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17734500000029

第29章 各类型读物的阅读方法指导(6)

④表达方式上:消息以叙述为主,有少许描写,也允许必要的议论,但严禁抒情;通讯则可较灵活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及说明等诸种表达方式。

⑤时间上:消息要争分夺秒地迅速报道事件;通讯需更详尽地采访,更多地占有材料,则可比消息晚一些见报。

根据通讯与消息的上述比较,可以总结出通讯有如下几方面特点:①具有新闻性。由于通讯反映的是新近出现的真实的人与事,具有真实性与新鲜性,所以,它与消息一样都具有新闻性。

②具有形象性。通讯在报道真人真事时,可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去刻画人物,描绘场景,渲染气氛,具有一定的文学色调,颇有感染力。

③具有评论性。通讯的作用可以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对所报道的人与事加以评论,表现自己的倾向性,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使文章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二)通讯的种类

通讯按表现形式(手法)分类,有一般记事通讯、特写、访问记、侧记、采访札记、巡礼、速写、散记、记者来信、故事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运用多与少上,篇幅长短上,以及选材侧重面上。

但是,通讯的分类更多用的是从内容上分类,大致分为五种: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就是写人物事迹和经历的通讯。其中又分为写个人的和写集体的;写个人的又有记一个人的一生与记其一时一事,或某个侧面两种情况。人物通讯中写的人物是新近出现的先进人物、改革家、开拓者、爱国人士、英雄模范、知名学者等。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从李四光走的道路看新中国地质科学的跃进》等。

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写某些“反面”人物的通讯,这是为了某种特定的宣传需要而选取的反面典型。

2.事件通讯

它是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这类通讯要记叙新闻事件的过程,或讴歌新生事物,或揭露腐朽势力,以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前进。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林彪反革命政变破产记》等。

3.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这是着重反映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报纸、广播、电视上常见的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等均属此类通讯。有的风貌通讯着重写自然风貌,有的着重写社会风貌,还有的是把二者融会一起去写。例如《今日白帝城》《崎丽的“长白林海”》等。

4.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一种报道工作中成功的经验、成就或存在普遍性问题的通讯。它是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形象地介绍某一典型经验或做法,分析某项工作进程中的成败得失,概括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报纸上的“记者来信”、“采访札记”、“工作札记”、“工作研究”等均可归入此类。例如:《风沙紧逼北京城》《王崇伦抓豆腐》等。

5.小通讯

小通讯又称新闻小故事,它是选择某一事件的有情节的侧面或人物活动的某一片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的微型通讯。

(三)怎样阅读通讯

根据通讯的特点与种类,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阅读,认识生活,受到教育由于通讯具有新闻性、现实性、真实性的特点,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反映个性鲜明、行动(事迹)感人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报道能够体现生活的主流和本质的动人事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从中受到有益的教育,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阅读的着眼点,首先是读懂作者所叙述、描写的要旨,也即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支持什么,它给自己有哪些有力的教育和影响,自己将怎样仿效和学习作品中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

2.分析文学笔法,掌握主题思想

通讯为了表现主题,都运用一些文学笔法,使作品富有文学色彩。我们了解和分析作品的表现笔法,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通讯通过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方式对人物、景物进行形象地描写,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生动的叙述,对人物的喜、怒、哀、乐展开热烈的抒情,对事理进行深刻的议论。除了虚构之外,几乎运用了小说的各种描写技法,例如,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级节描写、语言描写、社会环境、自然景物及各种场面的描写等。在叙述事件过程方面,其主要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局。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在抒情、议论方面,运用了散文、诗歌的笔法,如运用优美的凝练的散文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心灵,撷取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抒发感情;有的夹叙夹议,涉古论今;有的谈天说地,旁征博引,或运用比喻、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情景交融等手法记人叙事,道出动人的哲理,为表现主题服务。在通讯中,还经常运用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的作者用强烈的抒情笔调,追求诗意,有的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和适当的想像,表现诗意一般的情趣,有的用动人的声情韵律,奏出时代的乐章。例如,徐迟、魏巍、刘白羽的通讯作品,就激荡着诗情。

我们在阅读中,注意作品的表现手法,注意人物、事件的分析,便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能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来把握作品的意义,就有可能由分析到综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的体会到概括的认识,透过理解、挖掘本质,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样的认识不仅使我们在思想上受到鼓舞和激励,而且使我们的阅读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我们若能做到这样,那么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讯的语言是富有特色的,优秀的通讯具有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特色,有的朴实自然、简洁、通俗;有的清新明朗,优美委婉;有的雄健壮美、气势磅礡;有的深沉,有的明哲。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物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给人以历历在目的感觉,也使得人物的思想情感、作者的态度和风格在字里行间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阅读通讯时,应该把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作为阅读目的之一。

五、评论的阅读

评论大都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直接表明报纸的观点和态度。评论在报纸宣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报纸的“旗帜”、“灵魂”,是新闻宣传中的“第一提琴手”

。在国外,评论被称为“首席文字”。评论有几种不同的形式:①社论。社论是对某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的评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社论是报刊的旗帜,代表报刊的方向,是最为重要的评论。

②短评。短评是针对某些带有思考价值的具体事件或问题发表的评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短评就事论理,平易灵活,是最为常见的评论。

③述评。述评是一种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反映新闻事实,融叙述说理于一体的评论。它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又是带有评论色彩的新闻。

④编者按。编者按是编者对某些文章中的观点和材料所发表的看法和意见,针对性很强。它可以放在文前、文中、文后,放在文后的又称“编后”。

针对性强是评论的特点之一。不论阅读哪种类型的评论,都要首先弄清它是针对什么事件或问题而发的。最好先阅读有关消息或通讯,两相印证。其次,要看评论对该事件或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是赞扬还是反对,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评论是从哪些方面或通过怎样的方式阐述观点和态度的。

注意多报参照阅读。前不久曾有某报报道,一个流氓恶棍在伏法前16年横行乡里的罪恶行径。这个流氓经常到村中学校去纠缠女教师,使6名女教师被迫先后调离学校,搅得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作者在报道中痛心地责备这些教师竟然不知道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最近《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何事“竟然”》一文,尖锐指出:不是群众不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他们对我们的执法人员失去了信心。试想面对这位“三进三出”,每次出来都变本加厉地进行打击报复的罪犯,群众怎敢有举动。两文比较,《何事“竟然”》一文看问题就比较深刻,它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问题的实质揭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显然,长期坚持以一种或两种报刊为重点,同时涉猎多种报刊,有助于对一些重要问题,扩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

内容不同的评论,要有精读和略读之分。重要的、与自己生活切近的,可以精读。精读就是要字斟句酌,将上述三个方面读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离自己生活较远的,可以略读。略读只要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就可以了,这一部分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以199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来说,有《不到终点不算赢》(今日谈),《“人梯”精神最可贵》(亚运会的启示),《当地百姓感谢谁?》(短评),《配套要成“龙”》(记者述评),《德国分裂与统一大事简记》(编者按)等多篇评论。我们通常是在浏览一下标题之后,选择一两篇精读或略读。

例如,评论《别了,0!》(原载于《中国青年报》1984年7月31日第一版):是我们,是我们中国人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半个多世纪来背着奥运会“0”的包袱的中国人,从此可以吐气扬眉了。

年轻的中国运动员许海峰、曾国强用百步穿杨的绝技和力举千钧的气概,把0的耻辱甩进了太平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结束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开创了中国人夺取奥林匹克金牌的历史。这是响亮的序曲,是更大胜利的前奏。

当地一家报纸评论说:“中国人刚一回到奥运会,就迈出当仁不让的步伐,令人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他们目光依旧。要知道当今的中国已跨入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

自豪吧,健儿们!自豪吧,青年们!自豪吧!炎黄子孙!因为今天,我们当之无愧地向全世界说:“别了,0!”

这篇评论是针对“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而写的。标题新颖别致,行文惜墨如金,豪情洋溢。它讴歌了中国运动员夺取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文字不足300,而中国人民在奥运会上告别“0”、夺取“1”的自豪感,却跃然纸上。

不管阅读哪种类型的新闻,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①剪贴、摘抄、编写目录或索引,是巩固阅读成果、积累知识材料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新的、重要的观点、数据、结论、法则、公式、方法、答案、格言、警句、诗文、精采片段、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等,可摘记在专题的文摘卡片上。自己订阅报刊是剪辑资料的主要来源,最好是每周剪辑一次。因为你如果是每天剪,拿着报纸一看就剪了,家中其他人就无法阅读,影响报刊利用率;但时间拖长了,资料易散失,也费时间。所以每周利用星期日或一个晚上的时间剪辑整理一次比较理想。如果是图书馆的报纸,则可以复印出来再剪辑。

②读报刊涉及多方面知识,要注意借助参考资料和各种工具书。

以上这两方面的内容已在第五章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报刊是中小学生的重要读物,对开阔视野、学习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应指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阅读报刊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到“甜头”,有继续阅读、天天阅读的需求;善于利用午间、课后的时间,处理课外阅读报刊与课内学习、其他课外活动的关系;阅读时,态度认真,精力集中,形成良好的阅读程序,尽量做到科学、省时、高效。

(第五节)网络资源信息的阅读指导

随着PC电脑的普及,宽带网进入学校、进入家庭、社区,网络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网上购物、网上阅报、网上聊天、网上写作、网上游戏、网上赏乐(通讯、制作网页)

等等。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观念与行为,网络阅读已成为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指导青少年读者树立网络阅读意识,熟悉网络阅读的基本方法,适应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已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新课题。

一、了解网络资源信息的特点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如果是欣赏网上图表数据和文字图像,其优点是功能多,容量大。

例如,字体能够随意调整,可大可小;复制摘录方便之极;不仅硬盘书库不占居室空间,而且一旦联网,全世界的图书馆尽收眼底。无限的知识海洋,任我们尽情遨游。我们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就在鼠标的轻轻点击中翩然而至。

(一)数量巨大而庞杂,内容范围广泛

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连接各国数十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网,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图书、原版读物、图片图表、分析推理等等,这些信息是数字式的、多媒体的,既有文本的,也有大量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信息。它已涵盖了中小学教材所涉及或是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索快捷,整合方便

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搜狐”、“雅虎”、“网易”、“新浪网”等等。还有的网站,如google(www.google.com),则专业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

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读者的网络阅读活动。读者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复制下载十分方便,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可构建材料组,实现区域性的资源共享。

(三)即时性、动态性高

网上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各种信息处在不断生产、更新、淘汰的状态。网络材料鲜活,更新极为方便。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文献出版周期往往较长,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阅读资料。如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学生即时可以通过人民网、新浪网等许多站点阅读奥运会的新闻及背景知识,还可以在www.beijing-2008.

org选摘北京申奥的具体进程;再如美国“9·11”事件发生的几分钟后,学生就可从很多相关网站上找出“9·11”事件的报道作为阅读材料。这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的乐趣。