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修身养性之道
17700300000060

第60章 手要勤

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邓小平

所谓“手勤”,就是要有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要自己动手写文章。虽然,文章写得好的人,未必能当一个好领导,但是,作为一个好领导,则应具备一手好文章的本领,养成亲自动手写文章的习惯。

历史上一些杰出的领导者,多有杰出的文章传世,很多人本身就是文学家、学者。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及韩柳、“三苏”、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曾国藩等人及他们的文章,均是好领导与好文章的典范。

领导自己动手写文章,本来是题中应有之义,当领导就该自己写文章。领导文稿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中国自古有“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的说法。现代政府的运作,上传下达、内部协调,大多也需付诸文字,都需要拿“笔杆子”。因此,会不会拿“笔杆子”直接关系到领导决策的成败和质量,是领导工作中不可或缺、不能轻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邓小平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少数领导不太注重写文章,作风懒散,凡事都由下属操刀、秘书包办,自己不肯动脑筋、不愿下工夫,讲话、写文章靠班子、靠秘书,东拼西凑的有之,到网上原文下载的也有,拿起稿子就念,打开话筒就讲,不问内容、不论对象,照本宣科,开口闭口套话、官话、大话和正确的废话。试想,这样让人捉笔代刀的讲话稿和文章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白白浪费他人时间。有的领导过分依赖助手和秘书,久而久之,秘书成了这些领导的“拐杖”。一旦“拐杖”不在,他们往往稿不会写、事不会做,可谓寸步难行。

为什么有的领导不愿意动笔呢?有的人认为当上了领导,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了。不少领导在起步时还是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大手笔”,但走上领导岗位之后马上就对写作“敬而远之”,觉得不再重要,难得跳出苦海,不愿再咬文嚼字了。有的领导认为亲自拿“笔杆子”是掉架子,没把拿“笔杆子”当回事、没把拿“笔杆子”当成自己的分内工作,起草文件、报告和写文章,全由秘书和写作班子代劳。有的领导思想懒散,平时不重视读书学习,理论功底浅、写作素质低,即使拿起笔也是大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有的领导成天忙于日常事务,陷身于接待应酬,忙碌于迎来送往,无法静下心来写文章,只好让人代笔。

此类问题,若长时间发生在领导者身上,不能及时得到纠正,最终必将导致领导者的知识变得贫乏、思想变得平庸、能力逐步退化、工作作风懒散,并最终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亲自动笔写,有什么好处呢?领导自己动手写文稿,有利于深入思考问题、改进领导作风,有利于锻炼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综合素质,好处是多方面的。

一有益于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腹无诗书,胸无点墨,让他写文章,岂不是赶鸭子上架,难矣哉。要写好文章,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科技、文学等,都应涉猎,都要学习。读书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是写作的基础,读书越多越广,就越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是读书的动力,写作能促进人们去多读书、多学习。领导者要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指导性强的好文章来,就必须重视读书、加强学习。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只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底蕴深厚、学识丰富。

二有益于增强思维能力。写文章总要有点新意,这就促使领导勤于用脑,善于思考问题。不思考,就只会人云亦云,没有真知灼见;不思考,就只会老生常谈,写不出深意、新意。而写文章,是锻炼用脑的好方法。“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好一篇文章,不光需要大量材料,还要经过构思、剪裁、取舍、起草、修改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领导者多层次、多角度观察问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形势,客观地看待现在,着眼未来,对如何遣词造句、炼字炼意,也是一个培养、锻炼和提高的过程。

三有益于掌握社情民意。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撰写调研文章是做调查研究工作最终的必要环节。领导要写出真实可靠的调研报告,就必须亲自下到基层、走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调研报告不能只当照相机和录音机,要对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做深入思考、认真梳理和归纳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就是领导者整理信息、思考问题、找准问题本质的过程。只有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零散的材料系统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结论,才能得到反映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有益于创新工作思路。领导的重要职责是出主意、把方向;而出主意、把方向更多地表现在领导讲话和工作部署之中,这些事情要做得好,就要注重“结合”。领导经常亲自动笔,有助于把平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调动起来,把对一些重大问题思考的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工作思路和要求。写作的过程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为了写出符合实际、战略性与前瞻性兼具的文章来,势必要追求观点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和论据的充足。观点之创新的追求,会促使作者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随时关注实践中的新问题、挖掘新主题;理论之深刻的追求,会促使作者坚持与时俱进、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论据之充足的追求,会促使作者坚持实事求是、躬行社会实践,获取大量鲜活的现实材料。

五有益于改进工作作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写好文章,就得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就得多联系群众,了解民生疾苦、底层忧乐。这既能克服官僚主义,又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工作,一举两得。写文章总要有点深度,这就促使领导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的人自以为理论学得差不多了,对问题的认识很深刻了,可是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往往经不起拿笔杆的实践考验。只有经历写作的艰辛,才能感受到自己思想之苍白、知识之贫乏、实践之缺失,才能克服自满自足、浅尝辄止的毛病,从而激发起加强理论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进而推动自身理论修养的不断提高。

当然,这里讲的多动笔,更主要的是提倡一种学习和钻研的精神。提倡的是领导自己拿笔写一般性工作讲话、调研报告、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讲话提纲等,对重要讲话和文稿至少要出思想、出观点、出思路。多动笔并不是说通知、报告等日常事务性公文都要领导写,认真审阅和修改文稿同样是重要的工作。

而有些领导,原本就是写文章的高手。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学会拿笔杆的问题,而是不要丢笔杆的问题,丢掉了笔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自己,都是一种损失。实际上,领导拿笔杆,优势是很多的,条件是具备的。他们了解情况比较多,看问题比较全面。退一步讲,领导如果确实太忙,实在无暇动笔,对自己的署名文章或讲话稿至少要动手补充、修改、润色。领导们完全可以写出有见地、有个性、有特色的好文章。

古往今来,事实证明,坚持自己写文章,不仅可以促进领导者认真看书学习,开动思想机器,钻研实际问题,还可以培养领导艺术,改进思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如此一石数鸟之举,何乐而不为。

一要勤下基层一线调研。长期坐在高墙大院,基层情况摸不着,问题何来,思想何来,灵感何来?下基层调研来的重要问题,会让领导者“不吐不快”;写文章过程中的未知情况和问题促使领导者亲自去“看一看究竟”。下基层调研和写文章可谓是两促进、两不误。

二要养成上网的习惯。领导者除了读书、看报、看电视之外,必须养成上网这一习惯,善于利用这一新技术,为自己的领导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特别是中青年领导,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掌握技术的能力比较强,更应该尽快地熟悉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语言,利用网络来推进工作。当今,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领导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微博、博客,直接与网民群众沟通,为网民答疑解难办实事。所以,领导者不妨开通自己的微博、博客,可以通过博文的写作,动员好、宣传好、组织好群众,将群众的智慧和意志凝聚起来。

三要勤学习勤思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怎么获得新知?没有思想的人,怎么写得出好的文章?一些领导的发言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多,有思想、有见解、能指导工作创新的话少,就是因为平时疏于学习、疏于思考,不勤拿“笔杆子”,乐于让秘书代劳的结果。领导只有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思想才会越来越有深度,看问题办事情才会越来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办法,“笔杆子”才会逐渐硬朗有分量。

四要坚持讲自己的话。领导要坚持多写稿子,少念稿子,提倡脱稿讲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开门见山,节省时间,讲求实效,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坚持讲自己的话,真正拿起笔、动起手来,把对工作的所思、所为、所想、所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显现出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运用,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经验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