保护和拯救肉体仍然是一项课题、一个信念和一种愿望。

·《远离尘嚣》

一个人在极其苦恼的时候,意识中似乎总有一层肤浅的表面是留下来注意那些琐屑小事的。

·《远离尘嚣》

在世态炎凉中度过的无人庇护的童年已经把温柔从我的身上赶走了。

·《远离尘嚣》

一个孩子本有许多烦扰的观念是随着岁月在增长。

·《卡斯特桥市长》

性格就是命运。

·《卡斯特桥市长》

人生的仲夏在母亲的脸上,打下了艰辛的印记。

·《卡斯特桥市长》

一个人的一生里总有一些阴影。

·《卡斯特桥市长》

像一般经历过忧患的人的情形一样,她似乎觉得除非偶尔来一次开怀享受,经常的放纵是太不合理太不相称的。

·《卡斯特桥市长》

人的竞争不过如此!死亡夺去了实体。

·《卡斯特桥市长》

坎坷的遭遇会让以前隐伏着的邪恶品质又活跃起来。

·《卡斯特桥市长》

他是一个激烈、抑郁的人,舍弃了一般俗人的生活途径,而又没有光明把他引上一条更好的路上去。

·《卡斯特桥市长》

人还是住在家乡里的好,这倒是真话;可是一个男人哪里能赚钱,就得到哪里去。这事真叫人难过,可是向来是这样的。

·《卡斯特桥市长》

她是受过遭人白眼的教训的,她见惯了每天希望的破灭,正如天天见到日落一样。如果说她的生活很少教给她书本上的哲理,至少在这方面她却受了很好的训练。

·《卡斯特桥市长》

她发见到——像她以前曾经历过的一样——她四周困苦生活的人们是有一个生活的秘密:忍受着那有限制的幸运。

·《卡斯特桥市长》

她有一种强烈的意识,认为无论她或是任何人类,得到的都比应得的要多,而这种意识也并未使她盲目,以致看不见有许多别的人应得的本应该多得多,却得到的很少。

·《卡斯特桥市长》

在这个苦恼的人世里,转瞬即逝的一些可疑的荣誉,几乎是难得长远不尽的。

·《卡斯特桥市长》

在伐尔伏雷生命的线路里,有两股奇异的线索——商业和浪漫的——有时候显得非常分明。正如杂色绳索的颜色,可以看得出各色槎在一起,却不能合成一色。

·《卡斯特桥市长》

凡是同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人们所感到的兴趣总是表面的,暂时的。

·《卡斯特桥市长》

一般乡下的大多数人民,即使不是农民,他也比现代人更重视那主宰气象的神灵。

·《卡斯特桥市长》

他在这个房子里曾经做过主人,现在当了下属。这种情况,像一种刺激的毒药,在他身上发生着作用。

·《卡斯特桥市长》

一个人在愁上加愁、为了实际问题的不幸而伤心的时候,不觉得感情上的伤痛,这也是好事。

·《贝妲的婚姻》

耳朵里进来的东西能使他心跳的人,很难不受从眼睛里进来的东西的影响——因为有许多的门可以进入同一所大房子——当然应该承认,特殊的、熟练的器官具有较大的敏感性。

·《贝妲的婚姻》

城市里的士大夫和一般粗手粗脚的人们,在情欲上不像在思想上距离那么远。

·《贝妲的婚姻》

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兵在大雨里感到的不舒服,不超过我们吹到轻微的穿堂风时的感觉。

·《贝妲的婚姻》

心里犹豫不定也许是由于生性轻浮易变,和摇石由于高度平衡所以容易摇动,同样的自然。

·《贝妲的婚姻》

冷酷的现实往往支配着变化无常的心情。

·《贝妲的婚姻》

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她的人生观也因为那一番教训而完全改变了。

·《德伯家的苔丝》

她细细地想起了自己生平中千头万绪的事情,于是她就好像看见了她父亲那种不值一钱的骄傲,她母亲想象中那个跟自己求婚的上等人,好像看见了那个上等人对她做嘴脸,笑话她家穷,笑话她家那些成了枯骨的武士祖宗。一切一切,都越来越奇怪荒诞。她也不知道时光是怎么过去的。

·《德伯家的苔丝》

有时,人与人之间只差了那么一点,可就会引出无穷的不同。

·《德伯家的苔丝》

当自己成为陈迹时,而自己的往事绝不会完全成为陈迹。

·《德伯家的苔丝》

她被迫违背了人类社会所接受的法律,却没有违背自己环境所承认的法律;在这个自然环境中,她也不像自己设想的那样不伦不类。

·《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德伯在她天真烂漫地低头看她胸前的玫瑰花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料想到:那一片弥漫帐篷、有麻醉性的青烟的后面,正伏着她一生的戏剧里那段“悲剧性的灾害”——一条在她的绮年妙龄的灿烂光色中变作血红的光线。

·《德伯家的苔丝》

一个女人说出自己的历史来,这个问题——对于她是一个最重的十字架——对于别人却不过是一场笑话儿。这种情形,好像是我们看着殉道死义的人,也要欢笑快乐似的。

·《德伯家的苔丝》

荒寒凄凉的高原上景色萧瑟惨淡,完全不是画家和爱好风景的人所追求的那一种,但它却自成一种美——一种含有悲剧性的反面的美。

·《德伯家的苔丝》

有的时候,苔丝离奇幻想会使她周围的自然程序深深地含有了感情,好像是她身世的一部分,因为世界只是心理的现象,自然程序看着怎么样,实际就是这样。

·《德伯家的苔丝》

安玑幼年和乡村的僻静所发生的联系,使他对于近代城市生活生出了一种无法克制、而且几乎不近情理的厌恶,同时又使他既不能宣扬神道,也不能混进红尘,在世路上飞黄腾达。

·《德伯家的苔丝》

如果一个人烦恼到了极点,有时就做起狂乱不堪的事情来,和自己真心信奉的主人作对。

·《德伯家的苔丝》

我们不应该开玩笑,人生太严肃了。

·《德伯家的苔丝》

凡是神经过敏的人,天生都有一种跟自己争论的脾气。

·《德伯家的苔丝》

世上有悲欢离合。

·《德伯家的苔丝》

愁人绝望的时候,就是睡神来临的机会。

·《德伯家的苔丝》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德伯家的苔丝》

大凡人生中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

·《德伯家的苔丝》

一个人的漂亮面孔也许是运气所赐,一个人的姓氏却是与生俱来的。

·《德伯家的苔丝》

她的苦恼,大半都是由于她有了世俗的谬见,不是出于她天生本来的感觉。

·《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根据了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弄出来了这样一群人物,把自己环绕住,这都不过是她自己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一些可怜的想错了的东西,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和实际世界格格不入的本是这些东西,不是苔丝自己。

·《德伯家的苔丝》

无法根绝的烦恼继续存在,就像渺茫的一生中所洗涤不掉的污点。

·《两个野心家的共同悲剧》

约芍阿脸上原是生气盎然,这时候全部消失,干枯得像一块又硬又黄的砖头。

·《两个野心家的共同悲剧》

因为他丧偶以后,怕见外人的习惯更加厉害了。如今,大家更难得看到他了,至于外面的世界虽有所谓向前的发展,并且在种种运动之中表现出节奏和混乱,可是他对于这些已经更加不能投合了。

·《儿子的否决权》

他们过的日子与其说是阴郁的,不如说是充满了沉思或冥想。

·《儿子的否决权》

这对年轻人虽然都已有了心事,很是兴奋,却还能保持镇静,大凡人们已接近悲剧却还不曾卷了进去的时候,精神状态都会如此。

·《儿子的否决权》

荒原的景物能叫一个乐天知命的女人歌咏,能叫一个受苦受难的女人虔诚地礼拜,能叫一个笃实圣洁的女人祝颂神明,甚至于能叫一个浮躁的女人陷入沉思,如今却叫一个充溢着激情的女人忧郁沉闷。

·《还乡》

我这个人,本是想要把深奥的秘诀教给人家去寻求快乐的,教育程度最低的人都知道躲避的惨剧,我自己可不知道躲避。

·《还乡》

我们有时以觉得难过,多半是因为景物过于明妍,使人情怀难胜,因而感觉受到嘲弄,很少是因为环境过于萧瑟,因而感觉受到压抑。

·《还乡》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全的人。要是我非说他是个完全的人不可,那我不成了瞎子了吗?

·《还乡》

在生命里,一事伤心,就事事伤心,因为一条线贯串着整个的事体。然而我们可还说,“有笑的时候”哪!

·《还乡》

我想享受到所谓的人生——音乐、诗歌、热情、战争和世界的大动脉里一切的搏动的跳跃——那我就算是要求得无理过分吗?我的青春时代的梦想就是这样的人生,不过我没享受到。

·《还乡》

渴望难得的,腻烦现成的;稀罕远的,讨厌近的;这本是富有伤感的人真正的标志。

·《还乡》

我们不能打算怎样在人生里光荣前进,而只能打算怎样能不丢脸退出人生。

·《还生》

梦想中合意的事情,既然老没有办法,把人弄得心灰意懒,只好置之一旁了;受了挫折的人们,只有就着现状,勉勉强强,无精打采地努力往好处做去就是了。

·《还乡》

苦难教育了你,教你说话比我更深刻。

·《还乡》

享受淡泊的风光,幽静的物色,至少得算是人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还乡》

来到爱敦荒原上,举目看来,地上地下周围一切,都像天上的星辰一样,从有史以前一直到现在,就丝毫没生变化,那时候,我们那种随着人世的变幻无常而漂泊不定的感觉,那种由于现代还无法制止的日新月异而受到骚扰的心情,就觉得安定稳沉,有所寄托。

·《还乡》

一个人,穿着颜色和样式都时髦的衣裳,跑到荒原上,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大地的服装既是这样原始,我们仿佛也得穿顶古老、顶质朴的衣服才对。

·《还乡》

长久独处的人,脸上往往露出寂寥的神情,一副郁抑寡欢的面容,含有悲剧的种种可能。

·《还乡》

一年一度的冬季,老得执行自然界那种把冷风冻雪、惨栗阴森、凄苦而死亡带到人世的命令,点火就是表示反抗这种命令的一种自然发生的、普罗米修斯型的叛逆性。

·《还乡》

一个人只应该部分地先进:要是他的希望心愿,完全站在时代的先锋里,那于他的声名就是致命伤了。

·《还乡》

本来光线自己就有某种程度的色调,能叫人失去感官的平衡,危险地惹动更温柔的感情;光线之外再加上动作,就使感情变得猖獗狂野,同时理智就在相反的比例下,变得朦胧昏沉,什么也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