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17734500000028

第28章 各类型读物的阅读方法指导(5)

新闻叙述的事件无论如何生动、悲壮,如果不真实,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因此,新闻报道的事件要毫无疑点,并有直接见证。当事件还处于白热化时,公众了解这些事件,就如同进入了时代的实验室。如有证据,必须是不可置疑的;如有怀疑,必须排除在产生之前。

第二,新闻反映的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陈年老账、历史旧貌。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新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

第三,新闻不是“每事录”。它所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群众关心的事实。

换句话说,新闻事实不是一般的平淡琐碎的事实,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实,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欲知而未知的事实。

第四,新闻的语言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所谓准确严谨,就是新闻中所使用的词语,不仅能够切合所要表达的对象,而且还要做到无懈可击。所谓简明扼要,就是精悍凝练,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所谓鲜明生动,就是具体形象,富有个性特征。所谓通俗易懂,就是清新朴实,明白晓畅,易于为读者接受。

三、消息的阅读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消息是新闻文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裁,它在新闻报道中占有的比例最大。可以说,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和新闻传播。

(一)消息的基本特征

1.具有“五个W”

一则消息必须交代清楚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这是新闻界认同的“新闻五要素”,因为这五个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W,故称“五个W”。另外,还有人给新闻加了一个要素How(怎么样),则又有“六要素”之说。一则消息应当具备“五要素”,才能把事件的始末讲清楚,使人们对事情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了解。如国外新闻学教材广泛引用的一个典型例子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萨莫严·阿庇亚3月30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条消息写出何时(3月16日);何地(萨莫亚群岛);何人(美国和德国战舰和船只上的官兵);何事(6只战舰和10条船只被摔得粉身碎骨或搁浅,以及142名官兵死亡);何因(遭南太平洋最猛烈风暴袭击)。

但是,新闻发展到现代,有人主张,只要有时间、地点、事件三个不可少的要素,其它要素可有可无;尤其在简明新闻中,无何人、何因这二个要素、也不影响消息的完整性。

2.迅速及时,简短明快

消息,贵在新,必须快。“当日新闻是金子,隔日新闻是银子。”新闻的时间性极强,因为新闻是“易碎品”。对党的方针政策,对新形势、新动向和新问题,对新人新事新风尚,必须及时反映。如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会见、声明、重要的庆祝活动、重要的会议的报道,均需当天见报或播出,否则就成了马后炮。迅速及时要做到事实是新的,报道是快的。

消息的“新”,包括内容新、时间新、角度新。内容新是指提出新问题、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动态。时间新是指时间要快,快是新闻的生命。1981年3月30日下午2时30分,美国总统里根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前突遭枪击,2时37分,合众国际社就播发了这条新闻。新闻界有句行话,把快新闻称为“活鱼”、“抓活鱼”,是把新闻的内容与新闻的及时联到一起了。如果把众所周知的事拿来发表,必然成为“明日黄花蝶见愁”了。

“时间新”还有另一层意思,除了“当日新闻”新以外,“阶段性新闻”也叫“新”。如某人20年出满勤,某司机安全行车10万公里,某女织180万米无疵布,这些材料需要一个阶段验证,全过程较长,为了讲求政策性、科学性,则需晚一些报道。

角度新,指同一个内容的新闻可以从多种角度报道,有的可以从正面,从领导角度报道;有的可以从侧面,从群众角度报道;有的可以从群众来信角度报道等等。

简短明快,指消息一般篇幅短小,文字简明扼要。有的消息仅几个字、几十个字,多数消息在二三百字或四五百字,这是由于新闻传播得快,就需写得快,简短明快则是它的必要条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报纸新闻常出现“今日前线无变化”这样短的报道,读者读后也能满足。

3.真实、准确

消息的内容必须完全真实准确。它报道的人物应确有其人,所述的事件要确有其事;细节材料真实可信,援引的数字准确无误。总之,它写的内容要做到:有案可查,有证可对,绝不允许虚构编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才能取信于民。如果说文学以形象说话的话,那么消息就是用事实说话,任何一点虚假都与消息水火不容,同时也是违背新闻道德的。

4.寓理于事,叙述为主

在消息中,作者通过事实的选择、组织和叙述,体现出思想倾向,亦即“寓理于事”。消息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消息的叙述,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实的全过程,也不要求细致地表现人物行为变化,而只以简明扼要、精炼概括的语言把重要事实叙述出来,除了必须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单位、部门)、结果外,事件的环境、条件和过程只需写出轮廓。

新闻严禁抒情。叙述中尽管避免议论,但水到渠成、画龙点睛的议论也不能一概排斥。新闻述评就是边叙边议的。新闻中也允许描写,用以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但忌写得过细。

(二)怎样阅读消息

1.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消息的内容丰富,反映迅速及时,信息量大。这就要求我们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做到读前会选择,读时能深入,读后有收获。我们阅读消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开拓视野,丰富学识;积累资料,用于写作;消遣娱乐,增进情趣。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健康的阅读目的,就能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知识的增长方面有较大的收益,也使新闻消息起到了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作用。

2.要掌握消息的篇章结构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阅读消息要了解每一构成部分的形式和作用。

(1)标题。它是一篇消息的眉目或内容提要,读了标题,就可知全文基本内容和主旨。

消息的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是在正题之上,揭示消息的实质,说明背景、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起着与主题互为补充的作用。正题用来揭示消息的主要内容。副题在正题之下,是补充正题的事实、来源、结果等作用。例如,《武汉晚报》(1995年6月12日)有一则消息的标题是:

琼楼玉宇临江渚蓬莱仙境在人间【引题】

黄鹤楼昨夜大放光明【正题】

钱运录赵宝江等参观了亮灯仪式【副题】

又如:

人流如彩带喜气比长虹【引题】

百万市民争睹二桥【正题】

一则消息的标题并非“三题俱全”,有时只有正题,有时引题、正题并用,有时正题、副题并用,由报道的内容需要来决定。标题的文字讲求确切、鲜明、简洁、醒目。阅读时要根据其形式,结合文字来准确地理解标题的意义,从而掌握全文的要旨。

(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来叙述最重要的事实,揭示消息的主题。

从导语的表达方式来看,有概述式、提问式、描写式、结论式、评论式、引语式等写法。其中概述式是最常见的,适用于比较严肃的主题。描写式导语也较多见,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所处的环境和时间作简洁的描写,使导语显得生动而有特色。例如:“恰似海市蜃楼,宛如琼阁玉宇,昨晚夜幕中的黄鹤楼在525盏泛光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成为武汉又一迷人夜景。”

传统的导语的写作强调必须具备“六要素”,而且必须真实。这“六要素”就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阅读导语的要求主要是抓住文中的实质性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等基本要素,从而了解消息的要点和轮廓。

(3)主体。主体是在导语之后,用充足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消息的内容作具体的阐述和说明。它是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它与导语的内容是一致的,导语是对事实的简要概括,主体是对同一事实的具体阐述。要了解消息的内容,主要是看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阅读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注意主体的结构形式、结构层次和材料的组织方法,以便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脉络。消息主体的组织结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即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对事件的每个阶段都有清晰、概括的描述。我们阅读按时间、顺序写的消息主体时,就要先了解事件发展的时间和进展,进一步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按逻辑顺序写的方法,即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主次、因果、点面、并列、总分等关系)来安排层次结构。它一般依次排列出几件事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然后对它们逐个加以叙述。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通常采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注意着重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分析各个方面的逻辑关系,阐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实际指导意义等。

(4)背景。背景是指消息中帮助读者理解所报道事实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材料。背景不是消息结构中必须具备的部分,在消息中也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它作为一个体现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时是应该重视的。阅读消息的背景材料要注意分析其类型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常见的背景材料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比性背景材料,如把今日的情况与过去的情况相比较,同一时期的有关事物相比较。这种背景材料可以衬托主题,使我们加深对消息中事实的认识。二是说明性背景材料。这是用来说明和解释消息中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如历史背景,是用来交代原因和阐明意义的;地理背景是用以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的,常见于对游览胜地的报道;注释背景,即消息中的人物身份、经历、特长、爱好及个人与周围的关系以及一些地名、物名、历史掌故,或对新技术、新事物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等,能帮助读者了解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总之,背景对于所报道的事实起着对比、说明和解释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我们在读重要事件、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以及政策性强的消息时,都应该注意阅读和分析消息的背景材料。

(5)结尾。结尾是消息的自然结束,一般简短有力、能够深化主题。美国著名记者威尔·格里姆斯说过:“一篇好的报道是有对称美的。它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然后,它应该平稳流畅地过渡到文章的高潮;如果可能的话,要用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使之达到高潮。”阅读者可以从好的结尾,加深对消息的印象的感受,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受到鼓舞和感染。

3.了解消息的类别及其阅读特点

消息按写作特点可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标题消息等。

(1)动态消息。它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新情况、新变化、新成就、新动向、新风尚的报道。

这类消息大多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一事一篇,时效性强,文字简洁,篇幅短小,新闻要素齐全。动态新闻包括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连续报道,如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连续报道;对即将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某国元首何时将对我国访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在何时召开等。

阅读动态性消息主要是为了知道天下的大事,因此,要及时阅读最新的报纸,了解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其经过和结果怎样,想想有何意义,自己有何感想等。对于连续报道的消息,要预测消息发展的动向,并坚持进行追踪阅读,使自己对某一事件发展的过程有全面、完整的了解。

(2)经验性消息。它又称典型消息,主要是报道某地区、某部门或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经验、新的成功做法,用以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一种消息体裁。这类消息要介绍情况,反映变化,叙述做法,总结经验。如1982年全国好新闻《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就是一篇好的经验消息。

阅读经验性消息要注意它所写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具体做法和经验教训,以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综合消息。它是全面、概括地反映一个时期某一领域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问题的消息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高级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以简短的篇幅,生动、形象的手法,把一个地区、一项工作的情况综合性地报道出来。这种消息要围绕一个主题,既要有一般情况的概述,又要有具体的典型材料,做到点面结合。如《中国五个大城市的25万中小学生吃到课间餐》,此条消息就是明显的综合性消息。

阅读综合消息既要注意它全面的概括,又要看到典型事例的叙述,认识其全局和局部、概括和形象、议论和叙述的关系,通过阅读,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它所反映的事物。

(4)述评性消息。它对国内外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国内一些有倾向性的问题,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报道和分析事件的原因和意义。述评性消息的特点是既叙述事实,又有评论分析。

从文字上看,往往述多于评,从内容上看,则是评重于述。它要求作者针对问题,分析形势,以鲜明的观点强调事件的意义与发展趋势,要从全局出发评述一事一物。获奖新闻《“小熊猫”为什么能畅销几大洲》就是较好的述评消息。

阅读述评性消息,应首先弄清其所述事实的真相,然后透彻理解作者的评论,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四、通讯的阅读

通讯是比消息更生动更详尽的新闻体裁,有时也称通讯报道。它是一种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意义的事物、典型人物以及典型经验的新闻体裁。通讯无论在人物、环境、时间及情节上,都必须讲求真实,真实是通讯的生命。

(一)通讯的基本特征

通讯与消息比较,有如下几方面异同处:

①内容上:消息多以事件为主,一事一报,即使数量有限的写人物的消息,也只写某一重要片断;通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的活动过程、思想感情、性格面貌及人物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均在通讯里得以表现。那些事件通讯,也是通过事件写人的。可见,通讯的容量大,内容具体详细。

②结构上:消息结构是由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的;通讯则无需照此办理,可变化多端、自由随意。

③篇幅上:消息篇幅短,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或更短些;通讯篇幅要长得多,报道同一事实的通讯,比消息的材料丰富,要写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